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柳宗元〗作品集锦
  • 柳宗元-诗词《答刘连州邦字》 古诗 全诗赏析

  • 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
    负弩啼寒狖,鸣枹惊夜狵。遥怜郡山好,谢守但临窗。
  • 唐代阅读:1500次
  •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全诗翻译赏析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

        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

        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

        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

        何事惊麋鹿?

        柳宗元诗鉴赏

        贞元二十一年,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开始了痛苦的谪居生活。永州位于湖南、广东交界处,是一个人烟稀少、荒凉僻远之地。

        柳宗元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常常触景伤怀,对自己的遭贬,感慨万端。加上其所任永州司马,只不过是一个闲散之官,因而他没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更加重了他的孤独、愤懑之情,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这首五言古诗中,不难体会出诗人的这种情绪。

        从标题可知,诗是写诗人在一个秋日的早晨赴南谷路经荒村所见,并且是以人的行踪为线索,逐层展开的。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何尝不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呢?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艺术境界。
  • 唐代阅读:1495次
  • 柳宗元-诗词《郊居岁暮》 古诗 全诗赏析

  •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 唐代阅读:1495次
  •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柳宗元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 唐代阅读:1483次
  • 柳宗元-诗词《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古诗 全诗赏析

  •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 唐代阅读:1479次
  • 柳宗元诗《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翻译赏析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柳宗元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五年。描绘了愚池雨后的晨景。它通过对“宿云”、“晓日”、“高树”和“清池”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雨霁云销的明丽图景。

        诗人紧扣题目中的“雨后晓行”先概写愚池周围环境。首句“宿云散洲渚”把时间推到昨夜,点明夜里一场雨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残云,从水中的沙洲上飘散而去。这时,早晨的太阳渐渐升起,灿烂的阳光照耀着远近村落,使之呈现出一片光明。

        接下来,具体描写愚池近景。高大的树木下临清澈的池水,绿树、池水相映生辉,一阵风来,使夜雨残留在树叶上的雨珠似受了惊吓一般,纷纷坠落下来。

        诗人观察景物之细腻,可谓令人叫绝。他捕捉了景物瞬息间的动态,并创造性地用了一个“惊”字,使“夜来雨”人格化了。顿时,笔下的景色产生了活力,具有了流动感。这两句构思奇特,用极简练的语言和富有特色的景物,描绘了一幅极富光彩和活力的图画。

        最后,抒写诗人在景色中的感受。眼前色彩明丽,目光所及一片开阔,飘散的云朵,阳光照耀下的村落,高树清池,风吹雨落。这些景物动静结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诗人置身于这宜人的美景,有些陶醉了。在这难得的“心适无事”之时,深深地感到自己与眼前的自然景色犹如宾主相遇,舒畅自如。

        短短一首小诗,描绘出如此鲜活动人的景色,可见诗人炼字炼意的艺术功力。同时描摹景物,处处充溢着诗人的情感,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诗浑然天成。
  • 唐代阅读:1476次
  • 咏荆轲

  • 正文: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注释
    1.荆轲:战国时著名侠客。战国时期卫国人,好读书击剑,入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后受燕太子丹所遣,入秦刺秦王嬴政。
    2.不两立:不能同时并存。《战国策·燕策三》:“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3.太子:即燕太子丹,燕王喜之子。虞(yú):忧患,引申为心病。
    4.千金:指代秦将樊於期之首级。短计:浅陋的计谋。
    5.荆卿:即荆轲。
    6.穷年:整年。徇(xùn):顺从。
    7.且见屠:将要被屠杀。
    8.微言:密谋;暗中进言。
    9.燕(yān)都:指燕国首都。
    10.朔风:北风,寒风。
    11.爵(jué):古代酒器。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12.函(hán)首:将首级装入匣子。宿怨:指代秦王。
    13.迥(jiǒng)然:明亮貌。电光:指匕首。
    14.罔(wǎng):没有,不是。正夫:这里指行家。正:一作“匹”。
    15.造端:开始;开端。
    16.趑(zī)趄(jū):犹豫,不进貌。
    17.仓卒(cù):即仓猝,匆忙急迫。
    18.“按剑”二句:指秦王发怒攻打燕国事。
    19.“慈父”二句:指燕王杀太子丹仍被追逃事。
    20.芟(shān):割草,引申为除去。七族:指亲姻家族。
    21.台:古代官署名。焚污:谓焚毁玷辱。
    22.弭(mǐ):消除、停止。
    23.枢(shū):枢纽,机关,关键。
    24.诈力:欺诈与暴力。
    25.桓(huán)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以信为号召,与秦之并兼诈力不同。
    26.曹子:即曹沫,春秋时期著名刺客。
    27.故:通“固”,本来。
    28.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徵(zhēng):证明、应验。无且(jū):指秦王侍医夏无且。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472次
  • 柳宗元-诗词《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古诗 全诗赏析

