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纵横家活动研究
纵横家在汉初非常活跃,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较为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汉初的纵横家除具有随机应变的传统特点外,他们对儒学也有很深的造诣,这暗示了汉初儒学发展的实际状况。
一 纵横家出现的原因:环境特殊
纵横家在战国时期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张仪的经历和遭遇可以表明这一点。在秦王国尚未统一天下时,张仪受到重用,为征服关东六国和建立帝国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政权终于要诞生时,这个主张“连横”并且立有赫赫功勋的纵横家,却逐渐从历史舞台上退场而变得不受尊重了。不但如此,张仪后来的处境也越发困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不再拥有先前那种较为特殊的环境。到了秦始皇实行专制统治的时期,纵横家雄辩而又夸张的言谈再也难见了。其实,内在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如果存在多个势力均等且控有相当权力的诸侯国政权,他们为了各自利益,必须不断与另一些诸侯国政权进行联合和合作,以便更好地与另外一些诸侯国政权进行竞争和斗争。在分分合合之中,就需要一批辩士为宗主国进行外交、欺骗、宣传和震慑。诸侯国政权与纵横家之间是互相需要的关系。一方面,诸侯国政权是纵横家赖以生存和得以富贵的条件:纵横家往往从诸侯王那里取得高官厚爵,享受荣华富贵。另一方面,纵横家的存在和活动对诸侯国政权也有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诸侯国政权在激烈的斗争中取得优势或者延长政权寿命的一个凭借力量。当主张合纵策略的苏秦去世后,六国联盟的策略迅速被连横策略取代,这也就加速了关东六国的灭亡,催生了封建大帝国的政权。当秦王国即将完成对关东六国的征服并建立起大帝国时,张仪不再受到重用了。虽然,张仪不受惠王宠幸的原因不一,但是当时秦王国与关东六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却是主要原因。同样,苏秦受到尊崇也主要因为六国惧怕秦国,需要互相依靠,需要有一个人在他们之间进行联系和沟通,巩固六国的同盟。秦帝国极端独裁的政权,废除了分封制,又清除了潜在可能的敌对势力。因此,不但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政权不可能再现于秦帝国治下,而且纵横家先前可以从诸侯王那里获得的支持和优越条件也不可能继续享有。秦帝国在文化政策上偏激地追求统一和专制,纵横家的学说,在秦国受到打击和钳制也就势在必然。可见纵横家的命运与诸侯国政权的状况息息相关。
关于战国末期政治形势陡变及其对纵横家的影响,东方朔有着清醒的认识:“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谈说行焉。”①东方朔认为纵横家张仪和苏秦在战国时期受到尊崇,是因为那时诸侯王大都不满足于现状:强者希望巩固优势并希望得到其它诸侯国的领土;弱者欲摆脱险境走出困境,为自己的政权谋求一个稳定优越的生存环境。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诸侯王不惜重金厚爵以优容游说之士,通过他们的外交活动达到自己的目的(事实证明这些游说活动对各诸侯国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战国时期纵横家深受宠待实为事出有因。
在遭到秦帝国统治者打击之后,纵横家在汉初重新兴起同样离不开当时较为特殊的历史环境。战国时期,诸侯政权拥有较多的权力和能量,它们可以资助和支持纵横家的游说活动。秦末汉初动荡的社会环境,众多诸侯政权的存在,也给了汉初纵横家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诸侯政权虽然没有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和征服,但是它们就像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一样拥有独立的行政、经济、军事等特权,所以它们可以支持纵横家的存在和发展。它们前途不定,所以纵横家的活动对它们有着重要的意义。纵横家进行富有成效的游说,帮助诸侯王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换句话说,汉初时期,无论同姓诸侯国政权还是先前的异姓诸侯国政权大都拥有较大的权力和能量。可见,汉初的纵横家得以诞生和勃兴的原因在深层次与战国时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