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柳宗元〗作品集锦
  • 柳宗元诗《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翻译赏析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

        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

        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的诗歌大都写于他遭贬之后,而且大多抒写其离乡去国的哀愁和谪居生活的苦闷。这首诗即作于诗人被贬永州的困境中。

        诗一开篇便扣紧了题意:深秋,寒夜寂寥。诗人因心绪不宁,至“中夜”仍孤自愁苦,辗转难眠。户外,传来了“繁露”滴落的轻微的声音,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静寂的夜晚。于是,他打开屋门,来到西园。

        户外,空旷、宁静。一轮明月从东山后面爬上来,把它那清冷的光辉洒在疏疏落落的竹林之中。“泠泠”一词用在此处极为巧妙,诗人取其“清凉”之意来形容月光,与“寒月”的“寒”字互相映衬,着意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意境。

        此时,四周万籁俱寂。山脚下从石缝中流出的泉水声,愈远而声音愈为清晰,山中的野鸟偶尔发出一阵喧鸣,这更反衬出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

        诗人用“繁露”坠地、石泉的“逾响”和空山深涧的鸟鸣,极写居处四周静谧的气氛,这种以闹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生动地勾画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

        在这景色中寄寓着作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有遭冷遇后的不平,有离开家园和亲人的寂寞,也有封建知识分子的孤傲高洁…

        诗人面对眼前清冷寂静的景色,倚门沉思默想,直至天明。尽管如此,诗人仍无法摆脱孤独苦闷的心境,所以最后说“寂寞将何言”,寥寥数语,其种种苦痛和烦恼尽在不言中。

        诗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写大地的宁静和山林的空旷,从而绘成了一幅意境清幽的月夜图,繁露、寒月、疏竹、石泉的流响以及山涧的鸟鸣涵盖其中,显示出诗中有画,静中有声、动静相衬的特色。
  • 唐代阅读:3622次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诗《江雪》翻译赏析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 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 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 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 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 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 唐代阅读:3125次
  • 渔翁夜傍西岩宿:柳宗元《渔翁》全诗翻译赏析

  •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诗鉴赏

        这首七古与柳宗元的另一首五绝《江雪》,都是描写渔翁的。渔翁的形象都体现着诗人向往的理想人格,而艺术上各具特色:《江雪》中的蓑笠翁在孤傲中映着寒光,而这里的渔翁却于高逸中透着凄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西岩,即永州城外的西山。柳宗元于顺宗永贞元年( 805 ) 被贬为永州司马,曾遍游这一带山水,先后写了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永州八记》,借山水以写幽怀。

        我们将这首诗与《永州八记》放在一起参读,让这一作品群所展示的山水美与人格美相互映照,会更容易看清诗人在这个时期的孤清高洁的情怀,而他笔下的山水人物都打上了诗人这种审美情趣的印记。柳宗元在青山绿水间为什么特别注目于渔翁的形象?他是否想起了一千多年前屈原被放逐到潇湘之间,在江畔与渔父对话的情景?是否屈原那“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的悲剧形象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以柳宗元的谦卑自放的性格,决不会自比为先贤屈原,但我们从渔翁的生活情趣中隐约看见了诗人的影子。这位渔翁的居处是“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饮的是“清莹秀澈”的潇湘水,连烧水做饭的竹子都是浸过娥皇女英之泪的班竹。何等高洁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情趣!这个渔翁不象是一位高人逸士吗?

        时间由“夜”而“晓”,画面由幽暗转为明丽,再加上“清湘”、“楚竹”的轻灵诗笔点染,更令读者悠然而神往。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晨炊既毕,风烟俱净,朝晖照亮了山峦,这位渔翁也该驾着他那一叶扁舟出现了吧?然而却不见其人,正当你凝眸远望时,忽然一声欸乃摇橹的欢快渔歌自山间传来,你禁不住心头喜悦,正准备一睹仙颜,那歌声却又飘然远去,消溶于满目绿色之中了。人呢?终于可望而不可及-- 这望也只不过是想望,原来前面的“夜宿”、“晓汲”云云,都是打听来的关于这位高人的传说而已。然而多么奇妙,隐约却又真切,“欸乃一声山水绿”,当你从想望中醒来,再看眼前景色时,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绿了,好像这山水之美恰是刚才那“欸乃一声”从仙境召唤降落到人间来的。难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叹为“奇趣”,这实在是一种飘逸超然得带点神秘味道的审美境界。

        寻访而不得见,你也许有点儿怅惘,只好泛舟而下。然而当你驻舟中流,回望渔翁居住的山巅时,“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 简直就是一位仙翁,居处如在天际,缥缈虚无,超然于尘世之上。你看,“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所向往的“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悠然境界又在这儿的“岩上”出现了。

        应该说,柳宗元笔下的这个渔翁形象,并非中唐时期渔民生活的现实反映,而是诗人自己的志趣的客体化。这个形象是高洁的,悠然自得的,同时又是虚无缥缈的;其背后还浮动着屈原和陶渊明的影子。这样,读者从诗人苦心孤诣的构思里,又可窥见一层凄清之色。
  • 唐代阅读:3027次
  • 夏初雨后寻愚溪

