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李商隐〗作品集锦
  • 房中曲

  • 正文: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注释
    ⑴房中曲:乐府曲名。《旧唐书·音乐志》:“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
    ⑵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幽素:幽寂,寂静。
    ⑶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⑷娇郎:人自指。
    ⑸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⑹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
    ⑺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⑻玉簟(diàn):光洁如玉的竹席。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⑼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⑽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⑾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⑿檗(bò):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常以喻人的心苦。
    ⒀天池:一作“天地”。天地翻:指巨大的变故。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47-14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8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39次
  • 春雨

  • 正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韵译
    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
    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
    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
    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
    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
    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
    只寄希望于万里长空,飞来鸿雁。

    直译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新春时节,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在床上;白门寂寞,令我心中万分感伤。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着那座红楼,只觉得凄冷茫茫,我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缠绵的思绪,化做空泛的梦,在残宵的梦中依稀与你相见。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有玉珰一双作为信物,怎么样才可以送达;我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注释
    1.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2.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3.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4.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5.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6. 玉珰:耳环。
    7.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参考资料:

    1、 赵丹萍,从《春雨》看李商隐诗歌的美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6)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22次
  • 宫辞

  • 正文: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
    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注释
    1、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泽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
    2、忧移:害怕转移,这里指害怕君王的恩宠转移到别人身上。
    3、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
    4、凉风: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中有“窃恐凉风至,吹我玉阶树。君子恩未毕,零落在中路”,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联系起来,暗示女子色衰被弃的可悲前景。

    参考资料:

    1、 张华松 .《李商隐诗集》 .济南市 :济南出版社 ,2007 :81-82 . 2、 胡光舟,周满江等 .《古诗类编》 .南宁市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07 :576-577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21次
  • 一片

  • 正文:
    一片非烟隔九枝,蓬峦仙仗俨云旗。天泉水暖龙吟细,
    露畹春多凤舞迟。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16次
  • 天涯

  • 正文: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注释
    天涯:一指此处泛指家乡以外的极远之地。
    天涯:二指此处特指具体的天边。
    斜:古音读xiá,今音读xié。可以读古音,也可以按现行中小学语文教学通例上读今音。
    莺啼:莺鸣。宋辛弃疾《蝶恋花》词:“燕语莺啼人乍还。却恨西园,依旧莺和燕。”“啼”字语意双关啼叫和啼哭。
    最高花:树梢顶上的花。也是盛开在最后的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44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0-171 3、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13次
  • 二月二日

  • 正文: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二月二日这一天春游到江上,春风和畅阳光送暖乐曲悠扬。
    花蕊如须柳芽如眼婀娜多姿,紫蝶黄蜂盘旋飞舞情意更长。
    客居万里之外常思回归故里,柳伶郑处供职已有三年时光。
    江上的新滩不理解我的心意,风吹雨打屋檐似的哗哗作响。

    注释
    ⑴二月二日:蜀地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
    ⑵东风:春风。笙:一种管乐器。它是用若干根装有簧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座子上制成的。
    ⑶花须:花蕊,因花蕊细长如须,所以称为花须。柳眼:柳叶的嫩芽,因嫩芽如人睡眼方展,所以称为柳眼。无赖:本指人多诈狡狯,这里形容花柳都在任意地生长,从而撩起游人的羁愁。
    ⑷元亮井:这里指故里。元亮,东晋人陶渊明的字。
    ⑸亚夫营:这里借指柳仲郢的军幕。亚夫,即周亚夫,汉代的将军。他曾屯兵在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防御匈奴,以军纪严明著称,后人称为‘亚夫营”、“细柳营”或“柳营”。
    ⑹游人:作者自指。
    ⑺风檐雨夜声:夜间檐前风吹雨打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浪潮声的凄切。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76-78 . 2、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41-143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09次
  • 春日寄怀

