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南北朝〗诗词集锦
  • 陇头歌辞三首

  • 正文: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呜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二)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三)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注释
    ①《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②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
    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③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
    ③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④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⑤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背井离乡的游子于寒山冰河间听到这种流水声,心里那种思乡之情,那种因种种原因遭受这种漂流之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难受了。
    ⑥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秦川”代指“故乡”,因为六盘山以西就是“塞外”了,离关内越来越远,所以说痛断肝肠。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30次
  • 芳树

  • 正文:
    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
    一叶度春风,芳芳自相接。
    色杂乱参差,众花纷重叠。
    重叠不可思,思此谁能惬。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转眼间树木就变绿了,微风过处,散发着满树的芳香。这芳香并非一片叶子所能发出来的。一叶经历春风,众叶都开始散发芳香,芳气相接,才有这般春风醉。只是秋天一来,树木的叶子就要变黄枯萎了,颜色也在秋风的相逼下呈现出衰飒的样子,众花也纷纷而落。满眼都是黄花堆积,看到这般萧瑟的情景千万不能想太多,勾起了年华易逝的感伤怎能让人心情舒畅呢?

    注释
    ①度:过,经历。
    ②参差:不齐。
    ③惬:惬意,心情舒畅的意思。



    作者介绍:
    萧衍,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南北朝阅读:2929次
  • 华山畿·啼相忆

  • 正文: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边哭一边回忆,泪水就像漏刻里的水一样,从白天到晚上一直流个不停。

    注释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24次
  •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

  • 正文:
    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
    阳鸟吐清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20次
  • 咏舞诗

  • 正文: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暕,[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字思晦,琅邪临沂人。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岁。年数岁,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弱冠,选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员外散骑侍郎。天监中,历位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家世显贵,与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以左仆射致仕。暴疾卒,谥靖。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二十一卷。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
  • 南北朝阅读:2918次
  • 昔昔盐

  • 正文: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丝丝垂柳低垂,轻轻覆盖在金黄色的堤岸上。又是浓浓夏日,蘼芜的叶子又变得异常繁茂浓密。在美丽的荷叶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的池塘水溢出池塘外,桃李随风而落的花瓣飘然而下,撒满树下的路。思妇长得如采桑的罗敷般貌美,她对丈夫的思念情怀像织锦的窦家妻那样真切。丈夫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则在风月之夜独守空闺。独处闺中,她常收敛笑容,整日流泪。游子不在的日子她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因镜子不用也被藏在匣中。思妇懒得整理房间,凤形花纹的帷帐不上钩而长垂。思妇因思念丈夫神魂不定,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也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丈夫久行不归,思妇的住屋也渐渐萧条破落。她居住的房屋内窗户昏暗,到处满悬着一张一张的蜘蛛网;空废的屋梁上,剥落着一块一块的燕巢泥。丈夫征戍行踪不定,前年还在代州,而今却在辽西。一去从此便再无消息,何时才能听到丈夫归来的马蹄声?

    注释
    ①金堤:即堤岸。堤之土黄而坚固,故用“金”修饰。
    ②蘼芜(mí wú):香草名,其叶风干后可做香料。
    ③复:又。
    ④沼:池塘。
    ⑤桃李蹊:桃李树下的路。
    ⑥秦氏女:指罗敷。汉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里是用来表示思妇的美好。
    ⑦窦家妻:指窦滔之妻苏蕙。窦滔为前秦苻坚时秦州刺史,被谪戍流沙,其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这里是用来表示思妇的相思。
    ⑧“关山”两句:游子已去关山之外,思妇则在风月之夜独守空闺。荡子,在外乡漫游的人,即游子。
    ⑨恒:常。敛:收敛。
    ⑩千金笑:一笑值千金。双玉:指双目流泪。盘龙随镜隐:思妇无心打扮,用不着镜子。盘龙,铜镜背面所刻的龙纹。随镜隐,是说镜子因为不用而藏在匣中。彩凤:锦帐上的花纹是凤形。逐帷低:是说帷帐不上钩而长垂。思妇懒得整理房间,故帷帐老是垂挂着。飞魂:唐朝赵氏用《昔昔盐》的每一句为题作诗,第十三首以本句为题,“飞魂”作“惊魂”。同夜鹊: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用来形容神魂不定。即夜里睡不着,就像夜鹊见月惊起而神魂不定。倦寝忆晨鸡:像晨鸡那样早起不睡。倦寝,睡觉倦怠,即睡不着。牖(yǒu):窗户。空梁:空屋的房梁。



    作者介绍:
    薛道衡,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南北朝阅读:2917次
  • 子夜四时歌·春林花多媚

  • 正文:
    春林花多媚,
    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
    吹我罗裳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17次
  • 夜度娘

  • 正文:
    夜来冒霜雪,
    晨去履风波。
    虽得叙微情,
    奈侬身苦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16次
  • 蜀道难·其一