  • 正文: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注释
    ①霁 (jì) :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营营:谋求。
    ③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834次
  • 笼鹰词

  • 正文: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铁翅冲破云雾,斩断长虹,挟带着雷电掠过平旷的山岗。
    忽然俯冲下来,披荆斩棘,抓起狐狸与兔子又重回九天之上。
    利爪存毛,钢喙沾血,百鸟纷纷躲藏,雄鹰环顾四周,无人能敌,不禁慷慨激昂。
    不料湿热的夏天骤然而至,抱病的雄鹰羽毛尽脱,元气大伤。
    草丛中的狐狸与老鼠居然也敢乘人之危当面骚扰,一夜之中挑衅不断,令人寝食难安。
    雄鹰只愿凭借下一个天高气爽的秋季,挣脱重重枷锁再上万里云间。

    注释
    ⑴凄风:指秋风。淅沥(xī lì):风声。严霜:寒霜。
    ⑵翻:飞翔。曙光:黎明的阳光。唐太宗《除夜》:“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⑶披:分开。裂:冲破。虹霓(ní):彩虹。
    ⑷霹雳:响雷,震雷。汉枚乘《七发》:“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掣(chè)电:闪电。捎:掠过。
    ⑸砉(huā)然:象声词。这里指鹰俯冲时发出的响声。劲翮(hě):强劲有力的翅膀。
    ⑹攫(jué ):抓取。苍茫:指天空。
    ⑺爪毛:爪上带着毛。吻血:嘴上沾着血。百鸟逝:各种鸟都逃避躲藏起来。
    ⑻独立:单独站立。《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激昂:心情振奋,气概昂扬。
    ⑼炎风溽(rù)暑:盛夏又湿又热的气候。
    ⑽摧藏:摧伤,挫伤。汉王昭君《怨诗》:“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⑾为患:形成危险、灾祸。
    ⑿一夕十顾:一夜之间多次张望。
    ⒀清商:清秋。假:凭借。
    ⒁拔去:摆脱。万累:各种束缚。一作“万里”。云间:指天上。南朝梁刘孝威《斗鸡篇》:“愿赐淮南药,一使云间翔。”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5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6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769次
  • 种柳戏题

  • 正文: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注释
    1、戏:逗趣。戏题:以题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2、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3、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4、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5、垂阴:指柳树遮阴。当:应当。覆地:遮盖大地。
    6、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7、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福于民的愿望。
    8、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4.05:30 2、 王松龄,杨立扬.《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05:44-45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94次
  • 杨白花

  • 正文:
    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
    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84次
  • 感遇二首

  • 正文: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
    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
    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
    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刮起了凉风,受惊的乌鸦在北面的树林里叫个不停。
    难道是乌鸦栖息的习性与众不同,它们停集在枯枝上又怎能靠它安身?
    天鹅一去再也不能回返,去勾吴的道路山险水又深。
    人们只能嗟叹汉元帝一天天沉溺享乐,他竟然用铜丸击鼓来追求奇特的声音。
    东海早就波涛汹涌,南风也已劲猛急紧。
    致使青天白日变成了黑夜昏暮,三五颗小星使得月亮忧愁而隐。
    世俗内心最喜好的是奸诈谋利,他们困积奇货,一掷千金。
    高大的树木一旦挺立起来,锋利的刀斧就把它们追寻。
    我半夜披衣起来徘徊,感伤时事,不禁热泪满襟。
    尽管人们都能踏着薄薄的寒霜行走,可谁又想到那不畏严寒的松柏的坚贞?

    早晨的太阳照耀着寒冷的原野,一群乌鸦从草丛飞了出来 。
    它们哑哑欢叫,非常快活,飞舞到西边的山弯一带。
    无情的旋风迟早就要来到,把枯枝败叶吹落在腐草陈荄。
    栖居的草丛决不能够安身,鹰隼猛扑下来,无可逃灾。

