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宋金辽〗诗词集锦
  • 周邦彦-诗词《还京乐》 古诗 全诗赏析

  •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词以情语为体,激情澎湃,摄人魂魄,想象奇特,笔力雄健,把春日羁旅怀人的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内心独白,俨然以词代书,通篇对恋人作情语,情感时而激情如潮,时而悲徊如波,汩汩滔滔 ,感人肺腑 。全词挥洒自如,汪洋恣肆,波澜起伏,体现出清真词以健笔写柔情的艺术特色。
    “禁烟近,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 。”起笔三句写寒食将近 ,到处花气浮动 ,到处花光闪烁,撩人情思。“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三句,由触处秀色引出赏花无心 ,遂一转而为对恋人之告语,以至于曲终 。伤春正所以怀人。“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望着眼前一派河水,水急如箭,浩渺无际,竟至对顶长风,荡漾白出,吞吐黄云。以河水相思,其言外之意是,水流之急,如我归心似箭,水势之大 ,则如我相思无限。下边,“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六句实为一长句 ,一气直贯上片歇拍与下片开头 。它紧接“ 箭波“之意象涌来,为激情之高潮。词人倾诉其流不尽的万点相思清泪注入滔滔箭波,奔流直到淮河里,直到当时与情人相会的河楼下 ,呜咽诉说,这一春来滞留异乡苦苦相思的滋味。
    情人此一长句如涌狂澜,为激情奔放之高潮。下三句一变而为微波轻漾,低徊无已 。“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 。”词人悲叹,尽管泪水能流到情人身畔,而他自身毕竟淹留未归,这于人而言乃违期失约,在已来说又何尝不是失望痛心;而今远在天涯一角 ,唯有独对桃李之花而已。言外之意是 ,桃李烂漫 ,我自孤独 ,相形岂不愈苦。以上言自己相思已极,下边更转而替女子设想。“想而今、应恨墨盈笺,愁妆照水 。”想而今心爱的人满怀怨恨 ,和了笔墨,写满多少彩笺,以至于每日临水沉思,定照出愁容惨淡 。设想之切,正见得相知之深。“恨墨盈笺”指女子所作诗词 。“怎得青鸾翼,飞归教见憔悴!结笔二句 ,高潮再起,想象更是奇外出奇:“安得身有青风双飞翼,直飞回你身边,教你也瞧瞧我已憔悴成什么模样 !”言外之意是,彼此相思同样入骨,而伤心之馀,也不无一份相互慰藉之意味。结笔想象虽奇,仍出自率朴之情语。
    作为一首春日羁旅怀人之作,此词以情语结体而又以想象为用,奇思妙想波澜起伏,遥对恋人而作一番荡气回肠的情语,这正是此词的别致之处。全篇写情,既刻画自己,又勾勒对方,且一再绾合双方,结构谨严,浑化无迹。尤其从歇拍至换头一气贯穿,成为一长句,确属词中罕见,堪称凌云健笔。
  • 宋金辽阅读:1702次
  • 清平乐(居厚弟生日)

  • 正文:
    人间喘汗。无计翻银汉。有个至人来震旦。宴坐补陀岩畔。
    吾闻福寿难量。待看海底生桑。乞取净瓶一滴,普教大地清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克庄,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 宋金辽阅读:1697次
  • 解语花·上元

  • 正文: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7-128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2-133页 .

    作者介绍: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宋金辽阅读:1696次
  • 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 正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注释
    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不协音律。
    ⑺直教:竟使。许:随从。
    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⒂骚人:人。

    参考资料:

    1、 人间自是有情痴——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语文月刊》2000年第08期 作者: 邓新跃 第(12-13)页 2、 摧刚为柔 雄思情婉——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赏析 《阅读与鉴赏(中旬)》2005年第03期 作者:梁俊仙 第 (19-21)页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95次
  • 苏轼-诗词《别岁》 古诗 全诗赏析

  •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 宋金辽阅读:1695次
  • 好事近(十二之二)

  • 正文:
    风露九霄寒,侍宴玉华宫阙。亲向紫皇香案,见金芝千叶。
    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醉后却骑丹凤,看蓬莱春色。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1694次
  • 欧阳修-诗词《盘车图》 古诗 全诗赏析

