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元稹〗作品集锦
  • 樱桃花

  • 正文: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924次
  • 使东川。梁州梦

  • 正文: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905次
  • 离思五首

  • 正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
    (1)篸(zān):古同“簪”。
    (2)须臾(yú):片刻,很短的时间。

    (1)散漫:慢慢的。
    (2)慵(yōng):懒惰,懒散。
    (3)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1)吉了(liǎo):又称秦吉了,八哥。
    (2)嫩麴(qū):酒曲一样的嫩色。
    (3)纰(pī)缦(màn):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1)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2)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3)取次:随便,草率地。
    (4)缘:因为,为了。

    (1)发:开放。
    (2)白人:皮肤洁白的人。中指亡妻。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817次
  • 竹簟

  • 正文:
    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780次
  • 六年春遣怀八首

  • 正文: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
    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高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
    婢仆晒君馀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
    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
    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
    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549次
  • 兔丝

  • 正文: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136次
  • 田野狐兔行

  • 正文:
    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榾兔翦。割鹄喂鹰,
    烹麟啖犬。鹰怕兔毫,犬被狐引。狐兔相须,鹰犬相尽。
    日暗天寒,禾稀豆损。鹰犬就烹,狐兔俱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113次
  • 哭小女降真

  • 正文:
    雨点轻沤风复惊,偶来何事去何情。
    浮生未到无生地,暂到人间又一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026次
  •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 正文: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3012次
  • 曹十九舞绿钿

  • 正文:
    急管清弄频,舞衣才揽结。含情独摇手,双袖参差列。
    騕褭柳牵丝,炫转风回雪。凝眄娇不移,往往度繁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903次
  • 刘、阮妻二首

  • 正文:
    仙洞千年一度闲,等闲偷入又偷回。
    桃花飞尽东风起,何处消沉去不来。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831次
  • 苦乐相倚曲

  • 正文:
    古来苦乐之相倚,近于掌上之十指。君心半夜猜恨生,
    荆棘满怀天未明。汉成眼瞥飞燕时,可怜班女恩已衰。
    未有因由相决绝,犹得半年佯暖热。转将深意谕旁人,
    缉缀瑕疵遣潜说。一朝诏下辞金屋,班姬自痛何仓卒。
    呼天抚地将自明,不悟寻时暗销骨。白首宫人前再拜,
    愿将日月相辉解。苦乐相寻昼夜间,灯光那有天明在。
    主今被夺心应苦,妾夺深恩初为主。欲知妾意恨主时,
    主今为妾思量取。班姬收泪抱妾身,我曾排摈无限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86次
  • 表夏十首

  • 正文: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初日满阶前,轻风动帘影。旬时得休浣,高卧阅清景。
    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江瘴炎夏早,蒸腾信难度。今宵好风月,独此荒庭趣。
    露叶倾暗光,流星委馀素。但恐清夜徂,讵悲朝景暮。
    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度霞红漠漠,压浪白溶溶。
    玉委有馀润,飙驰无去踪。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流芳递炎景,繁英尽寥落。公署香满庭,晴霞覆阑药。
    裁红起高焰,缀绿排新萼。凭此遣幽怀,非言念将谑。
    红丝散芳树,旋转光风急。烟泛被笼香,露浓妆面湿。
    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翩翩帘外燕,戢戢巢内雏。啖食筋力尽,毛衣成紫襦。
    朝来各飞去,雄雌梁上呼。养子将备老,恶儿那胜无。
    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风波高若天,滟滪低于马。
    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我在平地行,翻忧济川者。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56次
  • 正文: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
    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醁,但嗟谁与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46次
  • 赛神

  • 正文:
    村落事妖神,林木大如村。事来三十载,巫觋传子孙。
    村中四时祭,杀尽鸡与豚。主人不堪命,积燎曾欲燔。
    旋风天地转,急雨江河翻。采薪持斧者,弃斧纵横奔。
    山深多掩映,仅免鲸鲵吞。主人集邻里,各各持酒樽。
    庙中再三拜,愿得禾稼存。去年大巫死,小觋又妖言。
    邑中神明宰,有意效西门。焚除计未决,伺者迭乘轩。
    庙深荆棘厚,但见狐兔蹲。巫言小神变,可验牛马蕃。
    邑吏齐进说,幸勿祸乡原。逾年计不定,县听良亦烦。
    涉夏祭时至,因令修四垣。忧虞神愤恨,玉帛意弥敦。
    我来神庙下,箫鼓正喧喧。因言遣妖术,灭绝由本根。
    主人中罢舞,许我重叠论。蜉蝣生湿处,鸱鸮集黄昏。
    主人邪心起,气焰日夜繁。狐狸得蹊径,潜穴主人园。
    腥臊袭左右,然后托丘樊。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幽妖尽依倚,万怪之所屯。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命樵执斤斧,怪木宁遽髡。主人且倾听,再为谕清浑。
    阿胶在末派,罔象游上源。灵药逡巡尽,黑波朝夕喷。
    神龙厌流浊,先伐鼍与鼋。鼋鼍在龙穴,妖气常郁温。
    主人恶淫祀,先去邪与惛。惛邪中人意,蛊祸蚀精魂。
    德胜妖不作,势强威亦尊。计穷然后赛,后赛复何恩。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42次
  • 晚秋

