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韩愈〗作品集锦
  • 春雪

  • 正文: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924次
  • 合江亭

  • 正文: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625次
  •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 正文: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
    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注释
    ⑴湘: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湘中:指湖南郴州。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⑵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汉书·邓通传》:“盗出徼外铸钱。”颜师古注曰:“徼,犹塞也。东北谓之塞,西南谓之徼。”
    ⑶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⑷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
    ⑸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49页 2、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50-51页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615次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 正文: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608次
  • 韩愈诗《山石》全文赏析: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     《山石》 作者: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平。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韵译】: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

        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

        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

        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

        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

        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

        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

        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

        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评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

        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是全文 主旨。

        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 唐代阅读:2589次
  •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 正文: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
    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
    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550次
  • 送王含秀才序

  • 正文: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王篑的醉乡记,心里面很奇怪那隐居的人,既然和世界没有什么牵挂,为什么还说这种话,难道说真的是贪吃那酒吗?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终知道他们虽然洒脱,不愿同世人交接,但是他们的心,终究不能平,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他就感触起来,把酒来做遁世的托辞罢了。那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有一箪的饭,一瓢的汤。曾子唱起歌来,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他俩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急急忙忙的要想学他,还觉得来不及;对那外面的事情,没有工夫去计较了;那里还会有借着醉乡做逃遁处的道理呢!所以我很哀怜那醉乡的人,不曾逢着好时候。 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做一番大事业,朝庭上官,个个上奏疏,讨论时务,这时候那醉乡的后嗣,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丢掉了官。我读了醉乡的文词很哀怜他,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总想认识他的子孙。现在你肯来见我,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我也要协助于你,况且你的文才,你的品行,很能继承家风元气,浑浑然即端方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够提拔于你,而我的话,又没有什么人相信。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只好趁你走的时候,请你吃上杯水酒。

    注释
    1、《醉乡记》:作者王篑,字无功,隋唐时代的隐逸诗人,仕途不顺,归隐山林,嗜酒成癖,能饮五斗,著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
    2、偃蹇:困顿、失志。
    3、颜子:颜渊。
    4、箪:盛饭的圆形竹器。
    5、金石: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
    6、圣人:孔子。
    7、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样子。
    8、曲: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干,称为曲,可用来酿酒。此处指酒。
    9、建中:唐德宗年号。
    10、丕绩:大功业。
    11、无所挟: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
    12、张之:协助他。
    13、文与行:文章与品行。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宋金辽阅读:2544次
  • 谢自然诗

  • 正文: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96次
  • 荐士(荐孟郊于郑馀庆也)

  • 正文: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
    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东都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
    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了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
    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
    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傲。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
    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
    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鲁侯国至小,庙鼎犹纳郜。
    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
    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
    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89次
  • 落叶送陈羽

  • 正文: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80次
  •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 正文: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举目无非白,雄文乃独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67次
  • 雉带箭

  • 正文: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原野上火光冲天 ,火势盛大,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又吓得急忙躲藏起来。
    将军想当众表演自己的神功巧技,故而,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劲弓,却并不轻易发箭。
    野雉受惊而飞,蓄满待发的弓箭也同时射出,野雉应声而中。
    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着箭冲着人高高地飞起,一番挣扎之后,终于精疲力尽,染血的羽毛和雪亮的箭镞随着倾斜而下。
    将军仰天大笑,把射中的有着五色羽毛野雉挂在马前,随行军吏都来向他祝贺。

    注释
    ⑴火:猎火。
    ⑵鹰:猎鹰。出复没:一本作“伏欲没”。
    ⑶盘马:骑马盘旋不进。
    ⑷“地形”二句:描绘狩猎的过程,用曹植《七启》“人稠网密,地逼势胁”句意。
    ⑸翎:箭羽。镞(zú):箭头。
    ⑹五色:雉的羽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6-307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29次
  • 李花二首

