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周邦彦〗作品集锦
  • 周邦彦-诗词《黄鹂绕碧树》 古诗 全诗赏析

  • 双阙笼嘉气,寒威日晚,岁华将暮。小院闲庭,对寒梅照雪,淡烟凝素。忍当迅景,动无限、伤春情绪。犹赖是、上苑风光渐好,芳容将煦。草荚兰芽渐吐。且寻芳、更休思虑。这浮世、甚驱驰利禄,奔竞尘土。纵有魏珠照乘,未买得流年住。争如盛饮流霞,醉偎琼树。
  • 宋金辽阅读:1533次
  • 减字木兰花

  • 正文: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
    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31次
  • 周邦彦-诗词《玉楼春》 古诗 全诗赏析

  • 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怅王孙行未已。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 宋金辽阅读:1530次
  • 蝶恋花·早行

  • 正文: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参考资料:

    1、 毕宝魁 艾丽辉著.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辽海出版社,2003年:289-290 2、 (宋)周邦彦著;蒋哲伦选注.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88-90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6次
  •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 正文: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注释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叶下:叶落。
    轻浪:微波。
    沉沉: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
    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酸风,指刺人的寒风。
    单衾(qīn):薄被。
    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此指词人的情侣。唐杨巨源《崔娘》:“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39-14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144-145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5次
  • 周邦彦-诗词《花犯 咏梅》 古诗 全诗赏析

  •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
    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作品赏析【注释】

    ①冰盘:果盘。燕:通“宴”。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②簿:熏笼。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③悴:忧也。
    ④相将:行将。翠丸:指梅子。
    ⑤潇洒:凄清之意。

    【评解】

    这首词借咏梅花,抒发自己萍踪无定、离合无常的慨叹。
    上片从眼前写起,梅花盛开,风情如旧,忆及去年独赏雪中素梅的雅兴。下片仍从
    今年写起,人将远行,梅花亦似惜别而坠落。待到梅子熟时,自己身在江上,只能遥想
    潇洒扶疏的梅影。全词句句紧扣梅花,也句句紧扣自己。人与梅花溶为一体。委婉地透
    露自己年来落寞的情怀。作者善于从虚幻处着笔,写得曲折含蓄,余味无穷。

