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柳宗元〗作品集锦
  • 零陵早春

  • 正文: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请问春天从这去,何时才进长安门。
    托付给你还乡梦,恳请带我回家园。

    注释
    ⑴零陵:此指永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此处零陵指永州府治零陵县。
    ⑵秦原:秦地原野,这里是指长安城周围,即长安。春秋战国时属秦国领地。
    ⑶凭寄:托寄,托付。
    ⑷殷勤:恳切;深厚。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04次
  • 春怀故园

  • 正文:
    九扈鸣已晚,楚乡农事春。悠悠故池水,空待灌园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602次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溪居》赏析

  •     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

        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

        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

        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五年( 810 ),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喜其风景秀美,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

        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

        我长久为做官所羁累,幸亏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使我如释重负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如同一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偶尔荡起小舟,纵情山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此诗表面上看似只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头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落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幸”,实际上包含着辛酸的苦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 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这首诗的韵味也就在这些地方。沈德潜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卷四)此段议论颇有见地。
  • 唐代阅读:1596次
  •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全诗出处作者翻译赏析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 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 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 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 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 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 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风波 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 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 唐代阅读:1594次
  • 别舍弟宗一

  • 正文: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注释
    ⑴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
    ⑵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⑶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⑷去国:离开国都长安。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
    ⑸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⑹桂岭:五岭之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瘴(zhàng):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
    ⑺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41-42 .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89次
  • 柳宗元-诗词《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古诗 全诗赏析

  • 夙抱丘壑尚,率性恣游遨。中为吏役牵,十祀空悁劳。
    外曲徇尘辙,私心寄英髦。进乏廓庙器,退非乡曲豪。
    天命斯不易,鬼责将安逃。屯难果见凌,剥丧宜所遭。
    神明固浩浩,众口徒嗷嗷。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再怀曩岁期,容与驰轻舠。虚馆背山郭,前轩面江皋。
    重叠间浦溆,逦迤驱岩嶅。积翠浮澹滟,始疑负灵鳌。
    丛林留冲飙,石砾迎飞涛。旷朗天景霁,樵苏远相号。
    澄潭涌沉鸥,半壁跳悬猱。鹿鸣验食野,鱼乐知观濠。
    孤赏诚所悼,暂欣良足褒。留连俯棂槛,注我壶中醪。
    朵颐进芰实,擢手持蟹螯。炊稻视爨鼎,脍鲜闻操刀。
    野蔬盈倾筐,颇杂池沼芼。缅慕鼓枻翁,啸咏哺其糟。
    退想于陵子,三咽资李螬。斯道难为偕,沉忧安所韬。
    曲渚怨鸿鹄,环洲凋兰。ū暮景回西岑,北流逝滔滔。
    徘徊遂昏黑,远火明连艘。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
    敛袂戒还徒,善游矜所操。趣浅戢长枻,乘深屏轻篙。
    旷望援深竿,哀歌叩鸣艚。中川恣超忽,漫若翔且翱。
    淹泊遂所止,野风自颾颾。涧急惊鳞奔,蹊荒饥兽嗥。
    入门守拘絷,凄戚增郁陶。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内顾乃无有,德輶甚鸿毛。名窃久自欺,食浮固云叨。
    问牛悲衅钟,说彘惊临牢。永遁刀笔吏,宁期簿书曹。
    中兴遂群物,裂壤分鞬櫜。岷凶既云捕,吴虏亦已鏖。
    捍御盛方虎,谟明富伊咎。披山穷木禾,驾海逾蟠桃。
    重来越裳雉,再返西旅獒。左右抗槐棘,纵横罗雁羔。
    三辟咸肆宥,众生均覆焘。安得奉皇灵,在宥解天弢。
    归诚慰松梓,陈力开蓬蒿。卜室有鄠杜,名田占沣涝。
    磻溪近余基,阿城连故濠。螟蛑愿亲燎,荼堇甘自薅。
    饥食期农耕,寒衣俟蚕缲。及骭足为温,满腹宁复饕。
    安将蒯及菅,谁慕粱与膏。弋林驱雀鷃,渔泽从鳅鱽。
    观象嘉素履,陈诗谢干旄。方托麋鹿群,敢同骐骥槽。
    处贱无溷浊,固穷匪淫慆。踉跄辞束缚,悦怿换煎熬。
    登年徒负版,兴役趋代鼛。目眩绝浑浑,耳喧息嘈嘈。
    兹焉毕余命,富贵非吾曹。长沙哀纠纆,汉阴嗤桔槔。
    苟伸击壤情,机事息秋豪。海雾多蓊郁,越风饶腥臊。
    宁唯迫魑魅,所惧齐焄藨。知罃怀褚中,范叔恋绨袍。
    伊人不可期,慷慨徒忉忉。
  • 唐代阅读:1589次
  • 饮酒

