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韩愈〗作品集锦
  • 韩愈-诗词《纳凉联句》 古诗 全诗赏析

  • 递啸取遥风,微微近秋朔。--孟郊
    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韩愈
    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韩愈
    闪红惊蚴虬,凝赤耸山岳。目林恐焚烧,耳井忆瀺灂。
    --孟郊
    仰惧失交泰,非时结冰雹。化邓渴且多,奔河诚已悫。
    --孟郊
    暍道者谁子,叩商者何乐。洗矣得滂沱,感然鸣鸑鷟。
    --孟郊
    嘉愿苟未从,前心空缅邈。清砌千回坐,冷环再三握。
    --孟郊
    烦怀却星星,高意还卓卓。--孟郊
    龙沈剧煮鳞,牛喘甚焚角。蝉烦鸣转喝,乌噪饥不啄。
    --韩愈
    昼蝇食案繁,宵蚋肌血渥。单絺厌已褫,长
    艹妾倦还捉。
    --韩愈
    幸兹得佳朋,于此荫华桷。青荧文簟施,淡澉甘瓜濯。
    --韩愈
    大壁旷凝净,古画奇駮荦。凄如羾寒门,皓若攒玉璞。
    --韩愈
    扫宽延鲜飙,汲冷渍香穱。篚实摘林珍,盘殽馈禽曷。
    --韩愈
    空堂喜淹留,贫馔羞龌龊。--韩愈
    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砻斫。贾勇发霜硎,争前曜冰槊。
    --孟郊
    微然草根响,先被诗情觉。感衰悲旧改,工异逞新貌。
    --孟郊
    谁言摈朋老,犹自将心学。危檐不敢凭,朽机惧倾扑。
    --孟郊
    青云路难近,黄鹤足仍鋜。未能饮渊泉,立滞叫芳药。
    --孟郊
    与子昔睽离,嗟余苦屯剥。直道败邪径,拙谋伤巧诼。
    --韩愈
    炎湖度氛氲,热石行荦硞。痟肌夏尤甚,疟渴秋更数。
    --韩愈
    君颜不可觌,君手无由搦。今来沐新恩,庶见返鸿朴。
    --韩愈
    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榷。危行无低徊,正言免咿喔。
    --韩愈
    车马获同驱,酒醪欣共欶。惟忧弃菅蒯,敢望侍帷幄。
    --韩愈
    此志且何如,希君为追琢。 --韩愈
  • 唐代阅读:1733次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正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注释
    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⑵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朝(zhāo)奏:早晨送呈奏章。九重(chó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⑶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⑷“欲为”二句: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xiǔ):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⑸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⑹“雪拥”句: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⑺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⑻“好收”句: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zhà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⑼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参考资料:

    1、 汤贵仁 .韩愈诗选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168-169 .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724次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赏析:五岳祭秩皆三公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作者:韩愈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注解】: 1、火维:古以五行分属五方,因以“火维”指南方。维:隅落。 2、睢盱:凝视。 3、杯蛟:也作“杯教”.占卜用具。 4、云此句:旧说以半俯半仰者最吉。 5、杲杲:形容日色明亮。

        【韵译】:

        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

        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

        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

        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

        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

        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

        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

        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

        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

        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

        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

        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

        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

        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

        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

        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

        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

        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

        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

        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

        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

        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

        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

        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
  • 唐代阅读:1713次
  • 韩愈-诗词《琴曲歌辞·残形操》 古诗 全诗赏析

  • 有兽维狸兮我梦得之,其身孔明兮而头不知。
    吉凶何为兮觉坐而思,巫咸上天兮识者其谁。
  • 唐代阅读:1696次
  •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 正文: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
    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注释
    ⑴张员外籍:即唐代人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员外”。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隋炀帝开掘的一个人工湖,唐代为著名游览胜地。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
    ⑵漠漠:迷蒙一片。《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阶草漠漠,白日迟迟。”淡云,薄云。唐刘禹锡《秋江早发》诗:“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开:消散。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⑶青天白日:谓天气晴好。宋杨万里《明发房溪》诗:“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⑷有底:有何,有什么事?对这句问话,白居易有诗《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作答:“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时:相当于“啊”,语气词。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6-467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679次
  • 条山苍

