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明代〗诗词集锦
  • 入如来禅

  • 正文:
    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
    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
    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
    笑谈般若生红莲,周旋俯仰皆幽玄。
    替佛说法近市廛,骅骝杂□拥粉钿。
    飘飘飞度五台巅,红尘富贵心无牵。
    松下趺坐自忘缘,人间甲子不知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8245次
  • 鸡叫

  • 正文:
    一叫一勾勾,
    两叫两勾勾,
    三叫日出满天红,
    驱散残星月朦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8059次
  • 无题

  • 正文: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6605次
  • 拂晓行军

  • 正文: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6546次
  • 庐山诗

  • 正文: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6360次
  • 江行俳体

  • 正文:
    村烟城树远依依,解指青溪与翠微。
    风送白鱼争入市,江过黄鹄渐多矶。
    家从久念方惊别,地喜初来也似归。
    近日江南新涝后,稻虾难比往年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钟惺,

      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 明代阅读:6240次
  • 挽王中丞(八首选二)

  • 正文:
    其 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 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旒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攀龙,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明代阅读:5934次
  • 船板床

  • 正文:
    船板胡在兹,而我寝其上。
    情知非江湖,梦寐亦风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梦阳,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明代阅读:5649次
  • 闻省城急报

  • 正文: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明代阅读:5477次
  •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 正文: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郡邑之良,泣而就逮。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侯笑曰:“不然。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已而果就约。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   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部使者檄下如雨,计亩而诛,计丁而夫。耕者哭于田,驿者哭于邮。而荆之去川也迩。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侯谕父老曰:“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诸征调皆缓其议,未几果平。   余时方使还,闻之叹曰:“今天下为大小吏者皆若此,无忧太平矣。”小民无识,见一二官吏与珰相持而击,则群然誉。故激之名张,而调之功隐。吾务其张而不顾其害,此犹借锋以割耳。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故自楚、蜀造祸以来,识者之忧,有深于珰与夷者。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纯用攻伐之剂,其人不死于病而死于攻。今观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调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贪功幸名之药毒天下也审矣。   侯为人丰颐广额,一见知其巨材。今年秋以试事分校省闱,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元善才识卓绝,其为文骨胜其肌,根极幽彻,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赏识其俊者。余弟质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为师门之辱者。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谓神于相士者也。侯之徽政,不可枚举。略述其大者如此。汉庭第治行,讵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呜呼。使逆珰时不为激而为调,宁至决裂乎?谁谓文人无奇识,不能烛几于先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薛侯刚开始做县令的时候,宦官抓捕百姓,十分嚣张。荆州城里的良善平民,哭泣着让他们抓走。薛侯年纪不大,又刚刚上任,大家都替他感到危急。薛侯笑着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养虎的道理,突然间很饿,它就会去吃人;可如果突然喂得很饱,它将会背靠山角反抗主人。我饿它,又不让它生气;我喂饱它,又不让它狂妄,政策就全在于我把握了。”过了不久,宦官果然接受了约束。等到其他郡城暴动气焰很盛,而荆州就算让那些人动乱也发动不起来。

      而在当时,正赶上播州的少数民族叛乱。六部的使者的檄文就像下雨一样纷纷而来,计算家有一亩地的就要受罚,计算家有一个男丁的当壮丁服役。农民在田里哭泣;邮差在路上哭泣。而且荆州离叛乱之地四川很近,沿着沮河的支流顺流而下,百姓都惴惴不安,觉得朝不保夕。薛侯告示父老乡亲说:“大家反正是热锅里的鱼,担心又有什么用呢?”戒除一切纷扰,不得喧嚣。又说,“为什么因为一个小小的叛乱,就要使我们忠诚的子民疲惫不堪啊!”几个征调都压着慢慢讨论,过了不多久,叛乱果然平定了。

