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先秦〗诗词集锦
  • 闵予小子

  • 正文: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可怜我这三尺童,
    新遭父丧真悲痛,
    孤独无援忧忡忡。
    感叹先父真伟大,
    终生尽孝有高风。
    念我先祖兴大业,
    任贤黜佞国运隆。
    我今年幼已即位,
    日夜勤政求成功。
    先王灵前发誓言,
    继承遗志铭心胸。

    注释
    ⑴闵:通“悯”,怜悯,郑笺说是“悼伤之言”。予小子:成王自称。
    ⑵不造:不善,指遭凶丧。
    ⑶嬛(qióng)嬛:同“茕茕”,孤独无依靠。疚:忧伤。
    ⑷於(wū)乎:同“呜呼”,表感叹。皇考:指武王。
    ⑸克:能。
    ⑹皇祖:指文王。
    ⑺陟降:升降。止:语气词。
    ⑻皇王:兼指文王、武王。
    ⑼序:绪,事业。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945次
  • 段干木歌

  • 正文:
    吾君好正。
    段干木之敬。
    吾君好忠。
    段干木之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911次
  • 鹄歌

  • 正文: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
    七年不双。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
    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
    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
    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92次
  • 琴女歌

  • 正文:
    罗縠单衣。
    可裂而绝。
    三尺屏风。
    可超而越。
    鹿虑之剑。
    可负而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79次
  • 大唐歌

  • 正文:
    舟张辟雍。
    鶬鶬相从。
    八风囘囘。
    凤皇喈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79次
  • 弹歌

  • 正文: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注释
    ①弹歌(dàngē):古歌谣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范蠡进善射者稀,勾践询以弓弹之理,陈音于应对中引古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源》卷一有《弹歌》一首,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文心雕龙·章句》作“《竹弹》之谣”。
    ②宍(ròu 肉):“肉”的古字。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75次
  • 绵蛮

  • 正文: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丘旁。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不能走到底。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注释
    ①绵蛮:小鸟的模样。
    ②丘阿:山坳。
    ③后车:副车,跟在后面的从车。
    ④惮:畏惧,惧怕。
    ⑤趋:快走。
    (7)极:到达终点。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56次
  • 龙蛇歌

  • 正文:
    龙欲上天。
    五蛇为辅。
    龙已升云。
    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独怨。
    终不见处所。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50次
  • 琴歌

  • 正文:
    百里奚。
    五羊皮。
    忆别时。
    烹伏雌。
    炊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46次
  • 伐檀

  • 正文: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砍下檀树做车辐啊,放在河边堆一处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取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兽悬柱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饱腹啊!
    砍下檀树做车轮啊,棵棵放倒河边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纹啊。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要独吞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挂鹌鹑啊?那些老爷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荤啊!

    注释
    1.坎坎:象声词,伐木声。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边。
    4.涟:即澜。
    5.猗(yī):义同“兮”,语气助词。
    6.稼(jià):播种。
    7.穑(sè):收获。
    8.胡: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为很多,并非实数。
    11.廛(chán):通“缠”,古代的度量单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猎。猎,夜猎。此中皆泛指打猎。
    13.县(xuán):通“悬”,悬挂。
    14.貆(huán):猪獾。也有说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话,指有地位有权势者。
    16.素餐:白吃饭,不劳而获。
    17.辐:车轮上的辐条。
    18.直:水流的直波。
    19.亿: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岁大兽。
    22.漘(chún):水边。
    23.沦:小波纹。
    24.囷(qūn):束。一说圆形的谷仓。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饭。

    参考资料:

    1、 肖复兴主编,梁士朋改编 .中学生必背优秀诗文.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1 :2-4 . 2、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14-216页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45次
  • 秦始皇时民歌

  • 正文:
    生男慎勿举。
    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
    尸骸相支拄。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37次
  • 黄鸟

