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先秦〗诗词集锦
  • 兔罝

  • 正文: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注释
    ⑴肃肃(suō):整饬貌,密密。罝(jū 居):捕兽的网。
    ⑵椓(zhuó 浊):打击。丁丁(zhēnɡ 争):击打声。布网捕兽,必先在地上打桩。
    ⑶赳赳:威武雄健的样子。
    ⑷公侯: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泛指统制者。干:盾牌。城:城池。干城,比喻捍卫者。
    ⑸逵(kuí 魁):九达之道曰“逵”。中逵,即四通八达的路叉口。
    ⑹仇(qiú 求):通“逑”。
    ⑺林: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林中。
    ⑻腹心:比喻最可信赖而不可缺少之人。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5-16页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54次
  • 庄暴见孟子

  • 正文: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 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注释
    ①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②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色:脸色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
    (11)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12)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13)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14)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15)语:告诉
    (16)对:回答

    参考资料:

    1、 李梦华 .《孟子》精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2、 陈振鹏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7 . 3、 程帆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 4、 郭英德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华书局 ,1999 . 5、 杨振中 .走进文言文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6 . 6、 朱庆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作者介绍:
    孟子及弟子,
  • 先秦阅读:2142次
  • 素冠

  • 正文: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幸见你戴白冠守礼如仪,见你身体是如此瘦弱憔悴,都是因为尽礼而忧伤劳累。
    有幸见你穿白衣守礼如仪,我也情不自禁地哀戚伤悲,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
    有幸见你白冠白衣白蔽膝,我内心深处忧伤沉沉涌积,恨不得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注释
    ⑴素冠:白帽。
    ⑵庶:幸。
    ⑶棘人:罪人。棘,执囚之处。一说,瘦也。栾栾:拘束,不自由。一说,瘦瘠貌。
    ⑷抟(tuán)抟:忧苦不安。
    ⑸聊:愿。一说“且”。
    ⑹韠(bì):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⑺蕴结:郁结,忧思不解。
    ⑻如一:如同一人。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85-28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82-283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42次
  • 五子歌

  • 正文:
    皇祖有训。
    民可近。
    不可下。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予视天下愚夫愚妇。
    一能胜予。
    怨岂在明。
    不见是图。
    予临兆民。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为人上者。
    奈何不敬。
    训有之。
    内作色荒。
    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
    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
    未或不亡。
    惟彼陶唐。
    有此冀方。
    今失厥道。
    乱其纪纲。
    乃底灭亡。
    明明我祖。
    万邦之君。
    有典有则。
    贻厥子孙。
    关石和钧。
    王府则有。
    荒坠厥绪。
    覆宗绝祀。
    呜呼曷归。
    予怀之悲。
    万姓仇予。
    予将畴依。
    郁陶乎予心。
    颜厚有忸怩。
    弗慎厥德。
    虽悔可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7次
  • 祷雨辞

  • 正文:
    政不节与。
    使民疾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宫室崇与。
    妇谒盛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苞苴行与。
    谗夫兴与。
    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7次
  • 矛与盾

  • 正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赞誉,夸耀。
    4、曰:说,讲。
    5、吾:我。
    6、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7、或:有人。
    8、以:使用;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助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能:不能。
    15、之:的。
    16、鬻(yù):卖.
    17、者:...的人
    18、莫:没有什么
    19、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作者介绍:
    韩非,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先秦阅读:2135次
  • 相和歌

  • 正文:
    嗟来桑户乎。
    嗟来桑户乎。
    而已反其真。
    而我犹为人猗。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4次
  • 防有鹊巢

  • 正文: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哪见过堤上筑鹊巢,哪见过土丘长水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烦恼。
    哪见过庭院瓦铺道,哪见过山上长绶草。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害怕又烦恼。

