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周邦彦〗作品集锦
  • 少年游·并刀如水

  • 正文: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情人双双共进果橙。破橙的刀具光洁,像清水那样澄澈;盛橙子的盘子明净,果蔬新鲜。美人端庄高雅,用她的纤纤细手亲自为心上人般破新橙。女子对男子的一片温情,男子怎能不知呢?室内,华美的帐幔轻轻低垂,袅袅的录像是室内弥漫着暖融融的气息,彼此之间的柔情蜜意也似乎融化在这温馨的气息中了。他们相对而坐,男子陶醉在女子的笙曲中。夜深了,男子起身向与女子告别,女子低声问他:你现在哪里入宿呢?现在已经是三更时分了,外面寒风凛冽、路滑霜寒,很少有人行走,不如就别走了吧。

    注释
    ①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如水:形容剪刀的锋利。
    ②吴盐:吴地所出产的洁白细盐。
    ③幄:帐。
    ④兽烟:兽形香炉中升起的细烟。
    ⑤谁行(háng):谁那里。
    ⑥直是:就是这首词乃感旧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5页 2、 傅璇琮、李克 .《婉约词 豪放词》 :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9 :第145-146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89次
  • 《解连环》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解连环①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②。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③。

        汀洲渐生杜若④。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①解连环:柳永创调。

        ②弦索:指琴、筝一类乐器。

        ③红药:红色芍药。

        ④杜若:香草。

       

        此词吟咏失恋伤情。抒情主人公是一位男性。先写心中幽怨无法排遣。“妙手能解连环”,写对方轻易弃情,“妙手”二字颇有讽刺之意。“风散”、“雾轻”二句仍写对方薄情轻情。“燕子楼”,“弦索”与眼前的红芍药花,都是两情相悦的见证,而今睹之,更令人神伤。下阕由“移根换叶”杜若渐生,状写主人公一种微茫的希望。“舟依岸曲,人在天角”假想对方飘泊情景,割不断相思情。但“漫记得”以下四句又转为彻底绝望,但“水驿春回”又作陡转,情丝难断。
  • 宋金辽阅读:1588次
  • 菩萨蛮·梅雪

  • 正文: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河水曲折,河水弯弯,飞鹭双双对对,在那碧波上回旋。哪儿有他乘坐的归舟?在夕阳的余晖里,我独立江边小楼。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在幽凄的深院,卷帘看外边,真痛惜寒江上正在归来的那条船。

    注释
    浪发:滥开。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86次
  • 《关河令》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关河令①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①关河令:其音多哀怨。

       

        这首小令系悲秋之作。声潇潇,却无鸿雁传书,期盼落空,寒意逼人。写夜深人去,惟孤灯作伴,以酒浇愁愁更愁,漫漫长夜孤苦难,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冷冷清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境界,似从中看到借鉴处。
  • 宋金辽阅读:1585次
  •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 正文: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77次
  • 三部乐·商调梅雪

  • 正文: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夜窗垂练,何用交光明月。近闻道、官阁多梅,趁暗香未远,冻蕊初发。倩谁摘取,寄赠情人桃叶。
    回文近传锦字,道为君瘦损,是人都说。祅知染红著手,胶梳黏发。转思量、镇长堕睫。都只为、情深意切。欲报消息,无一句、堪愈愁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70次
  • 周邦彦-诗词《扫地花/扫地游》 古诗 全诗赏析

  • 晓阴翳日,正雾霭烟横,远迷平楚。暗黄万缕。听鸣禽按曲,小腰欲舞。细绕回堤,驻马河桥避雨。信流去。想一叶怨题,今在何处。春事能几许。任占地持杯,扫花寻路。泪珠溅俎。叹将愁度日,病伤幽素。恨入金徽,见说文君更苦。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锺鼓。
  • 宋金辽阅读:1570次
  • 南柯子