    注释
    (1)感遇:因为自己的遭际和境遇而生发感慨。遇,遭遇。
    (2)西陆:秋天。司马彪《续汉书》:“日行西陆谓之秋。”西陆本为星宿名,指昴宿。
    (3)岂:难道,怎么。殊:不同的,特别的。性:习性。
    (4)集:群鸟停聚在树上。安:何,怎么。任:凭靠,依托。
    (5)鸿鹄(hú):天鹅。
    (6)勾吴:古国名,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勾,发音词头,无义。阻:险。
    (7)徒:白白地,仅仅。日:一天天地。沈湎(chén miǎn):沉溺,迷恋。
    (8)丸鼓:用铜丸击鼓。《汉书·史丹传》:“(元帝)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tuí落下)铜丸以擿(zhì 投)鼓,声中严鼓之节。”骛(wù):追求。
    (9)骎骎(qīn qīn):疾速,急迫。
    (10)坐:因而,导致。
    (11)太阴:月亮。
    (12)众:世俗者。情:内心。
    (13)居:囤积,储存。捐:舍弃,献出,此处为“花费”。
    (14)危:高。根:树根,这儿借代为树木。一:一旦。振:直挺。
    (15)齐(zhāi)斧:用于征伐之斧。凡师出必斋戒入庙受斧,故曰斋斧。齐,通斋。寻:追逐,跟踪而至。
    (16)揽衣:披衣。
    (17)物:景物、时事、世事。涕:眼泪。
    (18)岁寒心:年终严寒时松柏挺立不屈的精神。《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diāo凋)也。”
    (19)鸒(yù)斯:乌鸦。蒿莱:草丛。
    (20)啁啾(zhōu jiū):鸟叫声。馀:多余的,十二分的。
    (21)陵:山丘。隈(wēi):山势弯曲的地方。
    (22)回风:旋风。旦夕:早晚间,迟早。
    (23)委:堆落。陈荄(gāi):腐烂的草根。陈,腐烂的。荄,草根。
    (24)恃:依靠。
    (25)隼:鹗,鹞鹰。纵横:迅猛恣肆。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75次
  • 构法华寺西亭

  • 正文: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同逃窜一样,我被放逐到楚国的最南端,永州的环境极其险恶艰难。
    一步步登上最高的法华寺,闲散时,我又率性疏放顽劣一番。
    寺庙的西边下面是陡峭的山崖,高得好似从天上俯窥人寰。
    反过来,如果处于幽谷之中,榛莽繁茂遮蔽,谁也不能攀缘。
    我吩咐童仆尽力地砍开杂木野草,横对着断崖把一座小亭修建。
    山上山下,隔开来有如天壤之别,登上山顶,如飘飘然升上了云间。
    远方的山头朝着这里靠拢,澄清的潇水抱着东山绕弯。
    夕阳临照着轩窗,渐渐地沉落,归鸟直朝着我们陆续地飞还。
    池塘里的荷花散射出一片鲜艳的色彩,山林间的竹枝留下了湘妃清清的泪斑。
    精神舒畅,如同除掉了缰绳枷锁,心情安适,因而忘记了愁苦辛酸。
    遭到遗弃和放逐,身心早已憔悴,到今天才开始有些愉悦开颜。
    可惜赏心的时光难以久留,离乡的愁绪总是如藉丝一般连而难断。
    举头北望,亲人们相隔千里,回视南方,我却杂居在夷蛮。
    还是放下这些事,不要再提,借着这须臾的悠闲,忘掉忧烦。

    注释
    寄:托,靠,凭借。须臾:片刻。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59次
  •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别于此

  • 正文: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注释
    ⑴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孙汝听注:“海鹤以喻德公。”
    ⑵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
    ⑶三十秋:三十年。贞元元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从在这一带活动,得以结识德公。至作此时,整整三十年。
    ⑷这两句是说,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故人已经离开人世,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45次
  •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 正文: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姿容艳美,既不自藏;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亭亭玉立,潇水西畔;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艳丽倩影,告别寒江;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它与荷花,混杂实难;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注释
    ⑴木芙蓉:又称木莲,生于陆地。
    ⑵美:指木芙蓉。
    ⑶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湘西:潇水西岸。
    ⑷委:放置,指栽培。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⑸芰荷:荷花。
    ⑹高原:高地。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08次
  • 郊居岁暮

  • 正文: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背倚着高山离群而居,蓦然发现已是一年将尽。
    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
    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悠然的心境也随岁末而流逝。
    默默无语也不知因为什么,空留下今天与昨天的无限叹息。

    注释
    ①岁暮:晚冬。郊:城郊,当时柳宗元住在愚溪,属城郊。
    ②屏居:隐居。《史记·魏其侯列传》“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 山郭:山峦。
    ③离索:隐居。《礼记·檀乡》“吾离群而索居。”
    ④迥:远。
    ⑤烬:《左传·咸公三年》“烬,火余木。”杜田说:“楚俗烧榛种田,田畲(shē赊)。
    ⑥心赏:有契于心,悠然自得。薄:迫近。
    ⑦谅:料想。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600次
  • 夏夜苦热登西楼

  • 正文: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酷热难熬半夜起床,披上衣服到西楼乘凉。
    山泽凝聚着炎炎的暑气,银河闪耀着湛卢似的亮光。
    骄阳早已晒干了滋润万物的露水,旷野宁静却没有凉风送爽。
    热浪滚滚汲取井水洗澡,火烧般的燥热打开门扉纳凉。
    靠着栏杆久久地徘徊傍徨,热汗淋漓在全身四处流淌。
    这么热难道还谈得上什么保养吗?抬头见北斗,将疑问诉上苍。
    我知道自己不是姑射山上肌肤如冰雪的处子,想要以静胜热实在是毫无希望。