    【集评】

    黄昇《花庵词选》:此只咏梅花而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圆美流转如弹丸。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之清婉者如此,故知建章千门,非一匠所营。
    黄蓼园《蓼园词选》: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
    言梅犹是旧风情,而人则离合无常;去年与梅共冷淡,今年梅正开而人欲远别,梅似含
    愁悴之意而飞坠;梅子将圆,而人在空江中,时梦想梅影而已。
    谭献《谭评词辨》:“依然”句逆入,“去年”句平出。“今年”句放笔为直干。
    “吟望久”以下,筋摇脉动。“相将见”二句,如严鲁公书,力透纸背。
    陈洵《海绡说词》:只“梅花”一句点题,以下却在题前盘旋。换头一笔钩转。
    “相将”以下,却在题后盘旋。收处复一笔钩转。往来顺逆,磐空自如,圆美不难,难
    在拙厚。“正在”应“相逢”,“梦想”应“照眼”,结构天然,浑然五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宋词中咏“梅花”者,侔色揣称,各极其工。此词
    论题旨,在“旧风味”三字而以“去年”,“今年”分前、后段标明之。下阕自“吟望
    久”至结句,纯从空处落笔,非实赋梅花。闰庵云:“此数语极吞吐之妙。”
    -----------------------------
    此词以饱含感情的笔触移情入景,借景抒情,借咏梅抒发了作者在宦迹无常、漂泊不定中所产生的落寞情怀。
    “起笔“ 粉墙低,梅花照眼”两句,总领全篇,以下对昔日的回忆 、对来日的想象,都由此景生发。
    次句中的“照眼”二字,出自梁武帝《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之一中的“庭中花照眼”句。这里,作者没有具体点明梅花的颜色,略过了花色,只写与粉墙相映照的花光,以光之夺目来显示色之明丽。至于其花色之为红为白,抑或为翠绿,这在作者是个人的认知,不必拘泥。下面“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三句,进一步写出了梅花之所独具的高出于凡花俗艳的格调。它之照眼,并不靠粉施朱,以嫣红姹紫来炫人眼目,而是丽质天成,自然光艳,别有其吸引人视线的风神韵味。这三句本是起二句的延伸和补充 ,但在其间穿插了“依然旧风味”一句,就使前、后五句所写的既是现时景物又带有旧时色彩,在抚今中渗入了思昔的成分,从而二字领起,在时间上与前六句明白划界 。“胜赏曾孤倚,冰盘同燕喜”两句是对去年之我的追述,自思去年孤倚寒梅、与花共醉的情事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两句是对去年之花的追念 ,更爱去年梅花在雪中开放的景象。
    这里写的是 :梅花为积雪覆盖 ,一望皓白,形色难辨,而暗香仍阵阵从雪中传出,有如香篝之熏素被。
    过片领以“ 今年 ”二字,与上片后四句开头的“去年”二字相对应。上、下片的前半都是写眼前所见的梅花。如此以来上片“粉墙低”以下六句是写梅花的形态与风韵;下片“今年对花”以下五句则是写梅花的情态和愁恨;前者写梅花之盛开,后者写到梅花之凋落 。如此以来“ 对花最匆匆”句就有两重含意:既是自叹,又是叹花;既叹自身去留匆匆,即将远行,又叹梅花开落匆匆。芳景难驻。“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两句,则是以我观物,移情于景,化作者的愁恨为梅花的愁恨,把本是无知无情的寒梅写得似若有知 、有情 。末尾一个“ 悴 ”字已预示花之将落 ,紧接着承以“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二句,则进一步写花的深愁苦恨及其飘零身世。
    接着“ 相将见 、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两句,纯从空际落想。上句写梅,但所写的是眼前还不存在的事物,是由眼前飞坠的花瓣驰思于青绿脆圆的梅子;下句写人,但所写的是将出现另一时空之内的人 ,是预计梅子荐新之时 ,人已远离去年孤倚 、今年相逢之地,而正在江上的扁舟之中 ,就这样,作者以出人意料之笔,以今日之感昨日之念跳到了明之思 ,词境再出新意 。结拍“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两句,从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化出。词人在花开之时,对花之地,把词思在时间上跳到梅子已熟时,在空间上跳到空江烟浪里,再从彼时、彼地又跳回花开时、花开地。
    此词以多变的结构和纡徐反复和笔调,把自我的身世之感融入对梅花各个时期和方面的描绘。在今日、昔日 、来日间往复盘旅地展开情思。这种跳跃变换、空灵流转。浑化无迹的词笔与词思,确乎令人赞叹不已。
  • 宋金辽阅读:1525次
  • 周邦彦-诗词《华胥引》 古诗 全诗赏析

  • 川原澄映,烟月冥濛,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呜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 宋金辽阅读:1525次
  • 水龙吟·梨花

  • 正文: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各家格式出入颇多。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
    ⑶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
    ⑷“樊川”三句:意谓“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敛迹避去。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灵关:《汉书·地理志》云:“灵关越巂郡。”谢朓有《谢随王赐紫梨启》云:“味出灵关之阴”,注云:“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敛:解作“收”。
    ⑸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楼台:代指近臣家。
    ⑹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⑺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
    ⑻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帘栊(lóng):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⑼繁英:繁盛的花。
    ⑽歌吹:歌声和乐声。
    ⑾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
    ⑿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
    ⒀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⒁缟(gǎo)夜:映照黑夜。
    ⒂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
    ⒃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谩:作”徒“或”空“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36-240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3次
  • 周邦彦-诗词《南柯子/南歌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宝合分时果,金盘弄赐冰。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露下天如水,风来夜气清。娇羞不肯傍人行。扬下扇儿拍手、引流萤。
  • 宋金辽阅读:1523次
  • 华胥引(黄钟秋思)

