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元稹〗作品集锦
  • 行宫

  • 正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注释
    (1)寥(liá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25次
  • 寄乐天

  • 正文:
    莫嗟虚老海壖西,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氾桥前百里镜,
    石帆山崦五云溪。冰销田地芦锥短,春入枝条柳眼低。
    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24次
  • 酬乐天频梦微之

  • 正文: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千万层山水阻隔使书信来往间断,今日忽接到你寄来的,难得你爱怜我在梦中还打听我。
    我现在有病心神错乱,只梦见些不相干的人却没有梦见你。

    注释
    1、乐天:白居易的字。
    2、微之:元稹的字。
    3、书:信件。
    4、念:思念。
    5、病:诗人在通州得过一样严重的疟疾,病后身体一直很差,记忆衰退,同时也包含内心的苦闷。
    6、闲人:不相干的人。

    参考资料:

    1、 楠浦 .《中学生古典诗词600篇》 .沈阳 :沈阳出版社 ,2008 :138 . 2、 郑庆笃 .《唐诗选 名家导读版》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7 :293 . 3、 苏伟伦 .《新编唐人绝句》(图文版)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 :215 .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21次
  • 寄赠薛涛

  • 正文: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译文:

    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他们都自愧弗如。)
    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12次
  • 遣悲怀三首·其一

  • 正文: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注释
    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608次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 正文:
    将进酒,将进酒,酒中有毒鸩主父,言之主父伤主母。
    母为妾地父妾天,仰天俯地不忍言。佯为僵踣主父前,
    主父不知加妾鞭。旁人知妾为主说,主将泪洗鞭头血。
    推摧主母牵下堂,扶妾遣升堂上床。将进酒,
    酒中无毒令主寿,愿主回思归主母,遣妾如此事主父。
    妾为此事人偶知,自惭不密方自悲。主今颠倒安置妾,
    贪天僭地谁不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91次
  • 夜别筵

  • 正文:
    夜长酒阑灯花长,灯花落地复落床。似我别泪三四行,
    滴君满坐之衣裳。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88次
  • 使东川。南秦雪

  • 正文: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
    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83次
  • 寒食夜

  • 正文:
    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
    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83次
  • 会真诗三十韵

  • 正文: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81次
  • 饮新酒

  • 正文: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76次
  • 新竹

  • 正文: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61次
  • 人道短

  • 正文:
    古道天道长人道短,我道天道短人道长。
    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颠风暴雨电雷狂,
    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往往星宿,日亦堂堂。天既职性命,
    道德人自强。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泥金刻玉,与秦始皇。周公傅说,何不长宰相。老聃仲尼,
    何事栖遑。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夫妇,
    车马煌煌。若此颠倒事,岂非天道短,岂非人道长。
    尧舜留得神圣事,百代天子有典章。仲尼留得孝顺语,
    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殁后千馀载,
    唐家天子封作文宣王。老君留得五千字,子孙万万称圣唐。
    谥作玄元帝,魂魄坐天堂。周公周礼二十卷,
    有能行者知纪纲。傅说说命三四纸,有能师者称祖宗。
    天能夭人命,人使道无穷。若此神圣事,谁道人道短,
    岂非人道长。天能种百草,莸得十年有气息,蕣才一日芳。
    人能拣得丁沈兰蕙,料理百和香。天解养禽兽,
    喂虎豹豺狼。人解和曲糵.充礿祀烝尝。杜鹃无百作,
    天遣百鸟哺雏,不遣哺凤凰。巨蟒寿千岁,
    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蛟螭与变化,鬼怪与隐藏。
    蚊蚋与利觜,枳棘与锋铓。赖得人道有拣别,
    信任天道真茫茫。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58次
  • 松树

  • 正文: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52次
  • 桃花

  • 正文: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50次
  • 洞庭湖

  • 正文: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46次
  • 香球

  • 正文:
    顺俗唯团转,居中莫动摇。爱君心不恻,犹讶火长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42次
  • 一字至七字诗·茶

  • 正文: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36次
  • 杏花

  • 正文:
    常年出入右银台,每怪春光例早回。
    惭愧杏园行在景,同州园里也先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31次
  • 杏园(此后并校书郎已前诗)

