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刘禹锡〗作品集锦
  •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窦时判度支案)

  • 正文: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
    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76次
  • 送蕲州李郎中赴任

  • 正文:
    楚关蕲水路非赊,东望云山日夕佳。薤叶照人呈夏簟,
    松花满碗试新茶。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北地交亲长引领,早将玄鬓到京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35次
  • 踏歌词四首(第二首一作张籍《无题诗》)

  • 正文: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29次
  • 早秋雨后寄乐天

  • 正文:
    夜云起河汉,朝雨洒高林。梧叶先风落,草虫迎湿吟。
    簟凉扇恩薄,室静琴思深。且喜炎前别,安能怀寸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22次
  • 望衡山

  • 正文:
    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
    青冥结精气,磅礴宣地脉。还闻肤寸阴,能致弥天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18次
  • 送惟良上人

  • 正文:
    高斋洒寒水,是夕山僧至。玄牝无关锁,琼书舍文字。
    灯明香满室,月午霜凝地。语到不言时,世间人尽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711次
  • 杨柳枝

  • 正文:
    杨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634次
  •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

  • 正文:
    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
    千秋亭下赋初成。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
    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622次
  • 昼居池上亭独吟

  • 正文: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622次
  • 萋兮吟

  • 正文:
    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
    万货列旗亭,恣心注明珰。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
    勿谓行大道,斯须成太行。莫吟萋兮什,徒使君子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93次
  • 台城

  • 正文: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六朝皇城一朝比一朝豪华,陈后主的结绮临春最豪奢。
    千门万户的楼阁成了野草,只因为一曲《玉树后庭花》。

    注释
    台城:六朝时期的皇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山北。
    六代:指建都在金陵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结绮(qí):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临春:陈后主(叔宝)建造的一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万户千门:指宏伟豪华的结绮、临春两座楼。
    后庭花:陈后主所作的歌曲《玉树后庭花》。《隋书·五行志》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chèn),此其不久兆也。”(公元587年,陈后主作个新歌,歌辞非常哀怨,他命令宫中的美女排练演出。那个歌辞说:“后院的玉树开了花,刚开不久就凋落了。”当时人以为这是个预兆兴亡的歌谶,这是他不久就要亡国的预兆。)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208 .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76次
  • 和乐天宴李周美中丞宅池上赏樱桃花

  • 正文: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王孙宴其下,隔水疑神仙。
    宿露发清香,初阳动暄妍。妖姬满髻插,酒客折枝传。
    同此赏芳月,几人有华筵。杯行勿遽辞,好醉逸三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66次
  • 晚泊牛渚

  • 正文: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21次
  • 杂曲歌辞。杨柳枝

  • 正文:
    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
    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
    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便被春风长请挼。
    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13次
  • 巫山神女庙

  • 正文: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01次
  • 潇湘神

  • 正文: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秋。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500次
  • 抛球乐

  • 正文: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春早见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一杯君莫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480次
  • 相和歌辞。采菱行

  • 正文: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
    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长鬟弱袂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
    蓼花绿岸扣舷归。归来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
    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携觞荐芰夜经过,
    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
    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462次
  • 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

  • 正文:
    城外园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蔷薇乱发多临水,
    鸂鶒双游不避船。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白家唯有杯觞兴,欲把头盘打少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441次
  • 答白刑部闻新蝉

  • 正文: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429次
  • 台城怀古

  • 正文: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399次
  • 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

  • 正文: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曾经随从织女渡过天河,我记得天上云间最美妙的歌。
    不要再唱贞元年间供奉皇帝的旧曲,当日朝廷上的士大夫现在已经不多。

    注释
    ⑴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
    ⑵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⑶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⑷当时:一作“如今”。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2021次
  • 金陵五题·石头城

  • 正文: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897次
  • 竹枝词二首·其二

  • 正文: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
    1.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一名乳水。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巴山:①大巴山。巴山夜雨涨秋池。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2.巴人:①古巴州人。②古曲名。“《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晋张协《杂》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3.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4.纥(hé)那:踏曲的和声。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6-477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815次
  • 竹枝词二首·其一

  • 正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踏歌声 一作: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6-477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799次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 正文: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注释
    ⑴连州:今广东连县(连州市)。柳柳州:柳宗元。
    ⑵湘:湘水(湘江),在湖南。
    ⑶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
    ⑷三黜:三贬。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下惠即展禽,春秋鲁人。居处曰柳下,死后谥号惠。
    ⑸断猿:形容猿声凄厉,闻之使人断肠。
    ⑹桂江:即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指人所往之地连州。
    ⑺有所思:古乐府篇名,汉歌十八曲之一,原诗本为情诗,这里用以喻指诗人与友人不忍离别的情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5 .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778次
  • 视刀环歌

  • 正文: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常常恼恨言语的表达粗浅有限,不像人的心意那么丰富深厚。
    今天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默默地用眼神传达着心中复杂的情感。

    注释
    ⑴视刀环歌:刘禹锡创乐府新题。典出《汉书·李广苏建传》,含盼人早日还归之意。
    ⑵恨:遗憾。
    ⑶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⑷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万重心:极言内心感情的复杂。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 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9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773次
  • 九华山歌

  • 正文: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
    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
    气势不死如腾屳。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
    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756次
  • 桃源行

  • 正文: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
    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
    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
    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
    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
    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
    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
    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
    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723次
  • 竞渡曲

  • 正文: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唐代阅读:16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