  •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行行便濯缨。
  • 唐代阅读:1471次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正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注释
    ⑴柳州:今属广西。
    ⑵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⑶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⑷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⑸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⑹大荒:旷远的广野。
    ⑺惊风:急风;狂风。
    ⑻乱飐(zhǎn):吹动。
    ⑼芙蓉:指荷花。
    ⑽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⑾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⑿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1464次
  •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柳宗元《田家(其二)》赏析

  •     田家(其二)

        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

        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

        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

        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

        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

        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

        鞭扑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

        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

        唯恐踵前迹。

        柳宗元诗鉴赏

        此诗原题作《田家三首》。从内容上看,可能作于永州。因为诗人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永州后,才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下层,写出农民遭受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痛苦。具体年月待考。

        唐德宗以后实行“两税法”,按夏秋两次向百姓征收户税和地税,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从此,唐王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然而却逐渐成为人民沉重的负担。加之唐王朝以税收完成好坏,作为进退地方官吏的重要内容之一,于是刺史、县令为求取上考,不管农户家破人亡和田土是否受灾减产或业已丧失,照征不误,结果肥了专横的官吏、割据称雄的藩镇和兼并土地的贵族大地主们,却害苦了广大劳动人民。柳宗元这首诗,正是通过具体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毒打农民的种种恶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苦难生活。

        全诗可分三个部分。

        开头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掠一空的情景。“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烟火,炊烟,泛指大家。农家左邻右舍聚居在一起,隔着稀疏的篱笆墙互相可以看见,傍晚时分彼此过往谈天。“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疏麻,屈原《九歌·大司命》:“ 折疏麻兮瑶华。”王逸注:

        “疏麻,神麻也。”这里泛指普通的苎麻。这两句写谈天时的农村夜景:附近苎麻地里静悄悄,庭院墙根边秋虫唧唧。在这寂静的秋夜,农民们在“谈”什么呢?没有说。但从下面的诗句可以悟出。“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墙。”蚕丝已全部交纳夏税了,织布机只好空闲下来靠在墙边。一个“尽”字,道出了“赋税”之重;一个“空”字,写出了农民生活之苦。这就点出“谈”的内容来,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赵钱孙李,这家那家都在谈;仅有的一点蚕丝都交了赋税(当时交纳户钱可以绫绢折算),靠什么生活;收获一点,拿走一点,弄得家徒四壁,机杼停织,日子怎么过;夏税刚过,秋税又至,又怎么应付“四邻”所“谈”,充满着农民对被剥夺的残酷遭遇的愤恨不平,也表露出诗人的义愤。

        接下来的十句,从“里胥夜经过”至“肌肤真可惜”,写里胥对农民的敲榨勒索和威胁恫吓。“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农民刚交罢夏税,官府又派出大批差役下乡来威逼农民及早做好交纳秋税的准备。
  • 唐代阅读:1462次
  • 柳宗元-诗词《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古诗 全诗赏析

  • 临蒸且莫叹炎方,为报秋来雁几行。林邑东回山似戟,
    牂牁南下水如汤。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
    非是白蘋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
  • 唐代阅读:1455次
  • 柳宗元-诗词《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 古诗 全诗赏