  • 正文: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早晨起来深感缺少乐趣,离座而起打开清酒一樽。
    先举杯祭酹造酒的祖师,是他留下美酒给我驱逐忧愁和烦闷。
    一会儿感觉便大不一样,顿觉得天地之间热闹非凡。
    连绵的高山改变了原来的幽晦,碧绿的流水把温暖的气息包含。
    南门城外的一片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叶茂枝繁。
    清凉的树荫可以庇护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树下乘凉谈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辞,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们躺卧。
    即使是那些富比晋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饮酒的快乐?

    注释
    (1)酹(lèi):以酒洒地,表示祭奠或立誓。先酒:指第一个发明酿酒的人。相传杜康是我国酿酒的创始人。
    (2)须臾(yú):一会儿。殊:不一样。
    (3)喧:热闹。
    (4)幽晦:昏暗不明。
    (5)函:包含。晏温:晴天的暖气。
    (6)蔼蔼:茂盛的样子。陶渊明《和主簿》有“蔼蔼堂前林”句。南郭门:指永州外城的南门。郭,外城。
    (7)何:多么。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8)清阴:指草木。
    (9)竟夕:整夜。
    (10)偃卧:仰卧。芳荪:指草地。
    (11)晋楚富:《孟子·公孙丑下》说“晋楚之富,不可及也。”这里指财雄一方的富豪。
    (12)此道:指饮酒之乐。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82次
  •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 正文: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我像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
    多少年才能闻到那像喷雪般白色的花香?又是谁来摘下那像垂珠般的果实呢?
    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那一天,它的美味还能够让我这个老叟滋养受益。

    注释
    ⑴柳州:今属广西。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隅(yú):角落。甘:即“柑”,橘类的一种。
    ⑵黄甘:即黄柑。柑的一种。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郭璞注:“黄甘,橘属而味精。”
    ⑶城隅:城角。多指城根偏僻空旷处。《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⑷楚客:指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屈原爱橘,曾作《橘颂》,对桔树的美质作了热情的赞颂。皇树:即橘树。
    ⑸木奴:指柑橘的果实。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不学”句:说的是李衡种柑谋利的事。据《水经注·沅水》载,三国时荆州人李衡为吴丹阳太守,曾遣人于武陵(今湖南常德县)龙阳洲种柑千株,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在州里有千头木奴,可以足用。他把柑树当作奴仆一样,可以谋利,所以称为“木奴”。这句话是从反面说。
    ⑹喷雪:形容白花怒绽。
    ⑺垂珠:悬挂的珠串。这里比喻柑果。
    ⑻坐待:渐渐地等待。宋苏轼《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⑼滋味:美味。《吕氏春秋·适音》:“口之情欲滋味。”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5-46 2、 吴汝煜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4-926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70次
  • 柳州峒氓

  • 正文: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 福建 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 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术于百龄,接风期于四海,依然梵宇欣象,教之将行莞尔公庭,惜牛刀之遂屈。”
    ⑼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指代士大夫的服装。《礼记·儒行》:“丘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文身:在身上刺画花纹。这是古代越地的一种习俗。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9-40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63次
  • 柳宗元-诗词《韦道安》 古诗 全诗赏析

