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王昌龄〗作品集锦
  • 塞下曲四首

  • 正文: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
    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军。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一位大将从宫中奉旨出征,全权征调天下的兵马。
    朝廷用很重的礼仪拜将出征,沿途州县皆出城迎送。
    参战数万将士多而杂乱,经过战斗后却无一生还。
    我希望宫中享乐用的马,能把赐给守边将士以御外敌。

    边关是一片悲戚的气氛,因为刚刚埋葬了因战殉国的霍将军。
    他的部分都来吊唁他,他的死震动了北方地区。
    将军离世,部下功勋被废,他们不久也将被分调。
    将军的部下仍被派去守边,而他们悲愤,也只能仰天痛哭。

    注释
    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入塞寒:一作复入塞。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共尘沙:一作向沙场。
    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
    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此首一本题作《望临洮》。
    饮(yìn)马:给马喝水。
    平沙:广漠的沙原。
    黯(àn)黯:昏暗模糊的样子。临洮: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甘肃岷县,以临近洮水得名。秦筑长城,西起于此,故有“昔日长城战”之语。
    昔:一作“当”。长:一作“龙”。
    足:一作“漏”,一作“是”。
    蓬蒿:蓬草蒿草之类杂草。
    末全诗校:“一本无以下二首。同《塞上曲》题作三首。”
    奉诏:敬受天子诏书。甘泉宫:明《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甘泉山有宫,秦始皇所作林光宫, 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元封二年于林光宫旁更作甘泉宫。”这里借指唐宫。
    总征:普遍征召。
    备礼:安排好命将出征的礼节仪式。
    郡国:指州郡。豫:通“预”。郊迎: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尊敬。
    宫厩(jiù):宫中马舍。这里指专供宫中享乐用的马匹。
    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这里借指当时战功卓著、以身殉国的将军。
    部曲(qū):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后汉书·百官志》谓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下有曲。此指“部下”。
    燕南代北:泛指当时的北部边塞。
    黜(chù):贬斥,废免。
    寻:不久。
    黄龙:古城名,即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5-202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65次
  • 王昌龄-诗词《题净眼师房》 古诗 全诗赏析

  • 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
    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吴音唤字更分明。
    日暮钟声相送出,袈裟挂着箔帘钉。


  • 唐代阅读:1456次
  • 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 正文: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
    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
    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在夜晚暗暗吹过边塞的河流,吹过雁门的桑田,边地一片萧瑟。远远地能够看见胡地有人在打猎,虽说还不是秋天,边塞却已经十分寒冷,战士们只能在严霜中风餐露宿。在战场上,兵士们被分成五道作战,孤军奋战,身经百战。战士们虽然英勇,结果功劳多的反而会被下狱,想起这,真是让战士们伤心啊。

    注释
    ①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为古塞,地势雄险。
    ②鞲(ɡōu)马:谓装备坐骑,不卸鞍鞯鞲。鞲,用革制成,射箭的时候用来束衣袖。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49次
  • 芙蓉楼送辛渐

  • 正文: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注释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辛渐:人的一位朋友。
    2.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3.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4.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5.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93-94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43次
  • 王昌龄-诗词《琴》 古诗 全诗赏析

  •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
    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
    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 唐代阅读:1443次
  • 长歌行

  • 正文: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40次
  • 王昌龄-诗词《萧驸马宅花烛》 古诗 全诗赏析

  •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 唐代阅读:1440次
  • 王昌龄-诗词《大梁途中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凄惶向谁叹。


  • 唐代阅读:1439次
  • 王昌龄-诗词《送十五舅》 古诗 全诗赏析

  •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 唐代阅读:1438次
  • 从军行二首·其一

  • 正文: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32次
  • 王昌龄-诗词《胡笳曲》 古诗 全诗赏析

  •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作品赏析 能沾出塞衣:一作能令出塞飞。

      本诗描写边塞战事吃紧,兵临城下,在这危机的情况下,胡笳却起了作用,胡人听了用胡笳演奏的曲子以后,不禁怀念起家乡,都满脸泪痕地撤走了。本诗从侧面反衬了边防将士的思乡之情,构思独特,耐人寻味。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城南已被敌军围困,一夜之间敌军围了一重又一重。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尽管敌军围困万千重,可我们能吹奏既哀伤、又凄婉的金笳曲,出征将士听了会涕泪沾满衣襟。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将士们听到这些曲子,会自然想到关山月下战斗的艰苦,一阵阵凄楚的叹息声被海风吹去。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我军战士用胡笳吹奏了一曲又一曲,黎明时分,敌人的围兵军心骚动,人人都怀念起家乡来,掩着面泣泪涟涟地撤走了。
      
      注释:
      胡笳:秦汉时期发明的一种乐器,当时是用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后来又有芦苇杆制和木制管身,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①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烽火。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蔡文姬(蔡琰)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南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她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后,与匈奴修好,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赎回文姬。蔡文姬被掳掠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现在就将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了,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异域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②相传,东晋爱国将领刘琨,善吹胡笳。公元307年,刘琨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有一次,数万匈奴兵将晋阳重重围困。刘琨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于是刘琨登上城楼,腑眺城外敌营,思考退敌之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遂将会吹胡笳的军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对着敌营吹起了《胡笳五弄》。曲调哀伤凄婉,匈奴兵听了,不免怀念起家乡,军心骚动,皆泣泪而去。

    杨树临风
  • 唐代阅读:1430次
  • 王昌龄-诗词《乌栖曲 [一作李端诗]》 古诗 全诗赏析

  • 白马逐朱车,黄昏入狭邪。
    柳树鸟争枝,争枝未得飞上屋。
    东房少妇婿从军,每听乌啼知夜分。


  • 唐代阅读:1429次
  • 王昌龄-诗词《从军行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向夕临大荒,朔风轸归虑。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作品赏析 秋草:一作秋风。
  • 唐代阅读:1426次
  • 王昌龄-诗词《独游》 古诗 全诗赏析