  • 正文: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注释
    ①荣落:荣显和衰落。
    ②重(zhòng):甚,很。
    ③逡(qūn)巡:顷刻、急速。张祜《偶作》:“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
    ④丘园:家园,乡里。《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如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⑤坐:渐、行将。张相《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将然辞,犹寝也;施也;行也。”
    ⑥四春:四年。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⑦纵使:即使。
    ⑧可堪:岂堪。
    ⑨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与“无人”同慨。又,冯引一本作“更”。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二语沉痛。”
    ⑩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年年定”,应上“四春“。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⑪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⑫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69 2、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934 3、 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86 4、 宫南.李商隐诗百首注译:九州出版社,2014:37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07次
  • 富平少侯

  • 正文: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放十三岁就世袭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不到局势不稳、七国叛乱、边患不断、匈奴南犯的事情。
    他不识金弹的贵重,把它弹落在林子里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辘轳架来了,对它偏有几分爱惜,真无知啊。
    华丽的灯柱上转动着明亮的灯烛,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精致美丽。精美的檀木枕刻镂精巧,像玉一样莹润精美。
    在侯王府的早晨,守门人不再按照常规给来客通报,因为少侯新得了一名叫莫愁的佳人,值此良辰美景,不敢打扰他。

    注释
    ⑴富平少侯:西汉景帝时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十三岁就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
    ⑵七国:汉景帝时的七个同姓诸侯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他们曾联合发动叛乱。此处用以喻指藩镇叛乱。三边:战国时期燕赵秦与匈奴接壤,后来便以燕赵秦所在地为三边,即幽州、并州、凉州。未到忧:不知道忧虑。
    ⑶十三身袭富平侯:指张放十三岁就继承富平侯爵位。按:清冯浩云:“放之嗣爵,《汉书》不书其年,此云十三何据?《孔子家语》里说周成王十三岁就被立为嗣,这里可能是借指。”
    ⑷不收金弹抛林外:用韩嫣事。典出《西京杂记》:韩嫣好弹,以金作弹丸,所失者日有十余。儿童闻嫣出弹,常随之拾取弹丸。
    ⑸银床:井上的辘轳架,不一定用银作成。
    ⑹彩树:华丽的灯柱。珠错落:环绕在华丽灯柱上的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
    ⑺玉雕锼(sōu搜):形容檀木枕刻镂精巧,像玉一样莹润精美。
    ⑻当关:守门人。侵晨客:清早来访的客人。
    ⑼莫愁:女子名,《旧唐书·音乐志》说她是洛阳石城人,善歌谣。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200次
  •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 正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十岁就能够即席作,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在座的人触动离情。
    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
    丹山路上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

    译文二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情就像雏凤一样一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老凤”之声。

    注释
    ⑴韩冬郎:韩偓,浮名冬郎,是李商隐的连襟韩瞻的儿子,是晚唐大有名气的诗人,有《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三卷。“连宵侍坐徘徊久”是残句,原诗已佚。老成:指冬郎虽年少,但诗风老练成熟。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他日追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隐将赴梓州柳幕,离长安时,韩偓父子为之饯行,偓曾作诗相送,其诗有“连宵侍坐徘徊久”句。至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回长安,因作二首绝句追答。畏之:韩瞻的字。
    ⑵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李白《与韩荆州书》:“虽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⑶“冷灰”句: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⑷“桐花”句:《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丹水出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史记·货殖传》:“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 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
    ⑸“雏凤”句:此戏谑韩瞻,并赞其子韩偓的诗才。《晋书·陆云传》:“陆云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又杜甫有“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诗句,商隐此言“清”“老”,当即此意。在商隐赴梓幕后不久,韩瞻亦出任果州刺史,韩偓必随行,所以这里说丹山路上,有“雏凤”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97次
  • 落花

  • 正文: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译文及注释: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注释
    ①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②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③沾衣:指流泪。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95次
  • 风雨

  • 正文: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心中想要断绝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还是八千。