  • 正文: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注释
    ⑴交交:鸟鸣声。马瑞辰《毛传笺通释》:“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黄鸟:即黄雀。
    ⑵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剌,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
    ⑶从:从死,即殉葬。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
    ⑷子车:复姓。奄息:字奄,名息。下文子车仲行、子车针虎同此,这三人是当时秦国有名的贤臣。
    ⑸特:杰出的人材。
    ⑹“临其穴”二句:郑笺(jiān):“谓秦人哀伤其死,临视其圹,皆为之悼栗。”
    ⑺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
    ⑻良人:好人。
    ⑼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⑽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
    ⑾防:抵当。郑笺:“防,犹当也。言此一人当百夫。”
    ⑿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53-254页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18次
  • 齐庄公歌

  • 正文:
    已哉已哉。
    寡人不能说也。
    尔来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816次
  • 子产论尹何为邑

  • 正文: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皮想让尹何治理一个采邑。子产说:“尹何年轻,不知能否胜任。”子皮说:“这个人忠厚谨慎,我喜爱他,他一定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到那里学习一下,就会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说:“不行。一个人假如真正喜爱别人,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好处。现在您喜爱别人,就想让他来管理政事,这就如同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会割伤自己。您的所谓爱人,只不过是伤害人家罢了,那么以后谁还敢求得您的喜爱呢?您在郑国如同房屋的栋梁,栋梁折断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会被压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说出来呢!譬如您有一块美丽的锦缎,您一定不肯让人用它来练习剪裁衣服。担任大官、治理大邑,这些都是人们身家性命之所寄托,却让一个正在学习的人来担当。大官大邑与美丽的锦缎相比,不是更加贵重吗?我只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如果真这么做,一定会受到危害。比方打猎吧,射箭、驾车这一套练熟了,才能猎获禽兽;假若从来就没有登过车、射过箭和驾过车,总是为翻车发生事故(翻车压死)而提心吊胆,那么,哪里还顾得上猎获禽兽呢?”子皮说:“太好了!我这个人很笨。我听说过,君子总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遥远的事情,小人总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个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爱惜的;大官、大邑,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托,我却认为是遥远的事情而忽视它。假如没有您这番话,我是不会懂得这个道理的。从前我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荫之下,还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从现在起才知道,这样做还是不够的。从今以后我请您允许,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听您的意见行事。”子产说:“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样呢?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事情,还是要奉告的。”子皮认为子产非常忠实,所以就把郑国的政事委托给他。子产因此才能治理郑国。

    注释
    (1)子产:即公孙侨,郑国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轻家臣。为:治理。邑:封邑,采邑。
    (2)子皮:郑国大夫,名罕虎,公孙舍的儿子。
    (3)少:年轻。
    (4)愿(yuàn):谨慎老实。不吾叛也:上古汉语用“不”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如“吾”是动词“叛”的宾语,放在“叛”的前面。
    (5)夫:人称代词,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
    (6)利之:使之有利。
    (7)其:难道。用于句首,表示反问。
    (8)栋:栋梁。
    (9)榱(cuī):屋椽。侨:子产名。厌(yā):通“压”。下文“厌覆”的“厌”同。尽言;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
    (10)锦:有彩色花纹的绸缎。
    (11)庇(bí):庇护,寄托。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锦来价值不就更多吗?这是说官邑重于美锦。
    (12)人政:参加管理政务。以:靠,凭借。
    (13)田猎:打猎。射御:射箭驾车。贯:通“惯”,习惯,熟习。禽:通“擒”。也可作名词讲,指鸟兽。
    (14)尝:曾。败绩厌覆是惧:即“惧败绩厌覆”。这是为了强调宾语“败绩厌覆”,把宾语提前,在宾语后面用“是”字复指。败绩,指事情的失利。厌覆,指乘车的人被倾覆辗压
    (15)虎:子皮名。敏:聪明。
    (16)务:致力。
    (17)远:疏远,疏忽。慢:轻视。
    (18)微:无,非。
    (19)他日:从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20)请:请求。听:听凭。行:做。
    (21)抑(yì):不过,然而。表示转折的连词。
    (22)子皮以为忠:子皮以子产为忠。
    (23)是以:因此。



    作者介绍:
    左丘明,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 先秦阅读:3759次
  • 樛木