  • 道安本儒士,颇擅弓剑名。二十游太行,暮闻号哭声。
    疾驱前致问,有叟垂华缨。言我故刺史,失职还西京。
    偶为群盗得,毫缕无馀赢。货财足非吝,二女皆娉婷。
    苍黄见驱逐,谁识死与生。便当此殒命,休复事晨征。
    一闻激高义,眦裂肝胆横。挂弓问所往,趫捷超峥嵘。
    见盗寒涧阴,罗列方忿争。一矢毙酋帅,馀党号且惊。
    麾令递束缚,纆索相拄撑。彼姝久褫魄,刃下俟诛刑。
    却立不亲授,谕以从父行。捃收自担肩,转道趋前程。
    夜发敲石火,山林如昼明。父子更抱持,涕血纷交零。
    顿首愿归货,纳女称舅甥。道安奋衣去,义重利固轻。
    师婚古所病,合姓非用兵。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慷慨张徐州,朱邸扬前旌。投躯获所愿,前马出王城。
    辕门立奇士,淮水秋风生。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
    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横溃非所壅,逆节非所婴。
    举头自引刃,顾义谁顾形。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
    咄嗟徇权子,翕习犹趋荣。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
  • 唐代阅读:1563次
  • 渔翁

  • 正文: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注释
    ⑴傍:靠近。西岩:当指永州境内的西山,可参作者《始得西山宴游记》。
    ⑵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
    ⑶销:消散。亦可作“消”。
    ⑷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唐时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见元结《欸乃曲序》)。
    ⑸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⑹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苏轼《书柳子厚〈渔翁〉》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严羽《沧浪诗话》从此说,曰:“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厚复生,亦必心服。”然刘辰翁认为:“此诗气泽不类晚唐,下正在后两句。”此后,关于此诗后两句当去当存,一直有两种意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95-296页 .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55次
  • 柳宗元-诗词《杂曲歌辞·杨白花》 古诗 全诗赏析

  • 杨白花,风吹度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
    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 唐代阅读:1550次
  •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 正文: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
    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注释
    ⑴与:同。浩初:作者的朋友,潭州(今湖南长沙)人,龙安海禅师的弟子。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山:指柳州附近山峰。京华:京城长安。亲故:亲戚、故人。
    ⑵海畔:畔,边。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剑铓(má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玉篇》卷十八:“鋩,刃端。”
    ⑶秋:秋季。割:断。愁肠:因思乡而忧愁,有如肝肠寸断。
    ⑷若:假若。化得身:柳宗元精通佛典,同行的浩初上人又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作者自然联想到佛经中“化身”的说法,以表明自己的思乡情切。千亿:极言其多。《经·大雅·假乐》:“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⑸散上:飘向。一作“散作”。峰头:山峰的顶端。望:遥望。故乡:这里指长安,而作者的家乡在河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2、 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1-52 3、 胡光舟,周满江.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87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48次
  • 行路难三首

  • 正文: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
    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小成遂,
    坐使儿女相悲怜。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剪十取一,
    百牛连鞅摧双辕。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馀毫末不见保,躏跞涧壑何当存。群材未成质已夭,
    突兀哮豁空岩峦。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蟠龙吐耀虎喙张,
    熊蹲豹踯争低昂。攒峦丛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星躔奔走不得止,
    奄忽双燕栖虹梁。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47次
  •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柳宗元《入黄溪闻猿》赏析

  •     入黄溪闻猿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

        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

        虚作断肠声。

        柳宗元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永州在当时属偏僻荒凉之地,奇山异水很多。诗人于永贞元年(805)贬为永州司马后,因司马是个闲官,加之心情抑郁愤懑,常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排忧解愁。正如诗人自云:“仆闷则出游。”(《柳宗元集》)着名的“永州八记”等文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写成的。诗人因此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故《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首五绝正是诗人怀着“堙厄感郁”之情,“自放山泽间”时所作。

        黄溪,在永州东面,距州治七十里,是环永州城百里内名山水之最佳处。两山墙立相连,崖峭岩窟为缺,花木骈植,与山升降;浅水处多石,小者平布于底,大者可坐饮食;深水为潭,若剖大瓮,积水莫测《柳宗元集·游黄溪记》有生动介绍,可资参读。

        其文末记时为“元和八年(813)五月十六日”.《入黄溪闻猿》可能同出一时,只不过一为文,详记黄溪之游,一为诗,直抒个人感慨。

        首句紧承“题中意”而来,从“溪略”写起,使人开篇即进入“溪路千里曲”的山间小溪境界。开宗明义,单刀直入,省去许多闲笔。“千里”极言“溪路”之长,“曲”字极绘“溪路”之形。“千里”而又“曲”,可见“溪路”依山就势、蜿蜒曲折之态。次句点题,写“闻猿”.“哀猿何处鸣?”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山势之陡峭,森林之莽苍,“溪路”

