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宋金辽〗诗词集锦
  •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

  • 正文: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825次
  • 好事近(次宇文卷臣韵·十二之三)

  • 正文:
    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
    尊前消尽少年狂,慵著送春语。花落燕飞庭户,叹年光如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2819次
  • 训俭示康

  • 正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

      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招待的东西虽少,但情谊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如果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任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担任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是在酒店里找到他的。入朝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的,他据实回答。皇上说:“你担任清要显贵的谏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鲁公回答说:“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餐具、菜肴、水果,所以就着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更加敬重他。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告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最大的品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注释
    1、训俭示康: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训,训释、解释。
    2、寒家:指门第低微,余资少。
    3、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正廉洁的家风。
    4、华靡:生活豪华奢侈。
    5、乳儿:幼儿。
    6、长者:长辈。
    7、羞赧:害羞。
    8、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
    9、同年:同榜登科的人。
    10、簪:插、戴。
    11、充腹:吃饱。
    12、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13、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
    14、顺吾性:顺从我的天性。
    15、俭素:节俭朴素。
    16、固陋:浅陋。
    17、病:缺点。
    18、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不逊,骄傲。
    19、约:节俭。
    20、鲜:少。
    21、志于道:有志于追求道。
    22、未足:不值得。
    23、议:议论
    24、诟病:讥议、批评。
    25、异:奇怪。
    26、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
    27、走卒:当差的。
    28、丝履:丝织的鞋。
    29、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
    30、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
    31、置酒:摆酒席。
    32、皆然:都这样。
    33、非:认为不对。
    34、会:聚会。
    35、礼勤:礼意殷勤。
    36、物薄:食物简单。
    37、内法:内宫酿酒之法。
    38、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
    39、品:种类。
    40、营聚:张罗、准备。
    41、发书:发出请柬。
    42、苟或:如果有人。
    43、鄙吝:吝啬。
    44、随俗靡:跟风随俗。靡,倾、倒。
    45、颓弊:败坏。
    46、居位者:有权势的人。
    47、忍:忍心。
    48、厅事:办公或接待宾客的厅堂。
    49、旋马:马转身。
    50、隘:狭窄。
    51、诚:确实。
    52、太祝奉礼:太常寺的两个官职,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孙担任。
    53、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
    54、所来:从何处来。
    55、以实对:把实情说出。
    56、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
    57、清望官:尊贵而有名望的清官。
    58、酒肆:酒馆。
    59、就:借着。
    60、觞之:请人喝酒。
    61、无隐:坦言,不隐瞒。
    62、盖:更加。
    63、自奉养:自己生活享受。
    64、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
    65、所亲:“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这里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意为“所亲近的人”。
    66、清约:清廉节约。
    67、从众:和众人一样。
    68、锦衣玉食:即“衣锦衣,食玉食”,穿高贵的服装,吃珍贵的食品。
    69、顾:但。
    70、顿:马上。
    71、失所:无存身之地。
    72、庸人:凡人,平常人。
    73、共:通“洪”,大。
    74、寡欲:欲望很少。
    75、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
    76、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
    77、小人:指普通百姓。
    78、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度。
    79、远、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使……丰。
    80、枉道:不按正道行事。
    81、速祸:招致祸患。速,招。
    82、多求:多方搜求。
    83、妄用:浪费。
    84、居官:做官时。
    85、贿:贪赃受贿。
    86、居乡:不做官时。
    87、其后:他的后代。
    88、达人:显达的人。
    89、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
    90、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91、纮:帽带
    92、山节:刻有山形的斗拱。
    93、藻棁:用美丽图案装饰的梁上短柱。棁,梁上的短柱。
    94、享:宴请。
    95、及祸:遭到祸患。
    96、得罪:惹上罪名。
    97、出亡:逃亡别国。
    98、骄溢:骄横豪奢。
    99、倾家:丧失全部家产。
    100、夸人:炫耀。
    101、卒:终于。
    102、东市:刑场。
    103、冠:领先。
    104、习:染上。
    105、立名:树立名声。
    106、遍数:全部列举
    107、非徒:不仅。
    108、身:自身。
    109、服行:实行。

    参考资料:

    1、 中华美德书编写组.《中华美德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334-336 2、 王水照.《宋代散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6 3、 余春明.《教苑撷英 余春明语文教学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234-235 4、 张谦亨,张秋菊.《中学文言解疑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16-717 5、 吴海.从《训俭示康》的“训”字谈起,湖州师专学报,1996,(1) 6、 韩志柏,邱海林.《训俭示康》的“训”作何解?,中学语文,1999,(7) 7、 薛兴臻.《训俭示康》中“共”的音和义,语文月刊,1996,(10). 8、 赵荣民.《训俭示康》注释订误,中学语文教学,1961,(20). 9、 唐祖闳.《训俭示康》注释质疑,语文学习,1994,(10) 10、 周卓敏.《训俭示康》中两条注释的商榷,语文知识,1997,(1). 11、 魏忠道,章英贤.《新增古诗文译释》.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87-98 12、 周显忠.《博古今文》.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68-670 13、 章培恒,王国安.《高中古诗文辞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588-591 14、 姚家祥,戈纪敏,谷衍奎.《高中文言文注译讲评及阅读能力训练》.北京:气象出版,1998:112-113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817次
  • 北山

  • 正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注释
    ⑴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⑵输绿:输送绿色。陂(bēi):池塘。
    ⑶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815次
  • 谏院题名记

  • 正文: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注释
    (1)天禧:宋真宗(赵恒)年号。
    (2)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797次
  • 欧阳修-诗词《忆滁州幽谷》 古诗 全诗赏析

  • 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 宋金辽阅读:2778次
  • 相思令·吴山青

  • 正文: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吴山青青,看越山青青,钱塘两岸青山相对迎。怎忍心分手有离情。
    你泪儿盈盈,我泪儿盈盈,香罗带未结成同心结。江潮已涨,船儿扬帆要远行。

    注释
    ①吴山:指钱塘江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吴国。越山,钱塘江南岸的山,此地古代属越国。
    ②争忍:怎忍。
    ③罗带句:古代结婚或定情时以香罗带打成菱形结子,以示同心相怜。南朝《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④江边句:通过潮涨暗示船将启航。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 .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6页 . 2、 安平秋,杨忠,杨锦海主编;程郁缀选注 .中华古典名著读本 唐宋词卷 :京华出版社 ,1998.09, :第93页 .

    作者介绍:
    林逋,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宋金辽阅读:2775次
  • 壬辰寒食

  • 正文: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
    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注释
    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71次
  • 诉衷情(和俞秀老鹤词·五之一)

  • 正文:
    常时黄色见眉间。松桂我同攀。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便忘还。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67次
  •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 正文: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61次
  • 菩萨蛮·题梅扇

  • 正文:
    梅花韵似才人面。为伊写在春风扇。人面似花妍。花应不解言。
    在手微风动。勾引相思梦。莫用插酴醿。酴醿羞见伊。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纯,僧,字忘机,成都华阳(今四川华阳)人。后依解潜,久留荆楚,故亦自称楚人。少为浮屠。蹈冠游京师,以诗、画为佛事,都下翕然知名,士大夫多与之游。而王菜最舆相亲。菜会朝士,大尹盛章在焉。谓之曰:“子能为我作梅图,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意乎?”纯曰:“此临川(王安石)诗,须公自有此句,我始为之。”盛恨甚,未几菜败,而盛犹为京尹,故纯被祸独酷。坐累编管惠州,不许生还。适郡建神霄宫,本路宪旧知其人,乃请朝廷赦能画人周纯来作绘事。于是凭藉得以自如。其山水师李思训,衣冠师顾恺之,佛像师李公麟,又能作花鸟、松竹、牛马之属,变态多端,一一清绝。画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罢,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罢者毕也。纯独不假乎此,落笔便成,而气韵生动。每谓人曰:“书、画同一关捩,善书者又岂先朽而后书邪?”有石鼎联句图传于世。《画继、后村题跋》
  • 宋金辽阅读:2756次
  • 清平乐