  • 正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注释
    ①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②樛(jiū):下曲而高的树。
    ③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④累:攀缘,缠绕。此处又作纍。
    ⑤只:语气助词。
    ⑥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
    ⑦福履:福禄,幸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
    ⑧绥:安定,安抚人心的意思。
    ⑨荒:覆盖。
    ⑩将:扶助;或释为“大”。朱熹:《诗经集注》将,犹扶助也。
    ⑪萦(yíng 营):回旋缠绕。《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 绕也。
    ⑫成:就;到来。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年 :10-11页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745次
  • 齐人有一妻一妾

  • 正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注释
    (1)处室:居家度日。
    (2)良人:古时妻子称丈夫。
    (3)餍(yàn):饱食。反:通“返”,回家。
    (4)显者:显要的人,达官贵人。
    (5)瞷(Jiàn):窥视,偷看。
    (6)蚤:同“早”。
    (7)施(yì):斜。这里指斜行,斜从 跟随,以免被丈夫发现。
    (8)国中:都城中。国:城。
    (9)卒:最后
    (10)之:来到
    (11)东郭:东边的城墙。
    (12)墦间:坟墓间。墦:坟墓
    (13)祭者:祭扫坟墓的人.
    (14)讪:讥讽,嘲骂。
    (15)中庭:庭院里。
    (16)施施(yí):喜悦的样子.
    (17)希:通“稀”。



    作者介绍:
    孟子及弟子,
  • 先秦阅读:3697次
  • 裳裳者华

  • 正文: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儿朵朵在盛开,叶儿繁茂长势旺。我遇见了那个人,我的心啊真舒畅。我的心啊真舒畅,于是有了安乐的地方。
      花儿朵朵在盛开,鲜亮艳丽黄又黄。我遇见了那个人,他的服饰有文章。他的服饰有文章,于是有了喜庆的排场。
      花儿朵朵在盛开,有黄有白多娇艳。我遇见了那个人,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六根缰绳光滑又柔软。
      要向左啊就向左,君子应付很适宜。要向右啊就向右,君子发挥有余地。因他发挥有余地,所以后嗣能承继。

    注释
    ⑴裳裳:犹“堂堂”,旺盛鲜艳的样子。华:花。
    ⑵湑(xǔ):茂盛的样子。
    ⑶觏(gòu):遇见。
    ⑷写:通“泻”,心情舒畅。
    ⑸誉:通“豫”,安乐。
    ⑹芸:色彩浓艳。
    ⑺章:纹章,服饰文采。
    ⑻骆:黑鬣(liè)白马。
    ⑼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⑽似:嗣,继承祖宗功业。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590次
  • 诸稽郢行成于吴

  • 正文: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我们很难战胜他啊。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我们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弃吴国,吴人定会答应议和,不把我国放在眼里,而放心大胆去中原争霸。等他百姓疲惫了,再遇上天灾歉收,我们稳稳当当去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越王同意了,派诸稽郢向吴求和,说:“敝国君主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献上玉帛,在天王驾前行礼,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员说:从前,越国不幸冒犯天王,天王亲自出动玉趾,本来打算灭我勾践,又宽恕了我。天王对我越国的恩德,真是让死人复活,让白骨生肌,我勾践既不敢忘记天降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如今我勾践既因无德而重遭天祸,我们这些草野的鄙贱之人,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只因边境的小怨而耿耿于怀,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重罪,在边境上叩着响头。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讨伐。越国本来就是向天王称臣进贡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使您尊贵的将士们受屈,来执行讨伐,更使越国不安了。因此勾践请求盟约。今送来一个嫡生的女儿,在王宫拿着簸箕扫帚;还送来一个嫡生的儿子,捧着盘子和脸盆,随同侍卫们服侍天王。春秋两季,向天王的府库进贡,决不丝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驾亲征?这本是天子向诸侯征税之礼啊!谚语说:‘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来,所以劳而无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国,您的明智已传遍天下;倘又消灭它,天王岂不也是劳而无功吗?如何使四方的诸侯信服吴国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话儿说清楚,请天王就利和义两方面多加权衡吧!”