        曲折回旋,山水相连又相隔,尽在不言之中。正因为“溪路千里曲”,故不知“哀猿何处鸣”.“猿”前着一“哀”字,富于感情色彩。诗人此时,正处在寂寞、凄怆、哀怨的心境之中,由情及景,故所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以上两句,一从视觉上写“溪路”,一从听觉上写“猿鸣”,而“千里曲”与“何处鸣”又互相映衬,“入黄溪”后的情景宛然清晰。

        这样写,尚属平常,当读到三四句时,才使人品出“奇趣”来。诗承上,紧扣“闻猿”写感受。君不闻:“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上)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呢?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不然,诗却说:“孤臣(诗人贬后自称)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哪里还有泪可流,哪里还有肠可断啊?这看似“反常”的写法,却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的惆怅和痛苦!“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故清人沈德潜评此诗曰:“翻出新意愈苦。”(《唐诗别裁集》)又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同上)这些评述均中肯綮。
  • 唐代阅读:1545次
  • 柳宗元-诗词《朗州窦常员外寄刘二十八诗,见促行骑走笔酬》 古诗

  • 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
    赐环留逸响,五马助征騑。不羡衡阳雁,春来前后飞。
  • 唐代阅读:1544次
  • 读书

  • 正文: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35次
  •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赏析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

        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

        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

        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

        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

        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

        青松如膏沐。

        淡然离言说,

        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诗鉴赏

        此首诗为诗人被贬永州时所作。他生活在一个腐朽衰败的时代,身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客观上受到无数打击,主观上又受到儒、释、道“三教调和”思想的限制,结果才不得施展政治抱负,贬斥终身,壮志未酬,走完了悲剧的一生。他象当时大多数有志于积极用世的封建知识分子一样,在社会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上坚信儒家学说,以实现尧、舜、孔子“圣人之道”为奋斗的最终目的;同时又在佛教盛行的唐代崇信佛教,主张“统合儒释”(《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不过,他的崇信佛教,与王维愚妄地佞佛逃世不同,与白居易以信佛寓“独善之志”

        也不同。他是把佛教与诸子学说并列看待,想从中找出积极有益的内容作为济世的手段,以实现“辅时及物”的理想。不幸的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如愿,由于自身思想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因素和思想方法上的形而上学倾向,最终落入了佛教唯心主义的泥沼。特别是在他遭贬永州之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前途无望,更促使他到佛教中去寻求宁静与解脱,其时佛教对他的消极影响就更明显了。

        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读这首诗就容易理解了。

        清晨早起,他到住地附近一个名叫超的僧人(师)的寺院里去读佛经,有所感而写下这首五古抒情诗,既表达了他壮志未已而身遭贬谪,欲于佛经中寻求治世之道的心境,又流露出寻求一种超越尘世,流连于冲淡宁静的闲适佳境的复杂心情。

        头四句总说“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人把研读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贝叶书简称贝书,佛经之泛称。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叶经水沤后代纸,用以写佛经,故名。一个“读”字,是全诗内容的纲领;一个“闲”字,是全诗抒情的主调。

        诗人贬居永州,官职虽名曰“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但只是个“闲官”而已。闲人闲官闲地,无政事之烦扰,亦无名利得失之拘牵,正是难得清闲,正好信步读经。就读经来说,闲而不闲;就处境而言,不闲而闲,其复杂心情曲曲传出。

        中间四句承上文“读”字而来,正面写读“经”的感想。这里有两层意思:前二句“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是说书中真意不去领悟,妄诞之言世所追逐。诗人以自身崇信佛学的正确态度讽喻世俗之佞佛,即对于佛经中的真正本意全然不去领悟,而对于书中一切迷信荒诞的事迹却又尽力追求而津津乐道。
  • 唐代阅读:1535次
  • 柳宗元-诗词《冉溪》 古诗 全诗赏析

  •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风波一跌逝万里,
    壮心瓦解空缧囚。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 唐代阅读:1526次
  • 柳宗元,柳宗元简介,柳宗元的资料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年( 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
  • 唐代阅读:1522次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 正文: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注释
    ⑴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⑵觉(jué):睡醒。
    ⑶繁露:浓重的露水。
    ⑷临:面对。
    ⑸西园:指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⑹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⑺泠泠(ling 灵):形容声音清越。
    ⑻逾(yú 余):更加。
    ⑼时一喧(xuān 宣):不时叫一声。
    ⑽倚(yĭ 乙):斜靠着。
    ⑾楹(yíng 营):房屋的柱子。
    ⑿旦:天明、天亮。
    ⒀言:说。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19次
  • 古东门行

