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唐代〗诗词集锦
  • 别人四首

  • 正文:
    久客逢馀闰,他乡别故人。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桂轺虽不驻,兰筵幸未开。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霜华净天末,雾色笼江际。客子常畏人,何为久留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515次
  • 冬郊行望

  • 正文: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508次
  • 出境游山二首

  • 正文: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
    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499次
  •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 正文: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492次
  • 读谢灵运诗

  • 正文: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2488次
  • 赠卢司户

  • 正文: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488次
  •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 正文: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80次
  • 答张五弟

  • 正文: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
    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80次
  • 赠王九

  • 正文: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62次
  • 荆州歌

  • 正文: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帝城边,风波甚多,瞿塘峡本就水流险急,动不动就会触到水中的暗礁。在夏历五月水流上涨之时,在瞿塘峡中行舟就更加危险了。荆州的麦子熟了,蚕茧吐完蚕丝,生命殆尽,破茧化成飞蛾。少妇的思绪交错,就像蚕抽的丝那样纷乱,理也理不清。布谷鸟在窗外鸣叫,似乎是在呼唤自己的情郎,使少妇思夫的情绪更加浓郁,她真不知道此时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这份情怀。

    注释
    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上。
    ②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峡中水流险急,水中多暗礁,夏历五月涨水时,行舟更加危险。
    ③荆州:在今湖北江陵。
    ④缫(sāo)丝:抽茧成丝。这里指思绪。
    ⑤拔谷: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叫声像呼唤情哥哥一样。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461次
  • 《归雁》钱起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白话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创作背景】

      钱起的《归雁》创作于唐代。钱起入任后,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赏析】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  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有《钱考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墨客网(诗词频道)”(www.mokecn.com/poetry/)

  • 唐代阅读:2461次
  • 江上雨寄崔碣

  • 正文: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2459次
  • 晚燕

  • 正文: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2458次
  • 舍利弗

  • 正文: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2450次
  • 送孙二

  • 正文: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48次
  • 夏初雨后寻愚溪

  • 正文: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
    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
    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
    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

    注释
    ①霁 (jì) :指雨后或雪后转晴。
    ②营营:谋求。
    ③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



    作者介绍: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唐代阅读:2448次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正文: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47次
  • 唐禅社首乐章。太和

  • 正文: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唐代阅读:2443次
  • 哭殷遥

  • 正文: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念君等为死,万事伤人情。
    慈母未及葬,一女才十龄。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
    浮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行人何寂寞,白日自凄清。
    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
    故人各有赠,又不及生平。负尔非一途,恸哭返柴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42次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 正文: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39次
  • 闺情

  • 正文: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
    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38次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正文: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37次
  • 早春野望

  • 正文: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注释
    ①旷:空阔。
    ②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③岫(xiù):山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④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十首》有 “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参考资料:

    1、 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02月第1版:第162页 2、 [唐]王勃著.[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60页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436次
  • 铜雀妓二首

  • 正文: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邺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未倾。
    西陵松槚冷,谁见绮罗情。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433次
  • 仲春郊外

  • 正文: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往东园的小路,垂柳掩映;西坝的渡口,落花缤纷。
    好风景已经连续多月了,这里的美景是周围所没有的。
    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
    刚刚雨过天晴,山村的庭院里哪里会染上世俗尘杂呢。

    注释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东园:泛指园圃。径:小路。
    堰:水坝。津:渡口。
    物色:景色、景物。连三月:即连月。三,表示多数。
    绝四邻:指这里的幽雅景致是周围四邻所没有的。绝:《全唐》一作“绕”。
    曙:破晓、天刚亮。
    鱼戏:乐府古辞《江南曲》:“鱼戏莲叶间。”
    山院:山间庭院。
    嚣(xiāo)尘:喧闹的俗尘。

    参考资料:

    1、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线装书局,2007年:11页 2、 倪木兴.初唐四杰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7页 3、 王国安 王幼敏.初唐四杰与陈子昂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5-16页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2431次
  •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 正文: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28次
  •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 正文: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27次
  • 都下送辛大之鄂

  • 正文: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2419次
  • 送熊九赴任安阳

  • 正文: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14次
  • 谒璿上人

  • 正文:
    少年不足言,识道年已长。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血,不复婴世网。浮名寄缨珮,空性无羁鞅。
    夙承大导师,焚香此瞻仰。颓然居一室,覆载纷万象。
    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方将见身云,陋彼示天壤。一心在法要,愿以无生奖。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2413次
  • 墨客网(www.mokecn.com) 京ICP备150497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