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韩愈〗作品集锦
  • 韩愈-诗词《华山女》 古诗 全诗赏析

  •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
    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
    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扫除众寺人迹绝,
    骅骝塞路连辎輧。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天门贵人传诏召,
    六宫愿识师颜形。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云窗雾阁事恍惚,
    重重翠幕深金屏。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 唐代阅读:1121次
  • 韩愈-诗词《同李二十八夜次襄城》 古诗 全诗赏析

  • 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欲知迎候盛,骑火万星攒。
  • 唐代阅读:1119次
  • 韩愈-诗词《琴曲歌辞·越裳操》 古诗 全诗赏析

  •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孰荒于门,孰治于田。四海既均,
    越裳是臣。
  • 唐代阅读:1116次
  • 韩愈-诗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元和庚寅斗插子,月十四日三更中。森森万木夜僵立,
    寒气屃奰顽无风。月形如白盘,完完上天东。
    忽然有物来啖之,不知是何虫。如何至神物,遭此狼狈凶。
    星如撒沙出,攒集争强雄。油灯不照席,
    是夕吐焰如长虹。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行。
    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此犹不自保,吾道何由行。
    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径圆千里纳女腹,
    何处养女百丑形。杷沙脚手钝,谁使女解缘青冥。
    黄帝有四目,帝舜重其明。今天只两目,何故许食使偏盲。
    尧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于此时若食日,
    虽食八九无嚵名。赤龙黑鸟烧口热,
    翎鬣倒侧相搪撑。婪酣大肚遭一饱,饥肠彻死无由鸣。
    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匝何处逃汝刑。
    玉川子立于庭而言曰:地行贱臣仝,再拜敢告上天公。
    臣有一寸刃,可刳凶蟆肠。无梯可上天,天阶无由有臣踪。
    寄笺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丁宁附耳莫漏泄,
    薄命正值飞廉慵。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从官百馀座,
    嚼啜烦官家。月蚀汝不知,安用为龙窟天河。赤鸟司南方,
    尾秃翅觰沙。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
    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於菟蹲于西,旗旄卫毵ó。
    既从白帝祠,又食于蜡礼有加。忍令月被恶物食,
    枉于汝口插齿牙。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终令夸蛾抉汝出,卜师烧锥钻灼满板如星罗。此外内外官,
    琐细不足科。臣请悉扫除,慎勿许语令啾哗。
    并光全耀归我月,盲眼镜净无纤瑕。弊蛙拘送主府官,
    帝箸下腹尝其皤。依前使兔操杵臼,玉阶桂树闲婆娑。
    姮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天虽高,耳属地。感臣赤心,
    使臣知意。虽无明言,潜喻厥旨。有气有形,皆吾赤子。
    虽忿大伤,忍杀孩稚。还汝月明,安行于次。尽释众罪,
    以蛙磔死。
  • 唐代阅读:1112次
  • 韩愈-诗词《赠刘师服》 古诗 全诗赏析

  • 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
    所存十馀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
    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
    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 唐代阅读:1111次
  • 韩愈-诗词《琴操十首·拘幽操》 古诗 全诗赏析

  •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
    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 唐代阅读:1102次
  • 韩愈-诗词《谁氏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 唐代阅读:1098次
  • 韩愈-诗词《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古诗 全诗赏析

  •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作品赏析【注释】:
    九疑: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

    【简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用“人生由命”的宿命观慰藉友人,并自我解嘲。

    ---------------------
      这首诗以接近散文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不用譬喻,不用寄托,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共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块垒不平。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怎能不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善政治的能力。贞元十九年(803)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直接评论: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说明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十分当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使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快。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不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完全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啊!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不平的遭遇,心中的郁积,写得形象具体,淋漓尽致,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没必要再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今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同他”,寄寓了极深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岂不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掉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又由悲伤转而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短短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思的深味。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量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作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清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悲凉。
  • 唐代阅读:1098次
  • 韩愈-诗词《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古诗 全诗赏析

  •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作品赏析【注释】:
      此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分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刚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构。

      前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十分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比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具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络绎不绝地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展现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极为廓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迓;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呢。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候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 唐代阅读:1083次
  • 韩愈-诗词《古风》 古诗 全诗赏析

  • 今日曷不乐,幸时不用兵。无曰既蹙矣,乃尚可以生。
    彼州之赋,去汝不顾。此州之役,去我奚适。一邑之水,
    可走而违。天下汤汤,曷其而归。好我衣服,甘我饮食。
    无念百年,聊乐一日。
  • 唐代阅读:1082次
  • 韩愈-诗词《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古诗 全诗赏析

  •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 唐代阅读:1076次
  • 韩愈-诗词《病中赠张十八》 古诗 全诗赏析

