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韩愈〗作品集锦
  • 韩愈-诗词《宿龙宫滩》 古诗 全诗赏析

  •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 唐代阅读:1506次
  • 符读书城南(符,愈之子。城南,愈别墅)

  • 正文: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04次
  • 忽忽

  • 正文:
    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
    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
    绝浮尘,死生哀乐两相弃,是非得失付闲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501次
  • 韩愈-诗词《示儿》 古诗 全诗赏析

  • 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
    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
    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
    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
    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不知官高卑,玉带悬金鱼。问客之所为,峨冠讲唐虞。
    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凡此座中人,十九持钧枢。
    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跹跹媚学子,墙屏日有徒。以能问不能,其蔽岂可祛。
    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
    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
  • 唐代阅读:1500次
  • 听颖师弹琴

  • 正文: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凤皇 一作 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犹如一对亲昵的小儿女轻言细语,卿卿我我聚两个俏冤家暗叙哀曲。
    豪放得如风展旗是谁正高歌引吭,有勇士似电掣马挥长剑杀敌擒王。
    又转成浮云依依柳絮起无根无蒂,没奈何圆天茫茫道路迷宕东宕西。
    叽叽啾啾分明是烟霞中羽光翻浪,影影绰绰兀立在乔木上百凤朝凰。
    峭壁悬崖压人来寸步都攀援难上,黑壑深渊崩石下千丈犹轰隆传响。
    惭愧呀我空有耳朵一双,对音乐太外行不懂欣赏。
    听了你这琴声忽柔忽刚,振人起强人坐令人低昂。
    仓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挡,泪潮呀早已经汹涌盈眶。
    颖师傅好功夫实非寻常,别再把冰与火填我胸膛。

    注释
    ⑴颖师:颖师是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他曾向几位人请求作诗表扬。李贺《听颖师弹琴歌》有“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之句。
    ⑵昵(nì)昵:亲热的样子。一作“妮妮”。
    ⑶尔汝:至友之间不讲客套,以你我相称。这里表示亲近。《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尔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相称,以示彼此亲昵。
    ⑷划然:忽地一下。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唐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⑸“浮云”两句: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⑹“喧啾”四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闹,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喧啾(jiū):喧闹嘈杂。凤皇:即“凤凰”。跻(jī )攀:犹攀登。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清晨陪跻攀,傲睨俯峭壁。”
    ⑺未省(xǐng):不懂得。丝篁(huáng):弹拨乐器,此指琴。
    ⑻起坐:忽起忽坐,激动不已的样子。旁:一作“床”。
    ⑼推手:伸手。遽(jù):急忙。
    ⑽滂滂:热泪滂沱的样子。《晏子春秋·谏上十七》:“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⑾诚能:指确实有才能的人。《荀子·王霸》:“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
    ⑿冰炭置我肠:形容自己完全被琴声所左右,一会儿满心愉悦,一会儿心情沮丧。 犹如说水火,两者不能相容。《庄子·人间世》:“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郭象注:“人患虽去,然喜惧战于胸中,固已结冰炭于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乐所感动,情绪随着乐声而激动变化。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1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99次
  • 韩愈-诗词《送张道士》 古诗 全诗赏析

  •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 唐代阅读:1494次
  •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 正文: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十月的时候冷锋极盛大,北风的吹拂完全没停休。
    在这苍茫的洞庭湖岸边,你我相傍分别系着小舟。
    此时雾雨晦暗争着落下,湖面波涛怒击如同对投。
    小舟四周的鸡犬难鸣吠,你我船上的粮绝无处谋。
    想要移步也不能成功啊,险像好似被阻碍着山丘。
    现在清谈虽可驱散饿感,平生梦想却是来之无由。
    左右的男女们都在喧哗,有的还因饥饿哭声啾啾。
    想到如非那北归的吸引,怎会羁留此地忍受忧愁。
    但看着天上云外的白日,射出的寒光却自在悠悠。
    若此刻暂能停雨见晴天,这就已是我无上的祈求。

