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周邦彦〗作品集锦
  • 周邦彦-诗词《渔家傲》 古诗 全诗赏析

  •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 宋金辽阅读:1793次
  • 周邦彦-诗词《丁香结》 古诗 全诗赏析

  • 苍藓沿阶,冷萤粘屋,庭树望秋先陨。渐雨凄风迅。澹暮色,倍觉园林清润。汉姬纨扇在,重吟玩、弃掷未忍。登山临水,此恨自古,销磨不尽。牵引。记试酒归时,映月同看雁阵。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谁念留滞故国,旧事劳方寸。唯丹青相伴,那更尘昏蠹损。
  • 宋金辽阅读:1767次
  • 周邦彦-诗词《念奴娇》 古诗 全诗赏析

  • 醉魂乍醒,听一声啼鸟,幽斋岑寂。淡日朦胧初破晓,满眼娇晴天色。最惜香梅,凌寒偷绽,漏泄春消息。池塘芳草,又还淑景催逼。因念旧日芳菲,桃花永巷,恰似初相识。荏苒时光,因惯却、觅雨寻云踪迹。奈有离拆,瑶台月下,回首频思忆。重愁叠恨,万般都在胸臆。
  • 宋金辽阅读:1743次
  • 《过秦楼》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过秦楼①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②,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③,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④。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⑤。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⑥。梅风地溽⑦,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⑧。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①过秦楼:词牌名。

        ②清蟾:明月。

        ③笑扑流萤:扑捉萤火虫。

        ④更箭:古代以铜壶水滴漏,壶水中立箭标刻度以计时辰。

        ⑤梦沉:梦灭没而消逝。

        ⑥趁时匀染:赶时髦而化妆打扮。

        ⑦溽(rù):湿润。⑧舞红:落花。

       

        这是一首即景思人之作。先写秋夜之景:夜空里一弯新月,凉风使树叶晃动,街头人马声已归于沉寂。这唤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年凭栏闲看她的娇憨可爱,历历在目。又转写今日孤独,离别后天各一方,音信阻隔,连梦也无。又写所思之人:自别离后怕梳妆,镜里容颜日瘦,“梅风”三句在景语中进一步表述人生来都要自然老去的不可抗拒。接下说自己为了所思之人而伤感,只能数着稀落的星星发呆。此词深婉缠绵地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细腻真情,很有意识流的色彩。
  • 宋金辽阅读:1741次
  • 周邦彦-诗词《花心动》 古诗 全诗赏析

  • 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一夜情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从此後、纤腰为郎管瘦。
  • 宋金辽阅读:1722次
  • 《夜游宫》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夜游宫①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②。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③。有谁知,为萧娘④、书一纸。

       

        ①夜游宫:调名可能取汉成帝“宵游宫”意。

        ②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

        ③单衾(qīn):薄被。

        ④萧娘:唐人泛称女子为萧娘,男子为萧郎。

       

        此词为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落叶、斜阳、江水,千里不绝,是立在桥上的词人视角所及。而江水“沉沉千里”,是词人心潮的表征。由“斜阳”而“黄昏”,而“灯火”,揭示出词人长久地伫立于冷风之中,酸泪欲滴。下阕写室内愁怀。古屋寒窗,凄凉森冷但“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却是“萧娘书一纸”!结尾点出主旨。
  • 宋金辽阅读:1701次
  • 周邦彦-诗词《兰陵王 柳》 古诗 全诗赏析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作品赏析【注释】

    ①柳阴直:指隋堤上杨柳排列整齐,阴影很直。
    ②烟:即雾。丝丝弄碧:柳条随风飞舞,闪弄其嫩绿的姿色。
    ③故国:故乡,亦指旧游之地。
    ④梨花榆火催寒食:此交饯别是在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古代寒食节禁火,朝廷于
    清明赐榆火予百官。
    ⑤迢递:遥远。
    ⑥津堠:码头上供了望歇宿的处所。