    注释
    逆:迎战。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庸:用。申胥:即伍子胥,封于申,故又称申胥。华登:吴国大夫。简服:训练。挫:败。决拾:射箭用具。素:预先。履:实行。授命:拼命。约辞:委婉的言辞。行成:求和。广侈:扩张,使其生骄心。不吾足:不把我们放在心上。伯:通“霸”,称霸。罢:通“疲”,疲劳。烬:灰烬。
    诸稽郢:越国大人。币:礼品。下执事:供役使的人。天王:对吴王夫差的尊称。得罪:指勾践射伤吴王之父阖闾。亲趋玉趾:亲劳大驾。孤:舍弃。繄:就是。边陲:边境。用:因此。老:老臣。顿颡:叩头直至额触地。属:会集。残伐:杀伐。鞭箠:鞭子。寇令:抵御盗寇的命令。箕帚:畚箕、笤帚。晐姓:贡纳诸姓妇子到天子之宫。槃匜:洗手脸的用具。解:同“懈”。辱:谦词。征诸侯:向诸侯征税。搰:掘出。封殖:培植。这是以草木自比。刈:芟草。实:信实。秉:拿,执。度:衡量。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542次
  • 卜居

  • 正文: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屈原(被)流放了,三年不再能见(到国王)。(他)竭尽智慧用尽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他)心情烦闷思想混乱,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前往拜见太卜郑詹尹说:“我有所疑惑,希望由先生您来决定。”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净龟壳说:“您有什么赐教的啊?”
      屈原说:“我是宁愿忠实诚恳,朴实地忠诚呢,还是迎来送往,而使自己不会穷困呢?
      “是宁愿凭力气除草耕作呢,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之中来成就名声呢?是宁愿直言不讳来使自身危殆呢,还是跟从习俗和富贵者来偷生呢?是宁愿超然脱俗来保全(自己的)纯真呢,还是阿谀逢迎战战兢兢,咿咿喔喔(语无伦次地谄言献媚)来巴结妇人呢?是宁愿廉洁正直来使自己清白呢,还是圆滑求全,像脂肪(一样滑)如熟皮(一样软),来谄媚阿谀呢?
      “是宁愿昂然(自傲)如同(一匹)千里马呢,还是如同(一只)普普通通的鸭子随波逐流,偷生来保全自己的身躯呢?
      “是宁愿和良马一起呢,还是跟随驽马的足迹呢?是宁愿与天鹅比翼齐飞呢,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呢?
      “这些选择哪是吉哪是凶?应该何去何从?
      “(现实)世界浑浊不清:蝉翼被认为重,千钧被认为轻;黄钟被毁坏丢弃,瓦锅被认为可以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谗言献媚的人位高名显,贤能的人士默默无闻。可叹啊沉默吧,谁知道我是廉洁忠贞的呢?”
      詹尹便放下蓍草辞谢道:“所谓尺有它不足的地方,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卦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您(还是)按照您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龟壳蓍草实在无法知道这些事啊!”

    译文二
      屈原被流放后,三年没能再见楚怀王。他竭尽智慧效忠国家,却被谗言谤语把他和君王遮蔽阻隔。他心烦意乱,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去见太卜郑詹尹问卜说:“我对有些事疑惑不解,希望通过您的占卜帮助我分析判断。”郑詹尹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屈原说:“我宁可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宁可垦荒锄草勤劳耕作呢,还是交游权贵而沽名钓誉?宁可毫无隐讳地直言为自己招祸呢,还是顺从世俗贪图富贵而苟且偷生?宁可鹤立鸡群而保持正直操守呢,还是阿谀逢迎、强颜欢笑以侍奉那位妇人?宁可廉洁正直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呢,还是圆滑诡诈、油滑适俗、趋炎附势?宁可像志行高远的千里驹呢,还是像浮游的野鸭随波逐流而保全自身?宁可与骐骥并驾齐驱呢,还是追随那劣马的足迹?宁可与天鹅比翼高飞呢,还是同鸡鸭在地上争食?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于是放下蓍草抱歉地说:“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了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之理。请您花心思实行您的主张吧,龟甲和蓍草实在不知如何破解您的疑惑!”

