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王维〗作品集锦
  • 观猎

  • 正文: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狂风声里,角弓鸣响,将军狩猎渭城郊外。
    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转眼已过新丰市,不久又回细柳营。
    回头远眺射雕荒野,千里暮云平展到天边。

    注释
    1.题一作《猎骑》。宋人郭茂倩摘前四句编入《乐府诗集·近代曲辞》,题作《戎浑》。按:唐人姚合《玄极集》及韦庄《又玄集》均以此诗为王维作。[2]猎,狩猎。
    2.劲:强劲。
    3.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
    4.渭(wèi)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5.鹰:指猎鹰。
    6.眼疾:目光敏锐。
    7.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
    8.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借此指打猎将军所居军营。
    9.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语出《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
    10.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参考资料:

    1、 黄念然.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1-172 2、 李晓明.唐诗三百首(学生版).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54-55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442次
  • 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即事

  • 正文:
    欲笑周文歌宴镐,遥轻汉武乐横汾。岂知玉殿生三秀,
    讵有铜池出五云。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
    共欢天意同人意,万岁千秋奉圣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608次
  • 戏题辋川别业

  • 正文:
    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83次
  • 答张五弟

  • 正文: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
    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54次
  •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 正文: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44次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正文: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20次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 正文: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12次
  • 哭殷遥

  • 正文: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12次
  • 送孙二

  • 正文: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11次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正文: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504次
  •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 正文: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91次
  • 送熊九赴任安阳

  • 正文: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80次
  • 谒璿上人

  • 正文: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73次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 正文: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48次
  • 送张判官赴河西

  • 正文: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40次
  • 正文:
    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
    (见《董逌画跋》、《杨慎诗话补遗》)
    知古斋主精校2000.01.22.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20次
  • 杂曲歌辞。苦热行

  • 正文: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03次
  •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 正文: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
    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入云中兮养鸡,
    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贤,嫌既老兮贪禄。誓解印兮相从,
    何詹尹兮何卜。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水惊波兮翠菅蘼,
    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衣。山万重兮一云,
    混天地兮不分。树晻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
    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平芜绿兮千里,
    眇惆怅兮思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75次
  • 辋川闲居

  • 正文: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52次
  • 冬夜书怀

  • 正文: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37次
  •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 正文: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09次
  • 王维-诗词《红豆》 古诗 全诗赏析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又名"相思"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
    ??色。
    2、采撷:采摘。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古诗词尽在墨客诗词(http://www.mokecn.com)
  • 唐代阅读:2236次
  • 王维-诗词《息夫人》 古诗 全诗赏析

  •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作品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叙事诗很不发达。特别是近体诗,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艰制,更难于叙事。但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诗,虽然篇幅极为有限,却仍企图反映一些曲折、复杂的事件;如果对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开联想,则似乎要有相当篇幅的叙事诗才能叙述得了。象王维这首五绝就是这样。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余恕诚)
  • 唐代阅读:2210次
  • 辋川集。柳浪

  • 正文:
    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028次
  • 不遇咏

  • 正文: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注释
    ⑴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⑵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不报: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书不报。”
    ⑶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登:丰收,收成好。
    ⑷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预:“遇”也。
    ⑸五侯:泛指权贵豪门。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⑹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⑺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⑻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⑼说(yuè):同“悦”。
    ⑽济人:救助别人。唐裴铏《传奇·韦自东》:“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⑾徒尔:仅能如此。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0-92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1930次
  • 早秋山中作

  • 正文: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没有才能不能辜负圣明时代,思念回东溪守着竹篱故居。
    不厌弃尚平尽早了却儿女婚嫁,却嫌恨陶潜辞官归隐年岁已迟。
    逢临秋季草堂边蟋蟀叫得更急,时近黄昏深山里蝉鸣徒增悲意。
    柴门前寂寞冷清车马不到,空林中我独自与白云相依。

