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
- 所属:墨客诗词 | 阅读:1764次
- 正文:
1
行动是中心,于是投入错误的火焰中,
在此时此地的屈辱里,要叫真理成形,
一个巨大的良心承受四方的风暴,因爱
而遍受伤痕,受伤而自忏悔,
甘地,骄傲的灵魂,他站得最低。
2
左右都是懦弱:压制者的伪善
呼喊不出来,因为被压制者自己
就维护伪善,自古以奴役为榜样。
攻击前面的,罪恶自后面携手,
甘地唯有勇敢的和上帝同行,使众人忏悔。
3
把自己交给主,回到农村和土地,
饥饿的印度,无助的印度,是在那里包藏,
他把他们暴露出来,为了向他们求乞,
麻痹的印度,凡是他走过的地方,人民得到了起点,
甘地以自己铺路,印度有了旅程,再也不能安息。
4
在“死的大厦”里,人们献给他荣耀的花冠,
他所来自的地方,甘地,他已经不再回去,
现代文明有千万诱惑,然而他只寻求贫穷,
第一个反抗者,没有沾上“死”,一点不肯牺牲。
我们看见他,无穷的热力,周流在自然的怀里。
5
面临崩溃,固守着良知而不转移,
每个起点终止于暴力,只好从不要的胜利中折回,
甘地撕开欺骗,他承认失败是因为不肯放弃:
痛苦已经够了,屈辱已经够了,历史再不容错误,
他是指挥被压迫的心,向无形而普在的物质征服。
6
成功不是他的,反复追求不过使悲剧更加庄严,
一切决定的朝他反抗,甘地因而得到了表现;
火焰已经投出,当一个世纪还在观望和犹疑,
当生命被敌视,走过而消失,在神魔之间,
甘地,他上下求索,在无底里凝固了人的形象。
7
你淹没在浪潮里的巨石,一座古代的神龛,
是无信仰里的信仰,当你的膜拜者已被奴役,
无可辩护的声音,在无声之中,要为奴隶举起。
甘地为奴隶筑屋,迷路者因而看到了巨石,
印度失而复得,在甘地的坚定里,向现代发出了声音!
8
是情感丰富的热带,繁茂的,人和自然的花园,
安详的土地,大河流贯,森林里游走着狮王和巨象,
在曙光中,那看见新大陆的人,他来了把十字架竖立,
他竖起的是谦卑美德,沉默牺牲,无治而治的人民,
在耕种和纺织声里,祈祷一个洁净的国家为神治理。
1945年4月(或5月)
译文赏析:
作者介绍:
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版的诗集有《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47)、《旗》(1948)、《穆旦诗全集》(1996)。感谢罗池先生精心制作的穆旦诗全集电子版,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属于平辈,有亲属关系。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自从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翻译,有人对此的看法是他是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所致。穆旦完成了一个独立诗人所能做的,他理应被授予中国最独立的诗人!
笔名由来:
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