  • 正文:
    宝合分时果,金盘弄赐冰。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
    露下天如水,风来夜气清。娇羞不肯傍人行。扬下扇儿拍手、引流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68次
  • 周邦彦-诗词《蝶恋花》 古诗 全诗赏析

  • 爱日轻明新雪後。柳眼星星,渐欲穿窗牖。不待长亭倾别酒。一枝已入骚人手。浅浅挼蓝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强对青铜簪白首。老来风味难依旧。
  • 宋金辽阅读:1566次
  • 周邦彦-诗词《满庭芳》 古诗 全诗赏析

  • 白玉楼高,广寒宫阙,暮云如幛褰开。银河一派,流出碧天来。无数星躔玉李,冰轮动、光满楼台。登临处,全胜瀛海,弱水浸蓬莱。云鬟,香雾湿,月娥韵压,云冻江梅。况餐花饮露,莫惜裴徊。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归来晚,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
  • 宋金辽阅读:1566次
  • 周邦彦-诗词《谩书》 古诗 全诗赏析

  • 丽日烘帘幔影斜,酒余春思托韶华。
    高楼不隔东南望,苦雾游云莫谩遮。
  • 宋金辽阅读:1566次
  • 周邦彦-诗词《虞美人》 古诗 全诗赏析

  • 玉觞才掩朱弦悄。弹指壶天晓。回头犹认倚墙花。只向小桥南畔、便天涯。银蟾依旧当窗满。顾影魂先断。凄风休颭半残灯。拟倩今宵归梦、到云屏。
  • 宋金辽阅读:1562次
  • 周邦彦-诗词《苏幕遮》 古诗 全诗赏析

  •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品赏析【注释】

    ①燎:燃。沉香:水沉木制成的薰香。
    ②溽暑:盛夏湿热天气。
    ②侵晓:破晓,天刚亮。
    ④吴门:本为苏州别名,此指古属三吴之地的钱境(杭州)。
    ⑤长安:借指北宋汴京。
    ⑥芙蓉浦:长着荷花的水边。

    【评解】

    此词写异地乡思。上片为眼前所见之景。夏雨初晴,风荷飘举,清新宜人。下片由
    景及情,遥想故乡五月,风光迷人,小楫轻舟,消失于芙蓉浦中。末句“芙蓉”,与上
    片“风荷”呼应,点明由此及彼、神思奔驰由来,具见经营之妙。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叶上”三句,笔力清挺,极体物浏亮之致。
    胡云翼《宋词选》: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
    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词之上片描写盛夏晨景,下片抒思乡之情。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陈延焯《云韶集》称此词“ 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中景语“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这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而引入故乡归梦。
    作者面对着象征江南陂塘风色的荷花,很自然地会钩起乡心,词的结尾用“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古人也称荷花为芙蓉)绾合,上下片联成一气,融景入情,不着痕迹。这首词的极妙之处当在“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三句所写荷花的神态。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 ,再现于读者面前 。作者只用寥寥几笔,就达到了这种境地,只一个“举”字,便刻画出荷花的动态。王国维《人间词话》赞扬它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实乃一语中的。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 宋金辽阅读:1558次
  • 周邦彦-诗词《解连环》 古诗 全诗赏析

