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孟浩然〗作品集锦
  • 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 正文: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碧波荡漾清水悠悠,江水退去露出小岛沙洲。
    岩石下潭水漩流不见底,绿油油细竹傍岸长得稠。
    鲛人潜在潭底不见踪影,渔翁唱起棹歌自在优游。
    回想起与您分手的时候,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
    夕阳斜照着傍晚的景物,独坐在小岛上兴味无穷。
    向南方遥望家乡鹿门山,归来满腹都是别绪离愁。

    注释
    1.江中孤屿:当是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行九,家住襄阳鹿门山,有时卖药,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
    2.沙屿:沙滩和小岛,泛指小沙岛。
    3.筿(xiǎo):又作“筱”,细竹子。傍:一作“边”。
    4.鲛(jiāo)人:又作“蛟人”,神话传说中居于海底的怪人。
    5.渔父(fǔ):渔翁。父,老人的通称。歌自逸:一作“自歌逸”。
    6.开晚照:一作“门返照”,又作“开返照”。
    7.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
    8.如:一作“相”。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9-60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456次
  • 送朱大入秦

  • 正文: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注释
    ⑴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⑵秦:指长安:
    ⑶游人:游子或旅客,此指的是朱大。
    ⑷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
    ⑸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⑹脱:解下。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312次
  •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 正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孤帆 一作:归帆)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374页 . 2、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69-170页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5-86页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23页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312次
  • 南归阻雪

  • 正文:
    我行滞宛许,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
    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
    十上耻还家,裴回守归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旅行被大雪阻止于宛许之间,日暮时回眺着京城。
    放眼望去四周是一片苍茫的旷野,故乡的山河不知在何处。
    一缕孤单的炊烟在村子的边上冉冉升起,迟归的大雁也早已飞到遥远的天边去了。
    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我从少年时起就摆弄文墨,专注于词歌赋。
    可惜十次上京城都没有考中,我现在已羞于回家了,只好彷徨而无奈地呆在这回家的路上。

    注释
    ⑴南归:指诗人自长安归故乡。
    ⑵滞(zhì):不流通,引申为滞留。
    ⑶宛许:即宛地,泛指南阳以北。
    ⑷京豫(yù):指洛阳。唐时将洛阳设为东都。因其地属豫州,故称为京豫。
    ⑸莽(mǎng)茫茫:郊野广漠无际。
    ⑹乡山:故乡的山脉。
    ⑺村际:中间。
    ⑻平皋(gāo):平原。
    ⑼文墨:写文章。
    ⑽属意:倾心。
    ⑾章句:章节与句子。
    ⑿十上:多次上书。此借此科考落第。
    ⒀裴(péi)回:徘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孙建军等.《全唐诗》:线装书局,2002年:第1213页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310次
  •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正文: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
    ⑴业师:法名业的僧人。一作“来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⑵度:过、落。
    ⑶壑:山谷。倏:一下子。
    ⑷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⑸樵人:砍柴的人。
    ⑹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
    ⑻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305次
  • 送陈七赴西军

  • 正文: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注释
    1.此选自《道光中卫县志》。陈七,未详,当为行七。西军,约指驻安西(今新疆一带)的军队。
    2.非常者:非凡的人。
    3.碌(lù)碌:平庸,一般。
    4.鸿(hóng)鹄(hú)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鸿鹄:鸟名,飞得高远。
    5.蹉(cuō)跎(tuó):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
    6.书剑:指文才武略。
    7.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8.京国:京城。
    9.何当:何时可以。
    10.献:献功。
    11.凯(kǎi)还:胜利归来。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36-38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87次
  • 万山潭作

  • 正文: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
    鱼儿在树阴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戏打闹。
    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座万山。
    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

    注释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又名汉皋山。又,晋杜预刻二碑记功,“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晋书·杜预传》),则万山潭,即其沉碑处。
    磐石:大石。
    亦:一作“益”。
    行:一作“游”。
    游女昔解佩:据《列仙传》载,江妃二神女尝出游江汉之滨,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因请其配饰,二女遂手解佩与之,交甫受而怀之,去数十步,佩与二女俱不见。
    沿月:月下顺流行船。棹歌:鼓棹而歌。乐府有《棹歌行》。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 .《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 ,2002年 . 2、 许海山 .《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7年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84次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正文: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宵 一作: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影。
    ②池月:池边的月色。
    ③东上:从东面升起
    ④开轩:开窗。
    ⑤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⑥恨:遗憾。
    ⑦感此:有感于此。
    ⑧中宵:整夜。
    ⑨劳:苦于。
    ⑩梦想:想念。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370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6页 . 3、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53-54页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1页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79次
  • 过故人庄

  • 正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70 2、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62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78次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 正文: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注释
    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⑷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⑸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137-138 .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21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76次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 正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
    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73次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 正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
    ⑴洛中:指洛阳。拾遗:古代官职的名称。
    ⑵才子:指袁拾遗。
    ⑶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⑷梅花早:梅花早开。
    ⑸北:一作“此”。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58次
  •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赏析

  •     《夜归鹿门山歌》 作者: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解】: 1、渔梁:在襄阳东、离鹿门很近。 2、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
       
       【韵译】: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

        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

        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

        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

        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评析】: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 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 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 处。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