    注释
    ⑴樊汝霖云:“永贞元年自阳山徙掾江陵,十月过洞庭湖作。或云赴阳山时作。公《江陵途中》,叙初赴阳山云‘春风洞庭浪’,而此诗则首云‘十月阴气盛’,可知其非矣。”王元启云:“此诗卒章明云‘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则其为徙掾江陵时作,非南迁时作可知。”洪兴祖《韩子年谱》:“即祭文云‘避风太湖,七日鹿角’者。”钱仲联云:“《水经注》:‘湘水左迳鹿角山东。’公盖阻风于洞庭湖南岸也。”张十一署,即张署,河间人。贞元中监察御史,谪临武令,历刑部郎,虔、澧二州刺史,终河南令。诗一首。
    ⑵顾嗣立云:“杜子美诗:‘烈风无时休。’”
    ⑶韩醇云:“《汉书·邹阳传》:‘浮云出流,雾雨咸集。’《楚辞》:‘雾雨淫淫。’”
    ⑷朱熹云:“‘断’,方从杭、蜀本作‘绝’。今按:此句既有‘绝’字,则下一句不应便复出。方为杭、蜀所误。此比多矣,今但刊正,不能悉论,而论其最著者一二,以晓观者。”
    ⑸蒋抱玄云:“《论语》:‘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⑹李详《证选》:“应璩《与曹长思书》:‘有似周党之过闵子,樵苏不爨,清谈而已。’”
    ⑺朱彝尊云:“偶然境道来亦醒眼,兴趣乃在近而不得相就上。”张鸿云:“造意可爱。”
    ⑻祝充云:“啾啾,小儿声也。”
    ⑼“用”,或作“由”。方成珪《笺正》:“此诗第二字仄平平仄,循环相间,井然不乱,当作‘用’为协。况第六韵即是‘由’字,不应复出也。”
    ⑽蒋抱玄云:“《南史·宋文帝纪》:‘风转而西南,景色开霁。’”
    ⑾“无”,或作“何”。张鸿云:“寄托悱恻。”蒋抱玄曰:“写得不即不离,自具神妙。”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89次
  • 韩愈-诗词《叉鱼招张功曹》 古诗 全诗赏析