    【评解】

    此词以“柳”为题,托物起兴,抒写离情。全词首段写景,二段写别时的感想,三
    段写别后的愁怀。通篇构思工巧、严谨,各段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前后呼应,浑然
    一体。咏柳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虚入实,情景交融,恰当地表达出词人缠绵忧
    伤的情怀。

    【集评】

    毛?《樵隐笔录》:绍兴初,都下盛行周清真《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
    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唯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其谱传自赵忠简家。忠简于建炎丁未九日南渡,遇宣和大晟府协律郎某,叩获九重故谱,
    因令家伎以习之,遂流传于外。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遽窥其旨。如
    《兰陵王》云:“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曾
    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之句,暗伏倦客之恨,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
    年去岁来,应折柔柳过千尺”。久客流留之感,和盘托出。他手至此,以下便直抒愤懑
    矣。
    美成则不然,“闻寻旧踪迹”二叠,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
    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
    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
    周济《宋四家词选》:客中送客,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以下不辨是情是景,但
    觉烟霭苍茫。“望”字、“念”字尤幻。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斜阳”七字,绮丽中带悲壮、全首精神振起。
    陈洵《海绡说词》:托柳起兴,非咏柳也。“弄碧”一留,欲出“隋堤”;“行色”
    一留,却出“故国”;“长亭路”应“隋堤上”,“年去岁来”应“拂水飘绵”,全为
    “京华倦客”四字出力。
    谭献《谭评词辨》:“斜阳冉冉春无极”十字,微吟千百遍,当入三昧,出三昧。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以柳为题,但它是托柳起兴,用来写离情的,是
    一首很能代表周邦彦词的特色的作品。
    -----------------------------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 。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 。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 ,划出一道直线 。“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
    隋堤上 、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水飘绵”如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 ?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 ”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 。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 ,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酒趁哀弦 ,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意思是:想当初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 ,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 ,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 ,清明取榆 、柳之火以赐近臣 。“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这四句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 。“愁一箭风快 ,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 ”,风顺船疾 ,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 ,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影 。“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 ,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 ,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 。“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 ,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 。因为已是傍晚 ,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 。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 ,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 ,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在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 ,实虚不断转换 。开篇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 宋金辽阅读:1695次
  • 浪淘沙

  • 正文: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砂碛。细草和烟尚绿,遥山向晚更碧。见隐隐、云边新月白。映落照、帘幕千家,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岁华易老,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隔。马蹄过、犹嘶旧巷陌。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78次
  • 周邦彦-诗词《水龙吟 梨花》 古诗 全诗赏析