  • 正文: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萧纲,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南北朝阅读:2915次
  • 芜城赋

  • 正文: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关复江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麕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飡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寒草前衰。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篷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辇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地势辽阔平坦的广陵郡,南通苍梧、南海,北趋长城雁门关。前有漕河萦回,下有昆岗横贯。周围江河城关重叠,地处四通八达之要冲。当年吴王刘濞在此建都的全盛之时,街市车轴互相撞击,行人摩肩,里坊密布,歌唱吹奏之声喧腾沸天。吴王靠开发盐田繁殖财货,开采铜山获利致富。使广陵人力雄厚,兵马装备精良。所以能超过秦代的法度,逾越周代的规定。筑高墙,挖深沟,图谋国运长久和美好的天命。所以大规模地修筑城墙,辛勤地营建备有烽火的望楼。使广陵城高与五岳相齐,宽广与三坟连接。城墙若断岸一般高峻,似长云一般耸立。用磁铁制成城门以防歹徒冲入,城墙上糊红泥以焕发光彩。看城池修筑得如此牢固,总以为会万年而永属一姓,哪知只经历三代,五百多年,竟然就如瓜之剖、豆之分一般崩裂毁坏了。莓苔环井边而生,蔓蔓野葛长满道路。堂中毒蛇、短狐遍布,阶前野獐、鼯鼠相斗。木石精灵、山中鬼怪,野鼠城狐,在风雨之中呼啸,出没于晨昏之际。饥饿的野鹰在磨砺尖嘴,寒冷的鹞子正怒吓着小鸟。伏着的野兽、潜藏的猛虎,饮血食肉。崩折的榛莽塞满道路,多阴森可怕的古道。白杨树叶早已凋落,离离荒草提前枯败。劲锐严寒的霜气,疾厉逞威的寒风,弧蓬忽自扬起,沙石因风惊飞。灌木林莽幽远而无边无际,草木杂处缠绕相依。护城河已经填平,高峻的角楼也已崩塌。极目千里之外,唯见黄尘飞扬。聚神凝听而寂无所有,令人心中悲伤之极。至于彩绘门户之内的绣花帐,陈设豪华的歌舞楼台之地;玉池碧树,处于射弋山林、钓鱼水湾的馆阁;吴、蔡、齐、秦各地的音乐之声,各种技艺耍玩;全都香消烬灭,光逝声绝。东都洛阳的美姬、吴楚南方的佳人,芳心丽质,玉貌朱唇,没有一个不是魂归于泉石之下,委身于尘埃之中。哪里还会回忆当日同辇得宠的欢乐,或独居离宫失宠的痛苦?天运真难说,世上抱恨者何其多!取下瑶琴,谱一首曲,作一支芜城之歌。歌词说:广陵的边风急啊飒飒城上寒,田间的小路灭啊荒墓尽摧残,千秋啊万代,人们同归于死啊还有什么可言!

    注释
    摘要:本文为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篇。芜城即广陵,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故城在江苏省江都县东北,自汉魏以至晋宋,一直沿用。后因北魏南侵,竟陵王刘诞的叛乱,城邑荒芜,废墟一片。鲍照感而赋之,遂名芜城。
    井径:田间的小路。丘陇:坟墓。

    参考资料:

    1、 李廷先 等 .古文鉴赏辞典(上册)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650-654 .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2915次
  • 渡青草湖

  • 正文:
    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阴铿,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 南北朝阅读:2914次
  • 赠范晔诗

  • 正文: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折花 一作:折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给远在陇山的友人。
    江南别没有更好的礼品相送,姑且把一枝梅花送去报春。

    注释
    ⑴《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兼赠。”唐汝谔《古诗解》则云:“晔为江南人,陆凯代北人,当是范寄陆耳。”这里用《赠范晔》题,乃暂从旧说。范晔:字蔚宗,顺阳山阴(今河南省淅川县东)人,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
    ⑵驿使:古代递送官府文书的人。
    ⑶陇头人:即陇山人,在北方的朋友,指范晔。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⑷“聊赠”句:赠:一作“寄”。一枝春:指梅花,人们常常把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刘光耀.历代诗词名篇译注评.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103-104 2、 景宏业.学子必背·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8 3、 蒋心海.诗词大王:国际文化出版社,1998年:2-3

    作者介绍:
    陆凯,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是南北朝人。《魏书》有传。
  • 南北朝阅读:2913次
  • 咏芙蓉

  • 正文: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译文:
    微风吹拂使树叶摇晃,轻轻的露珠粘在房子上。
    水池中的水之所以发出绿光,是因为在等我释放红光。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南北朝阅读:2913次
  • 咏新荷应诏

  • 正文:
    勿言草卉贱,幸宅天池中。
    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南北朝阅读:2913次
  • 游黄檗山