        全诗虽歌咏归隐的清闲淡素,但对尘世的热闹仍不能忘情,表达了隐居乃迫于无 奈的情怀。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 唐代阅读:1257次
  •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 正文: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38次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 正文: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注释
    ⑴兰山:一作“万山”。万山,一名汉皋山,又称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阳西北十里。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怀疑张五为张八之误。
    ⑵“北山”二句:晋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两句由此变化而来。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隐者:指张五。
    ⑶相望:互相遥望。试:一作“始”。
    ⑷“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⑸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一作“清境”。
    ⑺归村人:一作“村人归”。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⑼“天边”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中有:“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这两句似是据此变化而成。荠:荠菜。洲:又作“舟”。
    ⑽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3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9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37次
  • 耶溪泛舟

  • 正文: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落日散发着它剩余的光线,轻摇木桨在若耶溪中划船。
    碧水清清水中的生物多可爱,清溪泛舟是怎样的从容悠闲。
    白头老翁端坐于岸边垂钓,新妆的少女临水清洗衣衫。
    彼此对望着好像曾经相识,却只能脉脉相视无缘攀谈。

    注释
    ①耶溪:即若耶溪,出若耶山,北流入运河。溪旁有浣纱石古迹,传说西施曾浣纱于此。
    ②落景:落日的光辉。
    ③桡(ráo):船桨。
    ④渚(zhǔ):水中的小岛。
    ⑤泓澄:水深澄澈。
    ⑥容与:从容移动,徘徊动荡。
    ⑦脉脉(mò):互相凝视。

    参考资料:

    1、 阿和.《大话钓鱼》 :中国农业出版社,1970:383-384 2、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05-106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32次
  • 田家元日

  • 正文: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注释
    ①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②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
    ③起:开始。东:北斗星斗柄朝东。
    ④强仕:强仕之年,即四十岁。
    ⑤无禄:没有官职。禄:官吏的薪俸。尚:还。
    ⑥桑野:种满桑树的田野。就:靠近。耕父:农人。
    ⑦荷:扛,担。
    ⑧占(zhān):推测[2]   占气候:根据自然气候推测一年收成的好坏。

    参考资料:

    1、 张敏.古诗类选 节令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04月:6 2、 傅继宗.千年节令风俗诗: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07月:3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22次
  • 宿建德江

  • 正文: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注释
    ⑴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⑵移舟:划动小船。泊:停船靠岸。烟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烟:一作“幽”。渚:水中小块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⑶客:指作者自己。愁:为思乡而忧思不堪。
    ⑷野:原野。旷:空阔远大。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⑸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来靠近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9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99-200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19次
  • 初秋

  • 正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16次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诗《春晓》全文

  •     《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唐代阅读:1214次
  •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诗《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唐代阅读:1212次
  • 听郑五愔弹琴

  • 正文: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注释
    1.郑五愔(yīn):即郑愔,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
    2.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
    3.“清风”句:典出“竹林七贤”故事。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聚集在竹林下弹琴饮酒游乐,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满,一作“坐”。
    4.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荀季和(荀淑)有琴曰龙唇。”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5.沈:即“沉”。
    6.谐:合。夙(sù)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6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11次
  • 初秋

  • 正文: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
    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注释
    不觉:不知不觉
    初秋:立秋左右
    清风:清凉的风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
    重:再次
    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茅斋:茅草盖的房子
    莎:多年生草本植物
    露光:指露水珠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09次
  • 舟中晓望

  • 正文: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扬帆起航,远望东南方向,高山水乡还很遥远。
    卦象显吉,宜于远航。那就高兴地趁好日子乘风破浪前进吧。
    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朝霞映红的天际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

    注释
    ⑴晓:早上,早晨。望,遥望,远望。
    ⑵挂席:挂帆,扬帆。
    ⑶水国:犹水乡。
    ⑷遥:遥远。
    ⑸舳舻(zhú 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⑺接:靠近,挨上。
    ⑻风潮:狂风怒潮。
    ⑼今何适:现在到哪儿去。
    ⑽”天台“句: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据《太平寰宇记》引《启蒙注》:“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访,造访,参观。
    ⑾霞色:云霞的颜色。
    ⑿赤城: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参考资料:

    1、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06次
  • 春晓

  • 正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注释
    ①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200次
  •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诗《夏日南亭怀辛大》

  •     《夏日南亭怀辛大》  作者: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唐代阅读:1200次
  •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 正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注释
    ⑴寂寂:落寞。竟何待:要等什么。
    ⑵空自:独自。
    ⑶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
    ⑷违:分离。
    ⑸当路:当权者。假:提携。
    ⑹扉:门扇。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年1月版 . 2、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197次
  • 他乡七夕

  • 正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194次
  • 晚泊浔阳望庐山

  • 正文: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注释
    得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
    挂席:张帆。
    郭:外城。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180次
  • 渡浙江问舟中人

  • 正文: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注释
    ⑴浙江:即钱塘江。《庄子》作制河,《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浙江,《汉书·地理志》、《水经》作渐江水。古人所谓浙渐,实指一水。
    ⑵江:指钱塘江。未有:没有。
    ⑶扁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舟:一作“舠(dāo)”。济:渡。
    ⑷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⑸越中:即今浙江绍兴。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0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1179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