  • 正文:
    浩浩长安车马尘,狂风吹送每年春。
    门前本是虚空界,何事栽花误世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12次
  • 菊花

  • 正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27-328页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03次
  • 春晓

  • 正文: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501次
  • 除夜

  • 正文: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90次
  • 田家词 / 田家行

  • 正文: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注释
    ①咤咤:农民的叱牛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趵趵:牛蹄声。
    ②簇簇:丛集的样子,此处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
    ③辘辘:车轮声。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④斤:泛指农具。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锄一类的农具。
    ⑤覆:覆灭,灭亡。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79次
  • 得乐天书

  • 正文: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注释
    ⑴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与元稹同为中唐著名人,两人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在政治上、文学上也有相似的主张。他们自结交之日起两人便结下了终身的友情,后人将他们合称“元白”。
    ⑵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⑶何如: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⑷寻常:平常,平时。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不省(xǐng):谓未见过。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⑸江州司马:即白居易。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77次
  • 连昌宫词

  • 正文: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
    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
    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
    归来如梦复如痴,何暇备言宫里事。
    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
    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
    李谟擫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
    平明大驾发行宫,万人歌舞涂路中。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明年十月东都破,御路犹存禄山过。
    驱令供顿不敢藏,万姓无声泪潜堕。
    两京定后六七年,却寻家舍行宫前。
    庄园烧尽有枯井,行宫门闭树宛然。
    尔后相传六皇帝,不到离宫门久闭。
    往来年少说长安,玄武楼成花萼废。
    去年敕使因斫竹,偶值门开暂相逐。
    荆榛栉比塞池塘,狐兔骄痴缘树木。
    舞榭欹倾基尚在,文窗窈窕纱犹绿。
    尘埋粉壁旧花钿,乌啄风筝碎珠玉。
    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
    蛇出燕巢盘斗栱,菌生香案正当衙。
    寝殿相连端正楼,太真梳洗楼上头。
    晨光未出帘影黑,至今反挂珊瑚钩。
    指似傍人因恸哭,却出宫门泪相续。
    自从此后还闭门,夜夜狐狸上门屋。
    我闻此语心骨悲,太平谁致乱者谁。
    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燮理阴阳禾黍丰,调和中外无兵戎。
    长官清平太守好,拣选皆言由相公。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弄权宰相不记名,依稀忆得杨与李。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
    今皇神圣丞相明,诏书才下吴蜀平。
    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
    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昌宫长满了宫竹,年岁太久无人来管理,竹子长得高而密,枝叶纠结在一起。又有墙头碧桃,红色的花瓣被风纷纷吹落。

      住在连昌宫旁的老人向我哭诉说:“少年时曾因向皇帝进贡食物而入到宫中,唐玄宗正在望仙楼,杨贵妃一起倚着栏杆而立。楼上楼前都是缀戴着珍珠、翡翠的宫女们,光彩鲜明闪烁照耀天地。归来后如梦又如痴,哪里能从容详尽地诉说宫中之事。当时刚刚过了大寒食而到了小寒食,城里的店舍都不见炊烟,只有宫边的树木翠绿如常。夜半月亮升得很高了,宫中传出了琴弦的鸣声,原来是贺怀志压场的琵琶声。高力士传唤寻找名倡念奴,念奴潜伴皇帝的随从侍卫人员过夜。片刻找到又接连催促,特别下令街上准许燃起烛火。睡在红纱帐里的念奴满眼春意,充满娇气,用手整理一下头发很快就妆束好了。来到宫中刚刚歌唱一声,邠王李承宁随即吹管笛与之相和。急奏整套的凉州曲调末了,各种龟兹乐曲热烈地连番演奏。吹笛少年李谟靠着宫墙,偷学了许多新曲子。天大亮的时候皇帝的车驾发往行宫,万人歌舞在道路上。百官的仪仗队避开歧王李范、薛王李业,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的车行轻快迅速。第二年十月洛阳被攻破,御用的道路还在,安禄山的军队经过。强迫供应食宿不敢有私藏,百姓们无声暗暗流泪。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收复后六七年,却寻家舍在行宫前。尔后相传的六位皇帝不到离宫,宫门久闭。听来来往往的少年说起长安,知道了玄武楼建成,花萼楼荒废。去年使者奉皇命来连昌宫砍竹子,偶尔遇上门打开,我跟着进去了一会儿。杂草丛木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填满了池塘。狐狸、兔子胆大 ,见人并不逃逸,绕着树木。舞榭倾斜(榭:台有屋叫榭),地基还在,雕有花纹的窗子幽深仍绿。尘土埋没了粉壁,陈旧的金属花片。鸟儿啄着挂在檐棱间的铃铎或金属,发出碎玉般的声音。玄宗皇帝偏爱靠近台阶的花朵,依然将皇帝的坐具靠近台阶斜坡。蛇出燕巢盘绕在斗栱之上,香案腐朽,长出菌蕈来,正在那天子所居的衙。寝殿相连的端正楼,杨贵妃在楼上梳洗。晨光未出,室内已有人在活动,至今反挂着珊瑚制成的帘钩。我把宫中遗迹指示给人看却因此伤心痛哭,退出宫门时眼泪还不断地流淌。自从此后宫门再也没有打开过,每天晚上只有狐狸窜上门屋。”