  • 正文: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注释
    ⑴古东门行:乐府旧题,多写时事。
    ⑵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吴元济叛乱后,朝廷下令削去其官爵,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一时战云密布,形势紧张。
    ⑶鸡鸣函谷:《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人孟尝君到秦为客卿,受到秦王的猜忌和扣留,后设法逃出,半夜潜至函谷关。按关法规定,要等鸡叫后才能开关放行。孟尝君的门客中有善为鸡鸣的,他一学鸡叫,引得周围的鸡跟着大叫起来,关吏打开关门,让孟尝君逃出了关口。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
    ⑷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胎。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⑸赤丸:据《汉书·尹赏传》记载,长安城里有谋杀官吏为人报仇的组织,雇用少年当刺客。行动前摸取弹丸分派任务,摸得红色弹丸者杀武官,摸得黑色弹丸者杀文官。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
    ⑹徼(jiào)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⑺一叱(chì):一声大吼。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
    ⑻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这两句是暗指武元衡被害事件。
    ⑼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侧耳:躲在一旁探听。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
    ⑽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⑾“魏王”句:据《史记·信陵君列传》载,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魏王应赵国请求派晋鄙率十万兵马救赵,但魏王和晋鄙并不真心相救,屯兵不前。魏王之弟信陵君应赵国平原君的请求,听从侯嬴的计策,说动魏王的宠姬如姬,从魏王卧室窃得兵符,锥杀晋鄙,夺得魏军的指挥大权,解了赵围。
    ⑿“子西”句:《左传·哀公十六年》载,楚平王太子建为郑国所杀,其子胜为白公,数次向令尹(相当于宰相)子西请求伐郑,未行。后晋人伐郑,梦国前往相救,白公怒,遂于哀公十六年作乱攻打楚惠王,“杀子西、子期于朝,而劫惠王。子西以袂(mèi,衣袖)掩面而死”。
    ⒀羌胡毂(gǔ)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毂:车轮。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向皇帝上《谏猎疏》说,陛下喜欢打猎,难免遇上特殊的野兽,就会像胡人出现在车轮之下,羌人接触到车后的横木一样危险。一朝起:突然出现。
    ⒁敌国舟中: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吴起曾在同魏武侯乘舟游览时,在舟中劝说魏武侯:“君若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拟:比拟。
    ⒂“安陵”句: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和《史记·梁孝王世家》载,汉景帝时,大臣袁盎向窦太后进言,不宜立景帝的弟弟梁王为储君,以免发生祸端。梁王便派刺客把袁盎杀死在安陵门外。事后,经磨制刀剑的工匠辨认刺客丢下的剑,查出了刺客及其幕后指使者。但景帝碍于窦太后的面子,不得不将梁王解脱,杀其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了事。削砺功:磨制刀剑的工匠。
    ⒃“韩国”句:《史记·刺客列传》载,战国时期,韩国的刺客聂政,刺杀了相国侠累,为免累及亲人,毁面自杀,韩国的人分辨不出是谁,便暴尸于市。结果,刺客的姐姐前来认尸,才查出刺客是家住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深井里的聂政。讵(jù):哪里。
    ⒄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胭,一作“咽”。那下补:哪能补救。下,一作“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14次
  • 柳宗元-诗词《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 古诗

  •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鶗鴂莫相侵。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 唐代阅读:1512次
  • 柳宗元-诗词《田家三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 唐代阅读:1512次
  • 江雪

  • 正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504次
  • 柳宗元《南涧中题》全诗翻译赏析

  •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游,

        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

        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

        当与此心期!

