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管理哲学
与儒、墨、道、法相比,纵横家的现有著述内容主要是游说的技巧,其中对自身理论的架构远没有明晰,其典籍中确实缺少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体系。然而,正如《易经》是筮书而不是哲学书,人们可以从中悟出诸多哲理一样,我们也完全可以从纵横家的纵横史料中得出纵横范畴的哲学意义。正如《易经》的哲学思想体现于卦象、卦辞和爻辞中一样,纵横家纵横范畴的哲学意义体现于他们的说辞与合纵连横的实践之中。不过,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纵横这对范畴作为对阴阳概念的具体化、序列化,具有很强的实践特色,后人在运用纵横术时,必须考虑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能停留在思辩层面.也就是说,在运用纵横范畴时,必须建立在对所处理事物周密分析的基础之上,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供人们选择。也许正因为它和其它学派比起来比较实用,所以成为当时读书人
游说君主,谋取仕途的重要工具。
苏秦在离开老师鬼谷子之后,曾经在实践中碰了壁,经历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痛苦的磨合过程。他曾先后去东周和秦国请求出仕欲施展抱负,均未被录用。苏秦受到百般冷遇后并未“心灰意冷”,回到故里“揣摩”天下,头悬梁、锥刺骨,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势作了充分的研究。当时列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最为强盛,而七国之中又首推秦国最强。于是,苏秦经过反复思考,初步形成了一个促成六国结盟以共同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从一个学术流派的纵横家演变成为风云际会人物的纵横家。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是对纵横范畴的实践,同时丰富和发展了纵横家思想,对纵横家思想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在鬼谷子那里,纵横是一个没有被突出的课题;那么通过苏秦等人的苦心“揣摩”则被突现了出来。假如没有作为风云际会人物的纵横家的成功实践,它不可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在后人对纵横家的渲染中,似乎凭他们的三寸不说之舌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殊不知他们的机敏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之上。张仪出任秦相,实行“连横”的战略,便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到魏国之后,他向魏王指出,就算是亲兄弟,也会争夺财产,何况六国各有“计谋”,同盟不可能长久。魏国处于各国包围之中,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有依靠秦国,才能保证安全。但是魏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于是张仪暗告秦王发兵攻魏,逼其就范。由此可见,纵横家在游说中确实存在着随机应变的成份,拨开扑朔迷离的诡谲色彩,我们可以发现这都是对纵横范畴的灵活运用。纵横家的巧言令色固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事物本身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人各有所求则是主要的,纵横家只不过因人而异,投其所好,出卖自己的“点子”罢了。
纵横家思想不仅在“行人之官”那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军事领域也取得了同样的成果。孙膑与庞涓也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高徒,在孙庞之争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纵横家思想的成功运用,只不过是在军事领域的灵活运用罢了。在军事实体中对系统诸要素进行巧妙的排列组合,与在政治外交中合纵连横,可谓异曲同工。而且在敌对的状态下,利用层次变幻示敌以或强或弱的假相,不仅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可以作为技高一筹的范例。其实就思维的结晶而言,我们是大可不必厚此薄彼的.
纵横家基本范畴的现实意义
根据我们以上对纵横家的基本范畴所作的分析,根据它所具有的将阴阳观念具体化、系列化、层次化以及很强的实践特点,可以用今天的语言来解读,使之更加明晰.作为纵横家基本范畴的纵横是指:在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中,事物所可能产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具有对立消长关系的整合方式或者发展趋势。
应当承认,我们把纵横当做纵横家的基本范畴来看待,并非只是从故纸堆中找现成的答案,而是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当今多元化发展中,纵横这个字眼出现的频率颇高,例如纵横绿茵、纵横市场、纵横文坛、纵横沙场、纵横西部、纵横环宇等等。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中纵横自如,在纵横驰骋中立于不败之地,把事业越做越大,这当然需要我们善于“纵横捭阖”,将纵横从一个朦胧的希望变成一个清晰的方阵或者蓝图,对纵横观念有一个哲学上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