  • 正文:
    川原澄映,烟月冥蒙,去舟如叶。岸足沙平,蒲根水冷留雁唼。别有孤角吟秋,对晓风鸣轧。红日三竿,醉头扶起还怯。
    离思相萦,渐看看、鬓丝堪镊。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阅。点检从前恩爱,但凤笺盈箧。愁剪灯花,夜来和泪双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2次
  • 长相思(舟中作)

  • 正文:
    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鹢舟。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0次
  • 玉团儿

  • 正文:
    妍姿艳态腰如束。笑无限、桃粗杏俗。玉体横陈,云鬟斜坠,春睡还熟。
    夕阳斗转阑干曲。乍醉起、余霞衫肉。搦粉搓酥,剪云裁雾,比并不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20次
  •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 正文: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阴时晴的秋日又近黄昏,庭院突然变得清冷。伫立在庭中静听秋声,茫茫云深不见鸿雁踪影。
    夜深人散客舍静,只有墙上孤灯和我人影相映。浓浓的酒意已经全消,长夜漫漫如何熬到天明?

    注释
    ⑴《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秋天的风声、雨声、虫鸟哀鸣声等。此处是指雁的鸣叫声。
    ⑷照壁:古时筑于寺庙、广宅前的墙屏。与正门相对,作遮蔽、装饰之用,多饰有图案、文字。亦谓影壁,指大门内或屏门内做屏蔽的墙壁。也有木制的,下有底座,可以移动,又称照壁、照墙。
    ⑸消夜永:度过漫漫长夜。夜永,犹言长夜。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54-1055 2、 兰世雄.婉约词.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188 3、 唐圭璋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545 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1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14次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 正文: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溪奔流不肯从容留住,秋天的莲藕一断就没有连接之处。回想当时互相等候在赤阑桥,今天独自一人徘徊在黄叶盖地的荒路。
    烟雾笼罩着排列耸立的山岫,青苍点点无法指数,归雁背着夕阳,红霞满天,时正欲暮。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木兰花》、《春晓曲》、《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谓“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是也。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云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见《幽明录》、《续齐谐记》。韩愈《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魏承班《黄钟乐》词:“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用法均相同。
    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
    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温庭筠《杨柳枝》词:“一渠春水赤栏桥。”韩偓《重过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春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虽把“朱栏”“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黄叶路点名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全篇细腻,这里宕开,远景如画,亦对偶,却为流水句法。类似这两句意境的,唐人诗中多有,如刘长卿、李商隐、马戴、温庭筠。李商隐《与赵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与此更相近。
    情似雨馀粘地絮:晏几道《玉楼春》词:“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本词上句意略异,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却相反,疑周词从晏句变化。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128-129页 . 2、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4.3 :212-213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10次
  • 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 正文: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去去倦寻路程。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曲凄清。敛愁黛、与谁听。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506次
  • 周邦彦-诗词《感皇恩》 古诗 全诗赏析

  • 露柳好风标,娇莺能语。独占春光最多处。浅颦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洞房见说,云深无路。凭仗青鸾道情素。酒空歌断,又被涛江催去。怎奈向、言不尽,愁无数。
  • 宋金辽阅读:1501次
  • 《瑞龙吟》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②,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③,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④,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⑤,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⑥,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⑦,声价如故。吟笺赋笑,犹记燕台句⑧。知谁伴,名园露饮⑨,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⑩。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①瑞龙吟:周邦彦创调。

        ②章台路:见前欧阳修《蝶恋花》注。

        ③愔愔(yīn):安静无声。坊陌:妓女所居,一作“坊曲”.