  • 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华夷图上应初录,
    风土记中殊未传。椎髻老人难借问,黄茆深峒敢留连。
    南宫有意求遗俗,试检周书王会篇。
  • 唐代阅读:1444次
  • 柳宗元-诗词《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古诗 全诗赏析

  •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 唐代阅读:1438次
  • 柳宗元-诗词《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古诗 全诗赏析

  •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 唐代阅读:1438次
  • 柳宗元-诗词《茅檐下始栽竹》 古诗 全诗赏析

  • 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
    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
    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
    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
    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
    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
    谅无凌寒色,岂与青山辞。
  • 唐代阅读:1429次
  • 柳宗元-诗词《岭南江行》 古诗 全诗赏析

  •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山腹雨晴添象迹,
    潭心日暖长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 唐代阅读:1423次
  • 柳宗元-诗词《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古诗 全诗赏析

  •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 唐代阅读:1413次
  • 柳宗元-诗词《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古诗 全诗赏

  •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畬。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 唐代阅读:1402次
  • 柳宗元-诗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古诗 全诗赏析

  •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 唐代阅读:1372次
  • 柳宗元-诗词《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古诗 全

  •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 唐代阅读:1371次
  • 柳宗元-诗词《汨罗遇风》 古诗 全诗赏析

  •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 唐代阅读:1368次
  • 柳宗元-诗词《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古诗 全诗赏析

  •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 唐代阅读:1368次
  • 柳宗元-诗词《闻黄鹂》 古诗 全诗赏析

  •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
    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
    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乡禽何事亦来此,
    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 唐代阅读:1354次
  • 柳宗元-诗词《与崔策登西山》 古诗 全诗赏析

  •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连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驰景泛颓波,遥风递寒筱。
    谪居安所习,稍厌从纷扰。生同胥靡遗,寿比彭铿夭。
    蹇连困颠踣,愚蒙怯幽眇。非令亲爱疏,谁使心神悄。
    偶兹遁山水,得以观鱼鸟。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
  • 唐代阅读:1343次
  •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柳宗元诗《溪居》

  •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 唐代阅读:1333次
  • 柳宗元-诗词《种仙灵毗》 古诗 全诗赏析

  • 穷陋阙自养,疠气剧嚣烦。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风温。
    杖藜下庭际,曳踵不及门。门有野田吏,慰我飘零魂。
    及言有灵药,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腾鶱。
    笑忭前即吏,为我擢其根。蔚蔚遂充庭,英翘忽已繁。
    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灵和理内藏,攻疾贵自源。
    拥覆逃积雾,伸舒委馀暄。奇功苟可征,宁复资兰荪。
    我闻畸人术,一气中夜存。能令深深息,呼吸还归跟。
    疏放固难效,且以药饵论。痿者不忘起,穷者宁复言。
    神哉辅吾足,幸及儿女奔。
  • 唐代阅读:1332次
  • 柳宗元-诗词《种朮》 古诗 全诗赏析

  •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
    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
    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
    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
    爨竹茹芳叶,宁虑瘵与瘥。留连树蕙辞,婉娩采薇歌。
    悟拙甘自足,激清愧同波。单豹且理内,高门复如何。
  • 唐代阅读:1322次
  • 柳宗元-诗词《巽公院五咏·芙蓉亭》 古诗 全诗赏析

  •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 唐代阅读:1317次
  • 柳宗元-诗词《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
    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立争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少成遂,
    坐使儿女相悲怜。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栈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
    百牛连鞅摧双辕。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馀毫末不见保,躝跞磵壑何当存。群材未成质已夭,
    突兀硣豁空岩峦。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蟠龙吐耀虎喙张,
    熊蹲豹掷争低昂。攒峦业崿射朱光,丹霞翠雾飘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雪山冰谷晞太阳。星躔奔走不得止,
    奄忽双燕栖虹梁。风台露榭生光饰,死灰弃置参与商。
    盛时一去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
  • 唐代阅读:1314次
  • 柳宗元-诗词《笼鹰词》 古诗 全诗赏析

  •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
    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
    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 唐代阅读:13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