      我当时正完成使命准备回去,听说他的事情,感慨地说:“现在如果全天下的大小官员都像薛侯这样,就不用为天下太平而担心了。”市井小民没什么见识,看到一两个官吏和宦官相持不下而出手打人,就群起叫好。所以,激发吏民争斗,名声就很传得很开;而协调吏民矛盾,功绩却得不到彰显。我为了追求扩张名声,而没有顾及这样做的危害,这就好比是借着刀锋来宰割东西啊。从古至今,国家的祸害从小人开始制造、而在那些贪图功名的君子那里酿成的情形,十有八九是这样。所以从荆楚、四川制造祸端以来,有识之士的忧虑,有比宦官和少数民族更为深切的。譬如病人希望疾病快一点离开,就专门服用攻克病症的猛药,那个人不是被疾病折磨死的,却是被用药害死的了。现在看看薛侯治理荆州,是激怒矛盾呢,还是调解纠纷呢?即便是薛侯只一天执掌政务,他也不会用贪图功名的药剂去荼毒天下的百姓啊。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薛侯这个人,面颊丰满,额头宽广,一看就知道他是伟大的人材。今年秋天,因为管理考务的事情选拔校录全省考生,第一名录取了我的好友李元善;第二名录用了我的弟弟宗郢(袁宗道)。李元善才能见识卓越超绝,他写的文章内容风骨胜过文理辞采,思想的根源非常的幽深透辟,要不是像薛侯一样独具慧眼,是没有人能赏识他的才俊的。我的弟弟文质朴直,温文尔雅,他的文章就像他本人一样,也能够不辱师门。任用这两个士子,共同辅佐一人掌政,到哪里比不上得到五个人才的使用啊?薛侯可谓是对录用士人很神明的了。薛侯的政治业绩,不胜枚举。在这里只大略描述其中重大的几个。大明王朝各方面治理政事的,难道有能够超出薛侯之上的吗?薛侯你就安心上路吧。

      唉!倘使阉党在当时不采取激化矛盾的方式,而是采用协调之法,怎么会弄到决裂的地步呢?谁说文人没有不寻常的见识、不能够在事先洞察事情的苗头呢?

    注释
    ①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
    ②珰:汉代宦官帽子上的装饰物,借指宦官。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用珰和貂尾为饰,故后来用其称宦官。如:珰竖(对宦官的蔑称);珰子(对太监或太监义子的贬称)。



    作者介绍:
    袁宏道,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明代阅读:5444次
  • 钟山云

  • 正文: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
    咸以六朝亨替阅,前祯祯后后嘉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5423次
  • 大祀

  • 正文: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
    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5407次
  • 春暮西园

  • 正文: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译文:
    在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美景里,春天的美丽的光景仿佛快要从春雨中走过的样子。
    而在这暮春时节里虽然农人家的话快要落尽了,但菜畦地里今天来的蝴蝶分外的多。

    参考资料:

    1、 佚名.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1780779.html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明代阅读:5369次
  • 遇旧友

  • 正文: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是故人。战乱随处可见,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擦一擦眼睛稳定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举杯与朋友笑谈。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注释
    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作者介绍:
    吴伟业,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明代阅读:5227次
  • 卖柑者言

  • 正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打算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祭祀祖先、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欺骗傻子和瞎子的吗?这样欺骗人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赖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仅仅只有我一个吗?你还没有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拥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坐在朝堂之上,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盗贼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奢靡的浪费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威风凛凛、令人敬畏、显赫的值得人们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心破败得像破棉絮呢?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假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注释
    涉:经过,经历。
    溃:腐烂,腐败。
    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玉:像玉石一样。
    贾(jià):同“价”,价格。
    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若:像,好像。
    败絮:破败的棉絮。
    若:代词,你,你们。
    实:填满,装满。
    笾(biān)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炫:同“炫”,炫耀,夸耀。
    惑:迷惑,欺骗。
    愚瞽(gǔ):愚蠢的人和瞎子。瞽,瞎子。
    为:做。
    欺:欺骗人的事。
    业:以······为职业。
    赖:依赖,依靠。
    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夫:发语词。
    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洸(guāng)洸:威武的样子。
    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具,将才。
    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略:谋略。
    峨:高高地,指高戴。
    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
    昂昂:气宇轩昂的样子。
    庙堂:指朝廷。
    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伊、皋(gāo):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业:功业。
    起:兴起。
    御:抵御。
    斁(dù):败坏。
    坐:坐在高位的意思,指那些在高位上却不干正事。
    糜:通“靡”,浪费。
    廪(lǐn)粟:国家发的俸米。
    醉:醉饮。
    饫(yù):饱食。
    巍巍:高大的样子。
    赫赫:显赫的样子。
    象:模仿。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虚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实质坏的人
    类:像。
    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滑稽(古书中读作gǔ 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疾:愤恨。
    愤世疾邪:激愤、痛恨世间邪恶的现象。
    托:假托。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314-319