  • 素肌应怯馀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圆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作品赏析【注释】:
    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 ,不涉个人怀抱,但笔力矫健,词境恢宏,是一杰作。
    起笔“ 素肌应怯余寒 ,艳阳占立青芜地”用工笔描绘出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合时合地,静穆归一。“素肌”喻梨花之色白。李白有诗:“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梨花开在晚春时节,故说“ 应怯余寒”,“应”字,下得轻;“艳阳”,《花间集 》毛熙震《小重山 》:“群花谢,愁对艳阳天”;杜牧诗:“带叶梨花独送春”。梨花开时春草已长,所以说“占立青芜地 ”。“ 素肌”、“怯余寒”、“占立”,都是用拟人化手法。接下来,词人把境界再扩大,“樊川照日 ,灵关遮路,残红敛避”。时间回溯到汉武帝时代,在长安有一所名为“ 樊川”的梨园。“照日”,乃“ 日照 ”的倒装 ,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在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 》云 :“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字,解作“收”,意谓在“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这三句,用豪放之笔,勾画出一极壮阔的空间。此下,词人转笔写梨花开落的时间 :“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美成将这两句诗概括成“传火楼台”四个字,极形象而有境界。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传火”指清明日,“楼台”,代指近臣家,即韩翃所称五侯家,这四字合时间、空间而成境界 。“妒花”,出杜甫诗:“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 :“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 ”。这一句中每句都切时令暮春,点化前人诗句,而能袭古弥新,使梨花的形象更为鲜明。最后以情结束上片内容,“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亚 ”字作“压”解 ,动词 ,省略主语梨花 ,“帘栊 ”,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亚帘栊半湿 ”,应解为半湿的梨花树枝压在窗牖上。美成常用这种“ 拗句”作提笔入情,成为一篇之“警策”。白乐天诗 :“闲折两枝时在手”。《花间集》薛昭蕴《离别难》:“偏能勾引泪阑干”。词人化用一诗一词之意,提炼成为“ 一枝在手 ,偏勾引、黄昏泪”,“泪”前加“黄昏 ”,点明时间,此泪,是伤春之泪,甚而是怀人之泪,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过片出人意表 ,用“ 别有”二字急转,变换境界,以雄健之笔,宕开写去,用唐明皇以汉武帝梨园旧址 ,选子弟教法曲之事,创造一个新的境界。“风前月底”,只四个字 ,把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作高度概括,“布繁英,满园歌吹”,想见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 ,丝竹管弦,何等兴会!紧接用三个四字句:“朱铅退尽 ,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再渲染梨花的洁白和梨花的性格。第一句喻其纯净。第二句将南齐东昏侯潘妃引入 。史称妃颜色“絜(洁)美”。却酒不饮 ,红色不上脸 ,保持其洁白本色,以衬梨花之白。第三句,借琴操昭君歌有“梨叶萋萋”之句,便以昭君这位历史人物的美丽形象来作比兴。这一韵和上片第一韵同是运用拟人化手法,至此,就梨花本身传神写照,已无须再多言之。故下一韵起忽然转从对面落墨,于比较中见尊崇之意。首先拿来对比的是李花 。李花也是白色的 。韩愈诗:“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李花赠张十一署》)王安石诗:“积李兮缟夜 ,崇桃兮炫昼。”(寄蔡氏女子))作者由此化出“ 雪浪翻空 ,粉裳缟夜”二句,谓此李花“不成春意 ”,自不足以比梨花。以一“恨”字领三个四字句:“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白乐天《长恨歌》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来形容太真妃的容貌,又以“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说她的死 ,取其句意,词人在这里暗指太真妃已再也见不到了 。“琼英谩好 ”,“ 谩”作“徒”或“空”解,琼英,谓雪。雪又称作“玉妃”,此双关雪与人。结句发出梨花的标格如今无人可比的叹息。
    这首词以秾艳著称,但实际则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上片结以情语,下片旧至比兴,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音韵有不尽。
  • 宋金辽阅读:1678次
  • 周邦彦-诗词《品令》 古诗 全诗赏析

  • 夜阑人静。月痕寄、梅梢疏影。帘外曲角栏干近。旧携手处,花发雾寒成阵。应是不禁愁与恨。纵相逢难问。黛眉曾把春衫印。後期无定。断肠香销尽。
  • 宋金辽阅读:1677次
  • 周邦彦《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水浴清蟾,叶喧凉吹

  •     过秦楼①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②,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③,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④。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⑤。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⑥。梅风地溽⑦,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⑧。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①过秦楼:词牌名。

        ②清蟾:明月。

        ③笑扑流萤:扑捉萤火虫。

        ④更箭:古代以铜壶水滴漏,壶水中立箭标刻度以计时辰。

        ⑤梦沉:梦灭没而消逝。

        ⑥趁时匀染:赶时髦而化妆打扮。

        ⑦溽(rù):湿润。

        ⑧舞红:落花。

       