    注释
    1.防:水坝。一说堤岸;一说即“枋(fāng)”,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
    2.邛(qióng):土丘,山丘。旨:味美的,鲜嫩的。苕(tiáo):一种蔓生植物,生长在低湿的地上。一说紫云英,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
    3.侜(zhōu):谎言欺骗,挑拨。予美:我的爱人。美,美人儿,心上人,指作者所爱的人。
    4.忉(dāo)忉:忧愁不安的样子。
    5.中唐:古代堂前或门内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乃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一说通“塘”,中唐,塘中。甓(pì):砖瓦,瓦片。一说通“䴙(pì)”,野鸭子。
    6.鷊(yì):借为“虉(yì)”,杂色小草,又叫绶草,一般生长在阴湿处。
    7.惕(tì)惕:提心吊胆、恐惧不安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76-277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73-275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4次
  • 有狐

  • 正文: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注释
    1.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
    2.绥(suí)绥:慢走貌。朱熹《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3.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4.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cháng):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5.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
    6.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7.侧:水边。
    8.服:衣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2次
  • 孔子诵

  • 正文:
    麛裘面鞞。
    投之无戾。
    鞞之麛裘。
    投之无邮。
    袞衣章甫。
    实获我所。
    章甫袞衣。
    惠我无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30次
  • 史记引语

  • 正文:
    狡兔死。
    良狗烹。
    高鸟尽。
    良弓藏。
    敌国破。
    谋臣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24次
  • 九罭

  • 正文: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注释
    1.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2.鳟鲂:鱼的两个种类。
    3.觏(gòu):碰见。
    4.衮(gǔn)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5.遵渚:沿着沙洲。
    6.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7.信处:住两夜。处:住宿
    8.陆:水边的陆地。
    9.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10.是以:因此。
    11.有:持有、留下。
    12.无以:不要让。

    参考资料:

    1、 杨伯峻等.白话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4:70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22次
  • 子产诵

  • 正文:
    取我衣冠而褚之。
    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
    我其与之。
    我有子弟。
    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
    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
    谁其嗣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19次
  • 孺子歌

  • 正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17次
  • 六韬引谚

  • 正文: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09次
  • 获麟歌

  • 正文: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我心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08次
  • 南风歌

  • 正文: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风清凉阵阵吹啊,可以解除万民的愁苦。
    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丰富万民的财物。

    注释
    ⑴南风:东南风,又称薰风(薰是清凉温和的意思)。
    ⑵愠:含怒,怨恨,忧愁。
    ⑶时:适时,及时,合时宜的。
    ⑷阜:丰富。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06次
  • 丘中有麻

  • 正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土坡上一片大麻,有郎的深情留下。有郎的深情留下,盼望郎来的步伐。
    土坡上一片麦田,有郎的爱意缠绵。有郎的爱意缠绵,盼望郎再来野宴。
    土坡上一片李林,有郎的真情爱心。有郎的真情爱心,他赠送佩玉晶莹。

    注释
    1.麻:大麻,一年生草本植物,皮可绩为布者,古时种植以其皮织布做衣,子可食。
    2.留:一说停留、留住之留;一说指刘姓;一说为借“懰”,美好之意。子嗟:人名。一说对那个男子的尊称。
    3.将(qiāng):请;愿;希望。施施:施予,帮助,有恩惠、惠予之意。一说慢行貌,一说高兴貌。
    4.子国:人名。中子嗟、子国、之子与《鄘风·桑中》之所言“孟姜”“孟弋”“孟庸”同一手法,均是刘氏一人数名。一说“子国”为“子嗟”父,“之子”即子嗟。又说“嗟、国”皆为语气助词。
    5.食:吃饭。
    6.贻:赠。佩玖:佩玉名。玖,次于玉的黑石。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50-15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7-148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04次
  • 芄兰

  • 正文: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芄兰枝上结尖夹,小小童子佩角锥。虽然你已佩角锥,但不解我情旖旎。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芄兰枝上叶弯弯,小小童子佩戴韘。虽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来亲近。走起路来慢悠悠,摇摇摆摆大带垂。

    注释
    1.芄(wán)兰:兰草名,一名萝藦,亦名女青,蔓生,断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荚实倒垂如锥形。
    2.支:借作“枝”。
    3.觿(xī):用兽骨制成的解结用具,形同锥,似羊角,也可为装饰品。本为成人佩饰。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征。
    4.能:乃,于是。一说“宁”“岂”。知:智,一说“接”。
    5.容、遂:舒缓悠闲之貌。一说容为佩刀,遂为佩玉。
    6.悸:本为心动,这里形容带下垂、摆动貌。
    7.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拉弓,即扳指。
    8.甲(xiá):借作“狎”,戏,亲昵。一说长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2-123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5-126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103次
  • 崧高