  • 正文: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09次
  • 相和歌辞。猛虎行

  • 正文: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罴,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飧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06次
  • 杂诗四首

  • 正文:
    朝蝇不须驱,暮蚊不可拍。蝇蚊满八区,可尽与相格。
    得时能几时,与汝恣啖咋。凉风九月到,扫不见踪迹。
    鹊鸣声楂楂,乌噪声护护。争斗庭宇间,持身博弹射。
    黄鹄能忍饥,两翅久不擘。苍苍云海路,岁晚将无获。
    截橑为欂栌,斫楹以为椽。束蒿以代之,小大不相权。
    虽无风雨灾,得不覆且颠。解辔弃骐骥,蹇驴鞭使前。
    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停车卧轮下,绝意于神仙。
    雀鸣朝营食,鸠鸣暮觅群。独有知时鹤,虽鸣不缘身。
    喑蝉终不鸣,有抱不列陈。蛙黾鸣无谓,閤閤只乱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404次
  •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桂林伯,桂管观察使裴行立也)

  • 正文:
    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何氏之从学,兰蕙已满畹。
    于何玩其光,以至岁向晚。治惟尚和同,无俟于謇謇。
    或师绝学贤,不以艺自挽。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金石出声音,宫室发关楗。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惜乎吾无居,不得留息偃。临当背面时,裁诗示缱绻。
    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
    子行诚艰难,我去未穷极。临别且何言,有泪不可拭。
    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寤寐想风采,于今已三年。不意流窜路,旬日同食眠。
    所闻昔已多,所得今过前。如何又须别,使我抱悁悁。
    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
    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生平所未识,待我逾交亲。
    遗我数幅书,继以药物珍。药物防瘴疠,书劝养形神。
    不知四罪地,岂有再起辰。穷途致感激,肝胆还轮囷。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子今四美具,实大华亦荣。王官不可阙,未宜后诸生。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捽。
    乘潮簸扶胥,近岸指一发。两岩虽云牢,水石互飞发。
    屯门虽云高,亦映波浪没。余罪不足惜,子生未宜忽。
    胡为不忍别,感谢情至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392次
  • 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 正文: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387次
  • 赠贾岛(以下二首见《万首绝句》)

  • 正文: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383次
  • 秋字

  • 正文: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334次
  • 晚菊

  • 正文: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295次
  •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李程也)

  • 正文:
    盆城去鄂渚,风便一日耳。不枉故人书,无因帆江水。
    故人辞礼闱,旌节镇江圻。而我窜逐者,龙钟初得归。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我昔实愚蠢,不能降色辞。子犯亦有言,臣犹自知之。
    公其务贳过,我亦请改事。桑榆倘可收,愿寄相思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2287次
  • 韩愈-诗词《南山诗》 古诗 全诗赏析

  •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横云时平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孤撑有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岔蔽毕原陋。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祐。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愗。威容丧萧爽,近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月,欲进不可又。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初从蓝田入,顾盻劳颈脰。时天晦大雪,泪目苦矇瞀。
    峻涂拖长冰,直上若悬溜。褰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
    苍黄忘遐睎,所瞩才左右。杉篁咤蒲苏,杲耀攒介胄。
    专心忆平道,脱险逾避臭。昨来逢清霁,宿愿忻始副。
    峥嵘跻冢顶,倏闪杂鼯鼬。前低划开阔,烂漫堆众皱。
    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G 譳。或如帝王尊,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
    又如游九原,坟墓包椁柩。或累若盆罂,或揭若è豆。
    或覆若曝鳖,或颓若寝兽。或蜿若藏龙,或翼若搏鹫。
    或齐若友朋,或随若先后。或迸若流落,或顾若宿留。
    或戾若仇雠,或密若婚媾。或俨若峨冠,或翻若舞袖。
    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或如火熹焰,或若气饙馏。或行而不辍,或遗而不收。
    或斜而不倚,或弛而不彀。或赤若秃鬝,或熏若柴槱。
    或如龟拆兆,或若卦分繇。或前横若剥,或后断若姤。
    延延离又属,夬夬叛还遘。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誾誾树墙垣,巘巘驾库厩。参参削剑戟,焕焕衔莹琇。
    敷敷花披萼,J J 屋摧霤。悠悠舒而安,兀兀狂以狃。
    超超出犹奔,蠢蠢骇不懋。大哉立天地,经纪肖营腠。
    厥初孰开张,黾勉谁劝侑。创兹朴而巧,戮力忍劳疚。
    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咒。鸿荒竟无传,功大莫酬僦。
    尝闻于祠官,芬苾降歆嗅。斐然作歌诗,惟用赞报酭。