  •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州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言闲语,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弃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以曲折细腻的笔触,婉转反复地抒写了词人对于昔日情人无限缱绻的相思之情 。全词直抒情怀,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恻缠绵。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对方而己方,再写己方期待对方。
    开头三句 ,“怨怀无托 。嗟情人断绝 ,信音辽邈”,写怨恨产生的根由;结尾三句,“拚今后,对花对酒 ,为伊泪落”,是最后的结论;中间的文字则交错变换地描写失恋者的思绪,全篇结构层次清楚。上片反复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断绝。“怨怀”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情人断绝”而且“信意辽邈”,致使满腹的哀怨无所寄托,无法排遣。用连环比喻相思之情,谓相思恰如连环 ,本不可解,纵然“妙手能解”,那也还不免藕断丝连,就像“风散雨收”之后,仍然会残留下轻雾薄云一样。接着又用关盼盼“燕子楼”的典故述说纵然是人去楼空 ,也还剩得“一床弦索”在。
    “床 ”,是古代的一种较矮的坐具;“弦索”,总指乐器。弦索仍然摆满床上,蒙着一层灰尘,那是关盼盼的遗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断绝。下面写芍药花 ,又寓含着往日的欢乐与离别后的凄楚 。芍药 ,是有特殊含义的 。《诗经·溱洧》:“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又 ,芍药一名“将离”,行将别离之意。“移根换叶”与“旧时红药”相关合,“手种”则是以亲自栽种芍药来象征精心培植爱情。
    过片用《 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句意,表示离别与怀念。汀洲,是水边送别之地 。人已乘舟而去,且远在天角,如今伊人不见,离去久远,汀洲之杜若渐次成丛,而欲寄无出,亦似愁绪之与日俱增,而欲诉无地。“谩记得”以下几句,笔锋陡转,忽作狠心决绝之辞,谓昔日往还音书,不过是些“ 闲语闲言”,人已断绝,留它何用,点个火儿烧掉算了 。这是暗用汉乐府《有所思》“拉杂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 ”句意,以示“从今以往,无复相思”之决绝态度。可是,紧接着又拉转回来,再暗用南朝乐府《西洲曲 》“折梅寄江北”句意,请求对方把象征爱情的江南梅花寄来。这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啊。最生总收一笔,表明至死不变的痴心,写得极其凄苦。“拚今生”,已站好退身步,作了终生不能遂愿的准备;“对花对酒”,是说今后虽然有花可赏 ,有酒可饮,却唯独意中人不得相见,那末,也就只好“为伊泪落”了。
    此词以写情为主,写主人公与情人断绝之悲。作者善用单字领起下文,如“纵”、“想”、“料”、“望”,“拼”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势转折,有助于达难达之情。全词横空结想,缘情而发,笔触细腻,想象丰富 ,构思巧妙,层层铺叙,连连转折,痴情痴语,发自肺腑。陈洵《海绡说词》云:“篇中设景设情,纯是空中结想 ,此固词之极幻化者 。”此说言之成理,可资参考。
  • 宋金辽阅读:1557次
  • 周邦彦-诗词《南乡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轻软舞时腰。初学吹笙苦未调。谁遣有情知事早,相撩。暗举罗巾远见招。痴呆一团娇。自折长条拨燕巢。不道有人潜看著,从教。掉下鬟心与凤翘。
  • 宋金辽阅读:1557次
  • 周邦彦-诗词《蓦山溪》 古诗 全诗赏析

  • 江天雪意,夜色寒成阵。翠袖捧金蕉,酒红潮、香凝沁粉。帘波不动,新月淡笼明,香破豆,烛频花,减字歌声稳。恨眉羞敛,往事休重问。人去小庭空,有梅梢、一枝春信。檀心未展,谁为探芳丛,消瘦尽,洗妆匀,应更添风韵。
  • 宋金辽阅读:1556次
  •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 正文: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注释
    ①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凉也作“良”。
    ②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③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④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⑤ 班草:布草而坐。
    ⑥ 欷歔(xū):叹息声。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127-12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120-121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54次
  • 《琐窗寒》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琐窗寒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②。似楚江暝宿③,风灯零乱④,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⑤。旗亭唤酒⑥,付与高阳俦侣⑦。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⑧?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①琐窗寒:周邦彦创调,因词有“静锁一庭愁雨”、“故人剪烛西窗语”句,故取以为词调名。

        ②剪烛西窗语: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暝(míng):日落,天黑。

        ④风打零乱:杜甫诗:“风起春灯乱。”

        ⑤禁城百五:据传,冬至节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清明始以榆火燃薪。“禁城”:全城皆禁火。

