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南北朝〗诗词集锦
  • 华山畿·夜相思

  • 正文: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978次
  • 拟古·其一幽并重

  • 正文:
    其一
    幽并重骑射,
    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
    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
    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
    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
    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
    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
    将以分虎竹。 其二
    凿井北陵隈,
    百丈不及泉。
    生事本澜漫,
    何用独精坚。
    幼壮重寸阴,
    衰暮反轻年。
    放驾息朝歌,
    提爵止中山。
    日夕登城隅,
    周回视洛川。
    街衢积冻草,
    城郭宿寒烟。
    繁华悉何在,
    宫阙久崩填。
    空谤齐景非,
    徒称夷叔贤。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3931次
  • 别诗二首·其二

  • 正文: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译文:

    孤烟从新丰升起,迁飞的大雁离开了云中。
    金城的衰草笼罩着寒雾,玉门的树叶在风里凋落。
    和你离别的时候河水刚刚满盈(或指银河?),分别的日子里,我常常在空明的月光下思念你。
    我从衡山的北面折来芳桂,又从沅水东岸摘下了兰花。
    可是采下的兰花芳桂时的情怀又怎样传达呢。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范云,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南北朝阅读:3909次
  • 咏史·五都矜财雄

  • 正文:
    五都矜财雄,
    三川养声利。
    百金不市死,
    明经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
    飞甍各鳞次。
    仕子彯华缨,
    游客竦轻辔。
    明星晨未晞,
    轩盖已云至。
    宾御纷飒沓,
    鞍马光照地。
    寒暑在一时,
    繁华及春媚。
    君平独寂寞,
    身世两相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3867次
  • 代东武吟

  • 正文:
    主人且勿喧,
    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士,
    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
    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
    追虏出塞垣。
    密途亘万里,
    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
    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
    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
    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
    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
    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
    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
    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
    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
    不愧田子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3864次
  • 相送

  • 正文: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南北朝阅读:3765次
  • 读曲歌·打杀长鸣鸡

  • 正文: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749次
  • 阻雪连句遥赠和

  • 正文:
    积雪皓阴池,北风鸣细枝。九逵密如绣,何异远别离。(谢朓)
    风庭舞流霰,冰沼结文澌。饮春虽以燠,钦贤纷若驰。(江革)
    珠霙条间响,玉溜檐下垂。杯酒不相接,寸心良共知。(王融)
    飞云乱无绪,结冰明曲池。虽乖促席燕,白首信勿亏。(王僧孺)
    飘素莹檐溜,岩结噎通崋。罇罍如未澣,况乃限首仪。(谢昊)
    原隰望徙倚,松筠竟不移。隐忧恧萱树,忘怀待山巵。(刘绘)
    初昕逸翮举,日昃驽马疲。幽山有桂树,岁暮方参差。(沈约)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645次
  • 与朱元思书

  • 正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美丽的。
    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37.见:看见。
    38.日:太阳,阳光。

    参考资料:

    1、 张圣洁 朱五书 .初中文言文全解一点通 :贵州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61-164 2、 唐孝麟.中国古代散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109-110 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69-170 4、 《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5、 字的拼音根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整理。

    作者介绍:
    吴均,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南北朝阅读:3626次
  • 长相思·晨有行路客

  • 正文:
    晨有行路客,
    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
    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
    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
    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
    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
    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
    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
    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
    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
    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
    何事空盘桓。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吴迈远,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诗风质朴。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

  • 南北朝阅读:3612次
  • 东飞伯劳歌

  • 正文: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伯劳东飞燕子西去,黄姑和织女时而相见。
    门前是谁家的女儿蹲坐住门前,她的美丽倩影投照在里屋。
    皎浩的月光透过窗牖,照耀在女子的帷帐上,屋内飘散着脂粉的芳香。
    女子今年将要十五六岁,身材窈窕,容颜如玉,洁白美丽,无与伦比。
    但三春已经过去,日暮时分花朵都已凋零,女儿虽然可爱,但尚没有夫家,这般美丽又有谁爱怜呢?

    注释
    ①伯劳:鸟的一种,属雀形目,伯劳科。除西藏无记录外,遍布全国。
    ②黄姑:牵牛星。
    ③发艳:艳光照人。
    ④闾:窗户。
    ⑥明光:阳光
    ⑦绮箔:帷幔。
    ⑧三春: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爱情诗歌选注 》 - 张岗选注 2011年 第117页

    作者介绍:
    萧衍,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南北朝阅读:3574次
  • 西乌夜飞

  • 正文:
    其一
    日从东方出,
    团团鸡子黄。
    夫归恩情重,
    怜欢故在旁。 其二
    阳春二三月,
    诸花尽芳盛。
    持底唤欢来,
    花笑莺歌咏。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525次
  • 发后渚

  • 正文:
    江上气早寒,
    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
    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
    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
    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
    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
    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
    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
    声为君断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鲍照,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南北朝阅读:3515次
  • 子夜四时歌·自从别欢后