  • 正文: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32次
  • 和裴校书鹭鸶飞

  • 正文:
    鹭鸶鹭鸶何遽飞,鸦惊雀噪难久依。
    清江见底草堂在,一点白光终不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721次
  • 渡汉江(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

  • 正文:
    嶓冢去年寻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山遥远树才成点,
    浦静沉碑欲辨文。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
    鲵鲸归穴东溟溢,又作波涛随伍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681次
  •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

  • 正文: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诏求嫔御,
    走上高楼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十中有一得更衣,
    永配深宫作宫婢。御马南奔胡马蹙,宫女三千合宫弃。
    宫门一闭不复开,上阳花草青苔地。月夜闲闻洛水声,
    秋池暗度风荷气。日日长看提众门,终身不见门前事。
    近年又送数人来,自言兴庆南宫至。我悲此曲将彻骨,
    更想深冤复酸鼻。此辈贱嫔何足言,帝子天孙古称贵。
    诸王在閤四十年,七宅六宫门户閟.隋炀枝条袭封邑,
    肃宗血胤无官位。王无妃媵主无婿,阳亢阴淫结灾累。
    何如决雍顺众流,女遣从夫男作吏。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627次
  • 莺莺诗(一作离思诗之首篇)

  • 正文:
    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夜合带烟笼晓日,
    牡丹经雨泣残阳。低迷隐笑原非笑,散漫清香不似香。
    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闲教见小儿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623次
  • 寄乐天

  • 正文:
    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622次
  • 赠严童子(严司空孙字照郎十岁能赋诗往往有奇句)

  • 正文:
    卫瓘诸孙卫玠珍,可怜雏凤好青春。解拈玉叶排新句,
    认得金环识旧身。十岁佩觿娇稚子,八行飞札老成人。
    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478次
  • 酬乐天劝醉

  • 正文: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
    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嗟。
    一杯颜色好,十盏胆气加。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
    共醉真可乐,飞觥撩乱歌。独醉亦有趣,兀然无与他。
    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023次
  • 古决绝词

  • 正文: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相见故心终不移。那能朝开暮飞去,
    一任东西南北吹。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对面且如此,
    背面当可知。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死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予怀之独结。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矧桃李之当春,
    竞众人而攀折。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已焉哉,
    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生憎野鹤性迟回,死恨天鸡识时节。曙色渐曈曈,
    华星欲明灭。一去又一年,一年何可时彻。有此迢递期,
    不如死生别。天公隔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925次
  • 红芍药

  • 正文:
    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
    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
    受露色低迷,向人娇婀娜。酡颜醉后泣,小女妆成坐。
    艳艳锦不如,夭夭桃未可。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结植本为谁,赏心期在我。采之谅多思,幽赠何由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793次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诗《行宫》全文

  •     《行宫》

        作者: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唐代阅读:1707次
  • 遣悲怀三首·其三

  • 正文: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释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75次
  • 侠客行

  • 正文: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
    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49次
  • 说剑

  • 正文:
    吾友有宝剑,密之如密友。我实胶漆交,中堂共杯酒。
    酒酣肝胆露,恨不眼前剖。高唱荆卿歌,乱击相如缶。
    更击复更唱,更酌亦更寿。白虹坐上飞,青蛇匣中吼。
    我闻音响异,疑是干将偶。为君再拜言,神物可见不。
    君言我所重,我自为君取。迎箧已焚香,近鞘先泽手。
    徐抽寸寸刃,渐屈弯弯肘。杀杀霜在锋,团团月临纽。
    逡巡潜虬跃,郁律惊左右。霆电满室光,蛟龙绕身走。
    我为捧之泣,此剑别来久。铸时近山破,藏在松桂朽。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我欲评剑功,愿君良听受。剑可剸犀兕,剑可切琼玖。
    剑决天外云,剑冲日中斗。剑隳妖蛇腹,剑拂佞臣首。
    太古初断鳌,武王亲击纣。燕丹卷地图,陈平绾花绶。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曾经铸农器,利用翦稂莠。
    神物终变化,复为龙牝牡。晋末武库烧,脱然排户牖。
    为欲扫群胡,散作弥天帚。自兹失所往,豪英共为诟。
    今复谁人铸,挺然千载后。既非古风胡,无乃近鸦九。
    自我与君游,平生益自负。况擎宝剑出,重以雄心扣。
    此剑何太奇,此心何太厚。劝君慎所用,所用无或苟。
    潜将辟魑魅,勿但防妾妇。留斩泓下蛟,莫试街中狗。
    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尘垢。俗耳惊大言,逢人少开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46次
  • 行宫

  • 正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