    注释
    这首诗取第三句诗中“风雨”二字为题,实为无题。
    宝剑篇:为唐初郭震(字元振)所作诗篇名。《新唐书·郭震传》载,武则天召他谈话,索其诗文,郭即呈上《宝剑篇》,中有句云:“非直接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捐弃,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赏,立即加以重用。
    羁泊:即羁旅飘泊。穷年:终生。
    黄叶:用以自喻。仍:仍旧,依然。
    青楼:青色的高楼。此泛指精美的楼房,即富贵人家。
    新知:新的知交。遭薄俗:遇到轻薄的世俗。
    旧好:旧日的好友。隔:阻隔,断绝。
    心断:意绝。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古时以产美酒闻名。《新唐书·马周传》载,马周不得意时,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便要了一斗八升酒独酌。后得常何推荐,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授监察御史。
    几千:指酒价,美酒价格昂贵。

    参考资料:

    1、 李家秀.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241-242页 2、 朱强村 任中敏 卢前.唐诗三首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注释本 .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163页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93次
  • 咏史二首·其二

  • 正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90次
  • 无题二首

  • 正文: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注释
    ⑴偷:指羞涩,怕人看见。
    ⑵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⑶踏青:《月令粹编》引《秦中岁时记》:“上巳赐宴曲江,都人士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⑷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⑸筝(zhēng):乐器,十三弦。
    ⑹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⑺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
    ⑻悬知:猜想。
    ⑼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⑽背面:背着女伴。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⑾招邀:邀请。
    ⑿裛(yì):沾湿。
    ⒀风蝶:风中之蝶。娇饶:柔美妩媚。
    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86次
  • 代赠二首

  • 正文: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注释
    ⑴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可是很快天黑了。
    ⑵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⑶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⑷石洲:见《乐府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⑸总:纵使。眉黛(dài):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 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 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86次
  • 无题四首

  • 正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
    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飒飒的东风吹来阵阵的细雨,阵阵轻雷响彻荷花池塘内外。
    从金蟾的炉内飘出缕缕清香,转动玉虎辘轳可以汲上饮水。
    贾氏隔帘偷窥韩寿英俊年少,宓妃赠送玉枕钦慕曹植文采。
    爱情的种子不要和春花开放,寸寸相思只会化成寸寸尘灰。

    含情脉脉地凝望不觉春日已晚,短暂见上一面也已经是夜深时分。
    听到楼梯响起想登上去又胆怯,灯光明亮透出窗帘欲去探访又很难。
    不如钗上之燕,可整日接近其人;不如镜中之鸾,能频对其人倩影。
    怅然归去经过横塘堤天已拂晓,微弱的晨星宛如在送着宝马金鞍。

    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
    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
    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

    注释
    ⑴空言:空话,是说女方失约。
    ⑵蜡照:烛光。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⑶麝熏:麝香的气味。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度:透过。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⑷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 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⑸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⑹芙蓉塘:荷塘。轻雷: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像君之车音。”起二句以风、雨、雷等景物起兴,烘托女子怀人之情。
    ⑺金蟾:金蛤蟆。古时在锁头上的装饰。啮:咬。
    ⑻玉虎:用玉石作装饰的井上辘轳,形如虎状。丝:指井索。
    ⑼贾氏:西晋贾充的次女。她在门帘后窥见韩寿,爱悦他年少俊美,两人私通。贾氏以皇帝赐贾充的异香赠寿,被贾充发觉,遂以女嫁给韩寿。韩掾:指韩寿。韩曾为贾充的掾属。
    ⑽宓(fú)妃:古代传说,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于洛水上,成为洛神。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氏。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甄后被馋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后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
    ⑾春心:指相思之情。
    ⑿晼(wǎn)晚:日暮。春晼晚:春暮。晼:一作“院”。
    ⒀夜阑干:夜深。
    ⒁烘:灯光明达透出窗帘的情状。
    ⒂多羞钗上燕:《洞冥记》谓汉武帝元鼎间有神女留玉钗与帝,至昭帝时化白燕升天,因名玉燕钗。句言己不能如钗上燕接近其人,故“羞”。
    ⒃镜中鸾:指镜背的鸾鸟图案。句谓己不如镜中鸾之频对其人倩影。
    ⒄华星:犹明星。
    ⒅哀筝:高亢清亮的筝声。急管:急促的管乐。永巷:深长的街巷。
    ⒆东家老女: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此处用此意暗示这位老女是容华美艳的姑娘。嫁不售:嫁不出去。
    ⒇溧(lì)阳公主:梁简文帝的女儿。这里泛指贵家女子。同墙看:谓东家老女也随俗游春,同在园墙里看花。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等.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5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85次
  • 为有