    注释
    ⑴早秋:初秋。唐王勃《秋江送别》之一:“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⑵明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⑶故篱:故乡。
    ⑷尚平:即尚长(尚子平)。魏嵇康《高士传》载,尚长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一作“向平”。
    ⑸陶令:即陶潜(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元赵孟頫《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陶令饮,从人皆笑郦生狂。”
    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⑺蛩(qióng)响:犹蛩声。唐王棨《离人怨长夜赋》:“远林而未有鸟啼,偏嫌耿耿;幽壁而徒闻蛩响,顿觉漫漫。”蛩:蟋蟀。
    ⑻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三国魏曹植《梁甫行》:“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⑼空林:渺无人迹的树林。晋张协《杂诗》之六:“咆虎响穷山,鸣鹤聒空林。”期:约,约定。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79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1890次
  • 王维-诗词《扶南曲歌词五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通典云:武德初,因隋旧制,奏九部乐,四曰扶南。唐
    书礼乐
    志云: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自河西至者,有扶南乐舞
    。〕
    翠羽流苏帐。
    春眠曙不开。
    羞从面色起。
    娇逐语声来。
    早向昭阳殿。
    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动。
    堂前绮席陈。
    齐歌卢女曲。
    双舞洛阳人。
    倾国徒相看。
    宁知心所亲。

    香气传空满。
    妆华影箔通。
    歌闻天仗外。
    舞出御楼(一作筵)中。
    日暮归何处。
    花间长乐宫。

    宫女还金屋。
    将眠复畏明。
    入春轻衣好。
    半夜薄妆成。
    拂曙朝前殿。
    玉墀(一作除)多佩声。

    朝日照绮窗。
    佳人坐临镜。
    散黛恨犹轻。
    插钗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
    幸待春妆竟。


  • 唐代阅读:1888次
  •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正文: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1863次
  • 红牡丹

  • 正文: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牡丹的绿叶在悄悄地舒展,红牡丹的花色有鲜有暗。
    面临凋零,牡丹愁肠欲断,请问春光,你可懂得牡丹所想?

    注释
    ⑴绿艳:指碧绿鲜艳的叶子、闲:通“娴”,文雅的样子。
    ⑵红衣:指红色的牡丹花瓣。浅复深:由浅到深。据《牡丹史》载:牡丹有“娇容三变”之说:“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
    ⑶愁欲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⑷心:牡丹花内心所想。

    参考资料:

    1、 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745-746 2、 张天定.花鸟诗词欣赏: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42-43 3、 郭绍林.隋唐历史文化续编·唐五代牡丹诗词译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77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1840次
  • 王维-诗词《栾家濑》 古诗 全诗赏析

  •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作品赏析  山谷中的溪水蜿蜒曲折,深浅变化莫测。有时出现一深潭,有时出现一浅濑。所谓濑,就是指从石沙滩上急急溜泻的流水。这流水虽然湍急,但明澈清浅,游鱼历历可数,鹭鸶常在这里觅食。它把水脚静静插在水中,树枝似的一动不动,直到麻痹大意的游鱼游到嘴边,才猛然啄取。正当鹭鸶全神贯注地等候的时候,急流猛然与坚石相击,溅起的水珠象小石子似的击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扑漉”一声,展翅惊飞。当它明白过来这是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详地飞了下来,落在原处。于是,小溪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栾家濑》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有趣的情景。“飒飒秋雨中”,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紧要之笔。因为有这场秋雨,溪水才流得更急,才能溅起跳珠,惊动白鹭。“浅浅石溜泻”,正面描绘栾家濑水流的状态。“浅浅(jiān间)”,同“溅溅”,水流急的样子。“泻”字也极传神,湍急的流水从石上一滑而过,一泻而逝。正因为水流很急,自然引出水石相击、“跳波自相溅”的奇景。前三句,实际上都是为第四句作铺垫,为烘托“白鹭惊复下”而展开的环境描写。白鹭受惊而飞,飞而复下,这是全诗形象的主体,诗人着意描写的也就是这场虚惊。诗人巧妙地以宁中有惊、以惊见宁的艺术手法,通过“白鹭惊复下”的一场虚惊来反衬栾家濑的安宁和静穆。在这里,没有任何潜在的威胁,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这正是此时走出政治漩涡的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傅如一)
  • 唐代阅读:1778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