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柳宗元〗作品集锦
  •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 正文: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
    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
    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
    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
    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
    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
    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注释
    ①十年憔悴:指被贬十年的屈辱与痛苦生活。憔悴:面貌惨淡,亦指艰难困苦。
    ②秦京:秦都咸阳,此处代指唐都长安。
    ③故道:指“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军队攻打越南曾走过的路。
    ④风烟:风云雾霭。
    ⑤翁仲:秦时巨人,秦始皇曾铸金人以像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翁仲遗墟,指伏波故道上的汉魏古墓。草树平,即草与树平,表示非常荒凉。
    ⑥慵疏:懒散粗疏,这是托词,其实是说不愿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遭物议,遭到某些人的批评指责。
    ⑦时名:一时的名声。刘禹锡被贬官十年回到长安以后曾写诗嘲讽新贵,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两句,讽喻多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我刘禹锡被排挤出长安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由于“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这是其再次被贬官的原因之一。
    ⑧临河:去河边。濯缨:李陵赠别苏武的诗中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本诗意思是说,“垂泪千行”就可“濯缨”,所以不用象李陵、苏武分别时那样到河中去“濯长缨”了。
    ⑨濯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表明自己与好友刘禹锡(刘梦得)都是清流,不是浊流,不言委屈,而人知其含冤。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773次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 唐代阅读:1747次
  •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正文: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于永贞元年九月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注释
    1.灞(ba坝)亭:灞水边上的驿亭。灞水在长安城东二十里,驿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2.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
    3.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旧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4.许:许可。
    5.逐:跟随。
    6.阳和:暖和的春天。
    7.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732次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 正文: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注释
    1、南谷:在永州郊外。
    2、杪(miǎo)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3、幽谷:幽深的山谷。
    4、覆:遮盖。
    5、唯:只有。
    6、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7、疏:稀疏。
    8、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
    9、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10、微:指泉水很小。
    11、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旦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鸟之所以不下,是因为其父有机心。
    12、何事:为何。
    13、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参考资料:

    1、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二》.北京:线装书局,2002:570 2、 不详.《文白对照:唐宋八大家集(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567 3、 李志敏.《中华智慧教子经典全书·卷三》.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99 4、 孟二冬.《韩愈柳宗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2006:207 5、 杨竹邨.《柳宗元诗选注》.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44 6、 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07 7、 汪正楚.《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78 8、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2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728次
  • 早梅

  • 正文: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湛蓝的楚天。
    夜晚北风吹来阵阵暗香,清晨浓霜增添洁白一片。
    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山重水复阻隔遥远。
    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用什么安慰远方友人的思念?

    注释
    ⑴发:开花。
    ⑵迥(jiǒng):远。楚:宗元所在永州,古属楚地。
    ⑶朔(shuò)吹:北风吹。
    ⑷滋:增加。
    ⑸万里赠:指捎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南朝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给与范晔,并赠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⑹杳杳(yǎo):遥远。六朝时陆凯《赠花蔚宗》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柳诗化用其意。
    ⑺寒英:指梅花。坐:徒然。销落:凋谢,散落。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9页 2、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29页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715次
  • 雨晴至江渡

  • 正文: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
    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注释
    ⑴愚溪:即冉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
    ⑵村径:乡村小路。成:显现。
    ⑶撩乱:搅乱的意思。浮槎:水中漂浮的木筏。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708次
  • 柳宗元诗《渔翁》全文赏析: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欸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 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 “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 “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 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 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

        “款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 境俱活。
  • 唐代阅读:1705次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诗《江雪》全文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代阅读:1684次
  • 闻黄鹂

  • 正文: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眼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那里放眼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注释
    ⑴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眼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⑵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
    ⑶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⑷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际天:连天,一望无际。青波:指麦浪。
    ⑸王畿(jī基):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优本:优待农民。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⑹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⑺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据《汉书·武帝纪》,武帝为习水战,于长安西南凿昆明池,周围四十里。细柳:地名,即细柳聚,又称柳市,在昆明池之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翥(zhǔ驻):飞举。宋之问《度大庾岭》:“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⑻伧(cáng仓):韩醇注:“楚人别种。”不思还:不想还乡。
    ⑼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生心:产生思念之心。桑梓:家乡。《诗经·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后以桑梓为家乡的代称。
    ⑽闭声:停止鸣叫。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务速:一定要快。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椹(shèn臻):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行:即将。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81次
  • 南涧中题

