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孟浩然〗作品集锦
  •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 正文: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注释
    ⑴岁暮:年终。南山:唐人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
    ⑵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⑶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
    ⑷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⑸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⑹老:一作“去”。
    ⑺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⑻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⑼虚:空寂。一作“堂”。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4754次
  • 北涧泛舟

  • 正文:
    北涧流恒满,浮舟触处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838次
  •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 正文: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注释
    ⑴义公:指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⑵结宇:造房子。
    ⑶空翠:树木的阴影。
    ⑷莲花:指《莲花经》。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566次
  •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 正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516次
  • 赠王九

  • 正文: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54次
  • 闺情

  • 正文: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30次
  •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 正文: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22次
  • 都下送辛大之鄂

  • 正文: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12次
  •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

  • 正文: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98次
  •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 正文: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95次
  • 送友人之京

  • 正文: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74次
  • 自洛之越

  • 正文: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无成。
    去吴越寻山觅水,厌洛京满眼风尘。
    乘一叶小舟游镜湖,作个长揖向谢灵运致敬。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何用计较世上功名?

    注释
    ⑴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之:往,到。越:今浙江地区,春秋时越国所在地。
    ⑵遑遑:忙碌的样子。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⑶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
    ⑷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的陪都。
    ⑸扁舟:小舟。
    ⑹长揖: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⑺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中“且进杯中物”句意。
    ⑻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73次
  • 采樵作

  • 正文: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注释
    ⑴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⑵萝:《全唐》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⑶长歌:拉长声调唱歌。
    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
    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方言》二:“木细枝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例水之间谓之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71次
  •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 正文: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61次
  • 九日怀襄阳

  • 正文: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38次
  • 洗然弟竹亭

  • 正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注释
    ⑴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编集《孟浩然诗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进士举》诗,可知孟洗然曾经赴举,而其他事迹未详。
    ⑵“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⑶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大雁。鹄:天鹅。
    ⑷昔:一作“共。”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⑸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⑹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⑺达:旷达。一作“远”。
    ⑻“琴上”句:语出《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31次
  • 高阳池送朱二

  • 正文: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注释
     高阳池:即习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11次
  • 问舟子

  • 正文: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276次
  • 登鹿门山怀古

  • 正文: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
    ⑴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登:《全唐》校:“一作题。”又云:“题下一有怀古二字。”
    ⑵江岘:江边小山。《声类》:“岘,山岭小高也。”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⑶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⑷浦:水边。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⑸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⑹翠微:青葱的山气。
    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⑻《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⑼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芝术(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本草经》:“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
    ⑽纷:盛多。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
    ⑾揽:宋本作“缆”,是。结缆:系缆,指停船。攀践:指登山。
    ⑿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⒀探讨:寻幽探胜。
    ⒁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275次
  •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 正文: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225次
  • 登望楚山最高顶

  • 正文: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197次
  • 赠王九

  • 正文: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975次
  •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孟浩然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作者: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 唐代阅读:1907次
  • 秋宵月下有怀

  • 正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①沾:润湿。
    ②栖:栖息。
    ③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④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⑤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⑥望望:望了又望。
    ⑦伫立:久久站立。

    参考资料:

    1、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78页 2、 吴霞,陆险峰本册主编.小学生天天诵读 5年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7:第32页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905次
  •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 正文: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注释
    ①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这里指梅道士。
    ②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也指梅道士。
    ③丹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④仙桃:传说西王母曾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才结果实。
    ⑤“童颜”两句:意思是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颜不老,那就不惜一醉。
    ⑥流霞:仙酒名。李商隐《武夷山》:“只得流霞酒一杯。”句中也指醉颜。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897次
  •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 正文: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859次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诗《宿建德江》全文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唐代阅读:1856次
  • 与诸子登岘山

  • 正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⑴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字:一作“尚”。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75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7-48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817次
  • 正文: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
    见《丹阳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796次
  • 送王昌龄之岭南

  • 正文: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洞庭衔山远远近近。枫叶如丹先报寒秋。
    岘首山赢得羊公爱,长沙城曾使贾谊愁。
    岭南风俗衣无丝麻,家乡特产鱼多查头。
    我已患重病难以医治,又增添你遭魑魅的担忧。
    几年间同笔共舰在一起。今晚起却要各渡长夜天各一份。
    情投意合的景况将何在?解相思只有向南望斗牛。

    注释
    ⑴羊公:晋时镇守襄阳的官吏羊祜。爱:怜爱。
    ⑵贾谊:汉代著名文学家,善写辞赋。
    ⑶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缟纻(zhù):白色生绢及细麻所制的衣服。
    ⑷槎头:也日查头鳊,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⑸沉疴(kē):久治不愈的病。
    ⑹贻(yí):赠予。魑魅(chīmeì):指古代传说中生活在山泽中的山神、鬼怪。
    ⑺同笔砚:指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
    ⑻兹夕:这晚上。衾稠(qīnchóu):衾,被子;稠,夹被。此泛指被褥等。
    ⑼牛斗:星宿名,指二十八星宿的斗宿和牛宿。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1256页 2、 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第1批.隋唐五代.孟浩然诗选译:巴蜀书社,1990:95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760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