  • 正文: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46次
  • 上枢密韩太尉书

  • 正文: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注释
    执事:侍从。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
    养:培养。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充:充满。
    称:相称,符合。
    周览:饱览。
    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颇:很。
    奇气:奇特的气概。
    岂尝:难道,曾经。
    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游:交往。
    乡党:乡里。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陈迹:陈旧的东西。
    以:用来。
    其:我。
    治:研习。
    遂汩没:因而埋没。
    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求:探求。
    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大:广阔。
    恣观:尽情观赏。
    高:高峻。
    顾:看到。
    奔流:奔腾流泻。
    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仰观:瞻仰。
    壮:壮丽。
    仓廪:粮仓。
    苑囿:猎苑。
    富:富丽。
    大:广大。
    巨丽:极其美好。
    宏辩:宏伟善辩。
    秀伟:秀美魁梧。
    聚:聚集。
    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
    而:可是。
    焉:啊。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大:浩大。
    深:深远。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观:看到。
    光耀:风采。
    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尽:看尽。
    大观:雄伟景象。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业务。
    向:先前。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赐归待选:朝廷允许回乡等待朝廷的选拔。
    优游:从容闲暇。
    益治:更加研究。
    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苟: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幸:幸运。



    作者介绍:
    苏辙,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宋金辽阅读:2735次
  • 田子方教育子击

  • 正文: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魏国太子子击出行,在路上遇见老师田子方,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却)不还礼。子击很生气,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呢?”田子方说:“只能是贫贱的人能对人自高自大,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自高自大呢!国君如果对人自高自大,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自高自大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用国君的规格对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用大夫的规格对待他的。贫贱的游士,言语不中听,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去不能(成为)贫贱的人呢!”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注释
    1子击:魏文侯的长子,国君的继承人。
    2遭:遭遇,遇到。
    3田子方:子击的老师。【详细见下(扩展阅读)】
    4伏谒(yè):行礼拜见。谒:拜见,请求。
    5不为礼:不还礼。
    6亦:副词,只是,不过
    7而:通“如”,如果。
    8国:国家
    9闻:听说
    10国:国君,国王
    11.待:待遇,对待
    12.用:需要
    13.合:投契,融洽
    14.履(lǚ):鞋子
    15.去:离开
    16.家:大夫的封地称“家”。
    17.谢:道歉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733次
  • 望江南(四之二)

  • 正文: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32次
  • 甘露歌

  • 正文: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疑是经春雪未消。今日是何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32次
  • 燕归梁(高平晓)

  • 正文:
    帘底新霜一夜浓。短烛散飞虫。曾经洛浦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星晃晃,回津路转,榆影步花骢。欲攀云驾倩西风。吹清血、寄玲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730次
  • 一丛花

  • 正文:
    尊前凝伫漫魂迷。犹恨负幽期。从来不惯伤春泪,为伊后、滴满罗衣。那堪更是,吹箫池馆,青子绿阴时。
    回廊帘影昼参差。偏共睡相宜。朝云梦断知何处,倩双燕、说与相思。从今判了,十分憔悴,图要个人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2729次
  • 西江月(红梅)

  • 正文: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
    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可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20次
  • 望江南(四之四)

  • 正文: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从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13次
  • 诉衷情(五之三)

  • 正文:
    茫然不肯住林间。有处即追攀。将他死语图度,怎得离真丹。
    浆水价,匹如闲。也须还。何如直截,踢倒军持,赢取沩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05次
  • 棋·莫将戏事扰

  • 正文: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705次
  • 欧阳修-诗词《月》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高月影浸长江,江阔风微水面凉。
    天水相连为一色,更无纤霭隔清光。
  • 宋金辽阅读:2700次
  • 欧阳修-诗词《常州张卿养素堂》 古诗 全诗赏析

  •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 宋金辽阅读:2690次
  • 甘露歌

  • 正文:
    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万里晴天何处来。真是屑琼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89次
  • 诉衷情(五之四)

  • 正文:
    营巢燕子逞翱翔。微志在雕梁。碧云举翮千里,其奈有鸾皇。
    临济处,德山行。果承当。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80次
  • 夜游宫

  • 正文:
    一阵斜风横雨。薄衣润、新添金缕。不谢铅华更清素。倚筠窗,弄么弦,娇欲语。
    小阁横香雾。正年少、小娥愁绪。莫是栽花被花妒。甚春来,病恹恹,无会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79次
  • 送云卿知卫州

  • 正文:
    汗简成新令,褰帷刺剧州。
    韦平家法在,邵杜治声优。
    野竹交淇水,秋瓜蔓帝邱。
    三年归奉计,肯顾石渠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677次
  • 哀郢二首

  • 正文: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2675次
  • 苏轼-诗词《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 宋金辽阅读:26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