    注释
    ⑴苦热:为热所苦。唐杜甫《舟中苦热遣怀》:“入舟虽苦热,垢腻可溉灌。”
    ⑵中夜:半夜。《书·囧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⑶褰(qiān):撩起,披起。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
    ⑷山泽: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⑸星汉:银河。湛(zhàn),古代宝剑名,世称湛卢。杜甫《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⑹火晶:日头像火一样。《晋书·天文志》上引王仲任云:“夫日,火之精也。”卫元嵩《元包明夷》:“晶冥炎潜。”注:“晶,日也。”
    ⑺探汤:摸着开水般。汤,开水。《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⑻炀(yàng)灶:在灶前烤火。戴氏侗曰:“炀者,火旁烘物,以火气扬之也。”郭璞注:“江东呼火炽猛为炀。”引申为焚烧。
    ⑼凭阑:即“凭栏”,身倚栏杆。 唐崔涂《上巳日永崇里言怀》诗:“游人过尽衡门掩,独自凭栏到日斜。”
    ⑽亭毒:化育、养成。语出《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王弼注:“亭,谓品其形;毒,谓成其质。”毕沅曰:“亭毒成熟,声义相近。”刘峻《辨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见《文选》)李周翰注:“亭、毒,均养也。”
    ⑾璿玑(xuànjī):亦作“璇玑”,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天空北部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星。七星之名,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摇光。一至四为斗魁,五至七为斗柄。斗魁称为璇玑,斗柄称为玉衡。
    ⑿谅:料想。姑射子,姑射山上的神女。姑射,山名,亦名石孔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相传古时此山住着一个神人,皮肤白得如冰雪,姿态柔美。事见《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⒀静胜:以静取胜。语出《老子》:“静胜热。”希,希望。《广韵》卷一:“希,望也。”蒋之翘曰:“安能希,谓不可望也。”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22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597次
  •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 正文: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①苦竹:竹的一种。杆矮小,节较其它竹为长,四月中生笋,味苦。
    ②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③迸:裂,开。箨(tuò):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
    ④ 筠(yún):竹皮。虚心:空心。
    ⑤瞰(kàn):望,俯视,向下看。
    ⑥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⑦差池:参差不齐。《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⑧嘲口哲(zhāo zhā):亦作“嘲哳”、“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⑨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597次
  •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

  • 正文: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乃谕乃止,蔡有厚喜。完其室家,仰父俯子。
    汝水沄沄,既清而瀰。蔡人行歌,我步逶迟。
    蔡人歌矣,蔡风和矣。孰颣蔡初,胡甈尔居。
    式慕以康,为愿有馀。是究是咨,皇德既舒。
    皇曰咨愬,裕乃父功。昔我文祖,惟西平是庸。
    内诲于家,外刑于邦。孰是蔡人,而不率从。
    蔡人率止,惟西平有子。西平有子,惟我有臣。
    畴允大邦,俾惠我人。于庙告功,以顾万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525次
  • 田家三首

  • 正文: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注释
    ⑴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⑵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⑶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⑷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⑸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屈原《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王逸注:“疏麻,神麻也。”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⑹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⑺里胥:乡村小吏。事:备办。
    ⑻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⑼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⑽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⑾可惜:可怜。
    ⑿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这两句是写农民听了里胥的话之后而产生的恐惧心理,是说就要缴纳秋赋了,农民们生怕跟东乡一样,遭到鞭打。
    ⒀饶:盛多。曲:角落。
    ⒁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⒂行人:指人自己。
    ⒃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514次
  • 送元暠师诗

  • 正文: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王侯们的责备定当服从,
    容忍司马之位我日增悲愤。
    计“堕三都”孔子逃离鲁国,
    周朝大礼我无力振兴。
    陶潜隐居避开尘世的纷争,
    人世间到处是香烟燎绕的佛灯。
    不要以为施舍金钱就是佛道,
    弘扬佛道还需懂得“无灭无生”。

    注释
    ⑴侯门:指显贵之家。借代朝廷。辞,责备。《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杜预注:“辞,责让之。”服,顺服。
    ⑵去鲁:指孔子离开鲁国。孔子曾任鲁国司寇,计“堕三都”(毁坏三家大夫的都邑)失败而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从周力未能”是人谦辞。
    ⑶家山:家乡。五柳,陶潜自称五柳先生,这里指躲进佛道以避世。
    ⑷无生:佛教语,指万物的实体无生无灭。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509次
  • 戏题阶前芍药

  • 正文: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常的花草都随时令的变迁而凋谢,唯有这美丽的牡丹仍开放在今晨。
    溢满露珠的鲜红的花朵,象喝醉了甘醇微微倾斜,美好的姿态留给了将逝的暮春。
    独自欣赏一直到西阳下沉,温暖的春风把枝叶摇动频频。
    浓郁芳香自窗外透入,好似与静卧的人来相亲。
    真想像《溱洧》中的少男少女一样,摘一朵牡丹赠给悠悠的南国美人。