  • 正文: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母屏风后面的美人格外娇,京城寒冬已过却怕短暂春宵。
    无端地嫁了个做高官的丈夫,不恋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注释
    ⑴云屏:雕饰着云母图案的屏风,古代皇家或富贵人家所用。
    ⑵凤城:此指京城。
    ⑶无端:没来由。金龟婿:佩带金龟(即作官)的丈夫。《新唐书·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9次
  • 武夷山

  • 正文: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被称为曾孙)的众乡人只得到仙人们赏赐的一杯流霞仙酒,今天所听到的空中箫鼓声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再能听到。
    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注释
    ①武夷山:李商隐在这首中,典故用的太多,读起来似乎觉得云里雾里。这是李商隐的习惯,他的很多诗中都是如此。这首诗典故中,神仙武夷山君被当地的少年怠慢,居然生气,肚量何其狭窄,为拒乡人求访竟以毛竹作机关,中者成疾,心肠何其歹毒。这样的神仙令人生厌,避之唯恐不及还求他作甚?
    ②流霞酒一杯:流霞酒是传说中的仙酒。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项曼都)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③空中箫鼓:出自中唐时期的笔记小说《诸山记》:“武夷山神号武夷君,秦始皇二年,一日语村人曰:‘汝等以八月十五日会山顶。’是日村人毕集,……闻空中人声,不见其形。须臾乐响,亦但见乐器,不见其人。”
    ④生毛竹: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 “武夷君因少年慢之,一夕山心悉生毛竹如刺,中者成疾,人莫敢犯,遂不与村落往来,蹊径遂绝。”
    ⑤曾孙:曾孙是神仙对众乡人的称呼,因为神仙的年龄小者几百岁,大者上千岁,所以这样称呼。这同样也出自武夷山神话传说“幔亭招宴”:相传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武夷君与皇太姥、魏王子骞等,于幔亭峰顶设彩屋、幔亭数百间,大会乡人。应召男女二千余人,沿着跨空虹桥,鱼贯而上。众乡人听见空中赞礼人称他们为“曾孙”,并命按男女分东西列坐。亭之东幄内奏“宾云左仙”之曲,西幄内奏“宾云右仙”之曲。接着饮酒,数巡之后,又命歌师彭令昭唱“人间可哀”之曲。歌罢,彩云四合。又听空中赞礼人说:曾孙可告辞回去。乡人下了山,忽然风雨暴至,虹桥飞断。回顾山顶岑寂,葱翠峭拔如初。“生毛竹”、“曾孙”这两则神话传说,宋人祝穆在《武夷山记》里均有记载。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6次
  • 花下醉

  • 正文: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且等到客散酒醒深夜以后,又举着红烛独自欣赏残花。

    注释
    ⑴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⑶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⑷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李商隐诗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06 :第97页 .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李商隐诗选译 :凤凰出版社 ,2011.05 :第83页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4次
  •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 正文: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注释
    ⑴离亭:离别的释亭,即释站,是离别处。赋得折杨柳:赋来咏折柳送别。《折杨柳》是曲子名。
    ⑵送:遣散。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
    ⑶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
    ⑷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
    ⑸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依依:状恋恋不舍。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299-301 . 2、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192-193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78-180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3次
  • 北青萝

  • 正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注释
    1.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2.崦(yān):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3.初夜:黄昏。
    4.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5.“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27-329 2、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07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3次
  • 北齐二首

  • 正文: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用不着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拥有玉体的小怜进御服侍后主的夜晚,北周军队进占晋阳的战报已被传出。

