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白居易〗作品集锦
  • 白居易《南湖早春》翻译赏析: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   南湖早春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

      ②返照:阳光倒影。

      ③不道:不是说。

      鉴赏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读这首《南湖早春》,令人不能不叹服诗人选景之新,造语之巧。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传统地以湖边的星子县、瓮子口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二湖,诗题中即以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写早春,而且是江南鄱阳湖的早春,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征。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鹏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鹏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 唐代阅读:1485次
  • 白居易-诗词《长恨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品赏析【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 唐代阅读:1480次
  • 白居易-诗词《观刈麦》 古诗 全诗赏析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作品赏析【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 唐代阅读:1462次
  • 白居易-诗词《竹枝词》 古诗 全诗赏析

  •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作品赏析 江楼:一作江南。
  • 唐代阅读:1461次
  • 冬至宿杨梅馆

  • 正文: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54次
  • 白居易-诗词《夜归》 古诗 全诗赏析

  • 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骢。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



    作品赏析七律《夜归》当作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这两句是说,青山下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遣词严谨,对仗工整,清新明快,景色迷人。--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 唐代阅读:1452次
  • 栽松二首

  • 正文: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51次
  • 白居易-诗词《读史五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
    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
    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
    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
    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暐晔,园中发桃李。
    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枳。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
    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
    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
    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祗。
    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
    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
    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
    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
    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 唐代阅读:1450次
  • 秋虫

  • 正文: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44次
  •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 正文:
    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怳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
    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
    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绿蓐。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
    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渐闻玉珮响,始辨珠履躅。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
    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缥缈云雨仙,氛氲兰麝馥。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
    凝情都未语,付意微相瞩。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
    帐牵翡翠带,被解鸳鸯襆.秀色似堪餐,秾华如可掬。
    半卷锦头席,斜铺绣腰褥。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心惊睡易觉,梦断魂难续。笼委独栖禽,剑分连理木。
    存诚期有感,誓志贞无黩。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壮年徒自弃,佳会应无复。鸾歌不重闻,凤兆从兹卜。
    韦门女清贵,裴氏甥贤淑。罗扇夹花灯,金鞍攒绣毂。
    既倾南国貌,遂坦东床腹。刘阮心渐忘,潘杨意方睦。
    新修履信第,初食尚书禄。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秦家重萧史,彦辅怜卫叔。朝馔馈独盘,夜醪倾百斛。
    亲宾盛辉赫,妓乐纷晔煜。宿醉才解酲,朝欢俄枕麹.
    饮过君子争,令甚将军酷。酩酊歌鹧鸪,颠狂舞鸲鹆。
    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全凋蕣花折,半死梧桐秃。暗镜对孤鸾,哀弦留寡鹄。
    凄凄隔幽显,冉冉移寒燠。万事此时休,百身何处赎。
    提携小儿女,将领旧姻族。再入朱门行,一傍青楼哭。
    枥空无厩马,水涸失池鹜。摇落废井梧,荒凉故篱菊。
    莓苔上几阁,尘土生琴筑。舞榭缀蟏蛸,歌梁聚蝙蝠。
    嫁分红粉妾,卖散苍头仆。门客思彷徨,家人泣咿噢。
    心期正萧索,宦序仍拘跼.怀策入崤函,驱车辞郏鄏.
    逢时念既济,聚学思大畜。端详筮仕蓍,磨拭穿杨镞。
    始从雠校职,首中贤良目。一拔侍瑶墀,再升纡绣服。
    誓酬君王宠,愿使朝廷肃。密勿奏封章,清明操宪牍。
    鹰鞲中病下,豸角当邪触。纠谬静东周,申冤动南蜀。
    危言诋阍寺,直气忤钧轴。不忍曲作钩,乍能折为玉。
    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祸福。
    车摧太行路,剑落酆城狱。襄汉问修途,荆蛮指殊俗。
    谪为江府掾,遣事荆州牧。趋走谒麾幢,喧烦视鞭朴。
    簿书常自领,缧囚每亲鞫。竟日坐官曹,经旬旷休沐。
    宅荒渚宫草,马瘦畬田粟。薄俸等涓毫,微官同桎梏。
    月中照形影,天际辞骨肉。鹤病翅羽垂,兽穷爪牙缩。
    行看须间白,谁劝杯中绿。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夏梅山雨渍,秋瘴江云毒。巴水白茫茫,楚山青簇簇。
    吟君七十韵,是我心所蓄。既去诚莫追,将来幸前勖。
    欲除忧恼病,当取禅经读。须悟事皆空,无令念将属。
    请思游春梦,此梦何闪倏。艳色即空花,浮生乃焦谷。
    良姻在嘉偶,顷克为单独。入仕欲荣身,须臾成黜辱。
    合者离之始,乐兮忧所伏。愁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
    觉悟因傍喻,迷执由当局。膏明诱暗蛾,阳焱奔痴鹿。
    贪为苦聚落,爱是悲林麓。水荡无明波,轮回死生辐。
    尘应甘露洒,垢待醍醐浴。障要智灯烧,魔须慧刀戮。
    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法句与心王,期君日三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42次
  • 白居易-诗词《隋堤柳》 古诗 全诗赏析

  • 隋堤柳,
    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杀人,
    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
    种柳成行夹流水。
    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暮月,
    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
    应将此柳系龙舟。
    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
    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
    岂知皇子封酅公。
    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人事变,
    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
    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
    请看隋堤亡国树。

  • 唐代阅读:1436次
  • 李夫人-鉴嬖惑也

  • 正文: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
    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
    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35次
  • 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 正文: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29次
  • 中隐

  • 正文: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
    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27次
  • 长安道