    注释
    ⑴芍药:这里指牡丹。《开元天宝花木记》:“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松窗录》:“开元(713-741)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
    ⑵与时谢:指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凋落。
    ⑶妍(yán焉)华:美丽的花。
    ⑷欹(qī妻)红:倾斜的意思,欹红,倾斜的红花。
    ⑸窈(yǎo腰)窕(tiǎo朓):(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形容芍药花姿态的美好。
    ⑹暄(xuān宣)风:暄,(太阳)温暖,暄风即暖风。
    ⑺溱(zhén诊)洧(wěi尾)赠:《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溱洧”,郑国的两条水名,在今河南境内。古之芍药为香草名,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示愿结情好。
    ⑻南国:江南。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469次
  • 巽公院五咏

  • 正文:
    净土堂
    结习自无始,沦溺穷苦源。
    流形及兹世,始悟三空门。
    华堂开净域,图像焕且繁。
    清冷焚众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导师,超遥谢尘昏。 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
    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
    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
    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
    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禅堂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芙蓉亭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译文:

    净土堂
    人的结习从无开始,沦落沉溺穷尽了苦难之源。轮回成为今世的人形时,才彻悟三种解脱的空门。华堂中开辟一块洁净的地域,佛的图像清晰而且细微。堂中焚烧清泠的檀香,诵唱着微妙的佛经。我叩首拜谢唱经的法师,遥遥地忏悔在红尘中的昏聩。

    曲讲堂
    寂灭并不是断绝,文字的讲解也不能分离。为什么要设置讲堂?因为有高士在这里讲经。默然的妙语也要假托言语的宣讲,将沉默与宣讲分别是无知的言行。中道与空相、假名本是一回事,何必要将名、相的区别分清?希望能弃绝听闻所得,

    禅堂
    选择吉地用青茅盖成禅堂,青山团团围住虚白的建筑。山花飘落在幽静的门前,忘机的禅客在禅堂端坐。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观照于空也不用去解析。天地万籁都有缘而生,喧闹当中也有深深的沉寂。心与物境本同一而无区别,正象鸟飞不留任何痕迹。

    芙蓉亭
    新亭俯倚红色的栏杆,四周开满了美丽的芙蓉。晨风把清香吹送远处,湿润的彩花沾满露珠。鲜花潇洒地开在人世,高低俯仰有无数的姿容。我曾听过色、空的比喻,造物界到底是谁在巧夺天工?留连这深秋的月光,断断续续传来山寺的晚钟。

    苦竹桥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457次
  • 咏三良

  • 正文: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衣冠整洁的三良正遇上明君秦穆公,他们才高志大,一顾一盼都光彩四射。
    他们竭尽全力辅助朝政,使秦国与列国鼎足而立,受到四方称颂。
    三良效忠穆公恳切殷勤忠诚不二,君臣间恩礼情义就像秋霜般洁净。
    穆公在生时同三良就像一个人一样,死了也不肯同三良分身。
    壮士之躯埋闭在幽深墓道,勇猛之志只得填充在棺木中。
    人死陪葬不是礼义之举,况且还是用他的忠信良臣!
    霸主的基业于是乎衰败不振,而晋楚的国势趁此壮大兴隆。
    魏武帝之子之所以不从父命,以人为殉,是认识到父亲被疾病搞迷乱了,遗命不需要遵从。
    康公遵从非礼的殉葬作法,陷入父皇陷阱,我想揭竿而起讨伐那昏庸的秦康公。

    注释
    ①秦穆公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
    ②明后:明君,谓秦穆公。
    ③幽隧:墓道。
    ④黄肠: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指棺木。
    ⑤张皇:张大、扩大。
    ⑥从邪:指殉葬之作法。
    ⑦彼狂:指秦穆公子康公。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439次
  •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 正文: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注释
    ⑴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元和初擢进士第。……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⑵稍稍:萧森,阴晦。
    ⑶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⑷美人:此指吴武陵。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湘浦:潇水边。湘,这儿实为潇水。浦,水边。
    ⑸杳(yǎo)幽暗深远。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⑹沧:水青苍色。
    ⑺云:谓,说。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⑻即席:就席,在座席上。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莫,没,不。
    ⑼若人:伊人,此人。若,此。抱:怀有。
    ⑽縆(gēng):紧绷。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枯桐:焦枯的桐木。这儿借指琴身。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⑾清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表示五阶声律,商音清越,故名清商。激:激扬,飞荡。西颢(hào):秋天。古人以东南西北配春夏秋冬,西代表秋。又古人称西方为颢天。《吕乐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其星胃、昂、毕。西方八月建酉,金之中也,金色白,故曰颢天。”颢,白色。
    ⑿泛滟(yàn):浮光闪动的样子。这儿比喻琴声美妙感人,使人心波动荡。凌:直冲向上。
    ⒀自得:自有所得,自己心中有所感受体会。得,心得感受。作:造作,做作。
    ⒁天成:天然而成,不借助人力。谅:确实,真的。功:人工。
    ⒂希声:细微的声音。希,细。閟(bì):关闭,封闭。大朴:本质,本性。大,重大的,基本的。朴,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借指朴质的天性。
    ⒃聋俗:愚昧不明事理的世俗之人。聋,听觉丧失或迟钝,喻愚昧无知。何由:由何,从何。聪:听觉灵敏,听得很清楚。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439次
  •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 正文: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紘,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鋩。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魄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泾水混浊发黄,陇西原野茫茫。
    “太白”“天狼”失守,薛举加倍猖狂。
    恶鸟高视鸷立,羽翼肆意伸张。
    铁嘴钢牙列前,脚掌顿地其旁。
    飞腾喧啸无忌,其势似不可挡。
    不料薛举早死,其子更加猖狂。
    秦王直驱岐渭,大鹏展翅翱翔。
    整顿纲纪国法,布下天罗地网。
    战旗飞动如电,刀剑耀眼放光。
    自来鬼神相助,祥梦示教战场。
    恶鸟肝脑涂地,仁杲魂魄飞散。
    日月星辰归位,秦王造福一方。