    哪知甜甜的笑足以抵过君主日理万机,身穿戎装的冯淑妃在后主看来最是美丽。
    晋阳已被攻陷远远抛在了后主脑后,冯淑妃请求后主再重新围猎一次。

    注释
    ⑴“一笑”句:《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处“一笑相倾”之“倾”为倾倒、倾心之意,谓君主一旦为美色所迷,便种下亡国祸根。
    ⑵“何劳”句:晋时索靖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⑶小怜:即冯淑妃,北齐后主高纬宠妃。玉体横陈:指小怜进御。
    ⑷“已报”句:《北齐书》载:武平七年,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周师攻人晋阳(今山西太原)。此事与小怜进御时间相距甚远,此剪缀一处为极言色荒之祸。
    ⑸巧笑:《·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万几:即万机,君王纷杂政务。
    ⑹“晋阳”二句:《北史·后妃传》载:“周师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告急,帝将还。淑妃请更杀一围,从之。”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作者一时误记。更杀一围,再围猎一次。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74-75 . 2、 刘学锴 李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72-74 . 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327-328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2次
  • 暮秋独游曲江

  • 正文: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荷叶初生时,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秋恨又成。
    深深知道,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

    注释
    ⑴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
    ⑵春恨:犹春愁,春怨。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生:一作“起”。
    ⑶深知:十分了解。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
    ⑷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22-223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1次
  • 日射

  • 正文: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译文:
    日光洒在纱窗上,微风拂过,窗子轻轻摇动。空旷的屋子里,独自以罗帕拭手,窗外春将近,花事了。步入院中,回廊四合,寂寞涌现。孤单一人无伴,只见蔷薇花开灿烂,只闻鹦鹉学舌之声。而蔷薇谢后,春天也就过去了,正如青春流逝,无可奈何;只闻鹦鹉之声,却不见当年之人。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0次
  • 寄令狐郎中

  • 正文: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韵译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
    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书信。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
    我就像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注解
    ⑴嵩: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⑵双鲤:指书信。
    ⑶梁园:梁孝王在梁地大兴土木,以睢阳为中心,根据自然景色,修建了一个很大的花园,称东苑,也叫菟园,后人称为梁园。
    ⑷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70次
  • 景阳井

  • 正文: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译文:
    胭脂井(也就是景阳井)到现在只剩下让人悲叹的故事了,明明之前皇帝和后妃在里面海誓山盟,要求同生共死的(可是后妃张丽华死了,陈后主却苟且偷生);作为越国之功臣,吴国之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越王勾践沉尸在吴国宫殿外的河里,那河中的污泥埋葬着美丽的西施。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64次
  • 正文:
    撩钗盘孔雀,恼带拂鸳鸯。罗荐谁教近,斋时锁洞房。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61次
  • 流莺

  • 正文: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流莺儿啊,到处飘荡,上下翻飞;越过小路,临近河边,无法自持。
    美妙地鸣啭,怎么能没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鸣啭在风朝霞夜阴晴之日,鸣啭在千门万户开闭之时。
    我曾经苦于伤春而不忍再听,京城哪里有可以栖息的花枝?

    注释
    ⑴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
    ⑵参差: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用如动词,犹张翅飞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
    ⑷啭(zhuàn):鸟宛转地鸣叫。
    ⑸佳期:美好的时光。南朝齐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⑹“风朝”二句:《汉书·郊祀志》:“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汉书·东方朔传》:“起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号千门万户。”此联写京华莺声,无论风露阴晴、门户开闭,皆漂荡啼啭不已。
    ⑺不忍:一作“不思”。
    ⑻凤城:此借指京城长安。冯注引赵次公注杜诗:“弄玉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曰京师之盛曰凤城”。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此句言凤城虽有花枝,而流莺难以借寓,故有伤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听。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1 . 2、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12-213 .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60次
  • 茂陵

  • 正文: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57次
  • 板桥晓别

  • 正文: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注释
    1、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
    2、晓河:指银河。
    3、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4、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5、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6、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56次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 正文: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⑶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⑷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⑸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9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14

    作者介绍:
    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唐代阅读:11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