  •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
    山石硗聱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
    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
    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峻牛力疲,
    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褎忍饥官太学,
    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
    山回路转,高下曲直,
    横斜隐见,妍媸向背各有态,
    远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有数家笔,
    画古传多名姓失。後来见者知谓谁,
    乞诗梅老聊称述。古画画意不画形,
    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
    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
    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
    岂必金玉名高赀。朝看画,
    暮读诗,杨生得此可不饥。
  • 宋金辽阅读:1693次
  •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 正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词谱》卷十四云:“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⑵柔蓝:柔和的蓝色,多形容水。萦:萦绕。《广韵》:萦,绕也。
    ⑶窈窕:幽深的样子。
    ⑷欹眠:斜着身子睡觉。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⑸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0

    作者介绍: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宋金辽阅读:1692次
  • 论诗三十首·二十八

  • 正文: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82次
  • 《水调歌头》苏轼词翻译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词作鉴赏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注释】

        ①把酒问青天: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②今夕是何年: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③琼楼玉宇: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宫殿。

        ④不胜寒:抵不住寒冷。

        ⑤“起舞”句:在月光下舞动优美的影子。

        ⑥转朱阁:月亮转过了红色的楼阁。

        ⑦低绮户:月亮低低的照进雕花的窗户。

        ⑧照无眠:照着心事重重的失眠者。

        ⑨“何事”句:为什么偏偏老是在人有离愁别恨时才圆?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

        ⑩“千里”句:相隔千里,共赏美好的月色。婵娟:指月中的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赏析】

        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很特出的人物,从政杭州刺史时,他在西湖中筑了一道堤,人称苏堤,百姓赖之,至今还是西湖十大景色之一。但他之所以受人喜爱,还在于他的文学成就,以及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他在山东密州任刺史时写过《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中秋兼怀子由》这样两首词,至今脍炙人口。在中国,几乎每一个读书人对这首《水调歌头》都耳熟能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歌吟单从数量而言也是无与伦比的。然而天地间总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真正能使观者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相交融的那么一种和谐之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美丽的梦一样。苏轼在另一首词中说过:“对花逢酒不饮待何时”,而月亮不正是一朵高悬天际的岩石之花吗?据有关典籍记载,东坡并不是一个能饮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在如梦浮生里,他处在醉与醒之间,既不像屈原那样遗世而独立,也不跟有些文人似的和其泥而扬其尘。他是他自己,没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问青天”,李白登峨眉山顶说过:“恨不得挟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耳!”屈原《问天》是一部充满幻想的作品,共有一百多问。东坡这首词也是对青天提出了他的疑问。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夕何年”也就是《诗经》中所说的“今夕何夕”.刘向《说苑》中有一首“越人歌”,用越语写成,译成当时通行的隶书,最后一句就是“不知今夕何夕”.不同之处在于:《诗经》及《鄂君歌》中说的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感到疑惑,仿佛把自己遗忘了一样,不知道这个夜晚是那个夜晚了。而在东坡的词中,则是对上天的宫阙存在着疑惑。在古代,有着“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说法,因此,东坡以为,天上与人间必然有着不同的计算时间的方法。人间的光阴如白驹之过隙,而天上的则是缓慢的,这里暗寓一种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的无可奈何的悲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此句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时间以及自已的仕途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李白被贺知章誉为“谪仙人”,而东坡也隐然以“谪仙人”自任。他到天上,不是附骥之尾,而是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然而,他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高处不胜寒”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李商隐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婵娟”乃“美好貌”.青女素娥是耐得住寒冷的,因之能够在月中霜里比赛谁更美好。但诗人会怎样呢?他显然是忍耐不了,他的天堂在人间。在这里,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从句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琼楼玉宇乃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杜甫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桂树在月轮中留下阴影,斫却此桂,清光应该更多。据古代姮娥奔月的传说,月中还有吴刚,坐在那里斫桂。故毛泽东有《虞美人》“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云云。