        这是一首即景思人之作。先写秋夜之景:夜空里一弯新月,凉风使树叶晃动,街头人马声已归于沉寂。这唤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年凭栏闲看她的娇憨可爱,历历在目。又转写今日孤独,离别后天各一方,音信阻隔,连梦也无。又写所思之人:自别离后怕梳妆,镜里容颜日瘦,“梅风”三句在景语中进一步表述人生来都要自然老去的不可抗拒。接下说自己为了所思之人而伤感,只能数着稀落的星星发呆。此词深婉缠绵地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细腻真情,很有意识流的色彩。
  • 宋金辽阅读:1670次
  • 周邦彦-诗词《南浦》 古诗 全诗赏析

  •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 宋金辽阅读:1663次
  • 《六丑》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六丑①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②,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③。钗钿堕处遗香泽④。乱点桃蹊,轻翻柳陌⑤。多情为谁追惜⑥?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⑦,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⑧。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鼓侧⑨。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⑩,何由见得?

       

        ①六丑:周邦彦创调。

        ②过翼:飞过的鸟。

        ③楚宫倾国:楚王宫里的美女,喻蔷薇花。

        ④钗钿(diàn)堕处:花落处。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⑤桃蹊(xī):桃树下的路。柳阴:绿柳成荫的路。

        ⑥多情为谁追惜:即“为谁多情追惜”,意即还有谁多情(似我)地痛惜花残春逝呢?

        ⑦惹:挑逗。

        ⑧强簪巾帻:勉强插戴在头巾上。

        ⑨向人欹侧:向人表示依恋媚态。

        ⑩断红:用唐人卢渥和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典故。联系前句,意指红花飘零时,对人间充满了依恋之情。

       

        本篇写游子思念佳人。笔触细腻,融情于景。全词以美人喻鲜花,用爱的柔笔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使花园的寂寞与人世的幽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词人惜花伤春的同时,也在自怜自伤。上阕写花谢,极尽想像;下阕写追惜,极尽缠绵之致。全词妙想联翩、委婉曲折。
  • 宋金辽阅读:1658次
  •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 正文: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
    南边的田间小路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注释
    ①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②齿软:牙齿不坚固。
    ③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青紫:此处指杠杆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④陌:泛指田间道路。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闲,安静。
    ⑤斑斑:颜色驳杂貌。这两句说落花如雨,纷纷飘坠在地。
    ⑥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未知:第169页 2、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493页 3、 萧希凤.《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05页 4、 江文.《中国诗词曲赋精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7:第307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53次
  •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 正文: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48次
  •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 正文: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注释
    ①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③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④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⑤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⑥林表:林外。
    ⑦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不详:第42页 2、 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42次
  • 《尉迟杯》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尉迟杯①

        周邦彦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烟树②。阴阴淡月笼沙③,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前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④,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

       

        ①尉迟杯:词牌名。

        ②密霭:浓云密雾。

        ③淡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④冶叶倡条:指歌妓。

       