  • 正文: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藩国以他为屏蔽,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新居来丈量。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墙垣厚实是坚城。宗庙也已修筑好,富丽堂皇面貌新。周王有物赐申伯,四马驾车真健劲,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步卒车骑军容盛。周邦人民皆欢喜,国有栋粱得安宁。尊贵显赫贤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吉甫创作这首,篇幅既长情亦重。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注释
    (1)崧(sōng):又作“嵩”,山高而大。维:是。岳:特别高大的山。毛传:“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
    (2)骏:大。极:至。
    (3)维:发语词。
    (4)甫:国名,此指甫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申:国名,此指申伯。其封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5)翰:“干”之假借,筑墙时树立两旁以障土之木柱。
    (6)于:犹“为”。蕃:即“藩”,藩篱,屏障。
    (7)宣:“垣”之假借。
    (8)亹(wěi)亹:勤勉貌。
    (9)缵:“践”之借,任用。
    (10)前一“于”字:为,建。谢: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南。
    (11)式:法。
    (12)召伯:召虎,亦称召穆公,周宣王大臣。
    (13)定:确定。
    (14)登:升。
    (15)执:守持。功:事业。
    (16)因:依靠。
    (17)庸:通“墉”,城墙。
    (18)彻:治理。此指划定地界。
    (19)傅御:诸侯之臣,治事之官,为家臣之长。
    (20)私人:傅御之家臣。
    (21)俶(chù):厚貌,一说建造。
    (22)寝庙:周代宗庙的建筑有庙和寝两部分,合称寝庙。
    (23)藐藐:美貌。
    (24)锡(cì):同“赐”。
    (25)牡:公马。蹻(jué)蹻:强壮勇武貌。
    (26)钩膺:即“樊缨”,马颈腹上的带饰。濯濯:光泽鲜明貌。
    (27)遣:赠送。
    (28)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乘(shèng)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
    (29)图:图谋,谋虑。
    (30)介:亦作“玠”,大。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
    (31)近(按说文从辵从丌,今从斤,误。读音jì):语助词,相当于“哉”。
    (32)保:保有。
    (33)信:真。迈:行。
    (34)饯:备酒食送行。郿(méi):古地名,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岸。当时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东南,申伯封国之谢又在郿之东南,故宣王为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饯行。
    (35)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
    (36)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畴”,储备。粻(zhāng):米粮。
    (37)遄(chuán):加速。
    (38)番(bō)番:勇武貌。
    (39)徒:徒行之士兵。御:御车之士兵。啴(chǎn)啴:众盛貌。
    (40)戎:汝,你。或训“大”。
    (41)不(pī):通“丕”,太。显:显赫。
    (42)元舅:长舅。
    (43)宪:法式,模范。
    (44)柔惠:温顺恭谨。
    (45)揉:即“柔”,安。
    (46)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诵:同“颂”,颂赞之诗。
    (47)其:是,此。孔硕:指篇幅很长。孔,很;硕,大。
    (48)风:曲调。肆好:极好。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98次
  • 卷阿