        “转朱阁,低绮户(原作”窥绮户,后来苏轼自改‘低绮户’更显精辟)照无眠。“连用三个动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月亮升起来,转过朱阁,慢慢降落,月光延伸进窗户,照到床上无眠的人。”照无眠“有两种解释,月光照在人身上,而人还处在无眠状态。也可能是月光照到床上,却发现并无人在此睡觉。那人在何处呢?李白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写人在床上却无眠的;另一首”却下水精廉,玲珑望秋月“,则写人并没有躺在床上,却坐在窗前默默地望着月亮。词人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俗本多作”何时“,一句之中有两个”时“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时也与理不通。因为上面已经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谈谈心,要向她表示最为亲切的问候,这句的意思是:月亮啊,你这高处也能胜寒的”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造物,难道还如我们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类一样有着什么遗恨吗?不,你是完美无缺的,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难道你就不能在人们团圆的时候团圆,离别的时候残缺吗?你为什么总是要跟我们不一致呢?我们人类离别的悲哀难道就一点也赢不到你的怜悯吗?

        由”把酒问青天“到此处的问月,诗人的感情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逐渐领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他听到了天外之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是”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意思。这个结局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作者最终自然会达到这一高度。但这一高度却并不寒冷,它还是我们常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苏轼的思想境界并不如朱熹那样的理学家高远,他比较地有人情味,他的旷达是一种生活化了的心境,他在人间,在自己的生活之中。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我们并没有把苏轼当成一个膜拜的偶像,我们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确实,在中国文人中,你找不到比他更适合做朋友的人了。

        下面我们需要对这首词作一整体的评价,这首词在词史上的价值可以跟苏轼的《前赤壁赋》在散文史上的价值相比,而且这两篇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共性。《赤壁赋》中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用之不尽,取之无竭,是造物无尽藏也。“清风明月,”耳闻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在享受这些大自然丰富的馈赠时应该感到幸福,应该对自然、对生命、对生命与自然的共生感激不尽,我们不仅是自然的朋友,是清风明月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而且,惟有自己才是你最初与最后的朋友。基督所说的”要爱你的邻人“,试问谁还比自己更接近自己呢?基督还说”要爱你的敌人“,试问:谁能比你自己更是你的敌人呢?你正是自己的邻人,也是自己的敌人,人生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因此,基督所说的就是”爱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别人呢?

        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己立而立人,己达而达人,古代人所推崇的”安家治国平天下“,也要以修身开始。人必须先成为自己的朋友,不要自己作自己的独裁者,不要自己作自己的暴君。--还是回到苏轼的这首词上吧。在这首词中,苏轼最终达到了某种令人神往的内在的和谐,不仅是与自然的和谐,与生活在另一处地方的弟弟的和谐,但最重要的还是与自己的和谐,他不再想乘风归去,他也不再怕高处的寒冷,他站立在大地上,在他的上方,有着无限蔚蓝、高远的蓝天,有着仿佛黄金一样闪耀的月亮!

        虽然,苏子此词无论写作手法或意境都属上乘之篇,但毕竞还有些许”酒后醉话“之蛛丝马迹,不过这绝不影响这首千古绝唱以及苏轼的文学造诣及个人素质。不同凡响的《水调歌头》,即便有点醉话也讲得如此美妙和富有哲理,这就是苏子的高妙之处。无怪乎,自苏子咏月的《水调歌头·中秋》问世后,九百多年来,人们仍然众口一词”前人咏月诗词几可尽废,尚无后人可与比美“.
  • 宋金辽阅读:1682次
  •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 正文: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 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 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注释
    ①江月晃重山:词牌名。《词律》云:用《西江月》、《小重山》串合,故名《江月晃重山》。此词每阙上三句为《西江月》体,下二句用《小重山》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
    ②嵩(sōng)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③”从军”二句:化用王粲《从军》:”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④侯骑(jì):侦察的骑兵。
    ⑤蓟(jì)北:蓟州之北,汉唐塞北之地。
    ⑥辽西:今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⑦春闺(guī):春日的闺阁。
    ⑧红袖(xiù):代指佳人。

    参考资料:

    1、 (北宋)苏轼等著,夏华等编译.豪放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01:第311页 2、 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50页 3、 姚奠中主编.元好问词注析: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08月第1版:第21页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80次
  • 京都元夕

  • 正文: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
    ①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②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③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④华妆:华贵的妆容。
    ⑤着处:到处。
    ⑥闹:玩耍嬉闹。
    ⑦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⑧何为:为何,做什么。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 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 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 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75次
  • 虞美人