      我听了老人的这番话后心里也禁不住悲伤,问道:“是谁开创了太平盛世,又是谁招致这一混乱局面呢?”老人说:“乡野老人哪能分辨得出呢?我就把耳闻目见的事情跟你说说吧。姚崇、宋璟作宰相时,劝谏皇帝李隆基言语恳切。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粮食丰收,调和中外没有战争杀伐之事。长官清正廉洁,太守杰出,人材的选用都说由于用人施政至为公正。开元末年姚崇、宋璟相继逝世,朝廷渐渐信任听从杨贵妃。安禄山自请为杨贵妃养子,出入宫廷,无所禁忌。虢国夫人门前倚势弄权,钻营者不绝于门,如市上一样热闹。当时弄权宰相名字记不得了,依稀记得是杨国忠和李林甫。朝廷制定的国家大计颠倒,四海飘摇,安史之乱所留下的民生调敝的残破混乱局面持续了五十年。当今皇帝圣明,丞相裴度贤明,诏书刚下,便平定了吴蜀两地的藩镇叛乱。官军又攻克了叛乱藩镇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此贼又除,天下安宁。我年年耕种宫前道路旁的土地,现在乱世既平,为迎接皇帝出巡,今年就不叫子孙在宫前耕种了。”老人这样做的意思是殷切地盼望皇帝前来,希望皇帝努力于国家大计,不要再起战争杀伐。