        ④个人:那人,伊人。

        ⑤约宫黄:用黄粉化妆。

        ⑥“前度”句:唐刘禹锡再度遭贬又重回长安,赋《再游玄都观》绝句云:“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词人受元党打击遭黜十年后重回京都,故有此说。

        ⑦秋娘:唐金陵着名歌妓,杜牧有《赠杜秋娘》诗并序。

        ⑧燕台句:李商隐《赠柳枝》诗:“长吟远下燕台句,唯有花香染未消。”

        ⑨露饮:户外露顶饮酒,表示豪兴。

        ⑩事与孤鸿去:杜牧诗:“恨如春草多,事逐孤鸿去。”“官柳”句:官道旁的柳树垂下如金线般的柳条。

       

        这是一首访旧感怀之作。是词人因遭党祸罢黜庐州教授,十年后方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主簿。此词便是写回京后访问旧友的复杂心情。全词三段。上阕写初春访旧的环境氛围,中阕回忆当年初来时所见所爱,忆念伊人。当年万种风情,宛在目前。下阕抚今追昔,极写物是人非的哀戚。“歌舞”依旧,“秋娘”不在,于是引发过去与“秋娘”的一段文字姻缘的回顾。“吟笺赋笔”二句用李商隐赠歌女情诗之故实写自己与“秋娘”的挚爱。此作以铺叙手法绘画形象披露内心愁苦,今昔交错,人物情绪与作品境界均给予动态性的表现,其结构模式甚至带有戏剧性特点。这使它成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宋金辽阅读:1493次
  • 瑞鹤仙·悄郊原带郭

  • 正文: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郊外的原野挨着城郭舒展开去。长路漫漫,客人已乘车离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尘烟。一片寂静落寞。夕阳映照着远山徐徐落下,却迟迟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红,犹如恋恋难舍城楼上那一角栏杆。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态轻盈,这时也感到劳顿,于是来到短亭歇息,不期然竞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须事前相约。她劝我下马,重解绣鞍,再喝上几杯春酒,她那圆柔悦耳的嗓音、温情体贴的劝说,让我十分舒心。
    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红楼里,不是正在短亭里与情人饮酒吗?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是昨晚还是今晨?又是谁扶我上马鞍?我竟然全记不得了。忽然一阵疾风,吹得帘幕飘飞翻动。我带着醉意,急匆匆来到西园,扶起吹倒的芍药,绕着红花长叹,叹我西园已是败花满地,这凶残的东风为何又如此作恶?罢,罢,罢,任凭春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还有一个洞天福地,还能自得其乐。

    注释
    1、馀红:指落日斜晖。
    2、阑角:城楼上阑杆一角。
    3、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4、短亭:古时于城外五里处设短亭,十里处设长亭,供行人休息。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5、素约:先前约定。
    6、流莺:即莺。流,形容其声音婉转。比喻女子声音柔软。
    7、缓引春酌:慢饮春酒。
    8、上马谁扶:李白《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罱。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9、惊飙:狂风。
    10、红药:红芍药。
    11、西园: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曹植所言西园在邺城(今河北临漳),此处系用典。
    12、洞天:洞中别有天地之意,道家称神仙所居之地为“洞天”,有王爱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说。此处喻自家小天地。

    参考资料:

    1、 雅瑟.《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73 2、 何锐.《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合订注释本).成都:巴蜀书社,1992:385 3、 王兆鹏,黄崇浩.《宋词三百首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117 4、 范晓燕.《宋词三百首赏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58 5、 谷学彝.《宋词三百首》(新注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92 6、 陈文豹,陈文豹.《宋词三百首》.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184-185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492次
  •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 正文: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大,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树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注释
    ①溧水:县名,今属江苏省南京市。
    ②风老莺雏:幼莺在暖风里长大了。
    ③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又清晰,又圆正。
    ④卑:低。
    ⑤润:湿
    ⑥ 乌鸢:枕席。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78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488次
  • 周邦彦-诗词《拜星月慢》 古诗 全诗赏析