  • 正文: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々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君子之马,既闲且驰。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注释
    (1)有卷(quán):卷卷。卷,卷曲。阿:大丘陵。
    (2)飘风:旋风。
    (3)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4)矢:陈,此指发出。
    (5)伴奂:据郑玄笺:“伴奂,自纵弛之意也。”则“伴奂”当即“泮涣”,无拘无束之貌。或谓读为“盘桓”,非。
    (6)优游:从容自得之貌。
    (7)俾:使。尔:指周天子。弥:终,尽。性:同“生”,生命。
    (8)似:同“嗣”,继承。酋:同“猷”,谋划。
    (9)昄(bǎn)章:版图。
    (10)孔:很。
    (11)主:主祭。
    (12)茀:通“福”。
    (13)纯嘏(gǔ):大福。
    (14)冯(píng):辅。翼:助。
    (15)引:牵挽。
    (16)则:标准。
    (17)颙(yōng)颙:庄重恭敬。昂(áng)昂:气概轩昂。
    (18)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尖。璋:也是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作斜锐角。
    (19)令:美好。闻:声誉。
    (20)翙(huì)翙:鸟展翅振动之声。
    (21)爰:而。
    (22)蔼蔼:众多貌。吉士:贤良之士。
    (23)媚:爱戴。
    (24)傅:至。
    (25)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
    (26)菶(běng)菶:草木茂盛貌。
    (27)雝(yōng)雝喈(jiē)喈:鸟鸣声。
    (28)庶:众。
    (29)闲:娴熟。
    (30)不多:很多。不,读为“丕”,大。
    (31)遂:对。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97次
  • 正文: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94次
  • 下泉

  • 正文: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注释
    ⑴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⑵冽(liè):寒冷。
    ⑶苞:丛生。稂(láng):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⑷忾:叹息。寤:醒。
    ⑸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⑹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⑺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⑻芃(péng)芃:茂盛茁壮。毛传:“芃芃,美貌。”
    ⑼膏:滋润,润泽。
    ⑽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⑾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97-298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93-295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86次
  • 齐人歌

  • 正文:
    鲁人之皋。
    数年不觉。
    使我高蹈。
    唯其儒书。
    以为二国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86次
  • 十月之交

  • 正文: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是十月的时候,初一这天是辛卯。天上日食忽发生,这是凶险的征兆。往日月蚀夜光微,今天日食天地黑。如今天下众黎民,大难将临令人悲。
    日食月食示凶兆,运行常规不遵照。全因天下没善政,空有贤才用不了。平时月食也曾有,习以为常心不扰。现在日食又出现,叹息此事为凶耗。
    雷电轰鸣又闪亮,天不安来地不宁。江河条条如沸腾,山峰座座尽坍崩。高岸竟然成深谷,深谷却又变高峰。可叹当世执政者,面对凶险不自警。
    皇父显要为卿士,番氏官职是司徒。冢宰之职家伯掌,仲允御前做膳夫。内史棸子管人事,蹶氏身居趣马职。楀氏掌教官师氏,美妻惑王势正炽。
    叹息一声这皇父,难道真不识时务?为何调我去服役,事先一点不告诉?拆我墙来毁我屋,田被水淹终荒芜。还说“不是我残暴,礼法如此不合糊”。
    皇父实在很圣明,远建向都避灾殃。选择亲信作三卿,真是富豪多珍藏。不愿留下一老臣,让他守卫我君王。有车马人被挑走,迁往新居地在向。
    尽心竭力做公事,辛苦劳烦不敢言。本来无错更无罪,众口喧嚣将我谗。黎民百姓受灾难,灾难并非降自天。当面聚欢背后恨,罪责应由小人担。
    绵绵愁思长又长,劳心伤神病恹恹。天下之人多欢欣,独我处在忧伤间。众人全都享安逸,唯我劳苦不敢闲。只要周朝天命在,不敢效友苟偷安。

    注释
    1.交:日月交会,指晦朔之间。
    2.朔月:月朔,初一。
    3.孔:很。丑:凶恶。
    4.行(háng):轨道,规律,法则。
    5.四国:泛指天下。
    6.则:犹。
    7.于:读作“吁”,感叹词。于何:多么。臧:善。
    8.烨(yè)烨:雷电闪耀。震:雷。
    9.宁、令:皆指安宁。
    10.川:江河。
    11.冢:山顶。崒:通“碎”,崩坏。
    12.胡憯(cǎn):怎么。莫惩:不制止。
    13.皇父:周幽王时的卿士。卿士:官名,总管王朝政事,为百官之长。
    14.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
    15.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宠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
    16.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饮食的官。
    17.棸(zōu)子:姓棸的人。内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对诸侯封赏策命的官。
    18.蹶(guì):姓。趣马:养马的官。
    19.楀(yǔ):姓。师氏: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官。
    20.艳妻:指周幽王的宠妃褒姒。煽(shān):炽热。
    21.抑:通“噫”,感叹词。
    22.不时:不按时,不合时,此处“时”主要指农时。
    23.我作:作我,役使我。
    24.彻:拆毁。
    25.卒:尽,都。污:积水。莱:荒芜。
    26.戕(qiāng):残害。
    27.向:王先谦认为是今河南济源县南向城。
    28.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
    29.亶(dǎn):信,确实。侯:助词,维。
    30.慭(yìn):愿意,肯。
    31.徂(cú):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
    32.黾(mǐn)勉:努力。
    33.嚣(áo)嚣:众多的样子。
    34.孽:灾害。
    35.噂(zǔn):聚汇。沓:语多貌。噂沓,聚在一起说话。背憎:背后互相憎恨。
    36.职:主要。
    37.里:“悝”之假借,忧愁。
    38.痗(mèi):病。
    39.彻:毁灭。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430-437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98-402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85次
  • 郑伯克段于鄢