  • 正文: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注释
    (1)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2)河水:黄河之水。
    (3)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4)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高冈:山冈,指中条山。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参考资料:

    1、 宗传璧.韩愈诗选注:,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06月第1版:29 2、 (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133 3、 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14.10,:62 4、 张在军.吴秀军编著,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一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57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658次
  • 韩愈-诗词《寄卢仝》 古诗 全诗赏析

  •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
    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
    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至今邻僧乞米送,
    仆忝县尹能不耻。俸钱供给公私余,时致薄少助祭祀。
    劝参留守谒大尹,言语才及辄掩耳。水北山人得名声,
    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征不起。彼皆刺口论世事,
    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穷终始。往年弄笔嘲同异,
    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自说寻坦途。犹上虚空跨绿駬。
    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国家丁口连四海,
    岂无农夫亲耒耜。先生抱才终大用,宰相未许终不仕。
    假如不在陈力列,立言垂范亦足恃。苗裔当蒙十世宥,
    岂谓贻厥无基阯。故知忠孝生天性,洁身乱伦定足拟。
    昨晚长须来下状,隔墙恶少恶难似。每骑屋山下窥阚,
    浑舍惊怕走折趾。凭依婚媾欺官吏,不信令行能禁止。
    先生受屈未曾语,忽此来告良有以。嗟我身为赤县令,
    操权不用欲何俟。立召贼曹呼伍伯,尽取鼠辈尸诸市。
    先生又遣长须来,如此处置非所喜。况又时当长养节,
    都邑未可猛政理。先生固是余所畏,度量不敢窥涯涘。
    放纵是谁之过欤,效尤戮仆愧前史。买羊沽酒谢不敏,
    偶逢明月曜桃李。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
  • 唐代阅读:1645次
  • 韩愈-诗词《苦寒》 古诗 全诗赏析

  • 四时各平分,一气不可兼。隆寒夺春序,颛顼固不廉。
    太昊弛维纲,畏避但守谦。遂令黄泉下,萌牙夭句尖。
    草木不复抽,百味失苦甜。凶飙搅宇宙,铓刃甚割砭。
    日月虽云尊,不能活乌蟾。羲和送日出,恇怯频窥觇。
    炎帝持祝融,呵嘘不相炎。而我当此时,恩光何由沾。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荧惑丧缠次,七龙冰脱髯。
    芒砀大包内,生类恐尽歼。啾啾窗间雀,不知已微纤。
    举头仰天鸣,所愿晷刻淹。不如弹射死,却得亲炰燖。
    鸾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其馀蠢动俦,俱死谁恩嫌。
    伊我称最灵,不能女覆苫。悲哀激愤叹,五藏难安恬。
    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天王哀无辜,惠我下顾瞻。
    褰旒去耳纩,调和进梅盐。贤能日登御,黜彼傲与憸。
    生风吹死气,豁达如褰帘。悬乳零落堕,晨光入前檐。
    雪霜顿销释,土脉膏且黏。岂徒兰蕙荣,施及艾与蒹。
    日萼行铄铄,风条坐襜襜。天乎苟其能,吾死意亦厌。
  • 唐代阅读:1634次
  • 韩愈-诗词《忽忽》 古诗 全诗赏析

  •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
    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七合。
    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 唐代阅读:1631次
  • 韩愈-诗词《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古诗 全诗赏析