  • 正文: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
    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欢会别后,终日叹息,整日相思。
    我的心就像春天蓬勃生长的黄檗树,越来越苦。

    注释
    黄檗(bò):落叶乔木,树皮入药,味道很苦。春天到来,黄檗树蓬勃生长,它的苦心也随着逐日长大。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498次
  • 与顾章书

  • 正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吴均,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南北朝阅读:3469次
  • 琅邪王歌

  • 正文:
    新买五尺刀,
    悬着中梁柱。
    一日三摩娑,
    剧于十五女。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447次
  • 咏雪 / 咏雪联句

  • 正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 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作者介绍: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南北朝阅读:3373次
  • 华山畿

  • 正文:
    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353次
  • 效古·其一岁暮怀

  • 正文:
    其一
    岁暮怀感伤,
    中夕弄清琴。
    戾戾曙风急,
    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
    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
    忧慨自相寻。
    宁知霜雪后,
    独见松竹心。 其二
    若木出海外,
    本自丹水阴。
    群帝共上下,
    鸾鸟相追寻。
    千龄犹旦夕,
    万世更浮沉。
    岂与异乡士,
    瑜瑕论浅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江淹,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南北朝阅读:3315次
  • 断句

  • 正文: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刘昶,刘昶(435-498),刘昶,字休道,宋文帝子。
  • 南北朝阅读:3284次
  • 阮步兵

  • 正文: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颜延之,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 南北朝阅读:3244次
  •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 正文:
    依然临送渚,
    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
    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
    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
    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
    江汉与城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阴铿,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 南北朝阅读:3232次
  • 落日怅望·昧旦多纷喧

  • 正文:
    昧旦多纷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阴,
    高枕东窗下。
    寒槐渐如束,
    秋菊行当把。
    借问此何时,
    凉风怀朔马。
    已伤归暮客,
    复思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牍偏为寡。
    既乏琅邪政,
    方憩洛阳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南北朝阅读:3230次
  • 入若耶溪

  • 正文: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
    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注释
    ⑴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发源于离城区44里的若耶山(今称化山),沿途纳三十六溪溪水,北入鉴湖。早年,上游流经群山,下游两岸竹木丰茂,是一处非常幽雅的旅游胜地。
    ⑵艅(yú)艎(huáng):舟名。大船。
    ⑶泛泛:船行无阻。
    ⑷空:指天空。
    ⑸水:指若耶溪
    ⑹阴霞:山北面的云霞。若耶溪流向自南而北,人溯流而上,故曰“阴霞”。
    ⑺远岫(xiù):远处的峰峦,这里指若耶山、云门山、何山、陶晏岭、日铸山等隐现的高山。
    ⑻阳景:指太阳在水中的影子;“景”是“影”的本字。
    ⑼回流: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
    ⑽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
    ⑾逾:同“愈”,更加。
    ⑿幽:宁静、幽静
    ⒀归念:归隐的念头。
    ⒁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9(2011.11重印) :1137-1138 .

    作者介绍:
    王籍,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诗人。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有文才,不得志。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 南北朝阅读:3215次
  • 琅琊王歌辞

  • 正文: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
    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南北朝阅读:3164次
  • 酬范记室云

  • 正文:
    林密户稍阴,
    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
    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
    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
    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
    继音予可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南北朝阅读:3162次
  • 送沈记室夜别

  • 正文: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译文:

    桂花飘香的夜晚,江水如此澄澈。到了清晨,楚地定会白云轻轻飘动,空旷清新。
    想秋风吹起,会触动起我们两人的愁思;眼望秋月,会让千里之分的我们更加思念对方。
    今夜与你分别,我不能设想,当你身处夜晚时,我却不能与你一道共患难,拣寒枝御风寒;秋霜里,你一人行走山中,耳闻猿猴凄厉的叫声,怎不令人伤感。
    在你抚摸藤萝想念我的时候,我也正手折桂枝思念您。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范云,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南北朝阅读:3117次
  •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 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 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 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作者介绍:
    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南北朝阅读:3108次
  • 关山月

  • 正文: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

    译文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
    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
    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
    ②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③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④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⑤当:对着。未眠:没有睡觉。
    ⑥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⑦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⑧战气:战争气氛。
    ⑨从军:在军队中服役。复:又,再。

    参考资料:

    1、 刘常生编著.《历代咏玉门诗词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11:第15页 2、 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141-142页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徐陵,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 南北朝阅读:3105次
  • 愚人食盐

  • 正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吃的,很美,于是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经过则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是有害的。

    注释
    1 食:食物。
    2 闻已:听罢。
    3 更:再次。
    4 益:增加。
    5 既:已经。
    6 空:空口。
    7 口爽:口味败坏。
    8 所以:……的原因。
    9 复:再。
    10爽:差、败坏。
    11智:智慧。
    12故:缘故。
    13反:反而。
    14患:祸患。



    作者介绍:
    僧伽斯那,
  • 南北朝阅读:309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