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观以阴阳为基础
-
纵横家作为诸子之一,参与当时的百家争鸣,涉及到世界观、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等多方面的论争,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概念工具.当然,在相互争鸣中,各个学派的思想也相互渗透,纵横家思想明显有与阴阳家思想融合的特征。西周春秋时期,人们常用阴阳解释自然现象,战国时以“阴阳”观为中心的哲学派别相当活跃,道、儒诸家均受到其影响,纵横家也没有例外, 鬼谷子曾将阴阳家引为自己的知音.相传鬼谷子写过阴阳家书--命书和定经,而在《鬼谷子》一书中,阴阳字眼则反复出现。《捭阖第一》中开宗明义:“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尹知章注:"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世界自然万物的生成,关键在于"阴阳之开阖",即阴阳化生。阳气动,促物生;阴所凝,使物成。阴阳交互作用,才化生出世界万物。圣人观此阴阳过程,遂一为世界万物立名。纵横家接受了阴阳家的世界观之后,也把它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鬼谷子告诫学生“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在游说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要“皆以阴阳御其事”。今人郑杰文先生认为阴阳转化哲学观是纵横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阴阳转化哲学观由阴阳概遍论、阴阳转化论、柔弱为强说三部分组成,这不无道理。
然而纵横家不是被动的接受阴阳的既定术数,而是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才需要研习纵横术。鬼谷子认为,长生、安乐、富贵、尊荣等,是人生之追求,它诱导着人们去奋斗,去拼搏,去与命运抗争;它能激发人们奋发追求的积极性,从而对社会政治斗争起到促进作用,所以纵横家将它们归结为阳性事物;而死亡、忧患、贫贱、苦辱等,是人生之忌恶,若人生奋斗、拼搏的结果是死亡、忧患、贫贱、苦辱等,那么人们便无力奋斗,无意抗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对社会政治斗争可起抑制作用,所以纵横家将它们归结为阴性事物。经过这样归类综合,便于人们对社会斗争进行整体探讨和把握。鬼谷子还把阴阳因素的变化和转化看作是社会事件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把这种促阴转阳的努力称之为“捭阖”。《捭阖第一》中说“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化。”“化万物”就是促使万物由阴向阳转化,就是变动事物的阴阳性质。经过一番在事件变动中的接纳、滞留和抛弃、扬弃,使事件朝着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不过,纵横家将阴阳用于游说之中,也是有所选择的。与探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自然阴阳派”不同,鬼谷子则企图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说是“社会阴阳派”。纵横家将游说对象区别为阴性人物或阳性人物,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阴、阳之辞去游说他。《捭阖第一》中说“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人之品性贤、智、勇、仁义者为阳;不肖、愚、怯、不仁义者为阴。”游说品性为“阳”的对象时注意用阳言,致崇高之辞,阐崇高之意,开发其阳性;游说品性“阴”之对象时则注重用阴言,用卑小之辞,言卑小之意。各投其好,各致其喜,各顺其欲,以得其意,以御其情,以制其心,使之认同,从而取得游说的成功。但是鬼谷子还认为在游说实际中要阴阳言并用,使之产生交互作用。既用阳言崇高之意开导之,又用阴言卑小之意警悟之,双管齐下,以求速胜。《捭阖第一》中说“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阴阳既对立又互倚,即互斥又互生,阴阳是相互转化的。
纵横家对阴阳观念如此重视,可见他们以纵横称家仍然是将自己的思想建立在阴阳观的基础之上的,完全可以把纵横看作是阴阳的另一种表述。一般说来,当纵为阳时,横则为阴;当横为阳时,纵则为阴。两者之间相比较而存在,假如以合纵有利于弱国图存为阴,那么连横有利于强国“兼人”则为阳,正与上述阴阳转化的认识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