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唐代〗诗词集锦
  • 正文:
    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
    (见《董逌画跋》、《杨慎诗话补遗》)
    知古斋主精校2000.01.22.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50次
  • 韩愈诗《山石》全文赏析: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     《山石》 作者:韩愈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解】: 1、荦确:险峻不平。 2、枥:同“栎”,落叶乔木。 3、局束:拘束。 4、更:再。

        【韵译】: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象羊肠,

        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

        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

        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

        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

        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

        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

        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

        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

        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

        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评析】: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只是用诗的开头二 字作题罢了。

        诗人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游山寺之所遇,所见,所闻,所思。记叙时由黄昏而深 夜至天明,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耐人寻味。前四句写黄昏到寺之所见, 点出初夏景物;“僧言”四句,是写僧人的热情接待;“夜深”二句,写山寺之夜的 清幽,留宿的惬意;“天明”六句,写凌晨辞去,一路所见所闻的晨景;“人生”四 句,写对山中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靰”是全文 主旨。

        全诗气势遒劲,风格壮美,数为后人所称道。
  • 唐代阅读:2347次
  •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 正文: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唐代阅读:2346次
  • 偶题二首

  • 正文: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
    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
    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
    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因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345次
  •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 正文: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345次
  • 捣衣篇

  • 正文: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344次
  • 广陵赠别

  • 正文: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340次
  • 杂曲歌辞。苦热行

  • 正文: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思出宇宙外,旷然在寥廓。长风万里来,江海荡烦浊。
    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39次
  • 洗然弟竹亭

  • 正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高雅情趣借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注释
    ⑴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编集《孟浩然诗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进士举》诗,可知孟洗然曾经赴举,而其他事迹未详。
    ⑵“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⑶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大雁。鹄:天鹅。
    ⑷昔:一作“共。”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⑸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⑹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⑺达:旷达。一作“远”。
    ⑻“琴上”句:语出《晋书·陶潜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39次
  • 雪中书怀

  • 正文: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336次
  • 对雨

  • 正文: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336次
  • 书怀

  • 正文:
    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329次
  • 麻平晚行

  • 正文: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千里羁旅,多时离家,我禁不住回望故土,倦怠了游山玩水的兴致。
    在山中寻找高高低低的戍道,远远近近可以听到泉水的声音。
    山涧旁的草色丰富让人眼花,枝丫上的花朵繁多的让人叫不出名字。
    但是即使在平麻,我的愁思何时才能停止。只有清肃的晚风和青猿凄厉的啼叫。

    注释
    ①麻平:
    ②怀土:怀恋故土。
    ③戍:防守边疆。
    ④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
    ⑤羁心:亦作羇心,犹旅思,羁旅的愁思。

    参考资料:

    1、 注释译文来源:《人民文学》 08年15期 《平麻晚行》诗校正与注解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328次
  • 晓发

  • 正文: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唐代阅读:2328次
  •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 正文: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327次
  • 高阳池送朱二

  • 正文: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襄阳雄盛时期,镇守襄阳的山间经常在习家池醉饮。
    相随而来的钓女,来到池边,竞相窥视她们自己妆扮过的映在池中的倩影。
    清波荡漾荷花盛开,依依垂柳映绿了水岸。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参参:草木茂盛;细长的样子。
    往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人物也不似当年,四望习池已变得一派荒凉,人迹稀少。
    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沾湿着游人的衣服。
    此处虽然萧条了,但是一大早就来此为送别饯行的,并在这里放牧将要远行的马匹。
    一直到红日渐斜,远行人才上马而去,此情此景见之无不令人感叹此地的荒凉。
    诚恳而来是为寻找通向世外桃源之路,既然如此,只好归去,做一个赤松仙子隐逸罢了。松子: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相传神农时为一说为帝喾之师,后为道教所信奉。《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松子家”,指学仙求道雨师。的隐逸者之家,即孟浩然的隐居处。

    注释
     高阳池:即习家池。
    朱二:孟浩然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319次
  •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 正文: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315次
  •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离骚题作山中人)

