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宋金辽〗诗词集锦
  • 苏幕遮·怀旧

  • 正文: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 一作:留人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此调为西域传入的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碧云天,黄叶地:大意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的金秋大地,一片金黄。黄叶,落叶。
    秋色连波:秋色仿佛与波涛连在一起。
    波上寒烟翠:远远望去,水波映着的蓝天翠云青烟。
    山映斜阳天接水:夕阳的余晖映射在山上,仿佛与远处的水天相接。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草地延伸到天涯,所到之处比斜阳更遥远。
    黯乡魂:心神因怀念故乡而悲伤。黯,黯然,形容心情忧郁,悲伤。
    追旅思:撇不开羁旅的愁思。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每天夜里,只有做返回故乡的好梦才得以安睡。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装。按本文意应作“除非夜夜好梦留人睡”。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宋金辽阅读:2691次
  • 苏轼-诗词《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
    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
    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 宋金辽阅读:2686次
  • 甘露歌

  • 正文:
    天寒日暮山谷里。的砾愁成水。池上渐多枝上稀。唯有故人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83次
  • 锦堂春

  • 正文: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业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宋金辽阅读:2682次
  • 送王含秀才序

  • 正文: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   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今子之来见我也,无所挟,吾犹将张之;况文与行不失其世守,浑然端且厚。惜乎吾力不能振之,而其言不见信于世也。于其行,姑分之饮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王篑的醉乡记,心里面很奇怪那隐居的人,既然和世界没有什么牵挂,为什么还说这种话,难道说真的是贪吃那酒吗?到后来读了阮籍、陶潜的,终知道他们虽然洒脱,不愿同世人交接,但是他们的心,终究不能平,偶然碰见那事物的是非,他就感触起来,把酒来做遁世的托辞罢了。那颜子住在一条陋巷里,只有一箪的饭,一瓢的汤。曾子唱起歌来,声音好像是从金石里发出来的,他俩寻到了圣人做老师,急急忙忙的要想学他,还觉得来不及;对那外面的事情,没有工夫去计较了;那里还会有借着醉乡做逃遁处的道理呢!所以我很哀怜那醉乡的人,不曾逢着好时候。 建中初年,天子即位,很想按照贞观开元年间的政治,做一番大事业,朝庭上官,个个上奏疏,讨论时务,这时候那醉乡的后嗣,又因为所说的话太直,丢掉了官。我读了醉乡的文词很哀怜他,又很敬重那良臣的刚烈,总想认识他的子孙。现在你肯来见我,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我也要协助于你,况且你的文才,你的品行,很能继承家风元气,浑浑然即端方又敦厚,只可惜我的力量很薄弱,不能够提拔于你,而我的话,又没有什么人相信。没有其他的法子了,只好趁你走的时候,请你吃上杯水酒。

    注释
    1、《醉乡记》:作者王篑,字无功,隋唐时代的隐逸诗人,仕途不顺,归隐山林,嗜酒成癖,能饮五斗,著五斗先生传及醉乡记,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
    2、偃蹇:困顿、失志。
    3、颜子:颜渊。
    4、箪:盛饭的圆形竹器。
    5、金石:金,钟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颂扬功德的箴铭。
    6、圣人:孔子。
    7、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样子。
    8、曲:把麦子或白米蒸过,使它发酵后再晒干,称为曲,可用来酿酒。此处指酒。
    9、建中:唐德宗年号。
    10、丕绩:大功业。
    11、无所挟:就算是没有什么才华。
    12、张之:协助他。
    13、文与行:文章与品行。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宋金辽阅读:2680次
  • 南乡子(二之一)

  • 正文:
    嗟见世间人。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我自降魔转法轮。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幻化空身即法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55次
  • 南浦(中吕)

  • 正文:
    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迢递阻潇湘,衡皋迥,斜舣蕙兰汀渚。危樯影里,断云点点遥天暮。菡萏里风,偷送清香,时时微度。
    吾家旧有簪缨,甚顿作天涯,经岁羁旅。羌管怎知情,烟波上,黄昏万斛愁绪。无言对月,皓彩千里人何处。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47次
  • 丹凤吟(越调)

  • 正文: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靥夭斜,榆钱轻薄。昼永惟思傍枕,睡起无憀,残照犹在亭角。
    况是别离气味,坐来但觉心绪恶。痛引浇愁酒,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铄。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此时此意,长怕人道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40次
  • 隔浦莲(大石)

  • 正文: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28次
  •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 正文: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28次
  • 鹊桥仙令(歇指)

  • 正文:
    浮花浪蕊,人间无数,开遍朱朱白白。瑶池一朵玉芙蓉,秋露洗、丹砂真色。
    晚凉拜月,六铢衣动,应被姮娥认得。翩然欲上广寒宫,横玉度、一声天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25次
  •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 正文: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招呼她转过身来,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注释
    ①青梅煮酒:古人于春末夏初,以青梅或青杏煮酒饮之。斗:趁。时新:时令酒食。
    ②茵:垫子。泛指铺垫的东西。
    ③朝云:相恋的女子。用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典故。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52页 2、 周汝昌、宛敏灏、万云骏.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37页

    作者介绍:
    晏殊,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宋金辽阅读:2625次
  • 谒金门·春又老

  • 正文: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红笺寄与添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2624次
  • 辛弃疾-诗词《水调歌头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

