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高适〗作品集锦
  • 高适-诗词《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古诗 全诗赏析

  •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 唐代阅读:1437次
  • 高适-诗词《塞下曲》 古诗 全诗赏析

  •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 唐代阅读:1437次
  • 高适适-诗词《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
    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长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朝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悲苦。东邻少年安所如,
    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 唐代阅读:1435次
  • 高适-诗词《酬司空璲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 唐代阅读:1433次
  • 高适-诗词《别韦五》 古诗 全诗赏析

  •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 唐代阅读:1424次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正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注释
    ⑴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⑵谪居:贬官的地方。
    ⑶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⑸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416次
  • 高适-诗词《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古诗 全诗

  • 今日好相见,群贤仍废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绛叶拥虚砌,黄花随浊醪。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
  • 唐代阅读:1405次
  • 高适-诗词《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塞上闻笛)》 古诗 全诗赏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唐代阅读:1401次
  • 高适-诗词《送崔录事赴宣城》 古诗 全诗赏析

  •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 唐代阅读:1400次
  • 高适-诗词《别从甥万盈》 古诗 全诗赏析

  • 诸生曰万盈,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美才应自料,苦节岂无成。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 唐代阅读:1400次
  • 除夜作

  • 正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391次
  • 高适-诗词《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古诗 全诗赏析

  •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 唐代阅读:1390次
  • 高适-诗词《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古诗 全诗赏析

  •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 唐代阅读:1388次
  • 高适-诗词《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古诗 全诗赏析

  •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
    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尚有南飞雁,知君不忍看。
  • 唐代阅读:1386次
  • 高适-诗词《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古诗 全诗赏析

  •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 唐代阅读:1381次
  • 高适-诗词《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古诗 全诗赏析

  •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 唐代阅读:1379次
  • 高适-诗词《寄孟五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 唐代阅读:1374次
  • 高适-诗词《人日寄杜二拾遗》 古诗 全诗赏析

  •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作品赏析  这是高適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適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適写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適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適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適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哪能预料呢?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多少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又何尝事皆前定呢?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象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徐永年)
  • 唐代阅读:1374次
  • 高适-诗词《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古诗 全诗赏析

  •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洛阳故人初解印,
    山东小吏来相寻。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饮醉欲言归剡溪,
    门前驷马光照衣。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 唐代阅读:1372次
  • 高适-诗词《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 古诗

  • 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 唐代阅读:1372次
  • 高适-诗词《三君咏·魏郑公(徵)》 古诗 全诗赏析

  •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
    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 唐代阅读:1372次
  • 重阳

  • 正文: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366次
  • 送魏八

  • 正文: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365次
  • 高适-诗词《别耿都尉》 古诗 全诗赏析

  • 四十能学剑,时人无此心。如何耿夫子,感激投知音。
    翩翩白马来,二月青草深。别易小千里,兴酣倾百金。
    第二百一十二卷
  • 唐代阅读:1365次
  • 高适-诗词《同群公出猎海上》 古诗 全诗赏析

  •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 唐代阅读:1361次
  • 高适-诗词《渔父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
    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第二百一十四卷
  • 唐代阅读:1360次
  • 高适-诗词《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古诗 全诗赏析

  •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 唐代阅读:1358次
  • 高适-诗词《题李别驾壁》 古诗 全诗赏析

  •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礼乐遥传鲁伯禽,
    宾客争过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 唐代阅读:1356次
  • 塞下曲