  • 从军古云乐,谈笑青油幕。灯明夜观棋,月暗秋城柝。
    --李正封
    羁客方寂历,惊乌时落泊。语阑壮气衰,酒醒寒砧作。
    --韩愈
    遇主贵陈力,夷凶匪兼弱。百牢犒舆师,千户购首恶。
    --李正封
    平生耻论兵,末暮不轻诺。徒然感恩义,谁复论勋爵。
    --韩愈
    多士被沾污,小夷施毒蠚。何当铸剑戟。相与归台阁。
    --李正封
    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终朝考蓍龟,何日亲烝礿。
    --韩愈
    间使断津梁,潜军索林薄。红尘羽书靖,大水沙囊涸。
    --李正封
    铭山子所工,插羽余何怍。未足烦刀俎,只应输管钥。
    --韩愈
    雨矢逐天狼,电矛驱海若。灵诛固无纵,力战谁敢却。
    --李正封
    峨峨云梯翔,赫赫火箭著。连空隳雉堞,照夜焚城郭。
    --韩愈
    军门宣一令,庙算建三略。雷鼓揭千枪,浮桥交万筰。
    --李正封
    蹂野马云腾,映原旗火铄。疲氓坠将拯,残虏狂可缚。
    --韩愈
    摧锋若貙兕,超乘如猱玃。逢掖服翻惭,缦胡缨可愕。
    --李正封
    星陨闻雊雉,师兴随唳鹤。虎豹贪犬羊,鹰鹯憎鸟雀。
    --韩愈
    烧陂除积聚,灌垒失依托。凭轼谕昏迷,执殳征暴虐。
    --李正封
    仓空战卒饥,月黑探兵错。凶徒更蹈藉,逆族相啖嚼。
    --韩愈
    轴轳亘淮泗,旆旌连夏鄂。大野纵氐羌,长河浴骝骆。
    --李正封
    东西竞角逐,远近施矰缴。人怨童聚谣,天殃鬼行疟。
    --韩愈
    汉刑支郡黜,周制闲田削。侯社退无功,鬼薪惩不恪。
    --李正封
    余虽司斧锧,情本尚丘壑。且待献俘囚,终当返耕获。
    --韩愈
    藁街陈鈇钺,桃塞兴钱鎛。地理画封疆,天文扫寥廓。
    --李正封
    天子悯疮痍,将军禁卤掠。策勋封龙额,归兽获麟脚。
    --韩愈
    诘诛敬王怒,给复哀人瘼。泽发解兜鍪,酡颜倾凿落。
    --李正封
    安存惟恐晚,洗雪不论昨。暮鸟已安巢,春蚕看满箔。
    --韩愈
    声明动朝阙,光宠耀京洛。旁午降丝纶,中坚拥鼓铎。
    --李正封
    密坐列珠翠,高门涂粉雘。跋朝贺书飞,塞路归鞍跃。
    --韩愈
    魏阙横云汉,秦关束岩崿。拜迎罗櫜鞬,问遗结囊橐。
    --李正封
    江淮永清晏,宇宙重开拓。是日号升平,此年名作噩。
    --韩愈
    洪赦方下究,武飙亦旁魄。南据定蛮陬,北攫空朔漠。
    --李正封
    儒生惬教化,武士猛刺斫。吾相两优游,他人双落莫。
    --韩愈
    印从负鼎佩,门为登坛凿。再入更显严,九迁弥謇谔。
    --李正封
    宾筵尽狐赵,导骑多卫霍。国史擅芬芳,宫娃分绰约。
    --韩愈
    丹掖列鹓鹭,洪炉衣狐貉。摛文挥月毫,讲剑淬霜锷。
    --李正封
    命衣备藻火,赐乐兼拊搏。两厢铺氍毹,五鼎调勺药。
    --韩愈
    带垂苍玉佩,辔蹙黄金络。诱接喻登龙,趋驰状倾藿。
    --李正封
    青娥翳长袖,红颊吹鸣籥。傥不忍辛勤,何由恣欢谑。
    --韩愈
    惟当早富贵,岂得暂寂寞。但掷雇笑金,仍祈却老药。
    --李正封
    殁庙配尊斝,生堂合聲鑮。安行庇松篁,高卧枕莞蒻。
    --韩愈
    洗沐恣兰芷,割烹厌腗臄。喜颜非忸怩,达志无陨获。
    --李正封
    诙谐酒席展,慷慨戎装著。斩马祭旄纛,炰羔礼芒屩。
    --韩愈
    山多离隐豹,野有求伸蠖。推选阅群材,荐延搜一鹗。
    --李正封
    左右供谄誉,亲交献谀噱。名声载揄扬,权势实熏灼。
    --韩愈
    道旧生感激,当歌发酬酢。群孙轻绮纨,下客丰醴酪。
    --李正封
    穷天贡琛异,匝海赐酺醵。作乐鼓还槌,从禽弓始彍。
    --韩愈
    取欢移日饮,求胜通宵博。五白气争呼,六奇心运度。
    --李正封
    恩泽诚布濩,嚚顽已箫勺。告成上云亭,考古垂矩矱。