  • 正文: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的衷肠。

    注释
    ⑴南涧:地处永州之南,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
    ⑵亭午:正午,中午。李白《古风》诗:“大车飞扬尘,亭午暗阡陌。”
    ⑶萧瑟(xiāo sè):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参差:亦作“篸 ”。古乐器名,相传舜所造。《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
    ⑷羁(jī):系住。《淮南子·氾论训》:“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⑸远:一作“游”。
    ⑹孤生:孤独的生涯。
    ⑺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寞。”
    ⑻期(qī):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2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77次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 正文: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注释
    榕:常绿乔木,有气根,树茎粗大,枝叶繁盛。产于广东、广西等省。
    宦(huàn)情:做官的情怀。
    羁思(sì):客居他乡的思绪。
    凄凄:形容悲伤难过。
    春半:春季二月。
    迷:凄迷。
    山城:这里指柳州。
    尽:凋零。
    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参考资料:

    1、 宁波市气象学会 .气候诗歌一百首 :气象出版社 ,1998年03月第1版 :34 . 2、 蔡启伦 .唐代绝句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年12月第1版 :99 . 3、 刘丽君 .唐诗三百首 :哈尔滨出版社 ,2007.12 :138 .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68次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全诗翻译赏析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 唐代阅读:1665次
  • 重别梦得

  • 正文: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注释
    ⑴梦得: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梦得”是他的字。
    ⑵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
    ⑶岐(qí)路:岔路。《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氏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岐路。’”
    ⑷皇恩:皇帝的恩德。《文选·张衡〈西京赋〉》:“皇恩溥,洪德施。”李善注:“皇,皇帝。”归田:谓辞官回乡务农。《艺文类聚》卷六六引晋鲁褒《钱神论》:“谚曰: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⑸晚岁:晚年。唐杜甫《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邻舍:邻居。《后汉书·陈忠传》:“邻舍比里,共相压迮。”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50-551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63次
  •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全诗翻译赏析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上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诗鉴赏

        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见四野群峰皆如剑锋,更触动愁怀,真是“登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湘口馆》)。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这首诗前两句比喻新颖贴切,后两句设想更是奇特,但都是从实感中产生,并非凭空诞想,所以读来既新鲜又真实感人。

        此诗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都是寄怀之作,通过登临所见,触景伤情,抒发怀念友人和故乡之情,只是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有所不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七律,诗中托景抒怀,曲折传情,意在言外。这首诗是七绝,诗中熔情入景,用浅显的语言来描写内心中隐情,表现得鲜明突出。二诗异曲同工,各臻其妙。
  • 唐代阅读:1660次
  • 夏昼偶作

  • 正文: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
    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注释
    ①南州:指永州。溽(rù入)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礼记·月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凭倚着几案。《庄子·徐无鬼》:“南伯子綦隐几而坐。”隐几,亦作“隐机”。《秋水》:“公子牟隐机太息。”
    ③北牖:北窗。
    ④日午:中午。
    ⑤敲茶臼(jiù):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51次
  • 跂乌词

  • 正文: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日照城隅,群乌飞翔;
    哑哑争飞,占枝朝阳。
    梳毛伸翅,和乐欢畅;
    顾盼跂乌,群鸦猜详:
    跂乌落魄,是为那般?
    也许志高,亲近太阳?
    日中三足,使它脚残;
    也许饥饿,啼走路旁,
    夺人鲜肉,为人所伤?
    昂首独足,丛林奔窜。
    口衔低枝,飞跃艰难;
    四顾泥涂,蝼蚁须防。
    仰看房梁,燕雀为患;
    纵有六翮,利如刀芒。
    腾跃失势,无力高翔;
    支离无趾,身残避难。
    努力低飞,慎避后患。

    注释
    支离、无趾:《庄子》中两位形体伤残的富有寓意的人物。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48次
  • 首春逢耕者

  • 正文: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南一带春天的征候来得早,    
    冬天的余寒未尽,草木的生机却已萌发。
    原野的泥土释放出肥力,      
    像冬眠的动物争相在上面安家。
    春天的景象还没装点到城郊,    
    农民便已结伴耕稼。
    园林中传出鸟儿婉转的叫声,    
    小洲洼地的新泉清澈令人叹嗟。
    农事确实要平时致力,       
    如同囚犯般寄居外地也许会耽误终生。
    故居的池塘想必已被杂草淹没,   
    老家的田园当时长满了乔木、灌木和蔓藤。
    羡慕隐士已有所托,    
    谋取功名却已不成。
    姑且跟随田间老汉细细攀谈,     
    详细地表述了自己的苦衷。
    无限眷恋地抚摸着犁耙,
    时间于不知不觉中过去,回头一看已是满天烟云。

    注释
    眷然:怀念的样子。耒耜(lěisì累四):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46次
  • 再上湘江

  • 正文: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不知从此去,更遣几年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释文
    别来无恙啊,湘江!今天我又要溯流而上。
    不知这次前去,何时再让返航?