  • 正文: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江淹,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南北朝阅读:2913次
  •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 正文: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华山畿啊,华山畿,
    你既然已经为了我死,我独自一人又怎会苟活?
    若你可怜我此时的处境,就将棺木为我打开吧,我愿意陪伴你共赴黄泉。

    注释
    ①《华山畿》现存二十五首,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这里所选的为第一首,据《古今乐录》,写华山附近一对青年男女的殉情悲剧。华山,在今江苏句容市北。畿,山边。
    ②侬:我,吴地方言。
    ③为谁施:为谁而活下去。施,施用。
    ④欢:对情人的爱称。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12次
  • 捣衣诗

  • 正文: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柳恽,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 南北朝阅读:2912次
  • 秋至怀归诗

  • 正文:
    怅然集汉北。
    还望岨山田。
    沄沄百重壑。
    参差万里山。
    楚关带秦陇。
    荆云冠吴烟。
    草色敛穷水。
    木叶变长川。
    秋至帝子降。
    客人伤婵娟。
    试访淮海使。
    归路成数千。
    蓬驱未止极。
    旌心徒自悬。
    若华想无慰。
    忧至定伤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江淹,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南北朝阅读:2912次
  • 石城乐

  • 正文:
    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
    风吹黄檗藩,恶闻苦篱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12次
  •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 正文:
    新买五尺刀,悬著中梁柱。
    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2911次
  • 行经孙氏陵

  • 正文: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南北朝阅读:2911次
  • 梅花落

  • 正文: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 一作:风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

    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615页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2910次
  • 别诗二首·其一

  • 正文: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译文:
    上次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这两句是感叹相聚太短,离别太长,每次分手后总要经过许久才能相见。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范云,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南北朝阅读:2910次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 正文: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南北朝阅读:2910次
  •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

  • 正文: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南北朝阅读:2910次
  • 舟中望月

  • 正文:
    大江阔千里,
    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
    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
    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
    堪拂艳歌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朱超,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 南北朝阅读:2910次
  • 敕勒歌

  • 正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译文二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注释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③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④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⑤笼盖四野(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洪迈《容斋随笔》卷一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⑦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⑧见(xiàn):同“现”,显露。

    参考资料:

    1、 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介绍:
    乐府诗集,
  • 南北朝阅读:2909次
  • 雨雪曲

  • 正文: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注释
    ①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
    ②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③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
    ④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作者介绍:
    江总,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南北朝阅读:2909次
  • 游东田

  • 正文: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戚然无欢,邀友一同游乐。
    登上云雾笼罩中的高高楼榭,顺着山势眺望远处的菌形台阁。
    远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烟霭迷离的景象。
    游鱼嬉戏,触动水中新荷;飞鸟辞树,枝上余花散落。
    春酒虽美,还是停杯对景,眺望青山。

    注释
    1、东田:南朝太子萧长懋在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下所建的楼馆。
    2、戚戚(qī):忧愁的样子。
    3、悰(cóng):快乐。
    4、行乐:游玩。
    5、寻云:追寻云霞的踪迹,指登高。
    6、陟(zhì):登,上。《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
    7、累榭(xiè):重重叠叠的楼阁。榭,台上有屋叫榭。
    8、随山:顺着山势。
    9、菌阁:华美的楼阁。王褒《九怀》有句:“菌阁兮蕙楼”,用菌、蕙等香草来形容楼阁的华美。
    10、暧(ài):昏暗,不明晰。
    11、阡阡(qiān):同“芊芊”,茂盛的样子。
    12、生烟:指新生之烟。谢灵运《撰征赋》:“睹生烟而知墟。”
    13、漠漠:弥漫,散布。
    14、荷:荷花。
    15、余花:残余的花朵。
    16、不对:不面对着,这里指不饮酒。
    17、芳春酒:芳香的春酒,这里指美酒。
    18、青山郭:靠近青山的城郭。郭,外城。

    参考资料:

    1、 范能船,朱晓松.《游览诗一百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12 2、 张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2 3、 彭振刚.《钟山风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11-12 4、 林之亭,朱梅福.《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导读》.合肥:黄山书社,2010:222 5、 曹鼎.《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齐梁体诗传(中)》.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32 6、 郑春山,李学文.《千古绝唱: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卷二》.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1341 7、 吴功正.《山水诗注析》.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33 8、 周期政.《古诗英华解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96

    作者介绍: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南北朝阅读:2909次
  • 赠傅都曹别

  • 正文:
    轻鸿戏江潭,
    孤雁集洲沚。
    邂逅两相亲,
    缘念共无已。
    风雨好东西,
    一隔顿万里。
    追忆栖宿时,
    声容满心耳。
    落日川渚寒,
    愁云绕天起。
    短翮不能翔,
    徘徊烟雾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29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