    注释
    列缺:闪电。帜:旗帜。招摇:星名,在北斗杓端,为北斗第七星。鋩(máng 芒):刀剑的尖端部分。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395次
  • 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全诗翻译赏析

  •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

        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

        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

        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

        滋味还堪养老夫。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兴利除弊,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还种植了很多树木,如在江边种柳,在城隅种柑。这首诗就是写他种柑一事。开篇两句点题。首句写种柑,点出种柑的数目。“手种”,说明是诗人亲自种的,而不是派遣仆从去种,体现了他的勤民形象。第二句写柑树成活时的景色。“春来”,点明时令。“新叶遍城隅”,既点明了柑树是种在城西北隅,又描写出了二百株柑树在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生意盎然,使古城增添了满园春色,给人以清新的感觉。这句表现出了诗人看到柑树成活时的喜悦心情。

        三、四两句写种柑之意,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分别用了两个典故来说明。“方同楚客怜皇树”,楚客,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屈原爱桔,曾作《桔颂》,对桔树的美质作了热情的赞颂:“后皇佳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说桔树是天地间所生的佳树,它异于众树,习于南土,有独立不迁等美德。

        这实际是屈原托桔咏志,以桔树自比,通过赞颂桔树,来表白自己的人格。柳宗元说要象屈原那样热爱柑树,意思也是用柑树来表白自己。这句说:我正象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这是从正面说。“不学荆州利木奴”,说的是李衡种柑谋利的事。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县)龙阳洲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柳宗元对李衡这种做法很不屑,所以明确予以否定说:

        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这两句一个肯定,一个否定,突出了他种柑之意和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高尚品质。

        后四句抒发种柑的感慨。诗人种柑,是希望柑树早日开花结果。因此,他首先想到的是柑树的成长: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喷雪”、“垂珠”是两个比喻,用得妙绝。“喷雪”,是指花香和花色而言。一个“喷”字,既表现出了柑枝绽放白色花蕾时的景象,又表现出了柑花的芬芳香气,好似从花朵中喷吐出来一样,把无形的香气散发表现得有形有色了。“垂珠”,是指柑果情态:金黄色的柑果累累,悬挂枝头,远远望去,好象悬珠一般。这两句是说:多少年才能闻到它那象喷雪船开放出来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谁人来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实呢?

        最后两句:“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字面的意思是说: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但这是托词,实际上的意思是感伤自己迁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这两句以舒缓语气说出,言淡而意远,颇值玩味。

        此诗通过种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时的生活思想状况,表现了他不同流俗的坚贞品质,同时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
  • 唐代阅读:2379次
  • 零陵春望

  • 正文: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
    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
    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注释
    ①零陵: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汉建零陵郡。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废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零陵即永州。
    ②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潇水出自湖南永州市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南麓,湘水出自广西兴安越城岭海洋山,二水自永州芝山苹岛汇合,自湘江发源地至衡阳,谓之潇湘,而大部分在永州境内,因而永州也有潇湘之称。
    ③渚(zhǔ主):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④岣嵝:衡山的主峰。
    ⑤岑(cēn):岑崟(yín),山高峻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兮。”此为岣嵝山之高峻。
    ⑥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辞源》:“古代神话传说,禹在此(岣嵝峰)得到金简玉书。”
    ⑦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
    ⑧景慕:崇敬景仰。
    ⑨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
    ⑩阴:通荫。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357次
  •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全诗翻译赏析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诗鉴赏

        “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而最感人的风物是异域的风物,对景物最敏感的人是来自远方的人。柳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宗元坐王叔文党祸被贬永州十年后入京,复外放到更僻远的柳州,心中充满一种难以言表的悲愤。榕树为常绿乔木,高可达四五丈,是热带的一种风景树。这种树换叶往往在春天,不同他木之于秋季落叶。柳宗元在南方看到这种“春半如秋”的景象颇多感触,于是写下这首诗。

        一二句写自己谪居柳州的悲凄心情。古人称仕途奔波为宦游,因而一般说来,“宦情”与“羁思”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柳宗元笔下的这两个词儿还有特定的内容:他所谓的“宦情”是指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怨郁;他所谓的“羁思”是远贬边鄙的寂寥孤凄。在同一个时期所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就反映出他心情的凄苦。“共凄凄”是双重的凄苦。处于这种心境中的人不免善感,在春天本有伤春情绪,何况“春半如秋”.“凄”与“迷”是相关的两种心境。“宦情”“羁思”之外加上特异的物候,这就在双重的凄凄之上加上了第三重,于是乎“意转迷”.