    作品赏析    注释:
      
      ① 朱熹云:“或只作‘南山一首’无‘诗’字。”  钱仲联云:“《诗·召南》毛传:‘南山,周南山也。’又《秦风》毛传:‘终南,周之名山中南也。’《初学记》:‘刘向《五经要义》曰:终南山,长安南山也。一名太一。潘岳《关中记》曰: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中南。’《汉书·地理志》:‘右扶风武功县东有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南、太一。’薛综注:‘终南、太一,二名也。’李善注:‘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耳。’《括地志》:‘终南山,一名中南山,一名太一山,一名南山,一名橘山,一名楚山,一名秦山,一名周南山,一名地肺山,在雍州万年县南五十里。’《雍录》:‘终南山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蓝田,凡雍、岐、眉、鄠、长安、万年,相去六百里,而连绵峙据其南者,皆此之一山也。’按:山既绵长若此,合之则一山,分之则有数名也,随所在而异耳。” 樊汝霖云:“凡百有二韵,元和初自江陵法曹召为国子博士作。” 方世举云:“诗中云‘前年遭谴谪’,又云‘昨来逢清霁’,则此诗作于阳山召还之后。” 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诗云‘昨来逢清霁’,谓六月召拜国子博士时,于‘朱维方烧日’二语见之。”
  • 唐代阅读:2191次
  • 韩愈-诗词《城南联句》 古诗 全诗赏析