    --韩愈
    前堂清夜吹,东第良晨酌。池莲拆秋房,院竹翻夏箨。
    --李正封
    五狩朝恒岱,三畋宿杨柞。农书乍讨论,马法长悬格。
    --韩愈
    雪下收新息,阳生过京索。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
    --李正封
  • 唐代阅读:1608次
  •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正文: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
    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
    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
    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
    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
    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
    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注释
    ⑴谒:拜见。衡岳:南岳衡山,在今湖南。
    ⑵祭秩:祭祀仪礼的等级次序。三公:周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以示尊崇,后来用作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皆:一作“比”。
    ⑶“四方”句:是说东、西、南、北四岳各镇中国一方,环绕着中央的中岳嵩山。
    ⑷火维:古代五行学说以木、火、水、金、土分属五方,南方属火,故火维属南方。维:隅落。假:授予。柄:权力。
    ⑸穷:穷尽,这里用作动词。
    ⑹秋雨节:韩愈登衡山,正是南方秋雨季节。晦昧:阴暗无光。清:一作“晴”。
    ⑺“潜心”句:暗自在心里默默祈祷天气转晴,居然有所应验。
    ⑻静扫:形容清风吹来,驱散阴云。众峰:衡山有七十二峰。突兀:高峰耸立的样子。青:一作“晴”。
    ⑼“紫盖”两句:衡山有五大高峰,即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祝融峰、芙蓉峰,这里举其四峰,写衡山高峰的雄伟。腾掷:形容山势起伏。
    ⑽森然:敬畏的样子。魄动:心惊的意思。拜:拜谢神灵应验。松柏一径:一路两旁,都是松柏。趋:朝向。灵宫:指衡岳庙。
    ⑾丹柱:红色的柱子。动光彩:光彩闪耀。
    ⑿“鬼物”句:墙上和柱子上画满了彩色的鬼怪图形。
    ⒀“升阶”两句:伛偻(yǔlǚ):驼背,这里形容弯腰鞠躬,以示恭敬。荐:进献。脯(fǔ):肉干。脯酒:祭神的供品。菲薄:微薄的祭品。明其衷:出自内心的诚意。
    ⒁庙令:官职名。唐代五岳诸庙各设庙令一人,掌握祭神及祠庙事务。识神意:懂得神的意旨。睢盱(suīxū):抬起头来,睁大眼睛看。侦伺:形容注意察言观色。
    ⒂“手持”两句:是指庙令教韩愈占卜,并断定占到了最吉利的兆头。杯珓(jiào):古时的一种卜具。余难同:其他的卦象都不能相比。
    ⒃窜逐蛮荒:流放到南方边荒地区。甘长终:甘愿如此度过余生。
    ⒄“侯王”两句:意思是说,封侯拜相,这种追求功名富贵的愿望久已断绝,即使神灵要赐给我这样的福禄,也不行了。纵:即使。难为功:很难做成功。
    ⒅高阁:即题中的“门楼”。曈昽:月光隐约的样子。
    ⒆“猿鸣”句:猿鸣钟响,不知不觉天已亮了。钟动:古代寺庙打钟报时,以便作息。
    ⒇杲(ɡǎo)杲:形容日光明亮。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600次
  • 韩愈-诗词《送惠师》 古诗 全诗赏析