    注释
    1.放:放逐。
    2.复见:指再见到楚王。
    3.蔽障:遮蔽、阻挠。
    4.太卜:掌管卜筮的官。
    5.因:凭借。
    6.端策:数计蓍草;端,数也。拂龟:拂去龟壳上的灰尘。
    7.悃(kǔn)悃款款:诚实勤恳的样子。
    8.送往劳来:送往迎来。劳(láo),慰劳。
    9.大人:指达官贵人。
    10.偷生:贪生。
    11.超然:高超的样子。高举:远走高飞。保真:保全真实的本性。
    12.哫訾(zú zī):以言献媚。栗斯:阿谀奉承状。栗:恭谨,恭敬。斯:语助词。喔咿儒儿(ní):强颜欢笑的样子。妇人:指楚怀王的宠姬郑袖,她与朝中重臣上官大夫等人联合排挤馋毁屈原。
    13.突梯:圆滑的样子。滑稽(gǔ jī):一种能转注吐酒、终日不竭的酒器,后借以指应付无穷、善于迎合别人。如脂如韦:谓像油脂一样光滑,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善于应付环境。洁楹:度量屋柱,顺圆而转,形容处世的圆滑随俗。洁,借为"絜(xié)",《楚辞补注》引《文选》亦作"絜"。
    14.昂昂: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样子。
    15.泛泛:漂浮不定的样子。凫(fú):水鸟,即野鸭。此字下原有一"乎"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删。
    16.亢轭(kàng'è):并驾而行。亢,同"伉",并也;轭,车辕前端的横木。
    17.驽(nú)马:劣马。
    18.宁与黄鹄比翼乎:黄鹄(hú):天鹅;比:旧读bì。
    19.鹜:鸭子。
    20.溷(hùn混)浊:肮脏、污浊。
    21.千钧:代表最重的东西。古制三十斤为一钧。
    22.黄钟:古乐中十二律之一,是最响最宏大的声调。这里指声调合于黄钟律的大钟。
    23.瓦釜:陶制的锅。这里代表鄙俗音乐。
    24.高张:指坏人气焰嚣张,趾高气扬。
    25.谢:辞谢,拒绝。
    26.数:卦数。逮:及。



    作者介绍: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 先秦阅读:3539次
  • 云汉

  • 正文: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壁既卒,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遁?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赢。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那银河多么高远,白光闪亮回旋在天。周王“唉唉”发出叹息,现今人们有何罪愆!老天降下死丧祸乱,饥饿灾荒接二连三。没有神灵不曾祭奠,奉献牺牲毫不吝悭。礼神圭璧全都用完,神灵还是不听我言!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暑气郁盛大地熏蒸。接连不断举行祭祀,祭天处所远在郊宫。祀天祭地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后稷恐怕难救周民,上帝不理受难众生。天灾这般为害人间,大难恰恰落在我身。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想要推开没有可能。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周地余下那些百姓,现在几乎一无所剩。渺渺苍天高高上帝,竟然没有东西赐赠。怎不感到忧愁惶恐,人死失祭先祖受损。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办法可以止住。赤日炎炎热气腾腾,哪里还有遮荫之处。死亡之期已经临近,无暇前瞻无暇后顾。诸侯公卿众位神灵,不肯显灵前来佑助。父母先祖神灵在天,为何忍心看我受苦!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山秃河干草木枯槁。眼看旱魔逞凶肆虐,遍地好像大火焚烧。暑热难当令我心畏,忧心忡忡如受煎熬。诸侯公卿众位神灵,哪管我在悲痛呼号。渺渺苍天高高上帝,难道迫我离此出逃!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勉力祷请祈求上苍。为何害我降以大旱?不知缘故费煞思量。祈年之礼举行很早,也未迟延祭社祭方。渺渺苍天高高上帝,竟然对我不肯相帮。一向恭敬诸位神明,不该恨我怒气难当。
      旱情已经非常严重,饥荒离散乱我纪纲。各位官长智穷力竭,宰相忧苦无法可想。趣马师氏一起出动,膳夫百官助祭帮忙。没有一人不愿周济,可是不能止住灾荒。仰望苍天晴朗无云,怎样止旱令我忧伤。
      仰望苍天晴朗无云,微光闪闪满天星辰。公卿大夫众位君子,祷告上苍心要虔诚。死亡之期已经临近,继续祈祷坚持不停。禳旱祈雨非为自我,全为安定众官之心。仰望苍天默默祈祷,何时才能赐我安宁?