    作者介绍:
    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明代阅读:5222次
  • 乞猫

  • 正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注释
    于:在。
    善:善于,擅长。
    患:祸害,灾难这里做动词。
    其子患之(患):忧虑。
    乞:向人讨,请求。
    中山:春秋时小国名,在今河北省。
    予:给。
    盍:“何不”的合音,为什么不。
    诸:“之乎”的合音。
    弗:不
    是:这
    若:你。
    穿:穿透,穿过。
    远:表示距离。
    垣墉:墙壁。 垣:墙
    耳:语气词。
    病:害处。
    去:距离。
    若之何:固定句式,这里的意思是“为什么要”。
    已耳:罢了。
    “吾将饥寒焉”的“焉”是语气助词,所以可以不被翻译。没有意义的。



    作者介绍:
    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明代阅读:5216次
  • 若石之死

  • 正文: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若石帅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日入而举辉,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惫,墙坏而不葺。无何,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率领他的家人日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金属,日落的时候就点起篝火,筑墙、挖坑来防守。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很开心,自己认为老虎死了就没有对自己形成危害的动物了。从此,他放松了警惕和防备,墙坏了不补,篱笆坏了也不修。忽然有一天,有一只貙听到他家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去并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貙, 赶它走,但貙并不离开;貙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有人说:若石只知道其中一个而不知道另一个,他死了也活该。

    注释
    阴:山的北面。
    恒:常常,经常。
    窥:窥视,偷看。
    藩:篱笆。
    帅:同“率”,率领。
    警:警惕。
    卒:终,完毕,结束。
    岁:年 。
    毒:危害。
    弛:放松,放下 。
    葺(qì):修补。
    无何:不久。
    貙(chū):一种体小凶猛的野兽。
    豕(shǐ):猪。
    斥:呵斥。
    走:跑。
    以:用 。
    人立:像人一样站立。
    但:只。
    宜:应该,应当。
    备:防备。
    殷钲:敲响金属。
    举辉:点起篝火。



    作者介绍:
    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明代阅读:5214次
  • 柯敬仲墨竹

  • 正文: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东阳,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明代阅读:5186次
  • 立春日感怀

  • 正文: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①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②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③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作者介绍:
    于谦,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 明代阅读:5141次
  • 戚将军赠宝剑歌

  • 正文:
    曾向沧流剸怒鲸,酒阑分手赠书生。
    芙蓉涩尽鱼鳞老,总为人间事转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世贞,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明代阅读:5134次
  • 谒金门·五月雨

  • 正文: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
    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
    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陈子龙,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汉族,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明代阅读:4715次
  • 踏莎行·晚景

  • 正文: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陈霆,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明代阅读:4521次
  • 金鸡报晓

  • 正文: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4176次
  • 示僧

  • 正文: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4095次
  • 无题

  • 正文: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973次
  • 神凤操

  • 正文:
    钧天奏兮列丹墀,俄翩翩兮凤凰仪。
    敛翱翔兮栖梧枝,彼观德兮直为我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957次
  • 赠四仙

  • 正文: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955次
  • 思亲歌

  • 正文:
    苑中高树枝叶云,上有慈乌乳雏勤。
    雏翎少乾呼教飞,腾翔哑哑朝与昏。
    有时力及随飞去,有时不及枝内存。
    呼来呼去翎羽硬,万里长风两翼振。
    父母双飞紧相随,雏知返哺天性真。
    吾思昔日微庶民,苦哉憔悴堂上亲。
    歔欷歔欷梦寐心不泯,人而不如鸟乎将何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942次
  • 无题

  • 正文: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883次
  • 咏南越

  • 正文:
    边邑深隍嵌叠峰,土民食粟扣时舂。
    云山溪水常相合,烟树藤萝每自封。
    岭外瘴温鸣蟋蟀,海滨郁热显掞鳙。
    常思不律皆由此,数月朱颜别旧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 明代阅读:3875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