        ⑥旗亭:市楼,有旗立于上,并设酒肆,为唐宋时文人墨客游憩之所。

        ⑦高阳俦侣:高阳酒徒的朋友。

        ⑧小唇秀靥:李贺诗:“浓眉笼小唇”,又“晚奁妆秀靥”,写女子美貌。

       

        此词抒写年老远游思念家乡的凄凉感受。上阕写词人听到户外雨声,昔日爱妻在西窗前剪烛私语的情景又现眼前,宛若自己少年时代身处雨夜的孤舟之中也是这样风灯零乱、夜雨止宿。少年远行,老年羁旅,心情一样的萧索。下阕回到眼前:地点又是昔日的“嬉游处”,但却今非昔比:全城在过寒食节,眼前一片萧瑟。今日凄凉与昔日“嬉游”的强烈反差,更令人伤感心痛,于是往旗亭买醉,以麻醉自己剧烈的心痛。“想东园”三句是对家乡现况的庙想,昔日常去的东园,现在该是桃李争妍,春1色满园了吧!“小唇秀靥”的伊人如今还在不在?最后三句设想归去,人已迟暮,春正远去,残英遍地,只能花下酣醉,排解郁结。全词就是在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中,吞吐复杂心绪。全词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而无雕琢之痕。
  • 宋金辽阅读:1553次
  • 《拜星月》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拜星月①

        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②,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③,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④,谁知道、自到瑶台畔⑤。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①拜星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周邦彦改为慢词长调。

        ②琼枝玉树:指美人佳士。

        ③水眄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眄(miàn):顾盼。

        ④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词人用旧典以昭君喻“秋娘”.

        ⑤瑶台:仙人所居处。

       

        此词状写恋情及别后相思。上阕追忆与情人首次幽会。开头三句写相逢时间和环境。“竹槛灯窗”,陈设简陋,可见二人感情建立在纯朴的两情相悦基础之上,“笑相遇”,是一见钟情;“琼枝玉树相倚”是二人情投意合。“暖日”句更让感情升华。“水眄兰情”从视觉和嗅觉方面作比。“平生稀见”是对佳人的总体评价。下阕换头“画图中”一句交待相见之前,业已慕名。“眷恋雨润云温”是见面后之情事。“苦惊风吹散”,揭出欢后苦别的悲剧。“念荒寒”四句写今日自己的飘零落魄。结尾三句,更是凄艳动人。此作通过对失去恋情的追忆,表达仁途失落后的悲惨心态。
  • 宋金辽阅读:1549次
  • 周邦彦-诗词《浣溪沙》 古诗 全诗赏析

  •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
    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作品赏析【注释】

    ①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
    ②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

    【评解】

    此词写夏日乍雨还晴的景色,体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见新
    颖别致;至曲阑斜转,风约帘衣,水摇扇影,则人、景浑然一体,意趣横生,清新柔丽,
    委婉多姿。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美成这种小词与任何词家的意境和风格都不相同,虽然都是
    属于清丽婉柔的一派写法,他于清丽婉柔之外含有一种极细微敏锐的感觉,而以静默自
    然的意态写出。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通首皆写景,别具一格。字字矜炼,“归燕”二句
    宛似宋人诗集佳句,虽不涉人事,而景中之人,含有一种闲适之趣。“摇扇”句虽有人
    在,只是虚写。
  • 宋金辽阅读:1547次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正文: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释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⑷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⑸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054-1055 . 2、 兰世雄 .婉约词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188 . 3、 唐圭璋 钟振振 .唐宋词鉴赏辞典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545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1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46次
  • 《浪淘沙慢》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浪淘沙慢

        周邦彦

        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东门帐饮乍阕②。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④。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①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润滑以利快行。