  •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 唐代阅读:1487次
  • 调张籍

  • 正文: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李白、杜甫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晚上也常常梦见他们,醒来想着却又模糊不清。李白杜甫的文章像大禹劈山治水一样立下了不朽的勋绩,但只留下了一些斧凿的痕迹,人们已经难以见到当时的治水的运作过程了。遥想当年他们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阻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但就是这样的两位夫子,处境却大抵都冷落困顿;仿佛是天帝为了要他们作诗有所成就,就故意让他们崛起而又困顿。他们犹如被剪了羽毛被囚禁进了笼中的鸟儿一样,不得展翅翱翔,只能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优美的诗歌,如金薤美玉一样美好贵重,但其中多数好像被天上的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一样,流传在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我恨不得生出两个翅膀,追求他们的境界,哪怕出于八方荒远之地。我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我回头对地上的你说,不要老是钻到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注释
    ⑴调:调侃,调笑,戏谑。张籍(768—830),字文昌,唐代诗人。历官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终国子司业。
    ⑵文章:此指诗篇。光焰:一作“光芒”。
    ⑶群儿:指“谤伤”李白杜甫的人。前人认为主要是指元稹、白居易等。
    ⑷蚍蜉:蚁类,常在松树根部营巢。
    ⑸伊:发语词。
    ⑹“徒观”两句:比喻“李杜文章”如同大禹治水疏通江河,后人虽能看到其成就,却无法目睹当时鬼斧神工的开辟情景了。
    ⑺“想当”四句:想像禹治水时劈山凿石、声震天宇的情景。划:劈开。雷硠:山崩之声。
    ⑻“唯此”以下十二句:说天帝想要好诗歌,就派李、杜到人间受苦,还故意折断他们的羽毛,剥夺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经受挫折坎坷磨难,从而创作出精金美玉般的绝代诗篇。然后又派天神取走了。现在遗留在人世的只不过“太山一毫芒”而已,尚且如此高不可及。金薤:书。古有薤叶书。又有薤叶形的金片,俗语称金叶子。琳琅:美玉石。此以金玉喻“李杜文章”,并言李杜诗篇播于金石。六丁、雷电:皆传说之天神。
    ⑼八荒:古人以为九州在四海之内,而四海又在八荒之内。
    ⑽“精诚”两句:言忽然悟得“李杜文章”之妙。犹今言灵感忽至。
    ⑾“刺手”四句:比喻李、杜诗的创作境界。汗漫:广漠无边之处。《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于北海,遇异人,欲与交友,其人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宁肯而远至于此。……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织女襄:《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郑玄注:“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暮七辰,辰一移,因谓之七襄。”按:织女,谓织女星。肆,谓星宿所舍,即星次。此句夸言神游物外,连织女星的车驾都不乘坐了。意谓超越了织女星运行的范围。
    ⑿地上友:指张籍。经营:此谓构思。
    ⒀乞:此谓送给。如杜甫《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赖有苏司业,时时乞酒钱”。颉颃:上下飞翔。上飞曰颉,下飞曰颃。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14-315 . 2、 陈永正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95-797 .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85次
  • 韩愈-诗词《夜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静夜有清光,闲堂仍独息。念身幸无恨,志气方自得。
    乐哉何所忧,所忧非我力。
  • 唐代阅读:1483次
  • 韩愈-诗词《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古诗 全诗赏析

  •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 唐代阅读:1479次
  • 晚春二首·其一

  • 正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注释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花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
    解(jie):知道。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73次
  • 琴操十首。猗兰操

  • 正文:
    (孔子伤不逢时作。古琴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
    无有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67次
  • 山石

  • 正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石峥嵘险峭,山路狭窄像羊肠,蝙蝠穿飞的黄昏,来到这座庙堂。
    登上庙堂坐台阶,刚下透雨一场,经雨芭蕉枝粗叶大,山栀更肥壮。
    僧人告诉我说,古壁佛画真堂皇,用火把照看,迷迷糊糊看不清爽。
    为我铺好床席,又准备米饭菜汤,饭菜虽粗糙,却够填饱我的饥肠。
    夜深清静好睡觉,百虫停止吵嚷,明月爬上了山头,清辉泻入门窗。
    天明我独自离去,无法辨清路向,出入雾霭之中,我上下摸索踉跄。
    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又苍苍。
    遇到涧流当道,光着脚板踏石淌,水声激激风飘飘,掀起我的衣裳。
    人生在世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到年老,还不再返回故乡?