  • 正文: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
    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
    一回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24次
  • 白居易-诗词《送春》 古诗 全诗赏析

  • 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复暮。
    惆怅问春风,明朝应不住。
    送春曲江上,眷眷东西顾。
    但见扑水花,纷纷不知数。
    人生似行客,两足无停步。
    日日进前程,前程几多路?
    兵刀与水火,尽可违之去。
    唯有老到来,人间无避处。
    感时良为已,独倚池南树。
    今日送春心,心如别亲故。


  • 唐代阅读:1422次
  • 吾雏

  • 正文: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嗟吾不才子,怜尔无弟兄。
    抚养虽骄騃,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21次
  • 喜罢郡

  • 正文:
    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自此光阴为己有,
    从前日月属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
    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416次
  • 白居易-诗词《岁晚》 古诗 全诗赏析

  •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 唐代阅读:1407次
  • 白居易-诗词《和《大嘴乌》》 古诗 全诗赏析

  • 乌者种有二,名同性不同。
    嘴小者慈孝,嘴大者贪庸。
    嘴大命又长,生来十余冬。
    物老颜色变,头毛白茸茸。
    飞来庭树上,初但惊儿童。
    老巫生奸计,与乌意潜通。
    云此非凡乌,遥见起敬恭。
    千岁乃一出,喜贺主人翁。
    祥瑞来白日,神圣占知风。
    阴作北斗使,能为人吉凶。
    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
    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
    主人富家子,身老心童蒙。
    随巫拜复祝,妇姑亦相从。
    杀鸡荐其肉,敬若禋六宗。
    乌喜张大嘴,飞接在虚空。
    乌既饱膻腥,巫亦飨甘浓。
    乌巫互相利,不复两西东。
    日日营巢窟,稍稍近房栊。
    虽生八九子,谁辨其雌雄?
    群雏又成长,众嘴骋残凶。
    探巢吞燕卵,入蔟啄蚕虫。
    岂无乘秋隼?羁绊委高墉。
    但食乌残肉,无施搏击功。
    亦有能言鹦,翅碧嘴距红。
    暂曾说乌罪,囚闭在深笼。
    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
    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
    慈乌尔奚为,来往何憧憧?
    晓去先晨鼓,暮归后昏钟。
    辛苦尘土间,飞啄禾黍丛。
    得食将哺母,饥肠不自充。
    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弦续会稽竹,丸铸荆山铜。
    慈乌求母食,飞下尔庭中。
    数粒未入口,一丸已中胸。
    仰天号一声,似欲诉苍穹。
    反哺日未足,非是惜微躬。
    谁能持此冤,一为问化工?
    胡然大嘴乌,竟得天年终?



    作品赏析 哺母:一作母哺。
  • 唐代阅读:1407次
  • 白居易-诗词《长相思》 古诗 全诗赏析

  •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品赏析【注释】: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
    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
    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
    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
    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
    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
    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黄昇《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
    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昇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白香词谱笺》卷一谢朝征云:黄叔昇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塘景。按
    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汴水合流而东南入邳州。韩愈诗“汴泗交流郡城角”是也。
    瓜州即瓜州渡,在今扬州府南,皆属江北地,与钱塘相去甚远。叔阳谓说钱塘景,未知
    何指。
    《放歌集》卷一陈廷焯云:“吴山点点愁”,五字精警。

  • 唐代阅读:1395次
  • 白居易-诗词《江南春》 古诗 全诗赏析

  • 青门柳枝软无力,
    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前酒薄醉易醒,
    满眼春愁消不得。

  • 唐代阅读:1374次
  • 白牡丹

  • 正文: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370次
  • 喜入新年自咏(时年七十一)

  • 正文: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
    病馀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365次
  • 生离别

  • 正文: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
    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361次
  • 白居易-诗词《白云泉》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作品赏析天平山①上白云泉②?云自无心水自闲

    ①天平山: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②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白云泉》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苏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号称“吴中第一水”的白云泉,清冽而晶莹;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后句尤为传神,表现白云闲静雅致的神态,连用两个“自”字,强调白云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种景况,对身为州刺史政务繁忙的诗人来说,不禁产生了羡慕之情。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情,言浅旨远,寄托遥深,情趣盎然。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①,“

      巍然特出,群峰拱揖”②,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③,号称“吴中第一水”④,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⑤。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何国治)
  • 唐代阅读:1361次
  • 放言五首·其四

  • 正文: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
    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注释
    1.宅第: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2.炙(zhì)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新唐书·崔铉传》:“铉所善者,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颇参议论。时语曰:‘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鲁、绍、瑰、蒙。’”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常以形容冷落少人迹。何逊《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穷巷可张罗。”形容门庭冷落。《史记·汲郑列传》:“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汲(jí):汲黯。郑:郑当时。阗(tián):塞,充满。罗:捕鸟的网。
    3.“北邙”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máng):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未省:未见。后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晋葛洪《麻姑传》:“麻姑(传说中仙人名)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时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矣,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4.“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后句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 :210-213 2、 彭重光 龚克昌.白居易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3-125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355次
  • 白居易-诗词《行香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文殊菩萨,出化清凉,神通力以现他方。真座金毛师子,微放珠光。众生仰持宝盖,绝名香。我今发愿,虔诚归命,不求富贵,不恋荣华。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

  • 唐代阅读:1348次
  • 白居易-诗词《江楼夕望招客》 古诗 全诗赏析

  •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作品赏析【注释】: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风吹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楼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内。这两句是说,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写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逼真、传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词独特,意境高妙。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 唐代阅读:1340次
  • 山中五绝句。岭上云

  • 正文: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13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