  • 竹影金琐碎,--孟郊
    泉音玉淙琤。琉璃剪木叶,--韩愈
    翡翠开园英。流滑随仄步,--孟郊
    搜寻得深行。遥岑出寸碧,--韩愈
    远目增双明。乾穟纷拄地,--孟郊
    化虫枯挶茎。木腐或垂耳,--韩愈
    草珠竞骈睛。浮虚有新劚,--孟郊
    摧扤饶孤撑。囚飞黏网动,--韩愈
    盗啅接弹惊。脱实自开坼,--孟郊
    牵柔谁绕萦。礼鼠拱而立,--韩愈
    骇牛躅且鸣。蔬甲喜临社,--孟郊
    田毛乐宽征。露萤不自暖,--韩愈
    冻蝶尚思轻。宿羽有先晓,--孟郊
    食鳞时半横。菱翻紫角利,--韩愈
    荷折碧圆倾。楚腻鳣鲔乱,--孟郊
    獠羞蠃蟹并。桑蠖见虚指,--韩愈
    穴狸闻斗狞。逗翳翅相筑,--孟郊
    摆幽尾交搒。蔓涎角出缩,--韩愈
    树啄头敲铿。修箭袅金饵,--孟郊
    群鲜沸池羹。岸壳坼玄兆,--韩愈
    野麰渐丰萌。窑烟幂疏岛,--孟郊
    沙篆印回平。痒肌遭眊刺,--韩愈
    啾耳闻鸡生。奇虑恣回转,--孟郊
    遐睎纵逢迎。颠林戢远睫,--韩愈
    缥气夷空情。归迹归不得,--孟郊
    舍心舍还争。灵麻撮狗虱,--韩愈
    村稚啼禽猩。红皱晒檐瓦,--孟郊
    黄团系门衡。得隽蝇虎健,--韩愈
    相残雀豹趟。束枯樵指秃,--孟郊
    刈熟担肩赪。涩旋皮卷脔,--韩愈
    苦开腹彭亨。机舂潺湲力,--孟郊
    吹簸飘飖精。赛馔木盘簇,--韩愈
    靸妖藤索絣。荒学五六卷,--孟郊
    古藏四三茔。里儒拳足拜,--韩愈
    土怪闪眸侦。蹄道补复破,--孟郊
    丝窠扫还成。暮堂蝙蝠沸,--韩愈
    破灶伊威盈。追此讯前主,--孟郊
    答云皆冢卿。败壁剥寒月,--韩愈
    折篁啸遗笙。袿熏霏霏在,--孟郊
    綦迹微微呈。剑石犹竦槛,--韩愈
    兽材尚拏楹。宝唾拾未尽,--孟郊
    玉啼堕犹鎗。窗绡疑閟艳,--韩愈
    妆烛已销檠。绿发抽珉甃,--孟郊
    青肤耸瑶桢。白蛾飞舞地,--韩愈
    幽蠹落书棚。惟昔集嘉咏,--孟郊
    吐芳类鸣嘤。窥奇摘海异,--韩愈
    恣韵激天鲸。肠胃绕万象,--孟郊
    精神驱五兵。蜀雄李杜拔,--韩愈
    岳力雷车轰。大句斡玄造,--孟郊
    高言轧霄峥。芒端转寒燠,--韩愈
    神助溢杯觥。巨细各乘运,--韩愈
    湍涠亦腾声。凌花咀粉蕊,--孟郊
    削缕穿珠樱。绮语洗晴雪,--韩愈
    娇辞哢雏莺。酣欢杂弁珥,--孟郊
    繁价流金琼。菡萏写江调,--孟郊
    萎蕤缀蓝瑛。庖霜脍玄鲫,--韩愈
    淅玉炊香粳。朝馔已百态,--孟郊
    春醪又千名。哀匏蹙驶景,--韩愈
    冽唱凝余晶。解魄不自主,--孟郊
    痺肌坐空瞠。扳援贱蹊绝,--韩愈
    炫曜仙选更。丛巧竞采笑,--孟郊
    骈鲜互探婴。桑变忽芜蔓,--韩愈
    樟裁浪登丁。霞斗讵能极,--孟郊
    风期谁复赓。皋区扶帝壤,--韩愈
    瑰蕴郁天京。祥色被文彦,--孟郊
    良才插杉柽。隐伏饶气象,--韩愈
    兴潜示堆坑。擘华露神物,--孟郊
    拥终储地祯。訏谟壮缔始,--韩愈
    辅弼登阶清。坌秀恣填塞,--孟郊
    呀灵滀渟澄。益大联汉魏,--韩愈
    肇初迈周嬴。积照涵德镜,--孟郊
    传经俪金籝。食家行鼎鼐,--韩愈
    宠族饫弓旌。奕制尽从赐,--孟郊
    殊私得逾程。飞桥上架汉,--韩愈
    缭岸俯规瀛。潇碧远输委,--孟郊
    湖嵌费携擎。萄苜从大漠,--韩愈
    枫槠至南荆。嘉植鲜危朽,--孟郊
    膏理易滋荣。悬长巧纽翠,--韩愈
    象曲善攒珩。鱼口星浮没,--孟郊
    马毛锦斑騂。五方乱风土,--韩愈
    百种分鉏耕。葩蘖相妒出,--孟郊
    菲茸共舒晴。类招臻倜诡,--韩愈
    翼萃伏衿缨。危望跨飞动,--孟郊
    冥升蹑登闳。春游轹靃靡,--韩愈
    彩伴飒嫈嫇。遗灿飘的皪,--孟郊
    淑颜洞精诚。娇应如在寤,--韩愈
    颓意若含酲。鹓毳翔衣带,--孟郊
    鹅肪截佩璜。文升相照灼,--韩愈
    武胜屠欃枪。割锦不酬价,--孟郊
    构云有高营。通波牣鳞介,--韩愈
    疏畹富萧蘅。买养驯孔翠,--孟郊
  • 唐代阅读:2039次
  • 韩愈-诗词《岳阳楼别窦司直》 古诗 全诗赏析