        这又是一篇抒写离愁之作。一开始“密霭生烟树”,景中已透露前途迷茫之预感。接着,在流动中表现出离京渐远的过程和凄凉、孤独……种种难言之苦。下阕前半忆旧。“旧客京华”本有许多情事可以回顾,但词人却只回忆与妓女们的“欢聚”.下阕后半又回到现实:“渔村双驿”,这与京都的“珠歌翠舞”的鲜明对比强化了落魄的凄楚。所以“夜如岁”二句便显得甚有分量。“梦魂凝想鸳侣”又表现出愁极无聊时,仍痴迷于旧情。此词营造出的忧愁胜境,独具一格。
  • 宋金辽阅读:1617次
  •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 正文: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眉是那样的秀美,只有妩媚的春山能与之比美,可惜它却皱得紧紧的。别让泪水打湿了花枝,使花儿也像人一样消瘦。
    因为知音难觅,她那清亮圆润的玉箫声已经很久听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为什么每天倚着栏干发愁?那就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注释
    ①一落索:《词谱》卷五:“欧阳修词,名《洛阳春》。张先词,名《玉连环》。辛弃疾词,名《一络索》。”按贺铸词,有“初见碧纱窗下绣”句,名《窗下绣》。清吴绮词,名《玉联环》。毛本注云:“《清真集》作《洛阳春》。”按:《六一词》有《洛阳春》词,即此调,又名《玉联环》,皆北宋之旧名。《词统》作《一络索》。双调46字。上、下阕各23字4句3仄韵。  ②共:介词,同、跟。春山:古中一般将美人的秀眉比喻为春山。春山:春天里的山野。
    ③可怜:可惜。长皱:指经常愁眉不展。
    ④湿:沾湿,打湿。此句用李商隐《天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枝。”及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忆君清泪如铅水”诗意。
    ⑤恐花也、如人瘦:罗忼烈云: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朱淑真《菩萨蛮》“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皆自清真句化出。
    ⑥清润:形容她吹萧时乐声清亮幽润。玉箫:玉制的箫,此处为箫的美称。闲久:闲置巳久,久未吹箫。
    ⑦知音:喻知心人。
    ⑦但:只。取:助词,表动态。亭:古代设于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 白话解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1 2、 周子瑜编著.柳永周邦彦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1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10次
  • 西河·大石金陵

  • 正文: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朝金陵兴盛的情景,而今谁还能记忆呢?江岸环绕着髻鬟似的山峰相对耸立。长江的大浪长年累月扑打这座孤独而寂寞的古城张着风帆的船正向遥远的天边驶去。
    临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树好像倒下来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许曾在这里系过艇子吧!一切只剩下陈迹了,但只见郁郁苍苍一派青色,还有那浓雾中露出的半截城垒。夜半更深,月亮从女墙上升起来,而赏心亭东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飘扬、锣鼓喧天的热闹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寻找呢?想来就是东晋时代王谢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世代。燕子在夕阳里喃喃细语,好像也在相互诉说这里的盛衰兴亡吧。

    注释
    西河:唐教坊曲。
    佳丽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谢眺《入城曲》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金陵。
    髻鬟对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长江边相对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传为金陵善歌之女。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燕子不知何世: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05次
  • 虞美人

  • 正文:
    淡云笼月松溪路。长记分携处。梦魂连夜绕松溪。此夜相逢恰似、梦中时。
    海山陡觉风光好。莫惜金尊倒。柳花吹雪燕飞忙。生怕扁舟归去、断人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95次
  • 丑奴儿

  • 正文:
    酒熟微红生眼尾。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云压宝钗撩不起。黄金心字双垂耳。
    愁入眉痕添秀美。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忽被惊风吹别泪。只应天也知人意。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93次
  • 周邦彦词《兰陵王》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兰陵王①

        周邦彦

        柳阴直②,烟里丝丝弄碧③。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④。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⑤。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⑥。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①兰陵王:唐教坊曲名。

        ②柳阴直:指 长堤上柳树行列齐整,阴影连成一条直线。

        ③烟:指雾气。丝丝弄碧:指柳条丝丝飞舞,显现出一片碧绿的颜色。

        ④几番:多少次。飘绵:指柳絮飞扬。行色:行旅出发前的情景。

        ⑤榆火: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赐百官。《云笈七签》:“清明一日取榆柳作薪煮食名曰‘换薪火',以取一年之利。

        ⑥津堠(hòu):渡口边的土堡。

       

        这是一首送别词,状写送客之离愁。全词共分三阕,每一阕有两层意思。上阕前五句写柳,后五句写自己的倦游心情。中阕前四句写送别,后四句设想朋友在离别后的旅途情景。下阕前五句写朋友旅途中的孤寂,最后五句回笔写自己的追忆。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这首词将咏柳和送别结合起来写,更能表现作者要表达的缠绵婉转的情绪。在此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 宋金辽阅读:1591次
  • 兰陵王·柳