  •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七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 唐代阅读:1595次
  • 韩愈-诗词《过鸿沟》 古诗 全诗赏析

  •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 唐代阅读:1593次
  • 韩愈-诗词《雉带箭》 古诗 全诗赏析

  •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
    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相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
    五色离披马前堕。

    作品赏析【注释】: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韩愈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幕中。秋,被辟为节度推官。本诗写随从张建封射猎的情景,寥寥十句,波澜起伏,神采飞动,“短幅中有龙跳虎卧之观。”(汪琬《批韩诗》)宋代苏轼非常喜爱这诗,亲自用大字书写,以为妙绝。

      首句写猎场的情境:原野上猎火熊熊燃烧,四周围静悄悄的。一个“静”字,传出画面之神,烘托猎前肃穆的气氛,由此可以想见从猎人员屏气静息,全神贯注地伫伺猎物的情态。这是猎射前的静态,与下文猎射时和猎射后的动态,成强烈的对照。次句把读者注意引向猎射的对象雉鸡,笔墨简捷精炼,衔接自然紧密。野雉被猎火驱出草木丛,一见猎鹰,吓得急忙又躲藏起来。“出复没”三字形容逼肖,活现出野雉惊惶逃窜的窘态,与下边“惜不发”呼应。阁本李谢校改作“伏欲没”,就索然无味了。两句是猎射前的情景。

      三、四句转入猎射,写将军的心理活动和猎射时的风度、神采。将军出猎自然不是单纯为了觅取野味,而是要显示自己的神功巧技。所以,他骑马盘旋不进,拉满强劲的弓,又舍不得轻易发箭。近人程学恂《韩诗臆说》评道:“二句写射之妙处,全在未射时,是能于空际得神。”所谓空际得神,就是不在实处作穷形极相之语。诗人不写将军如何勇猛敢决,也不写他如何纵横驰骤,呼鹰嗾犬,白羽交飞,围场中惯见的情景全部略去不提,而只选取了“盘马弯弓”这一特定的镜头,以突出将军矜持、自信、踌躇满志的神态。这里的巧,不仅指射技的精巧,更主要的是写人的智谋,写将军运筹的巧妙。这位将军不专恃武功取胜,他盘马弯弓,审情度势,选择着最能表现自己精湛射技的时机。他要象汉朝飞将军李广那样,“度不中不发,发必应弦而倒”,要一举使众人折服。一位有血有肉、有着鲜明性格特征的将军形象,便显现在我们眼前。两句笔势顿挫,用意精深。

      接着两句写“巧”。野雉隐没之处,地势渐渐狭窄,野雉处于“人稠网密,地迫势胁”(曹植《七启》)的窘境,要继续窜伏已不可能;观猎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饶有兴味地观赏将军猎射。这是将军一显身手的时机。正当野雉受惊乍飞的一刹那,将军从容地引满弓,“嗖”的一声,强有力的箭,迅猛而准确地命中雉鸡。“雉惊弓满箭加”,一“惊”一“满”一“劲”一“加”,紧凑简炼,干脆有力,“巧”字之意于此全出。

      诗写到这里,似乎意已尽了。然而诗中忽起波澜,那只受伤的野雉带箭“冲人决起百余尺”,向着人猛地冲起百多尺高,可见这是只勇猛的雉鸡。侧写一笔,更显出将军的绝妙射技。“红翎白镞随倾斜”,野雉强作挣扎之后,终于筋疲力尽,带箭悠悠而堕,染血的翎毛和雪亮的箭镞也随之倾斜落下。这正是樊汝霖所谓“读之其状如在目前,盖写物之妙者”,非亲历其境者不能道。诗写到这里,才直接点题,真是一波三折,盘屈跳荡。以写长篇古风的笔法来写小诗,更觉丰神超迈,情趣横生。

      末两句在热烈的气氛中关合全诗。先以“仰笑”二字,极为传神地突现将军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位地方主帅骄矜得意的神气跃然纸上,接着以“军吏贺”照应前面“伏人”,写出围观的军吏敬服将军绝妙的射技,为他的成功庆贺。末句接写“雉带箭”——一只五彩缤纷的野雉,毛羽散乱地堕向将军的马前。诗戛然而止,然余响不绝,韵味无穷。