  •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自古澄不清,环混无归向。
    炎风日搜搅,幽怪多冗长。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巍峨拔嵩华,腾踔较健壮。声音一何宏,轰輵车万两。
    犹疑帝轩辕,张乐就空旷。蛟螭露笋簴,缟练吹组帐。
    鬼神非人世,节奏颇跌踼。阳施见夸丽,阴闭感凄怆。
    朝过宜春口,极北缺堤障。夜缆巴陵洲,丛芮才可傍。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余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
    明登岳阳楼,辉焕朝日亮。飞廉戢其威,清晏息纤纩。
    泓澄湛凝绿,物影巧相况。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漾。
    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前临指近岸,侧坐眇难望。
    涤濯神魂醒,幽怀舒以畅。主人孩童旧,握手乍忻怅。
    怜我窜逐归,相见得无恙。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杯行无留停,高柱送清唱。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欢穷悲心生,婉娈不能忘。念昔始读书,志欲干霸王。
    屠龙破千金,为艺亦云亢。爱才不择行,触事得谗谤。
    前年出官由,此祸最无妄。公卿采虚名,擢拜识天仗。
    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于嗟苦驽缓,但惧失宜当。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沈在须臾,忠鲠谁复谅。
    生还真可喜,克己自惩创。庶从今日后,粗识得与丧。
    事多改前好,趣有获新尚。誓耕十亩田,不取万乘相。
    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饷。行当挂其冠,生死君一访。
  • 唐代阅读:2020次
  • 韩愈-诗词《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正当穷冬寒未已,
    借问君子行安之。会朝元正无不至,受命上宰须及期。
    侍从近臣有虚位,公今此去归何时。
  • 唐代阅读:1991次
  • 韩愈-诗词《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古诗 全诗赏析

  • 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泽乾源。山狂谷很相吐吞,
    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
    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
    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
    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繁。
    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颓胸垤腹车掀辕,
    缇颜靺股豹两鞬。霞车虹靷日毂轓,丹蕤縓盖绯繙ǐ。
    红帷赤幕罗脤膰,ì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
    豆登五山瀛四尊。熙熙釂酬笑语言,雷公擘山海水翻。
    齿牙嚼啮舌腭反,电光ō磹赪目?,顼冥收威避玄根,
    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拳肩跟,君臣相怜加爱恩。
    命黑螭侦焚其元,天阙悠悠不可援。梦通上帝血面论,
    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又诏巫阳反其魂。
    徐命之前问何冤,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禁之绝其飧,
    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慎藏蹲。
    视桃著花可小骞,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鲲,
    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
    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 唐代阅读:1925次
  • 韩愈-诗词《晚春》 古诗 全诗赏析

  •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品赏析【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
    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
  • 唐代阅读:1880次
  • 韩愈-诗词《符读书城南》 古诗 全诗赏析

  •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 唐代阅读:1859次
  • 韩愈-诗词《枯树》 古诗 全诗赏析

  •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 唐代阅读:1753次
  • 韩愈-诗词《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 古诗 全诗赏析

  • 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蠔相黏为山,百十各自生。
    蒲鱼尾如蛇,口眼不相营。蛤即是虾蟆,同实浪异名。
    章举马甲柱,斗以怪自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惊。
    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
    腥臊始发越,咀吞面汗騂。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
    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卖尔非我罪,不屠岂非情。
    不祈灵珠报,幸无嫌怨并。聊歌以记之,又以告同行。
  • 唐代阅读:17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