  •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以别具一格的手法,满怀激情地追忆自己与一位妓女的情事。词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给读者以难以忘怀的印象。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先写时间和地点:四围的夜色催动了更鼓,路上的轻尘吸收了露水 ,已不会飞扬起来 。天上是缺月,微光淡彩 ,使得小曲幽坊笼罩着一层幽暗的颜色。“竹槛灯窗 ,识秋娘庭院。”写他看到了他平日所爱慕的以竹为槛的庭院 :灯隐窗内,十分幽美。一路迤逦行来,月光、夜色、更声陪伴着词人到达了目的地,五句话非常简洁,而此中人物已呼之欲出。接着就写一见倾心 ,两情欢洽:“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这是极为艳丽的警句。这次来访,仿佛遇仙,一刹那间,真觉眼前一亮。从环境到人,都不同寻常。“琼枝玉树”是形容她的高贵洁白,“暖日明霞”是形容她的光彩夺目 ”“琼枝玉树 ”,语本沈约《古别离》“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和《世说新语·言语》称佳子弟为“ 芝兰玉树 ”。“暖日明霞”,见宋玉《神女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和曹植《洛神赋》“皎若太阳升朝霞”。这里则是写美人的光彩照人,光彩是内在的精神美通过外貌美而反映出来的,故觉得不同于寻常 。“琼枝玉树”的“相倚 ”,“暖日明霞 ”的“ 光烂”,已写到一见倾心 ,互相偎傍亲昵的状况 ;而且枝之于树,霞之于日 ,有依存关系,寓意两情融洽,如一体之不可分。
    而这两句用“似觉”二字领起,亦有深意,因虽然平时倾慕 ,但这次受到她如此的爱宠,感到有些突然。着“似觉”两字,疑梦疑真的惊喜之情,便跃然字里行间。“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写她水汪汪的眼睛能说话,象幽兰般的芳情薰人欲醉。两句写足了两情的欢洽,写足了目交心许的,幸遇之情。上阕的实写手法,使过去的事,恍如就在眼前,加强了真实感。
    下片“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画图”句化作杜甫《咏怀古迹 》咏王昭君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旧识”点明上阕是回忆。过去已看到她的画像,倾慕她的美丽。但意料不到的是,她竟会爱上我这个不为流俗所喜的人;更意料不到两情如此融洽,意谓层层递进,几经转折,有“加倍跌宕”之妙 。“谁知道”和“苦 ”,就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上的突起突落,从惊喜幸遇到担心被拆散到竟然被拆散,反映词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一对鸳侣实然被拆散,现在自己置身在荒寒寂寞概无他人的客馆中,重门闭着,只听到败壁秋虫悲鸣,似在助人叹息。此情此境是一种鲜明的前乐后苦的对比。
    “怎奈向、一缕相思 ,隔溪山不断。”说在这等凄凉之下,奈何尚添两地相思之苦!歇拍两句,表现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也表现了相思的痛苦。
    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此词曰:“全是追思,却纯用实用。但读前阕,几疑是赋也。换头再为加倍跌宕之 。他人万万无此力量。”这一评价,颇能阐明本词在布局和抒情方面的特点。
  • 宋金辽阅读:1488次
  • 周邦彦-诗词《减字木兰花》 古诗 全诗赏析

  •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 宋金辽阅读:1482次
  • 周邦彦-诗词《诉衷情》 古诗 全诗赏析

  • 当时选舞万人长。玉带小排方。喧传京国声价,年少最无量。花阁迥,酒筵香。想难忘。而今何事,佯向人前,不认周郎。
  • 宋金辽阅读:1478次
  • 周邦彦-诗词《玉团儿》 古诗 全诗赏析

  • 妍姿艳态腰如束。笑无限、桃粗杏俗。玉体横陈,云鬟斜坠,春睡还熟。夕阳斗转阑干曲。乍醉起、馀霞衬肉。搦粉搓酥,剪云裁雾,比并不足。
  • 宋金辽阅读:1478次
  • 氐州第一·波落寒汀

