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周邦彦〗作品集锦
  • 周邦彦-诗词《点绛唇》 古诗 全诗赏析

  •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为作者自千里之外的京师回归故乡,感伤时过境迁,追忆昔日恋人之作。词中运用回环吞吐的描摹手法 ,触物生情 ,直抒胸臆,极言其愁,层层递进,婉转回荡地表达了作者对昔人恋人的一往情深。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 。“辽鹤”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丁令威 ,辽东人 ,外出学道多年,化为仙鹤 ,飞归故乡,停在城东门的华表柱上,歌曰:“有鸟有鸟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三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 》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是从已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 。盼而“ 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 ”,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 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 ,重来旧处 ,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何以为怀!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 ,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 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东门泪”,谓饯别之泪,汉宣帝时,太子太傅疏广辞官还乡,公卿大夫等设宴饯送于东都门外。此处借用,带叙当日临分之地,泣别之事。衣襟泪痕,别时所留,自抚之而自记之,具见蕴藉,具见性情。
    这首词直抒胸臆 ,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
    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 ,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 宋金辽阅读:5107次
  • 燕归梁(高平晓)

  • 正文:
    帘底新霜一夜浓。短烛散飞虫。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星晃晃,回津路转,榆影步花骢。欲攀云驾倩西风。吹清血、寄玲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78次
  • 夜游宫

  • 正文:
    一阵斜风横雨。薄衣润、新添金缕。不谢铅华更清素。倚筠窗,弄么弦,娇欲语。
    小阁横香雾。正年少、小娥愁绪。莫是栽花被花妒。甚春来,病恹恹,无会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75次
  • 南乡子(商调)

  • 正文: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沈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49次
  • 南浦(中吕)

  • 正文: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85次
  • 丹凤吟(越调)

  • 正文: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靥夭斜,榆钱轻薄。昼永惟思傍枕,睡起无憀,残照犹在亭角。
    况是别离气味,坐来但觉心绪恶。痛引浇愁酒,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铄。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此时此意,长怕人道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79次
  • 隔浦莲(大石)

  • 正文: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59次
  • 醉桃源(大石)

  • 正文: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58次
  • 鹤冲天

  • 正文:
    白角簟,碧纱厨。梅雨乍晴初。谢家池畔正清虚。香散嫩芙蕖。
    日流金,风解愠。一弄素琴歌舞。慢摇纨扇诉花笺。吟待晚凉天。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49次
  • 鹊桥仙令(歇指)

  • 正文:
    浮花浪蕊,人间无数,开遍朱朱白白。瑶池一朵玉芙蓉,秋露洗、丹砂真色。
    晚凉拜月,六铢衣动,应被姮娥认得。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度、一声天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44次
  • 蝶恋花

  • 正文: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38次
  • 渔家傲(般涉)

  • 正文: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沈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36次
  • 意难忘(中吕美咏·杂赋)

  • 正文: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拚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29次
  •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 正文: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23次
  • 玉楼春(大石)

  • 正文:
    当时携手城东道。月堕檐牙人睡了。酒边难使客愁惊,帐底不教春梦到。
    别来人事如秋草。应有吴霜侵翠葆。夕阳深锁绿苔门,一任卢郎愁里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09次
  • 玉楼春(仙吕惆怅)

  • 正文:
    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怅王孙行未已。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405次
  • 浪淘沙

  • 正文: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392次
  • 青玉案

  • 正文: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口留。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381次
  • 垂丝钓(商调)

  • 正文:
    缕金翠羽。妆成才见眉妩。倦倚绣帘,看舞风絮。愁几许。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向层城苑路。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旧游伴侣。还到曾来处。门掩风和雨。梁间燕语。问那人在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368次
  • 西河

  • 正文:
    长安道,潇洒西风时起。尘埃车马晚游行,霸陵烟水。乱鸦栖鸟夕阳中,参差霜树相倚。
    到此际。愁如苇。冷落关河千里。追思唐汉昔繁华,断碑残记。未央宫阙已成灰,终南依旧浓翠。
    对此景、无限愁思。绕天涯、秋蟾如水。转使客情如醉。想当时、万古雄名,尽作往来人、凄凉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338次
  • 念奴娇(大石)

  • 正文: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
    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307次
  • 《兰陵王》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兰陵王①