    注释
    〔1〕连昌宫,唐代皇帝行宫之一,公元658年(唐高宗显庆三年)建,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九里。森似束:指竹子丛密,如同扎成一束束的。森:森森然,密貌。
    〔2〕千叶桃:碧桃。簌(sù速)簌:花纷纷落下貌。
    〔3〕小年:年少时。
    〔4〕上皇、太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望仙楼 ,本在华清宫,此是作者的想象。
    〔5〕炫转荧煌:光彩闪烁。
    〔6〕备言:说尽。
    〔7〕寒食:冬至后的一百零六天为寒食节。唐俗在此前后三天禁火。
    〔8〕贺老:指玄宗时以善弹琵琶闻名的一个艺人,名贺怀智。压场屋:即今“压场”意。唐人称戏场为场屋。
    〔9〕“念奴”句人自注云:念奴,天宝(742—756)中名娼。善歌。每岁楼下杯醭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之罢奏。明皇遣高力士呼于楼上:欲遗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其为当时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夺侠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或岁幸汤泉,时巡东洛,有司遣从行而已。”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诸郎:侍卫或其他艺人。
    〔10〕特赦:因禁火,故特许燃烛。
    〔11〕掠削:稍稍理一下,旋装束:马上就装束停当。
    〔12〕九天:宫中。二十五郎:邠王李承宁善吹笛,排行二十五。吹管逐:即吹管伴奏意。
    〔13〕逡巡:指节拍舒缓貌。大遍:相当于“一整套(曲子)”的意思。凉州:曲调名。彻:完了,终了。色色龟(qiū秋)兹:各种龟兹乐曲。轰录续:陆续演奏。
    〔14〕“李谟”句下自注云:“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诣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暮也。’玄宗异而遣之。”厌笛:按笛。
    〔15〕大驾:皇帝的车驾。队仗:仪仗队。岐、薛:指玄宗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两人皆死于开元年间,这是诗人的误记。)
    〔16〕杨氏诸姨:指杨贵妃的三姐姐。为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斗风:形容车行快。
    〔17〕东都破:指安禄山占洛阳。安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旧历十二月占洛阳,此是约言之。过:指安禄山叛军沿途的所造成的破坏。供顿:即供应。
    〔18〕两京:指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
    〔19〕门:一作闼,指门中小门。
    〔20〕六:应作五。
    〔21〕玄武 :唐德宗时建,花萼楼:玄宗时建、
    〔22〕斫:砍。
    〔23〕栉比:像梳齿一样紧挨在一起。
    〔24〕文窗:雕有花纹的窗子。窈窕:深貌。
    〔25〕花钿:金属花片,妇女饰物。风筝:此指一种檐鸣器。
    〔26〕衙:正门。
    〔27〕指似:同指示。
    〔28〕姚崇、宋璟:皆开元(713—741)年间贤相。燮理:调和。阴阳:代指社会秩序。
    〔29〕杨与李:指杨国忠、李林甫。
    〔30〕庙谟:朝廷大计。疮有(wěi 委):疮疤。
    〔31〕吴蜀平:指平江南的李奇与蜀中的刘辟。
    〔32〕深望幸:深深希望皇帝临幸东都。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63-74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33-336页 .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72次
  • 西归绝句十二首

  • 正文: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春来爱有归乡梦,一半犹疑梦里行。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同归谏院韦丞相,共贬河南亚大夫。
    今日还乡独憔悴,几人怜见白髭须。
    只去长安六日期,多应及得杏花时。
    春明门外谁相待,不梦闲人梦酒卮。
    白头归舍意如何,贺处无穷吊亦多。
    左降去时裴相宅,旧来车马几人过。
    还乡何用泪沾襟,一半云霄一半沉。
    世事渐多饶怅望,旧曾行处便伤心。
    闲游寺观从容到,遍问亲知次第寻。
    肠断裴家光德宅,无人扫地戟门深。
    一世营营死是休,生前无事定无由。
    不知山下东流水,何事长须日夜流。
    今朝西渡丹河水,心寄丹河无限愁。
    若到庄前竹园下,殷勤为绕故山流。
    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须。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
    云覆蓝桥雪满溪,须臾便与碧峰齐。
    风回面市连天合,冻压花枝著水低。
    寒花带雪满山腰,著柳冰珠满碧条。
    天色渐明回一望,玉尘随马度蓝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68次
  • 岳阳楼

  • 正文: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63次
  • 织妇词

  • 正文: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缫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织妇为什么忙呢,原来蚕种三卧之后就要老了。织妇们诚心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今年提前征税并不是因为官员横征暴敛,而是去年发动了战争。打仗艰苦,丝织品可供伤兵包扎伤口,也可制成丝罗帐幕赏给军功赫赫的将军。一般的缲丝织作本来已够费力的了,织有花纹的绫罗更是难上加难。拨动织机、变动丝缕,在织品上挑出花纹极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艺水平。培养挑纹能手实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艺出众为娘家羁留而贻误青春。在檐前飘动的丝网上,蜘蛛来回爬动。羡慕这小虫儿纯出天性,可以自由编制罗网啊!

    注释
    ①蚕经三卧行欲老:蚕有眠性,文中的蚕种三卧之后进入四眠,四眠后即上簇结茧。古织妇往往亦为蚕妇,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②蚕神女圣: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中称她为“蚕神女圣”。
    ③丝税: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④戎索:本义为戎法,此处引申为战事。
    ⑤罗幕:即丝罗帐幕。
    ⑥袅袅:摇曳、飘动的样子。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48次
  •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 正文: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
    ⑴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⑵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⑷垂死:病危。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36-37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14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