    注释
    ①再上湘江:又一次逆湘水而上。上,逆水而行。
    ②好在:依旧,如故。
    ③上来:逆水而来。
    ④遣:使。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727页 2、 王松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柳宗元诗文选译 修订版》 :凤凰出版社, 2011.05 :31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15次
  •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 正文: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
    林邑东回山似戟,牂牁南下水如汤。
    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处在临蒸,也用不着叹息身处在炎热的南方,秋天到来时还有几行大雁到你那里栖息。
    真正的南方,像林邑,曲折的山势像剑戟般高耸;像牂牁,南流的水像开水一样滚烫。
    正是淅沥的芦苇含着秋雾的时候,也正是玲珑的橘柚透着夕阳的色泽之际。
    我虽然不是江南白苹洲般的游客,仍然寄上这首,来表达对潇湘水边的你的遥远祝福。

    注释
    卢衡州:名字不详,当为出守衡州刺史的卢姓友人。衡州,今湖南衡阳市。
    临蒸:衡阳旧名,县城东傍湘江,北背蒸水。
    炎方:南方炎热之地。
    雁几行:衡阳有回雁峰,相传每年秋天大雁南飞至此不再南去,到第二年春天再往北飞。这里一则劝慰卢衡州莫叹南方之炎热,一则询问秋来大雁来衡的景况。
    林邑:古地名,治所北临骥州,在今越南境内。
    戟(jǐ):古兵嚣的一种,长杆顶端装有月牙形的利刃。
    牂牁(zāng kē):古郡名,辖境约当今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又,水名,即牂牁江,流经广西,至广州入海。
    汤:热水。
    蒹葭(jiān jiā):一名荻,即芦苇。
    渐沥(xī lì),风吹芦苇的声响。
    柚,橘类果木,即柚子。
    白蘋洲畔客:指南朝诗人柳恽,柳恽字文畅,河东人,工诗善琴,后贬吴兴太守,作《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名,这里代指在湖南为官的卢衡州。

    参考资料:

    1、 柳宗元原著,朱玉麒、杨义、倪培翔、谢秉洪.今译柳河东全集上下.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61 2、 尚永亮.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76-77 3、 温绍坤.柳宗元诗歌笺释集评.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139-414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13次
  • 冉溪

  • 正文: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小就发奋图强希望建功立业,以身许国从未想过谋取个人幸福。
    在政治风波中跌倒被贬万里之外,壮志瓦解成了未被捆绑的囚徒。
    囚居到老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愿在潇水冉溪边上选个居处。
    学习那东汉的寿张侯樊重,在南园种上漆树待它成材后制作器物。

    注释
    ⑴冉溪:又名染溪,在永州西南。柳宗元曾筑室溪边,并将其改名为愚溪。《全唐》此诗题下有注:“公易其名为愚溪者是也。”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河西,东流入潇水。
    ⑵陈力:贡献才力。希:期望。公侯:古代五等爵位中最高的两级。这里指创建公侯般的业绩。
    ⑶许国:为国家献身,效力。许,应允。为身谋:为自已打算。
    ⑷风波一跌:指在永贞元年(805年)参加革新运动而被贬的事。跌,失足、挫折。逝万里:指被贬谪到遥远的永州。逝,去、往、迁。
    ⑸壮心:雄心壮志。缧(lèi)囚:被拘禁的囚犯。缧,拘囚犯人的绳索。
    ⑹馀事:以外的事。馀,以后,以外。
    ⑺卜:选择。湘西:潇水西边。柳宗元诗文中常以湘代潇。
    ⑻寿张:地名,即今山东省寿张县。樊敬侯:指东汉人樊重,字君云,汉光武帝的内戚。封寿张侯,死后缢号为“敬”,故又称樊敬侯。
    ⑼种漆南园:据《后汉书》记载,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当时的人都嘲笑他。日后树长成材,器物终于做成了。嘲笑过他的人都来向他借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9 2、 柳宗元 选编:洪迎华、尚永亮.柳宗元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10月:3页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12次
  • 汨罗遇风

  • 正文: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注释
    1.汨罗江,水名,在湖南省东北部。
    2.楚臣悲:《五百家注》引韩醇曰:“屈原投汨罗而死。公方召回,故云‘不作楚臣悲’。”
    3.修门:《五百家注》引孙汝听曰:“《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兮。注云:修门,郢城门。”此借指长安城门。
    4.明时:政治清明之时。

    参考资料:

    1、 孙立.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80-81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09次
  • 梅雨