  • 正文:
    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
    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
    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入云中兮养鸡,
    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
    愧不才兮妨贤,嫌既老兮贪禄。誓解印兮相从,
    何詹尹兮何卜。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水惊波兮翠菅蘼,
    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衣。山万重兮一云,
    混天地兮不分。树晻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
    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平芜绿兮千里,
    眇惆怅兮思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310次
  • 姑孰十咏。天门山

  • 正文:
    迥出江山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310次
  • 和友人洛中春感

  • 正文:
    莫悲金谷园中月,莫叹天津桥上春。
    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2306次
  • 题玉泉寺

  • 正文: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
    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2302次
  • 表夏十首

  • 正文: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新笋紫长短,早樱红浅深。
    烟花云幕重,榴艳朝景侵。华实各自好,讵云芳意沉。
    初日满阶前,轻风动帘影。旬时得休浣,高卧阅清景。
    僮儿拂巾箱,鸦轧深林井。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江瘴炎夏早,蒸腾信难度。今宵好风月,独此荒庭趣。
    露叶倾暗光,流星委馀素。但恐清夜徂,讵悲朝景暮。
    孟月夏犹浅,奇云未成峰。度霞红漠漠,压浪白溶溶。
    玉委有馀润,飙驰无去踪。何如捧云雨,喷毒随蛟龙。
    流芳递炎景,繁英尽寥落。公署香满庭,晴霞覆阑药。
    裁红起高焰,缀绿排新萼。凭此遣幽怀,非言念将谑。
    红丝散芳树,旋转光风急。烟泛被笼香,露浓妆面湿。
    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百舌渐吞声,黄莺正娇小。云鸿方警夜,笼鸡已鸣晓。
    当时客自适,运去谁能矫。莫厌夏虫多,蜩螗定相扰。
    翩翩帘外燕,戢戢巢内雏。啖食筋力尽,毛衣成紫襦。
    朝来各飞去,雄雌梁上呼。养子将备老,恶儿那胜无。
    西山夏雪消,江势东南泻。风波高若天,滟滪低于马。
    正被黄牛旋,难期白帝下。我在平地行,翻忧济川者。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299次
  •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 正文: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叶屿花潭极望平,
    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裴回莲浦夜相逢,
    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292次
  • 曲江忆元九

  • 正文:
    春来无伴闲游少,行乐三分减二分。
    何况今朝杏园里,闲人逢尽不逢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2291次
  • 辋川闲居

  • 正文: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289次
  • 晚秋

  • 正文:
    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酒醒秋簟冷,风急夏衣轻。
    寝倦解幽梦,虑闲添远情。谁怜独欹枕,斜月透窗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唐代阅读:2287次
  • 登鹿门山怀古

  • 正文: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注释
    ⑴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登:《全唐》校:“一作题。”又云:“题下一有怀古二字。”
    ⑵江岘:江边小山。《声类》:“岘,山岭小高也。”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元和郡县志·山南道·襄州》:“岘山,在(襄阳)县东南九里,东临汉水,古今大路。”
    ⑶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
    ⑷浦:水边。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⑸至:《全唐诗》校:“一作到。”
    ⑹翠微:青葱的山气。
    ⑺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⑻《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德公,襄阳人,居岘山南,不曾入城府,躬耕垅亩。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建安中,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⑼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芝术(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本草经》:“术一名山筋,久服不饥,轻身延年。”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
    ⑽纷:盛多。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
    ⑾揽:宋本作“缆”,是。结缆:系缆,指停船。攀践:指登山。
    ⑿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⒀探讨:寻幽探胜。
    ⒁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287次
  • 问舟子

  • 正文: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285次
  • 钱塘江畔是谁家:王昌龄诗《浣纱女》全文翻译赏析

  •     浣纱女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

        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

        今日公然来浣纱。

        王昌龄诗鉴赏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

        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

        用的是倒装。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丽。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纱”是轻薄的绢。

        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 唐代阅读:2282次
  • 送人之军

  • 正文: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唐代阅读:2281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