      清人朱彝尊《批韩诗》评云:“句句实境,写来绝妙,是昌黎极得意诗,亦正是昌黎本色。”道出了韩愈善于捕捉艺术形象以描述客观事物的高超艺术手腕。

      (陈永正)
  • 唐代阅读:1586次
  • 韩愈-诗词《君子法天运》 古诗 全诗赏析

  •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 唐代阅读:1583次
  • 韩愈-诗词《孟东野失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彼于女何有,乃令蕃且延。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
    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祇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
    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
    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因。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
    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细腰不自乳,举族常孤鳏。
    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
    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
    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
    下愚闻语惑,虽教无由悛。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
    地祇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
    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
  • 唐代阅读:1575次
  •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 正文: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刺史大人莫说迎接路途远,宰相裴度刚破蔡州凯旋回。

    注释
    ①次:驻军。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于东汉末设,为秦、晋、豫交通要塞。张十二阁老使君:即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他曾在门下省做过给事中,当时通行将中书、门下二省的官员称为“阁老”。
    ②荆山:又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境内。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南。
    ③四扇开:指潼关的四扇关门大开。关门东西各两扇。
    ④刺史:指华州刺史张贾。莫辞迎候远:因华州距潼关尚有一百二十里,故云莫辞远。
    ⑤相公:指平淮大军统帅、宰相裴度。蔡州:淮西藩将吴元济的大本营。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唐军破蔡州,生擒吴元济。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238.542.633.728.756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4-465 3、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04-806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74次
  • 韩愈-诗词《与张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复一夕》 古诗 全诗赏析

  • 一日复一日,一朝复一朝。只见有不如,不见有所超。
    食作前日味,事作前日调。不知久不死,悯悯尚谁要。
    富贵自絷拘,贫贱亦煎焦。俯仰未得所,一世已解镳。
    譬如笼中鹤,六翮无所摇。譬如兔得蹄,安用东西跳。
    还看古人书,复举前人瓢。未知所穷竟,且作新诗谣。
  • 唐代阅读:1569次
  • 韩愈-诗词《古意》 古诗 全诗赏析

  •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冷比雪霜甘比蜜,
    一片入口沈痾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 唐代阅读:1566次
  • 韩愈-诗词《初春小雨》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作品赏析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犹如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皇城中的街道)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还能不新吗?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还能不美吗?

      临了,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呢?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象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钱仲联 徐永端)
  • 唐代阅读:1566次
  • 韩愈-诗词《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 古诗 全诗赏析

  • 文武功成后,居为百辟师。林园穷胜事,钟鼓乐清时。
    摆落遗高论,雕镌出小诗。自然无不可,范蠡尔其谁。
  • 唐代阅读:1560次
  • 石鼓歌

  • 正文: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 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 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 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 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 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 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 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 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 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 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交错。
    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 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经却不收入, 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 采诗不全象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 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 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 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 “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 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 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 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磋。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 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 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 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 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 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 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 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 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 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 唉呀我的意愿大概是白说说!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56次
  • 韩愈诗《石鼓歌》全文赏析: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 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 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 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 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 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 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 唐代阅读:1550次
  • 韩愈-诗词《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古诗 全诗赏析

  •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作品赏析【注释】:
    韩愈重来粤北多遗篇

    作者:谢健朝

    唐代文学家韩愈,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其长兄韩会被贬韶州刺史,韩愈随兄南下,那时,他才十岁。两年后,其兄病故,韩愈随嫂郑氏返河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关中地区大旱失收,民不聊生,其时,唐德宗不准减免租税,身为监察御吏的韩愈即上疏为民请命。因措词激烈,触怒皇帝,结果被贬连州为阳山县令。韩愈重来粤北,入境先问俗——向张公使君借阅《韶州图经》(早期地方志书),即兴作诗云: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未知名访信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亦逢佳处便开看。

    可见,韩愈欲先知地方疆域沿革、民俗风物、山川地貌等情况,以便日后尽“守土者之责”。韩愈在阳山有惠政,但史籍无详细记载,只说他“有爱在民”,“民生子且字其姓”。

    今阳山县城尚存他当年垂钓之处所,称“韩文公钓鱼台”,北面山崖石壁上有他的题字,叫“贤令山”。这也许是“有爱在民”的根据和后人对他敬仰的佐证吧?他在阳山很注重地方史志,常常把志乘作为教科书,故有“韩愈过岭,先借《韶州图经》”的佳话。他重来粤北多遗篇,有《燕喜亭记》、 《宿龙宫滩诗》、《贞女峡》、 《游同官峡》、 《别知赋》、 《送区册序》、 《衙斋有怀》和《湟水答张十一功曹》等。 (载1986.12.20《韶关报》)