  •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幽事欲论谁共,白鸥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作品赏析【注释】
      ①此作于庆元二年(1196)夏。新居:指瓢泉住所。按:稼轩带湖旧居被火烧毁,可能就在此时。以病止酒:因病戒酒。遣去歌者:把歌伎打发走。  明志抒怀,间以戏谑。上片自况屈原以明志:宁清贫而独立,不随波逐流。下片迭用乌有、亡是、子虚,也颇诙谐,以身外之物,不足多虑也。令人感伤者,乃故人迹疏,欲语无人。结韵钩转,且喜此身有归。爱吾庐者,亦爱渊明之品性胸襟也。于旷达冲淡中,略寄政治失意之痛,此正稼轩废居田园后词作的特色之一。
      ②卜居者:择地而居的人。《楚辞》有《卜居》,相传为屈原所作。王逸《卜居序》认为是屈原放逐后所作:“卜己居世,何所宜行。”稼轩绍熙五年(1194)秋冬之间,二度罢官后,曾卜筑期思(见前《沁园春》“一水西来”),颇类屈原,故有此语。岁晚:此指晚年。望:敬仰、仰慕。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
      ③“昂昂”两句:师学屈原,宁昂昂然如千里骏马,不浮游无定像水中的野鸭。《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昂昂:挺特貌,志行高超貌。泛泛:飘浮貌。凫(fú扶):即野鸭。
      ④“好在”三句:所好家境清寒,搬迁不难。书携一束:携带书本一束。韩愈《示儿》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家徒四壁:家中一无所有,仅有四堵墙而已。这是一种夸张的形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卓文君夜奔相如,相如带她回家,“家居徒四壁立”。置锥无:贫无立锥之地。也是一种夸张的形容。《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
      ⑤“借车”两句:此袭用唐人孟郊《迁居诗》中的诗句,依然用夸张手法形容贫困之至。
      ⑥“舞乌有”三句:罢歌舞,戒饮酒。即题序之“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乌有、亡(同“无”)是、子虚:人名,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三个人物。三个人名的本意都是“虚空”、“没有”。
      ⑦“二三子”两句:故人大多疏远了,近我者仅二三友而已。二三子:孔子常以此称呼他的学生,见《论语》。辛词指志同道合的知己。
      ⑧“幽事”三句:谁来与我共论幽事,无奈白鹤飞来又去。幽事:犹言心事。何如:怎么办?
      ⑨“众鸟”两句:此袭用陶潜《读山海经》中的诗句。意谓众鸟喜有归宿,我亦爱我栖身的茅屋。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 宋金辽阅读:2624次
  • 醉桃源(大石)

  • 正文: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21次
  • 欧阳修-诗词《和梅圣俞杏花》 古诗 全诗赏析

  • 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
    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
  • 宋金辽阅读:2618次
  • 渔家傲(般涉)

  • 正文:
    灰暖香融销永昼。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清明后。风梳万缕亭前柳。
    日照钗梁光欲溜。循阶竹粉沾衣袖。拂拂面红如著酒。沈吟久。昨宵正是来时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606次
  • 苏轼-诗词《春宵》 古诗 全诗赏析

  •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品赏析春天的夜晚,即使是极短的时间也十分珍贵。花朵散发出丝丝缕缕醉人的清香,在月光下摇曳着朦胧的倩影。楼台处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与箫声。夜深了,望着院中空荡荡的秋千架,我沉醉于良宵美景之中。
  • 宋金辽阅读:2606次
  • 江上渔者

  • 正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话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英文译文
    THE FISHERMAN ON THE STREAM
    You go up and down stream;
    You love to eat the bream.
    Lo! The fishing boat braves
    Perilous wind and waves.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参考资料:

    1、 江上渔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 宋金辽阅读:2595次
  • 鹤冲天

  • 正文:
    白角簟,碧纱厨。梅雨乍晴初。谢家池畔正清虚。香散嫩芙蕖。
    日流金,风解愠。一弄素琴歌舞。慢摇纨扇诉花笺。吟待晚凉天。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90次
  • 意难忘(中吕美咏·杂赋)

  • 正文:
    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拚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
    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长颦知有恨,贪耍不成妆。些个事,恼人肠。试说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74次
  • 玉堂春

  • 正文:
    帝城春暖。御柳暗遮空苑。海燕双双,拂扬帘栊。女伴相携、共绕林间路,折得樱桃插髻红。
    昨夜临明微雨,新英遍旧丛。宝马香车、欲傍西池看,触处杨花满袖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晏殊,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宋金辽阅读:2572次
  • 蝶恋花

  • 正文:
    鱼尾霞生明远树。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剪水双眸云鬓吐。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此会未阑须记取。桃花几度吹红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63次
  • 玉楼春(大石)

  • 正文:
    当时携手城东道。月堕檐牙人睡了。酒边难使客愁惊,帐底不教春梦到。
    别来人事如秋草。应有吴霜侵翠葆。夕阳深锁绿苔门,一任卢郎愁里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59次
  • 青玉案

  • 正文: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口留。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52次
  • 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

  • 正文: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
    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51次
  • 玉楼春(仙吕惆怅)

  • 正文:
    玉琴虚下伤心泪。只有文君知曲意。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怅王孙行未已。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49次
  • 浪淘沙

  • 正文:
    早岁类寒蛩。晚节遭逢。曾开黄卷侍重瞳。归去青藜光照牖,阶药翻红。
    出昼颇匆匆。主眷犹浓。除官全似紫阳翁宝文、漳州。换个新衔头面改,又似包公辞郡得小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宋金辽阅读:2541次
  • 垂丝钓(商调)

  • 正文:
    缕金翠羽。妆成才见眉妩。倦倚绣帘,看舞风絮。愁几许。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向层城苑路。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旧游伴侣。还到曾来处。门掩风和雨。梁间燕语。问那人在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2537次
  • 拂霓裳

  • 正文:
    庆生辰。庆生辰是百千春。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感皇恩。望九重、天上拜尧云。
    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晏殊,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 宋金辽阅读:25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