  •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
    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扶几导之言,曲节初摐摐。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
    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
    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釭。
    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
    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
    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
    君乃昆仑渠,籍乃岭头泷。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T 。
    幸愿终赐之,斩拔枿与桩。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 唐代阅读:1073次
  • 韩愈-诗词《李花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平旦入西园,梨花数株若矜夸。旁有一株李,
    颜色惨惨似含嗟。问之不肯道所以,独绕百匝至日斜。
    忽忆前时经此树,正见芳意初萌牙。奈何趁酒不省录,
    不见玉枝攒霜葩。泫然为汝下雨泪,无由反旆羲和车。
    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冰盘夏荐碧实脆,
    斥去不御惭其花。
    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
    剪刻作此连天花。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暂入都交加。
    夜领张彻投卢仝,乘云共至玉皇家。长姬香御四罗列,
    缟裙练帨无等差。静濯明妆有所奉,顾我未肯置齿牙。
    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 唐代阅读:1071次
  • 韩愈-诗词《别赵子》 古诗 全诗赏析

  •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 唐代阅读:1057次
  • 韩愈-诗词《答孟郊》 古诗 全诗赏析

  • 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人皆余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 唐代阅读:1051次
  • 韩愈-诗词《条山苍》 古诗 全诗赏析

  •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 唐代阅读:1045次
  • 韩愈-诗词《石鼎联句》 古诗 全诗赏析

  • 巧匠斫山骨,刳中事煎烹。--刘师服
    直柄未当权,塞口且吞声。--侯喜
    龙头缩菌蠢,豕腹涨彭亨。--轩辕弥明
    外苞干藓文,中有暗浪惊。--刘师服
    在冷足自安,遭焚意弥贞。--侯喜
    谬当鼎鼐间,妄使水火争。--轩辕弥明
    大似烈士胆,圆如战马缨。--刘师服
    上比香炉尖,下与镜面平。--侯喜
    秋瓜未落蒂,冻芋强抽萌。--轩辕弥明
    一块元气闭,细泉幽窦倾。--刘师服
    不值输写处,焉知怀抱清。--侯喜
    方当洪炉然,益见小器盈。--轩辕弥明
    睆睆无刃迹,团团类天成。--刘师服
    遥疑龟负图,出曝晓正晴。--侯喜
    旁有双耳穿,上有孤髻撑。或讶短尾铫,又似无足铛。
    --刘师服
    可惜寒食球,掷此傍路坑。--侯喜
    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瓶罂。--轩辕弥明
    陋质荷斟酌,狭中愧提擎。--刘师服
    岂能煮仙药,但未污羊羹。--侯喜
    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轩辕弥明
    徒示坚重性,不过升合盛。--刘师服
    傍似废毂仰,侧见折轴横。--侯喜
    时于蚯蚓窍,微作苍蝇鸣。--轩辕弥明
    以兹翻溢愆,实负任使诚。--刘师服
    常居顾盼地,敢有漏泄情。--侯喜
    宁依暖爇弊,不与寒凉并。--轩辕弥明
    区区徒自效,琐琐不足呈。--侯喜
    回旋但兀兀,开阖惟铿铿。--刘师服
    全胜瑚琏贵,空有口传名。岂比俎豆古,不为手所撜。
    --轩辕弥明
    磨砻去圭角,浸润著光精。愿君莫嘲诮,此物方施行。
    --轩辕弥明
  • 唐代阅读:1024次
  • 韩愈-诗词《南内朝贺归呈同官》 古诗 全诗赏析

  • 薄云蔽秋曦,清雨不成泥。罢贺南内衙,归凉晓凄凄。
    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余惟戆书生,孤身无所赍。
    三黜竟不去,致官九列齐。岂惟一身荣,佩玉冠簪犀。
    滉荡天门高,著籍朝厥妻。文才不如人,行又无町畦。
    问之朝廷事,略不知东西。况于经籍深,岂究端与倪。
    君恩太山重,不见酬稗稊。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明庭集孔鸾,曷取于凫鹥。树以松与柏,不宜间蒿藜。
    婉娈自媚好,几时不见挤。贪食以忘躯,鲜不调盐醯。
    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将举汝愆尤,以为己阶梯。
    收身归关东,期不到死迷。
  • 唐代阅读:1010次
  • 韩愈-诗词《赠郑兵曹》 古诗 全诗赏析

  • 尊酒相逢十载前,君为壮夫我少年。尊酒相逢十载后,
    我为壮夫君白首。我材与世不相当,戢鳞委翅无复望。
    当今贤俊皆周行,君何为乎亦遑遑。杯行到君莫停手,
    破除万事无过酒。
  • 唐代阅读:9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