    注释
    (1)倬(zhuó):大。云汉:银河。
    (2)昭:光。回:转。
    (3)於(wū)乎:即“呜呼”,叹词。
    (4)辜:罪。
    (5)荐:重,再。臻:至。荐臻,犹今言频仍。
    (6)靡:无,不。举:祭。
    (7)爱:吝惜,舍不得。牲:祭祀用的牛羊豕等。
    (8)圭、璧:均是古玉器。周人祭神用玉器,祭天神则焚玉,祭山神则埋玉,祭水神则沉玉,祭人鬼则藏玉。
    (9)宁:乃。莫我听:即莫听我。
    (10)大(tài)甚:大,同“太”。甚,厉害。
    (11)蕴隆:谓暑气郁积而隆盛。虫虫:热气熏蒸的样子。
    (12)殄(tiǎn):断绝。禋(yīn)祀:祭天神的典礼。以玉帛及牺牲加于柴上焚之,使升烟,以祀天神。本指祀昊天上帝,引申之则凡祀日月星辰等天神,统称禋祀。
    (13)宫:祭天之坛。
    (14)奠:陈列祭品。瘗(yì):指把祭品埋在地下以祭地神。
    (15)宗:尊敬。
    (16)斁(dù):败坏。
    (17)丁:当,遭逢。
    (18)黎:众。
    (19)孑遗:遗留,剩余。
    (20)遗(wèi):赠。
    (21)于:助词。摧:灭。
    (22)云:古“云”字,有庇荫义。
    (23)大命:此谓死亡之命,即死亡之期。
    (24)群公:犹百辟,先世诸侯之神。正:长。先正,谓先世卿士之神。
    (25)忍:忍心,残忍。
    (26)涤涤:光秃无草木的样子。
    (27)旱魃:古代传说中的旱神。
    (28)惔(tán):火烧。
    (29)惮:畏。
    (30)熏:灼。
    (31)闻(wèn):通“问”,恤问。
    (32)遯(dùn):今作“遁”,逃。
    (33)黾(mǐn)勉:勉力为之,谓尽力事神,急于祷请。
    (34)瘨(diān):病。
    (35)憯(cǎn):曾。
    (36)祈年:指“孟春祈谷于上帝,孟冬祈来年于天宗”之祭礼。孔夙(sù):很早。
    (37)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mù):古“暮”字,晚。
    (38)虞:助。
    (39)友:通“有”。纪:纪纲,法度。
    (40)鞫(jū):穷,与“通”相对。庶正:众官之长。
    (41)疚:忧苦。冢宰:周代官名,为百官之长,相当后世的宰相。
    (42)趣马:掌管国王马匹的官。师氏:官名,主管教导国王和贵族的子弟。
    (43)膳夫:主管国王、后妃饮食的官。左右:左右之大夫、士诸官。
    (44)昂(yǎng):通“仰”。
    (45)里:犹“已”,训“止”。
    (46)嚖(huì):微小而众多的样子。
    (47)昭:祷。假:借为“嘏(gǔ)”,告。无赢:犹言无爽,即无差忒。
    (48)成:功。
    (49)戾:定。
    (50)曷:何。何时。惠:赐。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479次
  • 正文:
    猗与漆沮,潜有多鱼。有鳣有鲔,鲦鲿鰋鲤。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漆水和沮水景色秀美,蕴藏着富饶的渔业资源。
    鳣鱼鲔鱼不计其数,鲦鲿鰋鲤也群出波间。
    捕来鲜鱼恭敬奉祀,祈求祖先赐福绵延。

    注释
    ⑴猗与:赞美之词。漆沮:两条河流名,均在今陕西省。
    ⑵潜:通“槮(sēn)”,放在水中供鱼栖止的柴堆。
    ⑶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⑷鲦(tiáo):白条鱼。鲿(cháng):黄颊鱼。鰋(yǎn):鲇鱼。
    ⑸介:助。景:大。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373次
  • 鲁仲连义不帝秦