        ②乍阕:方停,刚结束。

        ③红泪:胭脂泪。

        ④琼壶敲尽缺:《世说新语》载,晋王敦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这是一首伤春念情的词作。全词三阕,上阕追忆当年时令节候及折柳惜别的情事。前者则是后者的烘托。“拂面垂杨”与“红泪玉手”,细节传神,足见当年印象之深。“念汉浦”以下三句抒言信断绝之憾。中阕写别后情思。在流动的情绪中,浓化别离的伤感。无可奈何的凄凉,令人叹惜。“凭断云留取”,最先使人哀叹。下阕写去则去也,可“怨歌”,永唱。虽“怨”,却不“恨”伊,只有“恨春”不给机会。所以,“怨”是表层,深层依然是“爱”--刻骨铭心的爱,其实也是无悔无恨的爱。满地梨花,冰凉洁白,正无言地叙说着无奈的人生……以景结情,留下怅远、空阔的情韵,使人回味无穷。
  • 宋金辽阅读:1540次
  • 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 正文:
    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注释
    ⑴廉纤:纤细连绵貌。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⑹更阑:夜深。古人一夜分五更。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jī sī):离愁别绪。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第82页. 2、 刘斯奋.《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周邦彦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08月:109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38次
  • 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 正文: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8次
  • 少年游(黄钟楼月)

  • 正文: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
    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7次
  • 瑞龙吟·大石春景

  • 正文: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繁华的长街上,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头,含苞欲放的桃花已长满一树。街巷里青楼寂无人声,只有那忙着修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去年的旧处。
    我沮丧地凝神伫立,寻思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人。那日清晨初见时,她恰好倚门观望。她前额头上抹着淡淡的宫黄,扬起彩袖来遮挡晨风,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
    如今我故地重游,访问她原来的邻里和同时歌舞的姐妹,只有从前的秋娘,她的声价依然如故。我如今再吟词作赋,还清楚地记得她对我的爱慕。可惜伊人不见,还有谁伴我在花园纵情畅饮,到城东漫步?欢情旧事都已随着天边飞逝的
    孤雁远去。满怀兴致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在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

    注释
    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
    试花:形容刚开花。
    愔愔:幽静的样子。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定巢燕子:语出杜甫《堂成》:“暂子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又寇准《点绛唇》词云:“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
    乍窥门户:宋人称妓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
    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梁简文帝《美女篇》:“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庾信《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有《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
    旧家秋娘:这里泛指歌伎舞女。元稹、白居易、杜牧诗中屡有言及谢秋娘和杜秋娘者,盖谢、杜云云别其姓氏,秋娘则衍为歌妓的代称。
    《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李曾作《燕台》诗四首,分题春夏秋冬,为洛阳歌妓柳枝所叹赏,手断衣带,托人致意,约李商隐偕归,后因事未果。不久,柳枝为东诸侯娶去。李商隐又有《柳枝五首》(并序)以纪其事。又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云:“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此处用典,暗示昔日情人已归他人。
    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
    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好事。杜牧《张好好诗》序云:“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沉着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事与孤鸿去: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柳条。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牛峤《杨柳枝》词:“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6次
  • 过秦楼·大石

  • 正文: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圆圆的明月,倒映在清澈的池塘里,像是在尽情沐浴。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街巷中车马不再喧闹。我和她悠闲地倚着井栏,她嬉笑着扑打飞来飞去的流萤,弄坏了轻罗画扇。夜已深,人已静,我久久地凭栏凝思,往昔的欢聚,如今的孤伶,更使我愁思绵绵,不想回房,也难以成眠,直站到更漏将残。可叹青春年华,转眼即逝,如今你我天各一方相距千里,不说音信稀少,连梦也难做!
      听说她相思恹恹,害怕玉梳将鬓发拢得稀散,面容消瘦而不照金镜,渐渐地懒于赶时髦梳妆打扮。眼前正是梅雨季节,潮风湿雨,青苔滋生,满架迎风摇动的蔷薇已由盛开时的艳红夺目,变得零落凋残。有谁会相信百无聊赖的我,像才尽的江淹,无心写赋词,又像是伤情的荀倩,哀伤不已,这一切都是由于对你热切的思念!举目望长空,只见银河茫茫,还有几颗稀疏的星星,点点闪闪。