    注释
    (1)山石:这是取的首句开头三字为 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2)荦确(luòquè洛却):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行径:行下次的路径。微:狭窄。
    (3)蝙蝠:哺 乳动物,夜间在空中飞翔,捕食蚊、蛾等。这是写山寺黄昏的景象并点明到寺的时间。
    (4)升堂:进入寺中厅堂。阶:厅堂前的台阶。新雨:刚下过的雨。
    (5) 栀子:常绿灌水,夏季开白花,香气浓郁。这两句说,进入厅堂后坐在台阶上,这刚下过的一场雨水该有多么充足;那吸饱了雨水的芭蕉叶子更加硕大,而挺立枝头 的栀子花苞也显得特别肥壮。诗人热情地赞美了这山野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6)佛画:画的佛画像。
    (7)稀:依稀,模糊,看不清楚。一作“稀少”解。所见 稀:即少见的好画。这两句说,和尚告诉我说,古壁上面的佛像很好,并拿来灯火观看,尚能依稀可见。
    (8)置:供。羹(gēng耕):菜汤。这里是泛指菜 蔬。
    (9)疏粝(lì历):糙米饭。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饱我饥:给我充饥。
    (10)百虫绝:一切虫鸣声都没有了。
    (11)清月:清朗的月光。出岭:指清 月从山岭那边升上来。夜深月出,说明这是下弦月。扉(fei非):门。光入扉:指月光穿过门户,照时室内。
    (12)无道路:指因晨雾迷茫,不辨道路,随意 步行的意思。
    (13)出入高下:指进进出出于高高低低的山谷径路意思。霏:氛雾。穷烟霏:空尽云雾,即走遍了云遮雾绕的山径。
    (14)山红涧:即山花红 艳、涧水清碧。纷:繁盛。烂漫:光彩四射的样子。
    (15)枥(lì历):同“栎”,落叶乔木。木围:形容树干非常粗大。两手合抱一周称一围。
    (16)当 流:对着流水。赤足踏涧石:是说对着流水就打起赤脚,踏着涧中石头淌水而过。
    (17)人生如此;指上面所说的山中赏心乐事。
    (18)局束:拘束,不自由的意思。靰(jī基):马的缰绳。这里作动词用,即牢笼、控制的意思。
    (19)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20)安得:怎能。不更归:不再回去了,表示对官场的厌弃。

    参考资料:

    1、 梁川等,《唐诗三百首鉴赏》: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5,第241-243页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67次
  • 韩愈-诗词《祖席前字》 古诗 全诗赏析

  • 祖席洛桥边,亲交共黯然。野晴山簇簇,霜晓菊鲜鲜。
    书寄相思处,杯衔欲别前。淮阳知不薄,终愿早回船。
  • 唐代阅读:1466次
  • 韩愈-诗词《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古诗 全诗赏析

  •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 唐代阅读:1466次
  • 韩愈-诗词《郑群赠簟》 古诗 全诗赏析

  •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
    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
    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
  • 唐代阅读:1466次
  • 杏花

  • 正文: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
    看此宁避雨与风。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
    冬寒不严地恒泄,阳气发乱无全功。浮花浪蕊镇长有,
    才开还落瘴雾中。山榴踯躅少意思,照耀黄紫徒为丛。
    鹧鸪钩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攒青枫。岂如此树一来玩,
    若在京国情何穷。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
    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55次
  • 韩愈-诗词《芍药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
    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
    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
    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
  • 唐代阅读:1449次
  • 韩愈-诗词《征蜀联句》 古诗 全诗赏析