        三四句写景,是“春半如秋”的具体描写。“山城”指柳州,因南方气温高,二月遇雨,百花即已凋零,而榕树又正好脱叶,满庭飞舞,完全如同秋天。

        而秋天比春天更容易动人离思,对于“宦情羁思共凄凄”的远谪之人,其思愈苦。加之“秋景”之中,又有春莺乱啭-- 提醒愁人:这毕竟是春天。这就把伤春和悲秋两种情绪杂揉起来了。莺声本美,无所谓“乱”,由于人心烦乱,所以听起来也觉得它“乱”了。

        全诗将心境与物色打成一片。景物萧索,不仅因了伤心人别有怀抱、以我观物的缘故,同时反过来又更增其伤怀,结果是宦情羁思更凄凄了。一般说来,柳宗元在贬谪期间所写的诗不象刘禹锡那样乐观,那样能振奋人心,但它仍较深刻反映了封建时代被压抑的正直有志之士的悲愤。
  • 唐代阅读:2090次
  •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全诗翻译赏析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小诗。风景十分优美,情思却抑郁苦闷,渗透着牢骚不平。内容与风格的不协调,使这首诗透出一种意蕴难申的特殊风味。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象县与永州相去甚远,曹侍御过象县而寄诗给远在永州的柳宗元,似乎难以理解;而寄诗柳州近地(象县属柳州管辖),则比较顺理成章。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头两句点题内“曹侍御过象县”.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紧靠江边的一座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也有破额山,但与诗题“过象县”无涉,并非所指。碧玉流,指青碧翠绿的阳江水。桂林、柳州一带的江水,青碧深湛,平缓沉静,如碧玉在缓缓流动,故说“碧玉流”.三字不单写出水色水势,而且传出质感。骚人,这里指善于作诗的曹侍御,暗寓其志行高洁,不为统治者与世俗所理解的意思。木兰舟,是对曹侍御所乘舟船的美称,因《楚辞·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音义,划船的短桨)”之句。后来常以木兰舟指骚人所乘之舟,藉以象征其品格的美洁。以上两句用了“碧玉流”、“骚人”、“木兰舟”等一系列澄碧、高洁、华美的诗歌意象来渲染形容曹侍御其人、其境、其物,不但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而且带有某种象征色彩。读来可以想见曹侍御泊舟破额山前、碧玉流畔翘首遥思的情态,其人华美高洁、闲雅秀朗的风神品格也历历在目。“碧玉流”与木兰舟的“遥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画面的动人风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潇湘意”.这里的“潇湘”并非实指地域,而是用典。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的“潇湘意”,当即指故人的情意。全句意思是说,读着曹侍御从象县寄来的充满故人温暖情谊的诗章,不禁有春风拂面之感。点出“春风”,固然含有标示时令季节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捧读赠诗时如沐春风的温煦感受。因此,诗中虽未直接写到曹侍御赠诗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诗人的这种感受,却已不难想见诗中定然充溢醉人的温馨情谊。化实为虚,反而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曹侍御的赠诗在想像中变得更加优美动人了。这句写“见寄”.

        在如此美好的季节,读到友人从如此美好的地方寄来的充满温馨情谊的诗篇,诗人自己自然也有无限情意要向对方倾吐,落句便势必要归到“酬”字上来。但诗意至此,却忽作跌宕转折-- “欲采苹花不自由!”苹是一种水草,春天开白花。采苹寄远,如前引柳恽《江南曲》,历来用作向远方友人致意的一种象喻。柳宗元于贬居永州十年之后再次外放柳州刺史,官职表面上有所升迁,而所居更为僻远。他在柳州的处境,从《登柳州城楼》诗中“惊风”、“密雨”等象征性描写可以看出,仍然是非常艰险的。因此,他虽满怀愤郁之情,却不能随意向关心自己的友人倾吐。上句用“春风”极意渲染,用“无限”极尽强调,这句的“欲采苹花”的意愿便显得十分强烈,而紧接着的“不自由”三字却将这种意愿一笔扫却。
  • 唐代阅读:2018次
  • 柳宗元-诗词《读书》 古诗 全诗赏析

  •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 唐代阅读:1987次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诗《江雪》翻译赏析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写的一首吟咏江野雪景的五言绝句,是古今传诵的名作。

