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 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 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 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 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 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 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 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 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 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 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交错。
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 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经却不收入, 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 采诗不全象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 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 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 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 “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 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 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 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磋。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 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 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 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 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 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 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 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 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 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 唉呀我的意愿大概是白说说!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译文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开始执政的时候),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或者可能把事情搞坏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就要衰败了!”
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周初兴盛,(是因为)奉养老成有德之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周厉王)衰败,是派人监视有意见的人的结果。成功失败的事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这子产啊,执政的方式(难得)。只因为难得,才治理一个郑国。真的都用子产执政的方式,帮助天下的君王,(天下就能)政通景明,达到无限。哎!天下没有治理好,(是因为)只有君王没有贤臣啊。谁能继承子产之风?(谁又具有子产之才)?我思慕古人。
注释
1、伊,句首语气词。侨,子产的名。
2、礼,指治国的礼法纲纪。
3、嚣嚣(xiāo xiāo),喧哗的声音。侨,教,嚣,押韵。
4、这是“亦各言其志”的意思。《论语·先进》:“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5、维,语气词。否(pǐ),恶。
6、弭(mǐ),止。
7、理,治,指平治。止,美,志,避,视,弭,矣,理,押韵。
8、养老乞言,周朝兴盛的时候,曾奉养一些年老而有声望的人,让他们提意见,帮助把国家治理好。《经·大雅·行苇》序:“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gǒu,黄耇,老人之称),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9、谤者,指批评国政的人。《国语·周语》载: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批评他,他派卫巫监视批评他的人。最后国人忍无可忍,把他放逐出国。
10、是,指示代词,这个。
11、式,法式,榜样。
12、维,通“惟”。这两句是说只因子产没有遇到圣君,他的教化就只限于一个郑国。化,教化。
13、於虖,同“呜呼”。
14、四海(天下)之所以治不好,是因为只有君,没有臣(指称职的人臣)。
15、《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从政三年,舆(众)人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译文
池塘上没有什么风,只有那落日的余辉,杨花在天晴后又各自从池塘上飞起来了。
柳絮为了依靠它的纤质越过这清镜似的池塘,却满身湿透而不能够归去了。
注释
①晖:日光。
②杨花:即柳絮。
③纤质:谓纤小的身躯。凌:渡过,逾越;清镜:指池水。
④湿却:湿了。
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参考资料:
1、 金丽君 .精编古诗讲解新典 .济南市 :明天出版社 ,1987年 :192页 . 2、 王志武 .唐宋诗初读 拼音 注释 英译 .北京市 :北京市语言文学大学出版社 ,2000年 :93页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
⑴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⑵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⑵最是:正是。处:时。
⑷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⑸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
⑹即:已经。
⑺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