  • 正文: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梅结实正是阴雨连绵的时候,天地苍茫一片,时间恰是晚春。
    愁深难眠更哪堪楚猿夜啼,好梦易醒禁不住越鸡伺晨。
    雨雾朦朦从海隅直达南极边的尽头,江涛汹汹淹没了北去的渡口。
    身上的白衣被江南的梅雨墨染,却不是京城的尘埃所为。

    注释
    ⑴梅雨:农历四五月间,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其雨叫梅雨,也叫黄梅雨,
    ⑵梅实:杨梅的果实,俗称杨梅。
    ⑶楚、越:泛指江南,这里都是指江南的永州,永州是荆楚的最南端,也是南越的最北处。
    ⑷海雾:海上的雾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此处借其乡思之苦的意。
    ⑸江雪:江涛如雪,一作“江云”。北津:北去的渡口。
    ⑹“素衣”两句:素衣,白色的衣。这里是化用典故,谢脁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这是说“京洛有许多灰沙,白衣服都被染成黑的了。”柳宗元是反其意而用之。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八):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6-197 2、 胡士明.柳宗元诗文选注: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208-210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03次
  •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 正文: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
    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
    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来。

    注释
    ⑴王二十舍人:即王涯,柳宗元的同年友,时为中书舍人。
    ⑵琼瑶:美玉,这里指雪。
    ⑶凤沼:即凤凰沼,属禁苑中沼池,这里代指京城。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95次
  •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 正文: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破额山前,美玉一般碧绿的江水向东而流;人啊,你竟像在遥远的地方站立船头。
    你的赠诗有如春风拂面,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情思念;我多想采束苹花相送于你,却因官事缠身不得自由。

    注释
    ⑴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接受别人寄赠作品后,以作品答谢之。侍御:侍御史。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即今广西象州。
    ⑵碧玉流:形容江水澄明深湛,如碧玉之色。
    ⑶骚人:一般指文人墨客。此指曹侍御。木兰:木兰属落叶乔木,古人以之为美木,文人常在文学作品中以之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称朋友所乘之船为木兰舟,是赞美之意。
    ⑷潇湘:湖南境内二水名。柳宗元《愚溪诗序》云:“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句说:我在春风中感怀骚人,有无限潇湘之意。“潇湘意”应该说既有怀友之意,也有迁谪之意。
    ⑸采苹花:南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清一统志湖南永州府》:“白苹洲,在零陵西潇水中,洲长数十丈,水横流如峡,旧产白苹最盛。”此句言欲采苹花赠给曹侍御,但却无此自由。这是在感慨自己谪居的处境险恶,连采花赠友的自由都没有。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26-927页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88次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诗《江雪》全文

  •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唐代阅读:1582次
  • 零陵早春

  • 正文: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注释
    ⑴零陵:此指永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此处零陵指永州府治零陵县。
    ⑵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⑶凭寄:托寄,托付。
    ⑷殷勤:恳切;深厚。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80次
  •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

  • 正文:
    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遮尽仙人山。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77次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 正文: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
    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注释
    ⑴愚溪北池:在愚溪钴鉧(mǔ)潭北约六十步。池水清澈,冬夏不涸。池水沿沟流入愚溪。
    ⑵宿云:昨夜就有的云。
    ⑶洲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这里指水边山地。
    ⑷明:照明,形容词作动词用。
    ⑸村坞(wù):村庄,多指山村。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⑹予:我。
    ⑺偶此:与以上景物相对。
    ⑻宾:指眼前景。
    ⑼主:作者自指。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2 2、 霍松林,霍有明.《唐诗精品(二)》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3.09:133-134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74次
  • 溪居

  • 正文: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注释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此指官职。束:约束,束缚。南夷: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谪:被降职或调往边远地区。当时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
    ②夜榜:夜里行船。榜:此处读“彭音,意为进船。此句指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③楚天:永州原属楚地。
    ④束:束缚。
    ⑤南夷:这里指永州。
    ⑥谪:贬官流放。
    ⑦农圃:田园。
    ⑧偶似:有时好像。
    ⑨山林客:山林间的隐士。
    ⑩榜:划船。
    ⑾响溪石:水激溪石的声响。
    ⑿长歌:放歌。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74次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正文: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注释
    ⑴诣(yì):到,往。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禅经:佛教经典。
    ⑵汲(jí吉):从井里取水。
    ⑶拂:抖动。
    ⑷贝叶书:一作“贝页书”。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⑸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⑹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了(liăo):懂得,明白。
    ⑺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⑻遗言:指佛经所言。冀:希望。冥:暗合。
    ⑼缮性:修养本性。熟:精通而有成。
    ⑽道人:指僧人重巽。缮:修持。
    ⑾膏:润发的油脂。沐(mù木):湿润、润译。
    ⑿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⒀悟悦:悟道的快乐。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