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王安石〗作品集锦
  •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 正文: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叶与鸣叫的蝉显出暗绿的颜色,落日的红光映在荷塘上,使那一池红莲更加红艳夺目。
    望见了池塘中的春水,让已经白头的我回想起了江南。

    三十多年前父亲兄长带我来到这里,牵着我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走到东。
    今天故地重游而头发早已花白,想寻找从前见过的景色不禁令人迷茫。

    注释
    ⑴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洪迈《容斋三笔》:西太一宫,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西南八角镇。
    ⑵鸣蜩(tiáo):鸣蝉。
    ⑶酣:浓透。“柳叶”二句:一作“草色浮云漠漠,树阴落日潭潭”。
    ⑷三十六陂(bēi):池塘名,在汴京附近。陂:池塘。江南扬州附近也有三十六陂,故中云“想见江南”。春水:一作“流水”。
    ⑸持:携带。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21-223 2、 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5-36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68次
  • 诉衷情(五之二)

  • 正文: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
    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究似丘轲,祗个山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15次
  •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 正文: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10次
  • 北山

  • 正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注释
    ⑴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⑵输绿:输送绿色。陂(bēi):池塘。
    ⑶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96次
  •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五之一)

  • 正文: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60次
  • 壬辰寒食

  • 正文: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注释
    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59次
  •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 正文: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32次
  • 甘露歌

  • 正文: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29次
  • 望江南(四之二)

  • 正文: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22次
  • 清平乐

  • 正文: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21次
  • 西江月(红梅)

  • 正文: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14次
  • 诉衷情(五之三)

  • 正文: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92次
  • 甘露歌

  • 正文: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91次
  • 棋·莫将戏事扰

  • 正文: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86次
  • 望江南(四之四)

  • 正文: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80次
  • 诉衷情(五之四)

  • 正文: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65次
  • 甘露歌

  • 正文: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40次
  • 南乡子(二之一)

  • 正文: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08次
  •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 正文: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505次
  • 谒金门·春又老

  • 正文: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492次
  • 伤仲永

  • 正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贤:胜过,超过。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终。
    于:被。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曲德来 .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王安石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284-286 3、 原建平.基础训练:文言文全解·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大象出版社,2011:32-35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962次
  •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 正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⑵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萦:萦绕。《广韵》:萦,绕也。
    ⑶窈窕:幽深的样子。
    ⑷欹眠:斜着身子睡觉。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⑸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0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879次
  •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

  • 正文: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伊尹和吕尚两人曾是农夫和渔翁,他们曾经历所有的穷困而发达。如果不是汤王、文王发现并重用,他俩也就老死山野了。汤武二帝虽然是偶遇贤臣,使得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可是直到千载之后的今天,伊、吕两人的功劳又有谁敢与其争比!

    注释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755次
  • 登飞来峰

  • 正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自缘 一作:只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8 2、 王运熙.历代诗歌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16 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84 4、 王文君.古诗名篇选析:未来出版社,1985:59-60 5、 中山大学.王安石诗文选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75:207 6、 原建平.初中文言文全解:安徽教育出版社,2013:195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746次
  • 钟山即事

  • 正文: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注释
    ⑴钟山:紫金山,今江苏省南京市。即事:就眼前景物加以描写,有感于当前事物。
    ⑵涧水:山涧流水。
    ⑶竹西:竹林西畔。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美姿态的意思。
    ⑷茅檐:茅屋檐。相对,对着山 。
    ⑸幽:幽静,幽闲。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164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717次
  • 雨霖铃

  • 正文: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98次
  •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 正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香,悄悄地送过墙头。
    黄莺几声清脆的啼叫 ,惊醒了我的午觉。一梦醒来,我恍恍惚惚还觉得自己好像仍然在旧日所住的半山园中。

    注释
    ⑴书:书写,题。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紫金山(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
    ⑵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无苔:没有青苔。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⑷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语出《汉书·西域传序》:“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
    ⑸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
    (6)楝(liàn)花:“二十四番花信”里的楝花,指的就是北方常见的苦楝花。

    参考资料:

    1、 陈文新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49-250 2、 高克勤 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55-56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94次
  • 读孟尝君传

  • 正文: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注释
    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
    2.称:称颂,赞扬。
    3.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4.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5.归:投奔,投靠。
    6.卒,终于,最终。
    7.赖:依仗,依靠。
    8.其:指门下士。
    9.特:只,仅,不过。
    10.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11.雄:长、首领。
    12.耳:罢了。
    13.擅:拥有。
    14.宜:应该
    15.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16.制:制服。
    17.夫:发语词。

    参考资料:

    1、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九年级上) 2、 陈振鹏.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300—1302页 3、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1月:第1081—1082页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88次
  •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 正文: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注释
    (1)闲:悠闲,闲适。
    (2)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3)梢梢:树梢。
    (4)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5)偃:息卧。
    (6)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99页 2、 管士光选注.宋词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6:第35页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85次
  • 千秋岁引·秋景

  • 正文: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注释
    ⑴千秋岁引:词牌名,为《千秋岁》变格。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⑵别馆:客馆。砧(zhēn):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
    ⑶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⑷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⑸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⑹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⑺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担阁:延误。
    ⑻漫:徒然,白白地。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⑼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⑽梦阑(lán):梦醒。阑,残,尽。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93-95 .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59-60 . 3、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49-50 .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