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唐代〗诗词集锦
  • 山扉夜坐

  • 正文:
    抱琴开野室,携酒对情人。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3097次
  • 荆州歌

  • 正文: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
    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
    拨谷飞鸣奈妾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帝城边,风波甚多,瞿塘峡本就水流险急,动不动就会触到水中的暗礁。在夏历五月水流上涨之时,在瞿塘峡中行舟就更加危险了。荆州的麦子熟了,蚕茧吐完蚕丝,生命殆尽,破茧化成飞蛾。少妇的思绪交错,就像蚕抽的丝那样纷乱,理也理不清。布谷鸟在窗外鸣叫,似乎是在呼唤自己的情郎,使少妇思夫的情绪更加浓郁,她真不知道此时该如何整理自己的这份情怀。

    注释
    ①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白帝山上。
    ②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峡中水流险急,水中多暗礁,夏历五月涨水时,行舟更加危险。
    ③荆州:在今湖北江陵。
    ④缫(sāo)丝:抽茧成丝。这里指思绪。
    ⑤拔谷:布谷鸟,五月飞鸣,鸣叫声像呼唤情哥哥一样。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96次
  • 送方尊师归嵩山

  • 正文: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94次
  • 舍利弗

  • 正文:
    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92次
  • 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 正文: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92次
  • 杜甫-诗词《初冬》 古诗 全诗赏析、作者及出处、年代!

  • 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
    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作品赏析  【鹤注】此广德二年冬在幕府时作。

      垂老戎衣窄①,归休寒色深②。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③。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父吟》④。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⑤。

      (此暂归草堂而作也。首联双提。三四承次句,言归溪冬景。五六承首句,言在幕情事。末句出处二字,总绾。【黄注】白首老人,戎衣趋府,写出堪发人笑,亦见自惭之意。渔猎亦常事,拈急字、高字,便有意致。干戈未息,是年十月,武攻吐蕃盐川城。遂何心,出处两未遂也。)

      ①蔡邕《房桢碑》:“享年垂老。”【黄注】幕官以戎服从事,当用兵之际也。又云朝士兼戎服,知在朝亦间用之。隋苏子卿诗:“锋剑但须利,戎衣不畏窄。”②【张溍注】归休,谓归溪休沐。③《村臆》:著,火炎起也,犹俗云火著。鲍照诗,“长雾高林。”④习池醉、《梁父吟》,注见十三卷。⑤陆机诗:“出处鲜为谐。”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唐代阅读:3088次
  • 江上雨寄崔碣

  • 正文: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唐代阅读:3079次
  • 左掖梨花(一作海棠。与丘为、皇甫冉同作)

  • 正文:
    闲洒阶边草,轻随箔外风。黄莺弄不足,衔入未央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79次
  • 送熊九赴任安阳

  • 正文: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77次
  • 答张五弟

  • 正文: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常闭关,
    终日无心长自闲。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77次
  •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 正文:
    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
    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
    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74次
  • 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 正文:
    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74次
  •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萍池

  • 正文: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73次
  • 赠王九

  • 正文: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3072次
  • 对雨

  • 正文: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
    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70次
  • 冬郊行望

  • 正文:
    桂密岩花白,梨疏林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3070次
  • 送张判官赴河西

  • 正文: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68次
  • 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

  • 正文:
    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荡女萝枝,半摇青天月。
    不知旧行径,初拳几枝蕨。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68次
  • 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

  • 正文: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
    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3061次
  • 都下送辛大之鄂

  • 正文: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3060次
  • 出境游山二首

  • 正文:
    源水终无路,山阿若有人。驱羊先动石,走兔欲投巾。
    洞晚秋泉冷,岩朝古树新。峰斜连鸟翅,磴叠上鱼鳞。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振翮凌霜吹,正月伫天浔。回镳凌翠壑,飞轸控青岑。
    岩深灵灶没,涧毁石渠沉。宫阙云间近,江山物外临。
    玉坛栖暮夜,珠洞结秋阴。萧萧离俗影,扰扰望乡心。
    谁意山游好,屡伤人事侵。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3057次
  • 早春野望

  • 正文: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注释
    ①旷:空阔。
    ②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
    ③岫(xiù):山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④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十首》有 “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参考资料:

    1、 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02月第1版:第162页 2、 王勃著.[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60页

    作者介绍: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唐代阅读:3051次
  • 奉和御制春台望

  • 正文: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华滋的皪丹青树,
    颢气氤氲金玉堂。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馀宫百数。旗回五丈殿千门,
    连绵南隥出西垣。广画螓蛾夸窈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荆临章观赵丛台。
    何如尧阶将禹室。层栏窈窕下龙舆,清管逶迤半绮疏。
    一听南风引鸾舞,长谣北极仰鹑居。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 唐代阅读:3037次
  •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 正文: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36次
  • 送孙二

  • 正文: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山川何寂寞,长望泪沾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唐代阅读:3034次
  • 读谢灵运诗

  • 正文: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唐代阅读:3032次
  • 采樵作

  • 正文: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注释
    ⑴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⑵萝:《全唐》校“一作薜。”《楚辞·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⑶长歌:拉长声调唱歌。
    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
    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方言》二:“木细枝谓之杪,燕之北鄙、朝鲜例水之间谓之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 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3028次
  • 题东谿公幽居

  • 正文: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
    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唐代阅读:3023次
  • 春雪

  • 正文:
    片片驱鸿急,纷纷逐吹斜。到江还作水,著树渐成花。
    越喜飞排瘴,胡愁厚盖砂。兼云封洞口,助月照天涯。
    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呈丰尽相贺,宁止力耕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3023次
  • 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 正文: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唐代阅读:30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