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高适〗作品集锦
  • 高适-诗词《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古诗 全诗赏析

  •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 唐代阅读:1522次
  • 高适-诗词《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川上常极目,世情今已闲。去帆带落日,征路随长山。
    亲友若云霄,可望不可攀。于兹任所惬,浩荡风波间。
    清晨泛中流,羽族满汀渚。黄鹄何处来,昂藏寡俦侣。
    飞鸣无人见,饮啄岂得所。云汉尔固知,胡为不轻举。
    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东入黄河水,茫茫泛纡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山河相映带,深浅未可测。自昔有贤才,相逢不相识。
    秋日登滑台,台高秋已暮。独行既未惬,怀土怅无趣。
    晋宋何萧条,羌胡散驰鹜。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云固。乘闲喜临眺,感物伤游寓。
    惆怅落日前,飘飖远帆处。北风吹万里,南雁不知数。
    归意方浩然,云沙更回互。
    乱流自兹远,倚楫时一望。遥见楚汉城,崔嵬高山上。
    天道昔未测,人心无所向。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缅怀多杀戮,顾此生惨怆。圣代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独行非吾意,东向日已久。忧来谁得知,且酌尊中酒。
    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倦风湍,辍棹将问津。空传歌瓠子,感慨独愁人。
    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谁能去京洛,憔悴对风尘。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辍榜聊问之,答言尽终始。
    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
    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漫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
    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 唐代阅读:1522次
  • 高适-诗词《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 古诗 全诗赏析

  • 岭外资雄镇,朝端宠节旄。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风霜驱瘴疠,忠信涉波涛。
    别恨随流水,交情脱宝刀。有才无不适,行矣莫徒劳。
  • 唐代阅读:1519次
  • 燕歌行

  • 正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一夜:即整夜,彻夜。
    血:一作“雪”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3版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517次
  • 高适-诗词《别从甥万盈》 古诗 全诗赏析

  • 诸生曰万盈,四十乃知名。宅相予偏重,家丘人莫轻。
    美才应自料,苦节岂无成。莫以山田薄,今春又不耕。
  • 唐代阅读:1511次
  • 高适-诗词《酬司空璲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 唐代阅读:1510次
  • 高适-诗词《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 古诗 全诗赏析

  • 多雨殊未已,秋云更沉沉。洛阳故人初解印,
    山东小吏来相寻。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
    豁达常推海内贤,殷勤但酌尊中酒。饮醉欲言归剡溪,
    门前驷马光照衣。路傍观者徒唧唧,我公不以为是非。
  • 唐代阅读:1505次
  • 高适-诗词《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古诗 全诗赏析

  • 白露时先降,清川思不穷。江湖仍塞上,舟楫在军中。
    舞换临津树,歌饶向迥风。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骢。谁怜持弱羽,犹欲伴鹓鸿。
  • 唐代阅读:1490次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正文: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注释
    ⑴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⑵谪居:贬官的地方。
    ⑶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⑸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8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488次
  • 高适-诗词《别韦五》 古诗 全诗赏析

  •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 唐代阅读:1488次
  • 高适-诗词《送崔录事赴宣城》 古诗 全诗赏析

  •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 唐代阅读:1485次
  • 高适-诗词《别耿都尉》 古诗 全诗赏析

  • 四十能学剑,时人无此心。如何耿夫子,感激投知音。
    翩翩白马来,二月青草深。别易小千里,兴酣倾百金。
    第二百一十二卷
  • 唐代阅读:1482次
  • 高适-诗词《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古诗 全诗赏析

  •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
    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
    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 唐代阅读:1482次
  • 高适-诗词《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一作塞上闻笛)》 古诗 全诗赏

  •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唐代阅读:1480次
  • 高适-诗词《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古诗 全诗

  • 今日好相见,群贤仍废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绛叶拥虚砌,黄花随浊醪。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
  • 唐代阅读:1479次
  • 高适-诗词《送蔡十二之海上(时在卫中)》 古诗 全诗赏析

  • 黯然何所为,相对但悲酸。季弟念离别,贤兄救急难。
    河流冰处尽,海路雪中寒。尚有南飞雁,知君不忍看。
  • 唐代阅读:1469次
  • 高适-诗词《人日寄杜二拾遗》 古诗 全诗赏析

  •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作品赏析  这是高適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杜甫接到这首诗时,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高適和杜甫早在开元末年就成了意气相投的朋友,又同样落魄不偶。安史乱起,高適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被赏识,境遇比杜甫好得多,曾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璘的叛乱。由于“负气敢言”,遭到内臣李辅国等的谗毁,被解除兵权,留守东京。乾元二年(759),出为彭州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到达成都,高適写立即从彭州寄诗问讯,馈赠粮食。上元元年(760),高適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这时,高適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適了这诗,寄到成都草堂。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
      “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己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预朝政之意。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適的文才武略,本应参预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適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哪能预料呢?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多少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又何尝事皆前定呢?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象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徐永年)
  • 唐代阅读:1468次
  • 除夜作

  • 正文: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467次
  • 高适-诗词《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古诗 全诗赏析

  •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 唐代阅读:1466次
  • 高适-诗词《题李别驾壁》 古诗 全诗赏析

  • 去乡不远逢知己,握手相欢得如此。礼乐遥传鲁伯禽,
    宾客争过魏公子。酒筵暮散明月上,枥马长鸣春风起。
    一生称意能几人,今日从君问终始。
  • 唐代阅读:1463次
  • 高适-诗词《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曾是不得意,适来兼别离。如何一尊酒,翻作满堂悲。
    周子负高价,梁生多逸词。周旋梁宋间,感激建安时。
    白雪正如此,青云无自疑。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
    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俱为千里游,忽念两乡辞。
    且见壮心在,莫嗟携手迟。凉风吹北原,落日满西陂。
    露下草初白,天长云屡滋。我心不可问,君去定何之。
    京洛多知己,谁能忆左思。
  • 唐代阅读:1463次
  • 高适-诗词《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此公昔任白马尉,今寄》 古诗

  • 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 唐代阅读:1458次
  • 重阳

  • 正文: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456次
  • 高适-诗词《三君咏·魏郑公(徵)》 古诗 全诗赏析

  •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
    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 唐代阅读:1456次
  • 高适-诗词《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古诗 全诗赏析

  •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 唐代阅读:1454次
  • 高适-诗词《寄孟五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 唐代阅读:1452次
  • 高适-诗词《渔父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曲岸深潭一山叟,驻眼看钩不移手。世人欲得知姓名,
    良久问他不开口。笋皮笠子荷叶衣,心无所营守钓矶。
    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
    第二百一十四卷
  • 唐代阅读:1445次
  • 高适-诗词《同群公出猎海上》 古诗 全诗赏析

  •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
    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
    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
    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
    咄彼工拙间,恨非指踪徒。犹怀老氏训,感叹此欢娱。
  • 唐代阅读:1442次
  • 高适-诗词《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古诗 全诗赏析

  •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 唐代阅读:1438次
  • 送魏八

  • 正文: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唐代阅读:14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