  • 林卧情每闲,独游景常晏。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放之清冷泉,因得省疏慢。
    永怀青岑客,回首白云间。
    神超物无违,岂系名与宦。




    作品赏析 神超物无违:一作超然无遗事。
  • 唐代阅读:1424次
  • 王昌龄-诗词《上马当山神》 古诗 全诗赏析

  • 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
    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
  • 唐代阅读:1420次
  • 王昌龄-诗词《咏史》 古诗 全诗赏析

  •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 唐代阅读:1415次
  • 长信秋词五首

  • 正文: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注释
    1.长信秋词:又作“长信怨”,《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以才学入宫,为赵飞燕所妒,乃自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长信怨”由此而来。长信:汉宫名。
    2.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南朝梁费昶《行路难》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3.珠帘:用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西京杂记》卷二:“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4.熏(xūn)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作熏香或烘干之用。熏:一作“金”。笼:一作“炉”。玉枕:即枕头。
    5.南宫:指皇帝的居处。一作“宫中”。清漏: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利用滴水和刻度以指示时辰。清漏指深夜铜壶滴漏之声。南朝宋鲍照《望孤石》诗:“啸歌清漏毕,徘徊朝景终。”
    6.秋砧(zhēn):秋日捣衣的声音。北周庾信《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夜阑:夜残;夜将尽时。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7.御衣:帝王所著的衣服。唐李峤《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8.青琐: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汉书·元后传》:“曲阳侯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9.金城:即皇帝所住之城。明主: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10.奉帚:持帚洒扫。多指嫔妃失宠而被冷落。平明:指天亮。金殿:指宫殿。一作“秋殿”。
    11.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暂:一作“且”。共:一作“暂”。
    12.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寒天的乌鸦;受冻的乌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飞燕姐妹。
    13.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处。
    14.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竟宁前。”寻思:思索;考虑。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倚棹忽寻思,去年池上伴。”
    15.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
    16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墨子·号令》:“守宫三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复道。”
    17.昭阳殿:指赵飞燕姐妹与汉成帝居住之宫殿。
    18.白露堂:指失宠妃子或宫女所住之处。
    19.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1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9-70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9-91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413次
  • 王昌龄-诗词《赠宇文中丞(本畅当诗)》 古诗 全诗赏析

  • 仆本濩落人,辱当州郡使。量力颇及早,谢归今即已。
    萧萧若凌虚,衿带顷消靡。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
    郁郁寡开颜,默默独行李。忽逢平生友,一笑方在此。
    秋清宁风日,楚思浩云水。为语弋林者,冥冥鸿远矣。
  • 唐代阅读:1413次
  • 王昌龄-诗词《浣纱女》 古诗 全诗赏析

  •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唐代阅读:1407次
  • 王昌龄-诗词《答武陵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作品赏析我即将仗剑作千里之行,微*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 唐代阅读:1404次
  • 王昌龄-诗词《夏日花萼楼(酉甫)宴应制》 古诗 全诗赏析

  •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赐庆垂天泽,流欢旧诸宫。
    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
    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作品赏析 月照:一作月向。
  • 唐代阅读:1399次
  • 王昌龄-诗词《送韦十二兵曹》 古诗 全诗赏析

  • 县职如长缨,终日检我身。
    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故人念江湖,富贵如埃尘。
    迹在戎府掾,心游天台春。
    独立浦边鹤,白云长相亲。
    南风忽至吴,分散还入秦。
    寒夜天光白,海净月色真。
    对坐论岁暮,弦悲岂无因。
    平生驱驰分,非谓杯酒仁。
    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看君孤舟去,且欲歌垂纶。


  • 唐代阅读:1397次
  • 采莲曲

  • 正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
    ④乱入:杂入、混入。
    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⑥闻歌:听到歌声。
    ⑦始觉:才知道。

    参考资料:

    1、 韩兆琦编著 .唐诗选注集评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80 .

    作者介绍:
    王昌龄,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唐代阅读:1392次
  • 王昌龄-诗词《送崔参军往龙溪》 古诗 全诗赏析

  • 龙溪只在龙标上,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


  • 唐代阅读:1388次
  • 王昌龄-诗词《驾出长安(一作宋之问诗)》 古诗 全诗赏析

  • 圣德超千古,皇风扇九围。天回万象出,驾动六龙飞。
    淑气来黄道,祥云覆紫微。太平多扈从,文物有光辉。
  • 唐代阅读:1387次
  • 王昌龄-诗词《观江淮名胜图》 古诗 全诗赏析

  •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
    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
    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
    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
    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
    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 唐代阅读:1385次
  • 王昌龄-诗词《春怨》 古诗 全诗赏析

  •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
    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作品赏析 《春怨》:一作《盖罗缝》。
  • 唐代阅读:1382次
  • 王昌龄-诗词《淇上酬薛据兼寄郭微(一作高適诗)》 古诗 全诗赏

  •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里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泽屡栖泊。独行备艰难,孰辞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理道须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谔。隐轸经济策,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飘飖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堪托。
    吾谋适可用,天道岂辽廓。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 唐代阅读:1381次
  • 王昌龄-诗词《与张折冲游耆(门者)寺》 古诗 全诗赏析

  • 释子弥天秀,将军武库才。
    横行塞北尽,独步汉南来。
    贝叶金传口,山楼作赋开。
    国君振嘉藻,江楚气雄哉。


  • 唐代阅读:1374次
  • 王昌龄-诗词《寒食即事》 古诗 全诗赏析

  •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
    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
    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 唐代阅读:13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