  • 正文: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凄清的汀洲上,江波慢慢降落,山村的渡口,已是暮色苍茫,极目远望,只见几点帆影在水波间移动。秋风乍起,落叶纷纷,暮鸦翻飞, 凛冽的疾风吹散了征雁的队形,天边单独漂浮的云片随风飘扬。为什么杨柳已经枯悴,更有斜阳映照其上,只微微留下一点残影?眼前景物牵动心怀,水路上入眼景色不断变换,忽然觉得自己变老了。
    渐渐觉得自己和那些狂放的朋友们日益衰颓,绝少欢乐,却无奈仍被相思之情所缠绕。当年的爱情,别后的情书,这些东西最能萦绕我的心。我知道,我的亲人也在长久地思念我,只等明年春天,蔷薇花谢的时候,我就回去和她团聚。想在梦中见到我的情人,但还没有睡着,含霜的夜晚已经过去,天又亮了。

    注释
    ①寒汀:秋天清寒冷落的小洲。汀.水中的小块陆地。
    ②向晚:临晚,傍晚。
    ③乱叶翻鸦:零乱的落叶迎风飘舞形如翻飞的鸦群。
    ④破雁:吹散大雁的行列。
    ⑤孤云缥缈:原指单独漂浮的云片随风飘扬,这里比喻贫寒或者客居的人。
    ⑥萧疏:稀疏,稀少。
    ⑦甚:词中用以领句.相当于“正”。
    ⑧顿来:顿时。
    ⑨狂朋:狂放不羁的朋友。
    ⑩悬望:盼望,挂念。
    ⑪霜空:秋冬的晴空。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497页 2、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大连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283页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477次
  • 周邦彦-诗词《鹊桥仙令/鹊桥仙》 古诗 全诗赏析

  • 浮花浪蕊,人间无数,开遍朱朱白白。瑶池一朵玉芙蓉,秋露洗、丹砂真色。晚凉拜月,六铢衣动,应被姮娥认得。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度、一声天碧。
  • 宋金辽阅读:1476次
  • 拜星月·高平秋思

  • 正文: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暖日明霞光烂。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色深深,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了三更天。清清的露水如同洗尘,让地面没有纤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一片绚丽的朝霞。她的眼神明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一株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
    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注释
    拜星月: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之称。本调始创于宋人周邦彦,又称为《拜星月慢》。有多种格体。如双调,上片十句,押四仄韵,四十七字;下片八句,押六仄韵,五十六字。共一百O四字。
    竹槛:竹栏杆。
    秋娘:唐宋时对歌妓的一般称呼。
    琼枝玉树:比喻人姿容秀美。
    水眄(miàn)兰情:目盼如秋水,情香如兰花。眄,顾盼。一作“水盼兰情”。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词人用旧典以昭君喻“秋娘”。春风面,指容貌美丽的。
    瑶台:原指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借指伊人住所。
    雨润云温:比喻男女情好。
    荒寒:既荒凉又寒冷。
    怎奈向:怎么办?何,语助词。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 第131-132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6-137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475次
  • 周邦彦-诗词《兰陵王》 古诗 全诗赏析

  •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 宋金辽阅读:1475次
  • 周邦彦-诗词《西河 金陵》 古诗 全诗赏析