        周邦彦

        柳阴直②,烟里丝丝弄碧③。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④。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⑤。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⑥。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①兰陵王:唐教坊曲名。

        ②柳阴直:指 长堤上柳树行列齐整,阴影连成一条直线。

        ③烟:指雾气。丝丝弄碧:指柳条丝丝飞舞,显现出一片碧绿的颜色。

        ④几番:多少次。飘绵:指柳絮飞扬。行色:行旅出发前的情景。

        ⑤榆火: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百官。《云笈七签》:“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⑥津堠(hòu):渡口边的土堡。

       

        这是一首送别词,状写送客之离愁。全词共分三阕,每一阕有两层意思。上阕前五句写柳,后五句写自己的倦游心情。中阕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设想朋友在离别后的旅途情景。下阕前五句写朋友旅途中的孤寂,最后五句回笔写自己的追忆。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这首词将咏柳和送别结合起来写,更能表现作者要表达的缠绵婉转的情绪。在此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 宋金辽阅读:1973次
  • 《大酺》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大酺①

        周邦彦

        对宿烟收②,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③,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④,寒侵枕障⑤,虫网吹粘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⑥。怎奈向、兰成憔悴⑦,卫玠清赢⑧。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⑨,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⑩。红糁铺地⑾,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①大酺:天下大乐大饱酒之意。

        ②突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③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④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⑤枕障:枕巾。

        ⑥流潦妨车毂: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⑦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等。

        ⑧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

        ⑨平阳客:指汉代马融。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⑩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⑾红糁:喻落花。糁(sǎn):米饭粒。

       

        此词为抒写失意之作。先写清晨阵阵大雨,消散了烟岚雾气。接下来写雨洗新竹,滋润空气。“邮亭”以下写人。飘零在外,听雨而愁梦纠结。又写愁雨中人的“自怜”.“行人”欲尽速归家。但大雨泥泞,车不能行。揭示人在与自然的这种矛盾中的内心苦楚,为全词主旨之所在。下雨尽管是平常事,但词人却像庚信被阻北方那样伤心。
  • 宋金辽阅读:1942次
  • 《玉楼春》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玉楼春

        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断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①,雁背夕烟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①岫:山。

       

        这是一首写仙凡恋爱的词作。开头点出桃溪,引用刘、阮遇仙之典故自怜缘浅。轻写一笔,委婉动人,“秋藕”句重顿一笔。而“桃溪”、“秋藕”一暗一明,分点春秋,暗寓昔今不同。“当时”、“今日”,对比强烈情深意切。而“赤栏桥”、“黄叶路”又是一暗一明,分点春秋。“人如”、“情似”的结尾句,工整合情。全词句句含情,字字含情,前后照应,累累如贯珠。
  • 宋金辽阅读:1907次
  • 周邦彦-诗词《菩萨蛮》 古诗 全诗赏析

  •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 宋金辽阅读:1898次
  • 《夜飞鹊》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夜飞鹊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①,树杪参旗②。花骢会意,纵杨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斜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③,欷酹酒④,极望天西。

       

        ①津鼓:渡口关亭报时辰的鼓声。

        ②参旗:指参宿星座。参(shēn):二十八宿之一,此句说参宿正在树梢,天将破晓。

        ③班草:布草而坐。

        ④欷:哀而不泣。

       

        这首词先追忆昔日送别情景,再写别宴散场,匆匆分离。词中所咏别情还参杂着政治上的不得志。先是对个人的身世沉浮哀叹,而又变为对民众苦难的关心,但却爱莫能助,因为自己马上就要离家了。这首咏别词虽也有依恋之情,已完全脱去泪沾衣襟的模式,表现出一种欲罢不忍的躇踌和沉重的思虑。情感厚重,结构浑成,寄托深远。
  • 宋金辽阅读:1873次
  • 解语花·上元

  • 正文: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7-128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2-133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872次
  • 周邦彦-诗词《还京乐》 古诗 全诗赏析