  • 正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90次
  • 浪淘沙慢·晓阴重

  • 正文: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正拂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空阴沉沉的,岸边的青草已被严霜打得萎蔫枯凋。晨雾弥漫,隐没了城墙上的雉堞。南街上涂足油脂的车子等待出发,东门外的别宴也已经停歇。垂柳拂面,那柔嫩的枝条像是可以采下来编结。美人儿以手掩面,拭去离别的泪水,又伸出玉手把柳枝儿折。想那汉水边的鸿雁,你究竟去了什么地方?离去那么长时日,音信杳无,可曾知有人把你挂牵?
    情意切切,思绪绵绵。登高眺望,只见地远天阔,哪有她的身影踪迹。在这露冷风清、无人顾及的地方,只听得寒夜漏壶滴滴,凄楚呜咽,更惹人心烦意乱。可叹世间万事,唯离别最难忘怀,想那时,悔不该轻易分手道别。翠玉杯中酒未干,待等重逢时再斟满。但愿那片薄云,留住西楼角上将落的残月,让我举杯对月,遥遥思念。
    她送我的丝罗带久经摩挲,已暗无光泽,花纹绣被久叠一边,皱折已难平展。双环相扣的玉连环也已断开解结,芳馨的异香一时香消气散。不停地怨唱悲歌,敲壶击拍,玉壶已被敲得尽是破缺。可恨的是春光竟匆匆逝去,也不与人事先商量相约,空留下满地梨花,装点得夜色皎洁如雪。

    注释
    ① 脂车:在车轮轴上涂油脂,以利行走。
    ② 红泪:女子的眼泪。传薛灵芸别父母进宫,泣泪如血(见《拾遗记》)。
    ③ 琼壶敲尽缺:传晋王敦酒后常咏曹操“老骥伏枥”,并用如意击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86次
  •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 正文: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狭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但春意并不浓。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会。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两人在如此凄风冷雨的艰难情况下相会,又因为某种缘故不得不分离。小楼连接着阁楼,那是两人约会的处所。但是两人都是冒着春雨,踏着满街泥泞相别离的,他们抱恨而别。门外的花柳如泣如啼,双飞的燕子艰难的飞行。
    现在风和日丽,金屋藏娇;桃花在春风中明艳美丽,摇曳多姿,他们现在在这美好的春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历凄风苦雨。回忆起来,那时的小桥冲雨,反倒有别一番滋味。眼前这无忧的无虑生活在一起反倒不如当时那种紧张、凄苦、抱恨而别、彼此相思的情景来的意味深长。

    注释
    ①漠漠:迷蒙广远的样子。轻丝:细雨。
    ②柳泣花啼:细雨绵绵不断,雨水流下柳花,犹如哭泣落泪。
    ③九街泥重:街巷泥泞不堪。九街:九陌、九衢,指京师街巷。
    ④燕飞迟:燕子羽翼被雨水打湿了,飞行艰难。
    ⑤金屋:华丽的屋子
    ⑥冲雨:冒雨。
    ⑦幽恨:藏在心底的愁怨。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周邦彦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第112-114页 2、 傅璇琮、李克.《婉约词 豪放词》: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第144-145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85次
  • 周邦彦-诗词《尉迟杯》 古诗 全诗赏析