    注释
    过秦楼:词牌名。调见《岳府雅词》,作者李甲。因词中有“曾过秦楼”句,遂取以为名。109字,前11句5平,后11句4平后1、2、4、5、9句是领字格。据《词谱》考证,周邦彦《片玉词》,后人把他的《选官子》词刻作《过秦楼》,各谱遂名周词《选官子》为仄韵《过秦楼》。但两体不一,不能将《过秦楼》调另分仄体韵。苏武慢:又名《选官子》、《选冠子》、《惜余春慢》、《仄韵过秦楼》。
    清蟾:明月。
    露井:没有覆盖的井。
    笑扑流萤:扑捉萤火虫。
    画罗轻扇:用有画饰的丝织品做的扇子。唐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凭阑:凭栏,身倚栏杆。
    更箭:计时的铜壶滴中标有时间刻度的浮尺。
    梦沉:梦灭没而消逝。
    琼梳:饰以美玉的发梳。
    金镜:铜镜。
    趁时匀染:赶时髦而化妆打扮。
    梅风:梅子成熟季节的风。
    溽(rù):湿润。
    虹雨:初夏时节的雨。
    舞红:指落花。
    才减江淹:相传江淹少时梦人授五色笔而文思大进,而后梦郭璞取其笔,才思竭尽。即后世所称“江郎才尽”。
    情伤荀倩:荀粲,字奉倩。其妻曹氏亡,荀叹曰:“佳人难再得!”不哭而神伤,未几亦亡。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3-124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第129-130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4次
  • 周邦彦-诗词《黄鹂绕碧树》 古诗 全诗赏析

  • 双阙笼嘉气,寒威日晚,岁华将暮。小院闲庭,对寒梅照雪,淡烟凝素。忍当迅景,动无限、伤春情绪。犹赖是、上苑风光渐好,芳容将煦。草荚兰芽渐吐。且寻芳、更休思虑。这浮世、甚驱驰利禄,奔竞尘土。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 宋金辽阅读:1524次
  • 解连环·怨怀无托

  • 正文: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怨的情怀无所寄托,哀叹情人天涯远隔,音书渺茫无着落。纵然有妙手,能解开连环套索,摆脱感情纠葛,双方的情意也会冷漠,像风雨一样消散,云雾一样轻薄。佳人居住的燕子楼已在空舍,灰暗的尘埃封锁了,满床的琵琶琴瑟。楼前花圃根叶全已移载换过,往日全是,她亲手所种的红芍药香艳灼灼。
    江中的沙洲渐渐长了杜若。料想她沿着变曲的河岸划动小舟,人儿在天涯海角飘泊。空记得,当时情话绵绵,还有音书寄我,而今那些闲言闲语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烧成赤灰末。春天又回到水边驿舍,希望她还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我不惜一切对着花,对着酒,为她伤心流泪。

    注释
    1.解连环: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五十三字。后段十句,五仄韵,五十三字。又名《望梅》、《杏梁燕》。双调一百零六字,仄韵。《词谱》卷三四:“此调始自柳永 ,以词有‘信早梅偏占阳和’,及‘时有香来,望明艳遥知非雪’句,名《望梅》。后因周邦彦词有‘妙手能解连环’句,更名《解连环》。
    2.信音:音信,消息。
    3.辽邈(miǎo):辽远。
    4.解连环:此处借喻情怀难解。
    5.燕子楼空:燕子楼在今灌输徐州。楼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 张死后, 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后以“燕子楼”泛指女子居所。这里指人去楼空。
    6.暗尘:积累的尘埃。
    7.床:放琴的架子。
    8.移根换叶:比喻彻底变换处境。
    9.红药:芍药花。
    10.杜若:芳草名。别称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11.梅萼:梅花的蓓蕾。
    12.拼:不顾惜,舍弃。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981-983页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29-131页 3、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35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3次
  • 减字木兰花

  • 正文: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
    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