  •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作者在词中化用前人诗句为己所用,以己笔写己情,把刘禹锡原诗中生动具体的形象——山川、草木、风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触。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
    上片一开始就突兀横空而出,点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个“佳丽地”,这一句是从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中来,既切金陵,又令人浑然不觉。结尾却又言简意赅的描写燕子的呢喃话旧,时间、地点是在“斜阳里”的故都。以繁华始,以萧瑟终,全词情景的基调就这样显示了。经过词人运用了峰回路转、若断若续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 。陈廷焯评周邦彦有云:“美成词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顿挫之妙。”(《白雨斋词话》卷一)顿挫的特色,在这篇怀古词中最为明显。作者在怀古,着眼点是六朝旧事,历史兴亡之感总括于“南朝感事谁记 ”一句中。下面分别作点染。“山围”四句化用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诗意。“莫愁艇子曾系”从古乐府《莫愁乐》“艇子打两桨 ,催送莫愁来”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经系过曾愁佳丽的游艇,断崖倒树,触目荒凉,“空余旧迹”。接着,词人化用刘禹锡“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的诗境,伤心东望,淮水苍茫,不禁回想起昔时盛事,如酒帘飘飘,乐鼓咚咚,当时长街的一片喧闹景象,如今“酒旗戏鼓甚处市 ”这正是续而又断 。最后,词人化用了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的诗境 ,借燕子的诉说兴亡,表现了“盛事 ”也许仍然可记,“旧迹”也许仍然可凭。这便是断而再续。
    词的第二部分以密为主,在前面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勾勒 :“从前面围绕“故国”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断崖树”,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从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从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雾中“ 半垒”和月下“女嫱”。镜头渐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画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写镜头: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对呢喃。小小飞禽的的对话,可以说刻画入微,密而又密。“相对”,是指燕子与燕子相对,尽管它们的呢喃本无深意,然而在词人听来看来,却为它们的“不知何世”而倍增兴亡之感。
    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怀古词中的佳作。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加些许议论,纯以景写情 。作者写景时疏密相间 ,既有乌瞰,又有特写;既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词疏朗而又细密,艺术效果极佳。
  • 宋金辽阅读:1469次
  • 周邦彦-诗词《锁窗寒/琐寒窗》 古诗 全诗赏析

  •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作品赏析【注释】:
    这首词是叙写羁客思归的名作,全词围绕着一缕思乡忆人的幽思而展开,把作者浓郁的情感寄托在娓娓的叙写中。上片由今日而转入未来,再由未来转入昔日;下片重在写迟暮之年的词人对远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作者采用对比手法和虚实结合法,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开始先写庭院小帘朱户之地,柳暗桐阴鸦啼之时,单衣竚立独对春雨之事 ,属对雨起兴。“洒空阶”两句,写从听雨感到孤独。潇潇暮雨,客馆孤灯,更添愁思。于是想起夜雨空阶之时,帘内之地,与故人剪烛西窗之事。歇拍三句,从当前客窗孤独,想到昔年楚江羁旅。少年羁旅与垂老形役,楚江瞑宿、风灯零乱和暗柳啼鸦、空阶愁雨,这三句就是拓开一笔,写楚江瞑宿之地,风灯零乱之时,少年羁旅之事。是同样的心情和境界。
    过片六句,转写当前 。这时作者已届迟暮之年,还在京华作客,孤馆春寒,宦况寂寞。这几句写的是禁城店。余嬉游之暮,百五无烟之时,不共高阳俦侣亭酒之事。“想东园”三句 ,从客舍迟暮,想到故园桃李 ,梓里美人。久客恋乡,暮年感旧,节日思亲,都是人生极自然的心理活动。这几句专写从故乡东园之地,桃李花开之时,小唇秀靥何在之事。从故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安在,设想自己回去后的情况。人已迟暮,春已阑珊,花自零落,在这样情况下,纵然回到故里,情怀仍似客中,只能花下酩酊,聊以排解郁结。这几句着重写东园之地,残英之景,归客携尊俎之事。
    此词感情复杂微妙,有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对年华流逝的痛惜,有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友的怀想还有对情人的眷恋,读来千回百转,荡气回肠。
  • 宋金辽阅读:1467次
  • 周邦彦-诗词《少年游》 古诗 全诗赏析

  • 檐牙缥缈小倡楼。凉月挂银钩。聒席笙歌,透帘灯火,风景似扬州。当时面色欺春雪,曾伴美人游。今日重来,更无人问,独自倚阑愁。
  • 宋金辽阅读:14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