  •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 宋金辽阅读:1584次
  • 大酺·越调春雨

  • 正文: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昨夜的烟雾已经散尽,四处听不见鸟儿的啼鸣,只有飞落的雨滴敲打着屋顶。墙角处那葱翠的竹子,皮上的箨粉都已被冲洗干净,稚嫩的竹梢互相磕碰。湿气使琴弦都已变潮,蜘蛛网吹粘在竹帘上,寒意直透进厅屋之中。客舍四周寂静无人,屋檐的水溜滴个不断,不觉得使人睡眼朦胧。怎奈愁闷至极连连惊醒,恍惚的梦境难成记忆,更感到幽居的孤苦伶仃。
      远行之人,归心似箭,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泥泞的道路上积满雨水,车毂难行,归期难卜。真是无奈啊,我就像庾信那样因思乡而憔悴,因忧愁而像卫蚧那样清瘦弱羸。旅途滞留,因顿清闲,更易愁损心目。难怪当年客居平阳的马融,听得笛声便会伤心得双泪直流。更何况原本繁花盛开的庭园,被风雨摧残得满目萧瑟,杂草丛丛;凋落的花瓣片片点点,满地铺红;门外的樱桃已大如豆粒。在这愁风苦雨后的夜晚,有谁和我秉烛共游?

    译文二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注释
    ① 青玉旆(pèi):比喻新竹。旆,古代旗末燕尾状饰品。
    ② 铅霜:指竹子的箨粉。
    ③ 流潦(liǎo):道路积水。
    ④ 兰成:庾信,字兰成。初仕梁,后留北周。
    ⑤ 卫蚧清羸(léi):晋卫阶美貌而有羸疾。
    ⑥ 平阳客:后汉马融性好音乐,独卧平阳,闻人吹笛而悲,故称平阳客。
    ⑦ 青芜国:杂草丛生地。
    ⑧ 红糁(sǎn):指落花。糁,米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79次
  • 琐窗寒·寒食

  • 正文: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
    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注释
    ①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②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③旗亭:指酒楼。
    ④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
    ⑤靥(yè):脸上的酒窝。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78次
  • 点绛唇·伤感

  • 正文: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桃根为桃叶之妹。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阎凤梧.《唐宋诗词三十家 柳永、周邦彦、姜夔诗词精选18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23页 2、 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周邦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31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69次
  • 周邦彦-诗词《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鸟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作品赏析【注释】

    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
    ②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③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④乌鸢:即乌鸦。
    ⑤溅溅:流水声。
    ⑥社燕:燕子当春社时节往北飞,秋社时节往南飞,故称社燕。
    ⑦瀚海:指沙漠。
    ⑧修椽:长椽子。燕子寄寓在房梁的长椽上。
    ⑨身外:身外事,指功名利禄。

    【评解】

    这首词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并不得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
    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下片抒飘流之哀。结句以“醉眠”暗示倦
    客心情。词意蕴藉而余味不尽。

    【集评】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诗最要叶
    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
    不可不察也。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衣润费炉烟”,景语也,景在“费”字。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正是顿挫之妙。
    如《满庭芳》上半阕云:“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
    疑泛九江船。”正拟纵乐矣;下忽接云:“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
    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
    眠。”是乌鸢虽乐,社燕自若;
    九江之船,卒未尝泛。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
    得虽哀怨却激烈,沉郁顷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
    趣味?
    周济《宋四家词选》:体物入微,夹入上下文,中似褒似贬,神味最远。
    黄蓼园《寥园词选》:此必其出知顺昌后所作。前三句见春光已去。
    “地卑”至“九江船”,言其地之僻也。“年年”三句,见宦情如逆旅。
    “且莫思”句至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
    郑文焯《郑校清真集》:案《清真集》强焕序云:溧水为负山之色,待制周公元祐
    癸酉为邑长于斯,所治后圃有亭曰“姑射”,有堂曰“萧闲”,皆取神仙中事,揭而名
    之。此云无想山,盖亦美成所居名,亦神仙家言也。
    陈洵《海绡说词》:方喜嘉树,旋苦地卑;正羡乌鸢,又怀芦竹;
    人生苦乐万变,年年为客,何时了乎!且莫思身外,则一齐放下。急管繁弦,徒增
    烦恼,固不如醉眠之自在耳。词境静穆,想见襟度,柳七所不能为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在溧水作。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极细密;下片抒飘
    流之哀,极宛转。“风老”二句,实写景物之美。莺老梅肥,绿阴如幄,其境可思。
    “地卑”二句,承上,言所处之幽静。江南四月,雨多树密,加之地卑山近,故湿重衣
    润而费炉烟,是静中体会之所得。“人静”句,用杜诗,增一“自”字,殊有韵味。
    “小桥”句,亦静境。“凭阑久”,承上。“黄芦”句,用白香山诗,言所居卑湿,恐
    如香山当年之住湓江也。换头,自叹身世,文笔曲折。叹年年如秋燕之飘流。“且莫思”
    句,以撇作转,劝人行乐,意自杜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出。“憔悴”
    两句,又作一转,言虽强抑悲怀,不思身外,但当筵之管弦,又令人难以为情。“歌筵
    畔”一句,再转作收。言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也。