  • 正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许,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注释
    初:当初,这是回述往事时的说法。
    郑武公:名掘突,郑桓公的儿子,郑国第二代君主。
    娶于申:从申国娶妻。申,春秋时国名,姜姓,河南省南阳市北。
    曰武姜:叫武姜。武姜,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
    共(gōng)叔段:郑庄公的弟弟,名段。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因此称“叔段”。
    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
    惊:使动用法,使姜氏惊。
    遂恶(wù)之:因此厌恶他。遂,连词,因而。恶,厌恶。
    爱:喜欢,喜爱。
    亟(qì)请于武公:屡次向武公请求。亟,屡次。于,介词,向。
    公弗许:武公不答应她。弗,不。
    及庄公即位: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及,介词,到。即位,君主登上君位。
    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
    岩邑:险要的城镇。岩,险要。邑,人所聚居的地方。
    虢(guó)叔死焉: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于此”。
    佗邑唯命:别的地方,听从您的吩咐。佗,同“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唯命,只听从您的命令。
    京:地名,河南省荥阳县东南。
    谓之京城大(tài)叔:京地百姓称共叔段为京城太叔。大,同“太”。王力、朱骏声作古今字。《说文》段注:“太从大声,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祭(zhài)仲:郑国的大夫。祭:特殊读音。
    都城过百雉(zhì):都邑的城墙超过了300丈。都:《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指次于国都而高于一般邑等级的城市。 雉: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
    国之害也:国家的祸害。
    先王:前代君王。郭锡良《古代汉语讲授纲要》注为周开国君主文、武王。
    大都不过参(sān)国之一:大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参,同“三”。
    中五之一:中等城市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五分国之一”的省略。
    小九之一:小城市的城墙不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九分国之一”的省略。
    不度:不合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定下的制度。
    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住的意思。
    焉辟害:哪里能逃避祸害。辟,“避”的古字。
    何厌(厌)之有:有何厌。有什么满足。宾语前置 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定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为之所:给他安排个地方,双宾语,即重新安排。
    无使滋蔓(zī màn):不要让他滋长蔓延,“无”通“毋”(wú)。
    图:除掉。
    犹:尚且。
    况:何况。
    多行不义,必自毙: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毙,本义倒下去、垮台。汉以后才有“死”义。
    姑:姑且,暂且。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ǐ)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 鄙:边 邑也,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
    公子吕:郑国大夫。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它怎么办?之,指“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这件事。
    欲与大(tài)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与,给予。
    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事,动词,事奉。
    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无庸:不用。“庸”、“用”通用,一般出现于否定式。
    将自及:将自己赶上灾难,杜预注:“及之难也。及:本义追赶上。
    收贰以为己:把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领邑。贰,指原来贰属的西鄙北鄙。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廪(lǐn)延:地名,河南省延津县北。
    厚将得众:势力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众,指百姓。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将要崩溃。 暱:同昵(异体),亲近。
    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缮甲兵:修整作战用的甲衣和兵器。缮,修理。甲,铠甲。兵,兵器。
    具卒乘(shènɡ):准备步兵和兵车。具,准备。卒,步兵。乘,四匹马拉的战车。
    袭:偷袭。行军不用钟鼓。杜预注:“轻行掩其不备曰袭”。本是贬义,后逐渐转为中性词。
    夫人将启之:武姜将要为共叔段作内应。夫人,指武姜。启之,给段开城门,即作内应。启,为动用法。
    公闻其期:庄公听说了偷袭的日期。
    帅车二百乘 :率领二百辆战车。帅,率领。古代每辆战车配备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共甲士六百人,步卒一万四千四百人。
    叛:背叛。
    入:逃入。
    公伐诸鄢:庄公攻打共叔段在鄢邑。诸:之于,合音词 。
    辛丑:干支纪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sì)午未申酉戌(xū)亥。二者相配,用以纪日,汉以后亦用以纪年。即二十三日。
    出奔共:出逃到共国(避难)。奔,逃亡。
    不弟:不守为弟之道。与“父不父,子不子用法相同。”《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
    如二君,故曰克: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克,战胜。
    称郑伯,讽失教也: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讥,讽剌。失教,庄公本有教弟之责而未教。
    谓之郑志: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志,意愿。
    不言出奔,难之也: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寘:“置”的通用字。放置,放逐。
    誓之:为动,对她发誓。
    黄泉:地下的泉水,喻墓穴,指死后。
    悔之:为动,对这事后悔 。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颍谷(今河南登封西)。
    封人:管理边界的地方长官。 封:聚土培植树木。古代国境以树(沟)为界,故为边界标志。
    有献:有进献的东西。献作宾语,名词。
    赐之食:赏给他吃的。双宾语。
    食舍肉:吃的时候把肉放置一边不吃。 舍,舍的古字。
    尝:吃过。
    羹:带汁的肉。《尔雅·释器》:“肉谓之羹。”
    遗(wèi)之:赠送给她。
    繄(yī)我独无:我却单单没有啊! 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问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敢:表敬副词,冒昧。
    故:原故,原因和对姜氏的誓言。
    悔:后悔的心情。
    何患焉: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焉:于是。
    阙:通“掘”,挖。
    隧而相见:挖个地道,在那里见面。隧,隧道,这里用作动词,指挖隧道。
    其谁曰不然: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其,语气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然,代词,代庄公对姜氏发的誓言。
    赋:赋诗,孔颖达疏:“谓自作诗也。”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走进隧道里,欢乐真无比。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yì):走出隧道外,心情多欢快。 中、融:上古冬韵,今押韵。 外,洩:上古月韵,今不押韵。
    遂为母子如初: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象当初一样。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施及庄公:施,延及。延及庄公。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尽。锡,通赐,给与。
    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语气,之,结构助词,助词宾语前置。