  •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以情语为体,激情澎湃,摄人魂魄,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把春日羁旅怀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内心独白,俨然以词代书,通篇对恋人作情语,情感时而激情如潮,时而悲徊如波,汩汩滔滔 ,感人肺腑 。全词挥洒自如,汪洋恣肆,波澜起伏,体现出清真词以健笔写柔情的艺术特色。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起笔三句写寒食将近 ,到处花气浮动 ,到处花光闪烁,撩人情思。“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三句,由触处秀色引出赏花无心 ,遂一转而为对恋人之告语,以至于曲终 。伤春正所以怀人。“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望着眼前一派河水,水急如箭,浩渺无际,竟至对顶长风,荡漾白出,吞吐黄云。以河水相思,其言外之意是,水流之急,如我归心似箭,水势之大 ,则如我相思无限。下边,“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六句实为一长句 ,一气直贯上片歇拍与下片开头 。它紧接“ 箭波“之意象涌来,为激情之高潮。词人倾诉其流不尽的万点相思清泪注入滔滔箭波,奔流直到淮河里,直到当时与情人相会的河楼下 ,呜咽诉说,这一春来滞留异乡苦苦相思的滋味。
    情人此一长句如涌狂澜,为激情奔放之高潮。下三句一变而为微波轻漾,低徊无已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词人悲叹,尽管泪水能流到情人身畔,而他自身毕竟淹留未归,这于人而言乃违期失约,在已来说又何尝不是失望痛心;而今远在天涯一角 ,唯有独对桃李之花而已。言外之意是 ,桃李烂漫 ,我自孤独 ,相形岂不愈苦。以上言自己相思已极,下边更转而替女子设想。“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想而今心爱的人满怀怨恨 ,和了笔墨,写满多少彩笺,以至于每日临水沉思,定照出愁容惨淡 。设想之切,正见得相知之深。“恨墨盈笺”指女子所作诗词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结笔二句 ,高潮再起,想象更是奇外出奇:“安得身有青风双飞翼,直飞回你身边,教你也瞧瞧我已憔悴成什么模样 !”言外之意是,彼此相思同样入骨,而伤心之馀,也不无一份相互慰藉之意味。结笔想象虽奇,仍出自率朴之情语。
    作为一首春日羁旅怀人之作,此词以情语结体而又以想象为用,奇思妙想波澜起伏,遥对恋人而作一番荡气回肠的情语,这正是此词的别致之处。全篇写情,既刻画自己,又勾勒对方,且一再绾合双方,结构谨严,浑化无迹。尤其从歇拍至换头一气贯穿,成为一长句,确属词中罕见,堪称凌云健笔。
  • 宋金辽阅读:1861次
  • 周邦彦-诗词《伤情怨/清商怨》 古诗 全诗赏析

  • 枝头风势渐小。看暮鸦飞了。又是黄昏,闭门收返照。江南人去路缈。信未通、愁已先到。怕见孤灯,霜寒催睡早。
  • 宋金辽阅读:1808次
  • 《风流子》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风流子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②,旧时巢燕;土花缭绕③,前度莓墙④。绣阁、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⑤。欲说又休,虑乖芳信⑥;未歌先咽,愁近清觞⑦。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白待月西厢⑧。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⑨。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⑩,偷换韩香⑾。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①风流子:唐教坊曲名。

        ②金屋:美人住的地方。汉武帝幼时曾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储之。”

        ③土花:此指贴墙而生的苔藓类植物。

        ④莓墙:长满苔藓之墙。

        ⑤丝簧:弦乐与管乐乐器。

        ⑥乖:错过。

        ⑦清觞(shāng):洁净的酒杯。

        ⑧待月:元稹《会真记》莺莺与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⑨不到伊行:不到她身边。行(háng):那边,旁边。

        ⑩秦镜:汉徐淑赠给丈夫秦嘉明镜,秦嘉赋诗徐谢。

        ⑾韩香:晋时贾充的女儿贾午受韩寿,赠香与寿,贾充闻寿身上的香气,知是女儿所赠,于是将午嫁给韩寿。乐府诗云:“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开头三句写初春黄昏外景,点明时间地点。接下四句,写燕能入金屋,而心上人却不能谋面。只能听到伊人弹琴吹簧的声音,备增孤独。“欲说”以下四句忆旧,将当时两人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情态生动绘出。下阕着重写自己的思恋。“遥知”三句假想对方念已;“最苦”写自己梦魂难寻,虽有伊“待月西厢”,却连梦中也不能去到伊人身边。“问”数句盼望重叙旧欢。但结尾又转而把期待全抛掉,诘问苍天:难道让我们“霎时厮见”都不行吗?全词由景而情,吞吐往复,层层递进,将情写到极处,令人读后心潮难平。
  • 宋金辽阅读:17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