  • 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蜀险豁关防,秦师纵横猾。
    --韩愈
    风旗匝地扬,雷鼓轰天杀。竹兵彼皴脆,铁刃我枪齿截。
    --孟郊
    刑神咤牦旄,阴焰飐犀札。翻霓纷偃蹇,塞野澒坱圠。
    --韩愈
    生狞竞掣跌,痴突争填轧。渴斗信豗呶,啖奸何噢嗗。
    --孟郊
    更呼相簸荡,交斫双缺齾。火发激铓腥,血漂腾足滑。
    --韩愈
    飞猱无整阵,翩鹘有邪戛。江倒沸鲸鲲,山摇溃貙猰。
    --孟郊
    中离分二三,外变迷七八。逆颈尽徽索,仇头恣髡鬝。
    --韩愈
    怒须犹鬇鬡,断臂仍果瓜吉瓜。 --韩愈
    石潜设奇伏,穴觑骋精察。中矢类妖犭参,跳锋状惊豽。
    --孟郊
    蹋翻聚林岭,斗起成埃圿。--孟郊
    旆亡多空杠,轴折鲜联辖。剟肤浃疮痍,败面碎京刂吉刂。
    --韩愈
    浑奔肆狂勷,捷窜脱趫黠。岩钩踔狙猿,水漉杂鳣螖。
    --韩愈
    投奅闹石宫
    隆石,填隍亻威亻密傄。--韩愈
    强睛死不闭,犷眼困逾目必。爇堞熇歊熹,抉门呀拗曷。
    --孟郊
    天刀封未坼,酋胆慑前揠。跧梁排郁缩,闯窦猰窋窡。
    --孟郊
    迫胁闻杂驱,咿呦叫冤跀。--孟郊
    穷区指清夷,凶部坐雕铩。邛文裁斐斖,巴艳收婠妠。
    --韩愈
    椎肥牛呼牟,载实驼鸣曷。圣灵闵顽嚚,焘养均草
    艹察。
    --韩愈
    下书遏雄虓,解罪吊挛瞎。--韩愈
    战血时销洗,剑霜夜清刮。汉栈罢嚣阗,獠江息澎汃。
    --孟郊
    戍寒绝朝乘,刁暗歇宵詧。始去杏飞蜂,及归柳嘶
    扎虫。
    --孟郊
    庙献繁馘级,乐声洞椌楬。--孟郊
    台图焕丹玄,郊告俨匏稭。念齿慰黴黧,视伤悼瘢痆。
    --韩愈
    休输任讹寝,报力厚麸秳。公欢钟晨撞,室宴丝晓扴。
    --韩愈
    杯盂酬酒醪,箱箧馈巾帓。小臣昧戎经,维用赞勋劼。
    --韩愈
  • 唐代阅读:1445次
  • 韩愈-诗词《郴州祈雨》 古诗 全诗赏析

  • 乞雨女郎魂,炰羞洁且繁。庙开鼯鼠叫,神降越巫言。
    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行看五马入,萧飒已随轩。
  • 唐代阅读:1444次
  • 韩愈-诗词《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 唐代阅读:1436次
  • 韩愈-诗词《嘲鼾睡》 古诗 全诗赏析

  •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
    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
    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
    幽寻虱搜耳,猛作涛翻海。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乍如彭与黥,呼冤受菹醢。又如圈中虎,号疮兼吼馁。
    虽令伶伦吹,苦韵难可改。虽令巫咸招,魂爽难复在。
    何山有灵药,疗此愿与采。
    澹公坐卧时,长睡无不稳。吾尝闻其声,深虑五藏损。
    黄河弄濆薄,梗涩连拙鲧。南帝初奋槌,凿窍泄混沌。
    迥然忽长引,万丈不可忖。谓言绝于斯,继出方衮衮。
    幽幽寸喉中,草木森苯尊。盗贼虽狡狯,亡魂敢窥阃。
    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很。乍如斗呶呶,忽若怨恳恳。
    赋形苦不同,无路寻根本。何能堙其源,惟有土一畚。
  • 唐代阅读:1422次
  • 谁氏子

  • 正文: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18次
  • 琴曲歌辞。猗兰操

  • 正文: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唐代阅读:1412次
  • 韩愈-诗词《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古诗 全诗赏析

  •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 唐代阅读:1407次
  • 韩愈-诗词《谴疟鬼》 古诗 全诗赏析

  •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余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雳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咨汝之胄出,门户何巍巍。祖轩而父顼,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贱薄似汝稀。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清波为裳衣,白石为门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旂。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 唐代阅读:1406次
  • 韩愈-诗词《秋字》 古诗 全诗赏析

  • 淮南悲木落,而我亦伤秋。况与故人别,那堪羁宦愁。
    荣华今异路,风雨昔同忧。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 唐代阅读:1397次
  • 韩愈-诗词《利剑》 古诗 全诗赏析

  • 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故人念我寡徒侣,
    持用赠我比知音。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
    使我心腐剑锋折。决云中断开青天,噫!
    剑与我俱变化归黄泉。
  • 唐代阅读:1396次
  • 韩愈-诗词《马厌谷》 古诗 全诗赏析

  • 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
    嗟嗟乎鄙夫。
  • 唐代阅读:13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