    参考资料:

    1、 金永健 .《半塘文库:清代左传考证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年 . 2、 陈克炯 .《左传详解词典》 :中国古籍出版社 ,2004年 .

    作者介绍:
    左丘明,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 先秦阅读:2077次
  • 天作

  • 正文: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耸的岐山自然天成,
    创业的大王苦心经营。
    荒山变成了良田沃野,
    文王来继承欣欣向荣。
    他率领民众云集岐山,
    阔步行进在康庄大道,
    为子孙创造锦绣前程。

    注释
    ⑴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
    ⑵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扩大,治理。
    ⑶彼:指大王。作:治理。
    ⑷康:安。
    ⑸彼:指文王。徂:往。
    ⑹夷:平坦易通。行(háng):道路。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77次
  • 楚狂接舆歌

  • 正文: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也不可待。
    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
    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
    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
    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
    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
    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
    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
    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
    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
    无伤吾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73次
  • 康衢谣

  • 正文:
    立我臣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71次
  • 正文: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々,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拖拖拉拉,大瓜连小瓜,当初我们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洞来挖,把地洞来打,那时候没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塍:音成chéng)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造一座庄严的大庙宇。
      盛起土来满满装,填起土来轰轰响。登登登是捣土,凭凭凭是削墙。百堵墙同时筑起,擂大鼓听不见响。
      立起王都的郭门,那是多么雄伟。立起王宫的正门,又是多么壮美。大社坛也建立起来,开出抗敌的军队。
      对敌的愤怒不曾消除,民族的声望依然保住。拔去了柞树和棫树,打通了往来的道路。混夷望风奔逃,他们尝到了痛苦。
      虞芮的争吵要我们来评,文王感动了他们的天性。我们有臣僚宣政策团结百胜;我们有臣僚在前后保扶我君;我们有臣僚睦邻邦奔走四境;我们有臣僚保疆土抵抗侵凌。

