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杜牧〗作品集锦
  • 张好好诗

  • 正文: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3094次
  • 秋日偶题

  • 正文:
    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981次
  • 江上雨寄崔碣

  • 正文: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969次
  • 雪中书怀

  • 正文: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865次
  • 留诲曹师等诗

  • 正文: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786次
  • 偶题二首

  • 正文: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
    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785次
  • 书怀

  • 正文: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779次
  • 边上闻笳三首

  • 正文: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716次
  • 闻蝉

  • 正文: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701次
  •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 正文: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叠翠,
    一溪寒水浅深清。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676次
  •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 正文: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674次
  • 和严恽秀才落花

  • 正文: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661次
  •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

  • 正文:
    新果真琼液,人应宴紫兰。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远火微微辨,繁星历历看。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难。
    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653次
  • 自贻

  • 正文: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603次
  • 闻雁

  • 正文: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由赊。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516次
  •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 正文: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510次
  • 鹦鹉

  • 正文: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
    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498次
  • 七夕

  • 正文: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497次
  • 晚泊

  • 正文:
    帆湿去悠悠,停桡宿渡头。乱烟迷野岸,独鸟出中流。
    篷雨延乡梦,江风阻暮秋。傥无身外事,甘老向扁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408次
  •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长句四韵

  • 正文:
    行看腊破好年光,万寿南山对未央。黠戛可汗修职贡,
    文思天子复河湟。应须日驭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
    吉甫裁诗歌盛业,一篇江汉美宣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370次
  • 龙丘途中二首(一作李商隐诗)

  • 正文:
    汉苑残花别,吴江盛夏来。唯看万树合,不见一枝开。
    水色饶湘浦,滩声怯建溪。泪流回月上,可得更猿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885次
  • 绿萝

  • 正文:
    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移花疏处过,劚药困时攀。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827次
  • 寄远

  • 正文:
    前山极远碧云合,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溪边残照雨霏霏。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761次
  • 怀吴中冯秀才

  • 正文: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749次
  • 山石榴

  • 正文: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731次
  • 杜秋娘诗

  • 正文: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
    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
    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珮,侍宴坐瑶池。
    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
    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
    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
    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
    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
    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
    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
    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
    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
    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已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
    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725次
  •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 正文: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 一作:衷)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篇蔑视那万户侯。

    注释
    ⑴九峰楼:在今安徽贵池东南的九华门上。一作“九华楼”。
    ⑵百感:指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中:一作“衷”,指内心。
    ⑶芳草:象征贤者。即:一作“始”。
    ⑷“睫在”句:用比喻批评白居易评价不公,发现不了近在眼前的人才。长:一作“犹”。
    ⑸得似:能像,能比得上。张公子:指张祜。
    ⑹轻:作动词,轻视、蔑视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3 2、 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4-95 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5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721次
  • 哭韩绰

  • 正文:
    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
    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680次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 正文: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
    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秋天的声音都会扰乱客子离人的心绪,云梦泽上芦苇苍苍,凄冷的秋雨下得很浓密。
    雨滴自己滴到台阶前的大梧桐叶,关您什么事呢而作哀伤的吟唱?

    注释
    ⑴齐安:今湖北省黄冈黄州一带。
    ⑵两竿:这里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
    ⑶相倚:形容荷叶密密层层地依偎在一起。
    ⑷梦泽:即云梦泽。唐李白《〈大猎赋〉序》:“楚国不过千里,梦泽居其大半。”蒹(jiān)葭(jiā):指芦荻,芦苇。
    ⑸干:触犯,冒犯;关连,涉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3-674 2、 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8-89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679次
  • 秋晚江上遣怀

  • 正文: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16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