  • 唐代阅读:1541次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作者: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注解】: 1、属:倾注,此指劝酒。 2、九疑:即苍梧山。 3、嗣皇:指唐宪宗。 4、天路:指进身朝庭之途。

        【韵译】:

        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

        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

        沙岸平展湖水宁静,声影都已消歇,

        斟一杯美酒,我劝你应该对月高歌。

        你的歌声过分辛酸,歌辞也真悲苦,

        我实在不能听下去,早就泪落如雨。

        洞庭湖波涛连天,九疑山高峻无比,

        蛟龙在水中出没,猩鼯在山间啼号。

        九死一生,我才到达被贬谪的去处,

        蛰居荒僻,默默受苦有如罪犯藏逃。

        下床常常怕蛇咬,吃饭时时怕中毒,

        近海地湿蛰伏蛇虫,到处熏散腥臊。

        郴州府门前的大鼓,昨日捶个不停,

        新皇继位,定要举用贤能夔和皋陶。

        大赦的文书,一日万里地传送四方,

        罪犯递减一等,死罪免死改为流放。

        贬谪的改为追回,流放的也被召还,

        涤荡污秽瑕垢,改革弊端清理朝班。

        刺史为我申报了,却被观察使扣压,

        命运坎坷,只得移向那偏僻的荆蛮。

        做个判司卑职的小官,真不堪说起,

        一有过错未免要挨打,而跪伏在地。

        当时一起贬谪的人,大都已经启程,

        进身朝廷之路实在艰险,难以攀登。

        请你暂且停一停,听我也来唱一唱,

        我的歌比起你的歌,情调很不一样。

        一年中的月色,只有今夜最美最多,

        人生全由天命注定,不在其他原因,

        有酒不饮,如何对得起这明月光景。
  • 唐代阅读:1529次
  • 韩愈-诗词《芍药》 古诗 全诗赏析

  • 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 唐代阅读:1527次
  • 新竹

  • 正文: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22次
  • 韩愈-诗词《过南阳》 古诗 全诗赏析

  •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吾其寄余龄。
  • 唐代阅读:1514次
  • 醉留东野

  • 正文: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
    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
    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
    韩子稍奸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因为读了李白杜甫的,常常遗憾他们不常在一起。
    我与孟郊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什么也像他们一样别多聚少呢?
    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年老的时候号称行动笨拙。
    我稍微狡猾了些,惭愧地像小草依附长松一样依附着孟郊的才华。
    低下头拜见孟郊,与他相互依存。
    孟郊却不回头,就像用小树枝去撞钟一样。
    我愿意变身成为云,孟郊变成龙。
    四方上下追逐着孟郊,即使有离别也常常相逢。

    注释
    ⑴东野:即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唐代诗人,韩愈的好友。
    ⑵不相从:不常在一起。
    ⑶并世:同一时代。并,同。
    ⑷如何复蹑二子踪:为什么又像他们那样(别多聚少)呢?复,又。蹑,踩、追随。二子,指李白和杜甫。
    ⑸不得官:写诗时孟郊正等待朝廷任命新职。
    ⑹夸:号称。
    ⑺龙种:年老行动笨拙之态。
    ⑻韩子:韩愈自指。
    ⑼奸黠(xiá):狡猾。
    ⑽青蒿:小草,韩愈自比。
    ⑾长松:比喻孟郊有乔木之才。
    ⑿駏蛩: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常背负另一种叫“蟨”的动物行走,蟨则为它取甘草吃,它们互相帮助为生。
    ⒀寸筳:小竹枝,这里也是韩愈自比。
    ⒁巨钟:比喻孟郊。
    ⒂虽有离别何由逢:即使人世间有离别这回事也碰不上了。逢,遇。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读本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6页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10次
  •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

  • 正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译文:
    五月盛开的榴花红似火,绿叶掩映着初结的小果。
    静冷角落没有车马经过,任那谢了的花开了又落。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