  • 正文: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355次
  • 赠别王十七管记

  • 正文:
    故交吾未测,薄宦空年岁。晚节踪曩贤,雄词冠当世。
    堂中皆食客,门外多酒债。产业曾未言,衣裘与人敝。
    飘飖戎幕下,出入关山际。转战轻壮心,立谈有边计。
    云沙自回合,天海空迢递。星高汉将骄,月盛胡兵锐。
    沙深冷陉断,雪暗辽阳闭。亦谓扫欃枪,旋惊陷蜂虿。
    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汉书,已筑长安第。
    画龙俱在叶,宠鹤先居卫。勿辞部曲勋,不藉将军势。
    相逢季冬月,怅望穷海裔。折剑留赠人,严装遂云迈。
    我行将悠缅,及此还羁滞。曾非济代谋,且有临深诫。
    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眇忆青岩栖,宁忘褐衣拜。
    自言爱水石,本欲亲兰蕙。何意薄松筠,翻然重菅蒯。
    恒深取与分,孰慢平生契。款曲鸡黍期,酸辛别离袂。
    逢时愧名节,遇坎悲沦替。适赵非解纷,游燕往无说。
    浩歌方振荡,逸翮思凌励。倏若异鹏抟,吾当学蝉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那些旧日的朋友都音信杳然,居官卑微,空度了几多年华。你的节操直追先贤,你雄浑的文的当世最好的。
    你的厅堂之中坐满了食客,对外还欠着许多酒债。你从不言及财产积累之事,与朋友共衣,即使穿破了也毫不在意。
    你供职幕府,随军转徙,出入于关隘山峰之间。苦战之时不以所谓豪情壮志为意,瞬息间并能拿出安定边塞的妙计。
    云雾、沙尘在风中回旋、聚散,天穹空旷高远。月盛星高,战斗十分频繁,当此之时唐军将领却十分骄纵,而胡人军队锐气正盛。
    沙漠渊深阻断冷陉,雪天里天光暗淡,辽阳城门紧闭。本来说要消弭兵患,却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深陷敌阵。
    先期归来的军队回来时说是打了胜仗,而逃回的骑兵却传来战败的实况。军中远远地传来求援的文书,而主帅已在长安城中建起了自己的私第。
    朝廷徒有好士之名,受到朝廷恩宠的败军将领反而先行返回了长安。将领不要争抢部署的功劳,部署不应凭借将军的威势。
    我们的冬季之月相遇,惆怅地望着远方的海边。解下长剑送给你,你将整肃衣裳踏上远行之路。
    我离开家时就已充满了忧虑,到了这里又长期遭受阻绊。我虽没有周济当代的谋略,却还算兢兢业业。
    随着波浪或清或浊,和物体一样或丑或美。闭着眼睛想着那栖居于青岩之间,忘却那追逐功名之事。
    我一直都希望能与贤良清廉之人为伍,与品德高尚的贤者相伴。为何我与志行高远之人相伴,却仍然才质平平。
    我一直十分谨慎于义利的取舍,哪里敢怠慢平素做人的原则?此时我热情地招待你,可惜又要痛苦地和你分别。
    我虽遇上好时候,惭愧的是不能树立美好的名誉和节操。到了赵国却不是去排忧解难,到了燕国也没有达到游说的目的。
    浩大的歌声正回荡在天空,遒劲的鸟儿正想着凌空飞翔。你将如奇异的大鹏鸟那样,忽然间展翅高翔,我且学习那蝉蜕去外壳一般隐居去吧。

    注释
    ⑴王十七: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管记王悔。管记:掌管文牍的官员。
    ⑵薄宦:居官低微。
    ⑶曩:过去,以往。
    ⑷产业:财产。
    ⑸飘飖:即飘摇。
    ⑹立谈:指时间短促之间。
    ⑺月盛:月满之时。
    ⑻冷陉:山脉名称,在今辽宁开原。
    ⑼欃枪:彗星的别名。
    ⑽已筑长安第:意指边将不关心国家边防,只关注自己的私产。
    ⑾宠鹤:语见《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⑿海裔:海边。
    ⒀缅:思虑的样子。
    ⒁临深:面临深渊。
    ⒂褐衣拜:以平民的身份入拜朝中。
    ⒃水石:清水、白石,比喻贤良清廉之人。兰蕙:两种香草,比喻品质高尚者。
    ⒄薄:接近。松筠:松树和竹子,比喻志行高洁之人。
    ⒅款曲:衷情。
    ⒆适赵:反用鲁仲连为赵国排忧解难的典故。游燕:反用苏秦到燕国游说的典故。
    ⒇鹏抟:大鹏展翅高飞,典出《庄子·逍遥游》。蝉蜕:喻指远离尘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99-101页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35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