        头二句写雪封山野的情景。千山万壑,树木茂密,可是山中却不见一只飞鸟;原野辽阔,路径万条多,却不见一个行人的足印。极目四望,唯见四野白茫茫,一片银色世界,这两句没有明点“雪”字,但“鸟飞绝”、“人踪灭”的幽寂境界,却生动地表现出了漫山遍野的雪封景象,使人感到寒意凛冽。

        后两句别开生面,勾画了一个渔翁独钓寒江的奇异景象。风雪满江,在那严寒的江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一叶渔舟,渔舟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正迎风抗雪,在寒江上垂钓。最后一句点出“雪”字,包笼全篇。

        四句诗,有山有水,有孤舟,有渔翁垂钓,人物与景色浑然一体,诗情画意极佳,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称得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后世画家,多喜用该诗的意境入画。

        这首诗看似乎写景,其实是借江野雪景的描写来塑造诗人自己的形象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一形,实际上是诗人的自画像,它寄寓着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永贞革新失败后,诗人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远谪永州,与同党天各一方,处境孤独,但他并不自弃,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就曾表明:“虽万受摈弃”,也“不更乎其内”.在永州十年后,他改任柳州刺史,地虽更为僻远,但有了实权,他就又以积极的革新政治的姿态,兴利除弊,为柳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这都清楚地说明他在政治革新失败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所以说诗中所刻画的老渔翁形象,正是诗人同恶劣环境对抗的内心世界的形象表现。但是诗中以辽阔空旷的背景映衬寒江独钓的孤舟,也透露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简约,意境高洁。“绝”、“灭”、“雪”都是以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短促,很适合表达愤慨不平的心声和幽寂凄冷的情调。
  • 唐代阅读:1878次
  • 柳宗元《柳州峒氓》全诗翻译赏析

  •     柳州峒氓

        柳宗元

        郡城南下接通津,

        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

        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

        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

        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十年期间,心情一直很郁闷,经常纵情于山水以消忧,不大与人民接近。调任柳州刺史后,思想有所转变。他想到柳州尽管比永州更远离中原,地更偏僻,条件更差,但自己身为一州的长官,与过去在永州任司马闲职时已不同,有了政治实权,在这里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于是深入民间,了解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关心他们的疾苦。《柳州峒氓》这首诗,就是写他在柳州和峒氓生活接近的情况的。

        头二句写初到柳州时的感受。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这两句是说:柳州城南有一个四通八达的柳江渡口,从那里经过的是穿着特殊服装的少数民族人民,与他们言语不通,难以亲近。这两句是总起,“不可亲”三字,深含感叹之情,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中间四句接着写峒氓的生活、习俗。

        柳州峒氓,多住在山村,日常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盐,要到郡城集市去买,所以三、四两句接着描写他们赶集的情景:“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这两句是用倒置法,意思是说:峒氓们用绿色的荷叶包着饭去赶集买盐,买好了盐就用宽大的青箬竹叶裹着带回山村去,往返甚是辛苦。

        第五句写峒氓御寒之物。

        “鹅毛御腊缝山罽”,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

        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罽(jì记),用毛做的毡子一类东西,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这句是说,在天气寒冷的腊月里,峒氓们用鹅毛制成的被子来抵御寒冷。

        下句接着写峒氓的迷信风俗。

        “鸡骨占年拜水神”.“鸡骨占年”,是峒氓的迷信风俗,以为占卜可以知道年景的好坏。“拜水神”,即向水神礼拜。这句是说:峒氓们用鸡骨去占卜,问水神祈祷一年的好收成。

        以上四句描写了柳州峒氓的贫苦生活和迷信风俗,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三、四两句如画。

        最后两句抒写心意,表示愿意随俗。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庄子·逍遥游》里说: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章甫这种礼帽,越国人断发文身,用不着这种礼帽。这里化用这个故事,表示愿意随俗。以上两句意思是说,我不乐意只在公庭上通过译员来和峒氓接触,而宁愿抛掉中原的士大夫服装,随峒氓的习俗,在身上也刺上花纹,学习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亲近。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描写出诗人和柳州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接近的情况。起初虽然感到“异服殊音不可亲”.最后却“欲投章甫作文身。”诗人自己本来不信神,而民间有迷信风俗,但他不肯疏远他们,而愿意和他们在一起,表现出了入乡随俗的思想。
  • 唐代阅读:1824次
  • 岭南江行

  • 正文: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注释
    ⑴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今广东、广西一带。《晋书·良吏传·吴隐之》:“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隆安 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
    ⑵瘴(zhàng)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⑶黄茆(máo):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⑷山腹:山腰。唐皇甫曾《遇风雨作》:“阴云拥岩端,沾雨当山腹。”象迹:大象的踪迹。
    ⑸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唐李贺《昌谷》诗:“潭镜滑蛟涎,浮珠噞鱼戏。”这里指水蛭。
    ⑹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不治则杀人。”
    ⑺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飓风将至,则多虹蜺,名曰飓母。”
    ⑻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南朝宋鲍照《登云阳九里埭》诗:“宿心不复归,流年抱衰疾。”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8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