  • 正文: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 ‘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 ’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 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事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注释
    邯郸:赵国都城,今河北邯郸市。晋鄙:魏国大将。荡阴:地名,今河南汤阴。
    客将军:原籍不在某国而任该国将军。间入:潜入。
    因:通过。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封平原君,时为赵相。
    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前288年,齐闵王(也写作齐湣王,名地)称东帝。于是 秦昭王(名稷)称西帝
    今齐闵王益弱:秦围邯郸时,齐闵王死去已二十多年。 王力先生说,此句疑有误意思是,今之齐比湣王时益弱
    秦昭王:秦国国君。曾多次打败敌国,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 秦始皇的太爷爷
    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名。
    百万之众折于外:前260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大破赵兵,坑赵降兵40余万人。折,挫败。
    内:指深入国境。
    曷:什么。
    鲍焦:春秋时隐士,因对现实不满,抱树而死。无从容:心胸不开阔。
    上:同“尚”,崇尚。首功:斩首之功。
    过:甚至。正:通“政”,统治。
    梁:梁国,即魏国。
    若乃:至于。恶:怎么。
    齐威王:齐国国君,姓田,名婴齐。
    赴:同“讣”,报丧。天崩地坼:比喻天子死。坼:裂。下席:新君离开原来的宫室,寝于草席上守丧,以示哀悼。
    东藩:指齐国。斮(音zhuo2):斩。
    叱嗟:怒斥声。而:你的。
    宁:难道。
    烹:煮杀。醢(音hai3):剁成肉酱。
    子:女儿。好:貌美。
    脯:把人杀死做成肉干。
    牖(you3)里:地名,今河南汤阴北。库:监狱。 也作"羑里"
    策:马鞭。
    巡狩:天子出巡。避舍:宫室让给天子。管键:钥匙。衽:衣襟。几:座旁的小桌子。
    涂:同“途”。邹:战国时小国,今山东邹县。
    主人必将倍殡柩:古代丧礼,主人在东,灵柩在西,正面对着灵柩。天子来吊,主人就要背着灵柩。倍,同“背”。
    饭含:人死后,把饭放死人口中称“饭”,把珠玉放死人口中称“含”。
    三晋:晋国原是春秋强国,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后因称韩、赵、魏为三晋。
    无已:没有人阻止。
    谗妾:嫉贤妒能的妇人。
    却:撤退。
    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魏公子无忌为救赵国,托魏王爱姬盗得兵符,又假传王命,杀晋鄙夺兵权。
    为鲁连寿:祝鲁仲连长寿。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3337次
  • 河梁歌

  • 正文:
    度河梁兮渡河梁。
    举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
    隆寒道路诚难当。
    陈兵未济秦师降。
    诸侯怖惧皆恐惶。
    声传海内威远邦。
    称霸穆桓齐楚庄。
    天下安宁寿考长。
    悲去归兮河无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839次
  • 邺民歌

  • 正文:
    邺有贤令兮为史公。
    决漳水兮灌邺旁。
    终古舄兮生稻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710次
  • 管子引古言

  • 正文:
    墙有耳。
    伏寇在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701次
  • 曳杖歌

  • 正文: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666次
  • 秦世谣

  • 正文:
    秦始皇。
    何彊梁。
    开吾户。
    据吾床。
    饮吾酒。
    唾吾浆。
    飧吾饭。
    以为粮。
    张吾弓。
    射东墙。
    前至沙丘当灭亡。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639次
  • 成王冠辞

  • 正文:
    令月吉日。
    王始加元服。
    去王幼志服袞职。
    钦若昊天。
    六合是式。
    率尔祖考。
    永永无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635次
  • 家语引逸诗

  • 正文:
    皇皇上天。
    其命不忒。
    天之以善。
    心报其德。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628次
  • 庄子引野语

  • 正文: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
    众人重利。
    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
    圣人贵精。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佚名,
  • 先秦阅读:259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