    ------------------------------------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作者任溧水县县令时,词中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宦情羁思和身世之感 。词中多处化用前人诗句,旧曲翻新,精心熔铸,浑化无迹。
    一开头写春光已去,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这里化用杜牧“ 风蒲燕雏老(《赴京初入汴口》)及杜甫“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意。“午阴嘉树清圆 ”,则是用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句意,“清圆”二字绘出绿树亭亭如盖的景象。以上三句写初夏景物,体物极为细微,并反映出作者随遇而安的心情,极力写景物的美好,无伤春之愁,有赏夏之喜。但接着就来一个转折:“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正象白居易贬官江州 ,在《琵琶行》里说的“ 住近湓江地低湿”,溧水也是地低湿 ,衣服潮润,炉香熏衣,需时良多,“ 费”字道出衣服之潮 ,则地卑久雨的景象不言自明 。那末在这里还是感到不很自在吧 。接下去又转写:此地比较安静,没有嘈杂的市声,连乌鸢也自得其乐。小桥外,溪不清澄,发出溅溅水声。似乎是一种悠然自得之感 。但紧接着又是一转:“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白居易既叹“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词人在久久凭栏眺望之余,也感到自己处在这“地卑山近”的溧水,与当年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环境相似 ,油然生出沦落天涯的感慨。由“凭栏久”一句,知道从开篇起所写景物都是词人登楼眺望所见。
    下片开头,以社燕自比。社燕在春社时飞来,到秋社时飞去,从海上飘流至此,在人家长椽上作巢寄身。瀚海,大海 。词人借海燕自喻,频年飘流宦海,暂在此溧水寄身 。既然如此,“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姑且不去考虑身外的事,包括个人的荣辱得失,还是长期亲近酒樽,借酒来浇愁吧。词人似乎要从苦闷中挣脱出去 。这里 ,点化了杜甫“莫思身外无穷事 ,且尽生前有限杯”(《绝句漫兴》)和杜牧的身外任尘土 ,尊前极欢娱(《张好好诗 》)。“憔悴江南倦客 ,不堪听急管繁弦 ”,又作一转 。在宦海中飘流已感疲倦而至憔悴的江南客,虽想撇开身外种种烦恼事 ,向酒宴中暂寻欢乐,如谢安所谓中年伤于哀东,正赖丝竹陶写 ,但宴席上的“急管繁弦”,怕更会引起感伤。杜甫《陪王使君》有“不须吹急管,衰老易悲伤 ”诗句 ,这里“不堪听”含有“易悲伤”的含意 。结处“歌筵畔,承上“急管繁弦”。“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则未听丝竹,先拟醉眠。他的醉,不是欢醉而有愁醉。丝竹不入愁之耳,唯酒可以忘忧。箫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词语用此而情味自是不同。“容我”二字,措辞宛转,心事悲凉。结语写出了无可奈何、以醉遣愁的苦闷。
    王国维推尊邦彦为词中老杜,确非溢美之词。此词即突出地体现了清真词章法变化多端 。疏密相间,笔力奇横,写景抒情刻画入微,形容尽致的特点。词中“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尤善铺叙,富艳精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堪称匠心独运的成功之作。

  • 宋金辽阅读:15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