        柳宗元诗鉴赏

        唐宪宗元和七年( 812 )秋天,柳宗元游览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部的小石城山,写了着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

        这首五言古诗《南涧中题》,也是他在同年秋天游览了石涧后所作。南涧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石涧地处永州之南,又称南涧。

        这首诗,以记游的形式,描绘诗人被贬放逐后寂寞忧伤、苦闷孤独的自我形象。

        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头八句,着重描写游南涧时所见景物。时值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涧中萧条,仿佛秋天的萧杀之气汇聚于此。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飒之感。诗人初到时似有所得,忘却了疲劳。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陡然引起无穷联想。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思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人孤则容易感伤,政治上一失意,更是动辄得咎。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于此徘徊,亦只自知。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我这种心情。

        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郁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所以苏轼曾有评语说,“柳仪曹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此评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

        清人何焯在所着《义门读书记》中,对此诗有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

        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至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愫便一齐从这里倾泻而出。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旁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
  • 唐代阅读:1501次
  • 柳宗元-诗词《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 古诗 全诗赏析

  • 远弃甘幽独,谁云值故人。好音怜铩羽,濡沫慰穷鳞。
    困志情惟旧,相知乐更新。浪游轻费日,醉舞讵伤春。
    风月欢宁间,星霜分益亲。已将名是患,还用道为邻。
    机事齐飘瓦,嫌猜比拾尘。高冠余肯赋,长铗子忘贫。
    晚惊移律,暌携忽此辰。开颜时不再,绊足去何因。
    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
  • 唐代阅读:1498次
  • 柳宗元-诗词《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 古诗

  • 知命儒为贵,时中圣所臧。处心齐宠辱,遇物任行藏。
    关识新安地,封传临晋乡。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
    干有千寻竦,精闻百炼钢。茂功期舜禹,高韵状羲黄。
    足逸诗书囿,锋摇翰墨场。雅歌张仲德,颂祝鲁侯昌。
    宪府初腾价,神州转耀铓。右言盈简策,左辖备条纲。
    响切晨趋佩,烟浓近侍香。司仪六礼洽,论将七兵扬。
    合乐来仪凤,尊祠重饩羊。卿材优柱石,公器擅岩廊。
    峻节临衡峤,和风满豫章。人归父母育,郡得股肱良。
    细故谁留念,烦言肯过防。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龟虎休前寄,貂蝉冠旧行。训刑方命吕,理剧复推张。
    直用明销恶,还将道胜刚。敬逾齐国社,恩比召南棠。
    希怨犹逢怒,多容竞忤强。火炎侵琬琰,鹰击谬鸾凰。
    刻木终难对,焚芝未改芳。远迁逾桂岭,中徙滞馀杭。
    顾土虽怀赵,知天讵畏匡。论嫌齐物诞,骚爱远游伤。
    丽泽周群品,重明照万方。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福为深仁集,妖从盛德禳。秦民啼畎亩,周士舞康庄。
    采绶还垂艾,华簪更截肪。高居迁鼎邑,遥傅好书王。
    碧树环金谷,丹霞映上阳。留欢唱容与,要醉对清凉。
    故友仍同里,常僚每合堂。渊龙过许劭,冰鲤吊王祥。
    玉漏天门静,铜驼御路荒。涧瀍秋潋滟,嵩少暮微茫。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降神终入辅,种德会明扬。
    独弃伧人国,难窥夫子墙。通家殊孔李,旧好即潘杨。
    世议排张挚,时情弃仲翔。不言缧绁枉,徒恨纆徽长。
    贾赋愁单阏,邹书怯大梁。炯心那自是,昭世懒佯狂。
    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恋恩何敢死,垂泪对清湘。
  • 唐代阅读:1496次
  • 柳宗元-诗词《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古诗 全诗赏析

  •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 唐代阅读:1495次
  • 柳宗元-诗词《贞符》 古诗 全诗赏析

  • 於穆敬德,黎人皇之。惟贞厥符,浩浩将之。仁函于肤,
    刃莫毕屠。泽熯于爨,沸炎以浣。殄厥凶德,乃驱乃夷。
    懿其休风,是喣是吹。父子熙熙,相宁以嬉。赋彻而藏,
    厚我糗粻。刑轻以清,我肌靡伤。贻我子孙,百代是康。
    十圣嗣于理,仁后之子。子思孝父,易患于己。拱之戴之,
    神具尔宜。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
    神之曷依,宜仁之归。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
    祗一乃心。祝唐之纪,后天罔坠。祝皇之寿,与地咸久。
    曷徒祝之,心诚笃之。神协人同,道以告之。俾弥忆万年,
    不震不危。我代之延,永永毗之。仁增以崇,曷不尔思。
    有号于天,佥曰呜呼。咨尔皇灵,无替厥符。
  • 唐代阅读:14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