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诉又名《寄后方的朋友》
- 所属:墨客诗词 | 阅读:1689次
- 正文:
1
冬天的寒冷聚集在这里,朋友,
对于孩子一个忧伤的季节,
因为他还笑着春天的笑容——
当叛逆者穿过落叶之中,
瑟缩,变小,骄傲于自己的血;
为什么世界剥落在遗忘里,
去了,去了,是彼此的招呼,
和那充满了浓郁信仰的空气。
而有些走在无家的土地上,
跋涉着经验,失迷的灵魂
再不能安于一个角度
的温暖,怀乡的痛苦枉然;
有些关起了心里的门窗,
逆着风,走上失败的路程,
虽然他们忠实在任何情况,
春天的花朵,落在时间的后面。
因为我们的背景是千万人民,
悲惨,热烈,或者愚昧的,
他们和恐惧并肩而战争,
自私的,是被保卫的那些个城;
我们看见无数的耗子,人——
避开了,计谋着,走出来,
支配了勇敢的,或者捐助
财产获得了荣名,社会的梁木。
我们看见,这样现实的态度
强过你任何的理想,只有它
不毁于战争。服从,喝彩,受苦,
是哭泣的良心唯一的责任——
无声。在这样的背景前,
冷风吹进了今天和明天,
冷风吹散了我们长住的
永久的家乡和暂时的旅店。
2
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
生命永远诱惑着我们
在苦难里,渴寻安乐的陷阱,
唉,为了它只一次,不再来临;
也是立意的复仇,终于合法地
自己的安乐践踏在别人心上
的蔑视,欺凌,和敌意里,
虽然陷下,彼此的损伤。
或者半死?每天侵来的欲望
隔离它,勉强在腐烂里寄生,
假定你的心里是有一座石像,
刻画它,刻画它,用省下的力量,
而每天的报纸将使它吃惊,
以恐吓来劝说他顺流而行,
也许它就要感到不支了,
倾倒,当世的讽笑;
但不能断定它就是未来的神,
这痛苦了我们整日,整夜,
零星的知识已使我们不再信任
血里的爱情,而它的残缺
我们为了补救,自动的流放,
什么也不做,因为什么也不信仰,
阴霾的日子,在知识的期待中,
我们想着那样有力的童年。
这是死。历史的矛盾压着我们,
平衡,毒戕我们每一个冲动。
那些盲目的会发泄他们所想的,
而智慧使我们懦弱无能。
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
呵,谁该负责这样的罪行:
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
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
1941年11月
译文赏析:
作者介绍:
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版的诗集有《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47)、《旗》(1948)、《穆旦诗全集》(1996)。感谢罗池先生精心制作的穆旦诗全集电子版,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属于平辈,有亲属关系。曾用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1918年出生于天津,少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便对文学有浓厚兴趣,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学校辗转于长沙、昆明等地,并在香港《大公报》副刊和昆明《文聚》上发表大量诗作,成为有名的青年诗人。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不公正对待,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50年代起,穆旦开始从事外国诗歌的翻译,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普希金抒情诗二集》、《欧根·奥涅金》、《高加索的俘虏》、《加甫利颂》,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所译的文艺理论著作有苏联季摩菲耶夫的《文学概论》(《文学原理》第一部)、《文学原理(文学的科学基础)》、《文学发展过程》、《怎样分析文学作品》和《别林斯基论文学》,这些译本均有较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自从50年代开始,穆旦就停止了诗歌的创作而倾毕生之力从事翻译,有人对此的看法是他是江郎才尽,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当然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明哲保身之举,因为那时的政治气候所致。穆旦完成了一个独立诗人所能做的,他理应被授予中国最独立的诗人!
笔名由来:
查良铮是将“查”姓上下拆分,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查良镛则是将“镛”名左右拆开而得“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