    注释
    1、瓞(迭dié):小瓜。人以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
    2、土:读为“杜”,《汉书o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陕西邠(宾bīn)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近今陕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以上二句是说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间。
    3、古公亶(胆dǎn)父:就是前注所说的太王。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窑灶。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复、穴都是土室。这句是说居住土室,像窑灶的形状。
    5、家室:犹言“宫室”。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初迁新土,居处简陋。(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迁到歧山。)
    6、朝:早。走:《玉篇》引作“趣”。趣马是驱马疾驰。这句是说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
    7、率:循。浒:厓(牙yá,旧读yái)岸。
    8、岐下:岐山之下。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循西来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视。“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原:广平的土地。膴膴(武wǔ):肥沃。
    12、堇(谨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饴(移yí):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堇菜和荼菜都略带苦味,现在说虽堇、荼也味甜如饴,足见周原土质之美。
    13、契:刻。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龟甲先要钻凿,然后在钻凿出来的空处用火烧灼,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断吉凶。占卜的结果用文字简单记述,刻在甲上。契或指凿龟,也可能指刻记卜言。
    14、曰止曰时:“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时”言此时可以动工,这就是占卜的结果。
    15、乃:古文为“乃”。慰:安。这句是说决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这句是说定居之后又划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17、疆:画经界。理:分条理。
    18、宣:言导沟洫(续xù)泄水。亩:言治田垄。
    19、自西徂东:西东指周原之内,举西东以包南北。徂(殂cú):始。
    20、周:徧(遍的异体字)。以上二句是说周原之内无人不担任工作。
    21、司空:官名,营建的事属司空职掌。
    22、司徒:官名,调配人力的事属司徒职掌。
    23、缩:束。版:筑墙夹土的板。载:读为“栽”。缩版以载:言竖木以约束筑墙的板。
    24、庙:供祖先的宫室。翼翼:严正貌。
    25、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动作。陾陾(仍réng):众多。
    26、度(夺duó):向版内填土。薨薨(轰hōng):人声及倒土声。
    27、筑:捣土。登登:捣土声。
    28、屡(楼lóu):古“娄”字,读同“偻”,隆高。削屡是说将墙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冯冯(凭píng):削土声。
    29、鼛(皋gāo):大鼓名,长一丈二尺。敲鼓是为了使劳动着的人兴奋。以上二句是说百堵之墙同时兴工,众声齐起,鼛鼓的声音反不能胜过了。
    30、皋门:王都的郭门。
    31、伉(抗kàng):高。
    32、应门:王宫正门。
    33、将将:尊严正肃之貌。
    34、冢土:大社。社是祭土神的坛。
    35、戎:兵。丑:众。攸:语助词。这句是说兵众出动。出军必须先祭社,所以诗人将两件事连叙。
    36、肆:故。殄(舔tiǎn):绝。厥:其,指古公亶父。愠:怒。
    37、陨(允yǔn):失。问:名声。以上二句是说古公避狄而来未能尽绝愠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声望。
    38、柞(做zuò):植物名,橡栎之一种。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丛生有刺。
    39、行道:道路。兑: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开通。
    40、混夷:古种族名,西戎之一种,又作昆夷、串夷、畎(犬quǎn)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tuì):奔突。
    41、喙(惠huì):困极。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国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瑞ruì):故芮城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南。质:要求平断。成:犹“定”。相传虞芮两国国君争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断。入境后被周人礼让之风所惑,他们自动地相让起来,结果是将他们所争的田作为闲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动。生:读为“性”。这句是说文王感动了虞芮国君礼让的天性。
    44、予:周人自称。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疏附:宣布德泽使民亲附之臣。
    45、先后:前后辅佐相导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47、御侮:捍卫国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时代我周有这四种良臣。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06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