  • 正文:
    天凉来傍荷花饮。携手看云锦。城头玉漏已三更。耳畔微闻新雁、几声声。
    兰膏影里春山秀。久立还成皱。酒阑天外月华流。我醉欲眠卿且、去来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赵以夫,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
  • 宋金辽阅读:1670次
  • 蝶恋花

  • 正文:
    百种相思千种恨。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宋金辽阅读:1669次
  • 论诗三十首·其六

  • 正文: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68次
  • 论诗三十首·二十二

  • 正文: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68次
  • 论诗三十首·十三

  • 正文: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66次
  • 苏轼-诗词《送杨杰》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灩黄花酒。
    浩歌驰下腰带鞓,醉舞崩崖一挥手。
    神游八极万缘虚,下视蚊雷隐污渠。
    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
    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
    过江风急浪如山,寄语舟人好看客。
  • 宋金辽阅读:1663次
  • 蝶恋花

  • 正文:
    一掬天和金粉腻。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意密莲深秋正媚。将花寄恨无人会。
    桥上少年桥下水。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浪浅荷心圆又碎。无端欲伴相思泪。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宋金辽阅读:1662次
  • 村舍书事

  • 正文:
    纸窗百衲地炉红,围坐牛医卜肆翁。
    时节杯盘来往熟,朝晡盐酪有无通。
    男丁共结春耕耦,妇女相呼夜绩同。
    老子颓然最无事,客归自策读书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1660次
  • 周邦彦-诗词《伤情怨/清商怨》 古诗 全诗赏析

  • 枝头风势渐小。看暮鸦飞了。又是黄昏,闭门收返照。江南人去路缈。信未通、愁已先到。怕见孤灯,霜寒催睡早。
  • 宋金辽阅读:1660次
  • 论诗三十首·十九

  • 正文: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9次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七

  • 正文: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5次
  •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 正文: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4次
  • 论诗三十首·其八

  • 正文: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3次
  • 《风流子》周邦彦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风流子

        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②,旧时巢燕;土花缭绕③,前度莓墙④。绣阁、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⑤。欲说又休,虑乖芳信⑥;未歌先咽,愁近清觞⑦。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白待月西厢⑧。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⑨。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⑩,偷换韩香⑾。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注释]

        ①风流子:唐教坊曲名。

        ②金屋:美人住的地方。汉武帝幼时曾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储之。”

        ③土花:此指贴墙而生的苔藓类植物。

        ④莓墙:长满苔藓之墙。

        ⑤丝簧:弦乐与管乐乐器。

        ⑥乖:错过。

        ⑦清觞(shāng):洁净的酒杯。

        ⑧待月:元稹《会真记》莺莺与张生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⑨不到伊行:不到她身边。行(háng):那边,旁边。

        ⑩秦镜:汉徐淑赠给丈夫秦嘉明镜,秦嘉赋诗徐谢。

        ⑾韩香:晋时贾充的女儿贾午受韩寿,赠香与寿,贾充闻寿身上的香气,知是女儿所赠,于是将午嫁给韩寿。乐府诗云:“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开头三句写初春黄昏外景,点明时间地点。接下四句,写燕能入金屋,而心上人却不能谋面。只能听到伊人弹琴吹簧的声音,备增孤独。“欲说”以下四句忆旧,将当时两人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情态生动绘出。下阕着重写自己的思恋。“遥知”三句假想对方念已;“最苦”写自己梦魂难寻,虽有伊“待月西厢”,却连梦中也不能去到伊人身边。“问”数句盼望重叙旧欢。但结尾又转而把期待全抛掉,诘问苍天:难道让我们“霎时厮见”都不行吗?全词由景而情,吞吐往复,层层递进,将情写到极处,令人读后心潮难平。
  • 宋金辽阅读:1653次
  • 月上海棠

  • 正文:
    兰房绣户厌厌病。叹春酲、和闷甚时醒。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熏笼消歇沈烟冷。泪痕深、展转看花影。漫拥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宋金辽阅读:1652次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由南宋词人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所作。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本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精神,不仅体现了辛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

        【译文一】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译文二】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望。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d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着名文学家辛弃疾于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66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的一首感怀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着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 宋金辽阅读:1652次
  • 论诗三十首·二十五

  • 正文: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1次
  • 论诗三十首·二十三

  • 正文: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宋金辽阅读:1650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