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苏秦列传》解读
司马迁用其毕生精力而完成的《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著作。初读《史记》诸列传,便对苏秦颇感兴趣。苏秦这一人物形象,历来倍受世人争议,甚至遗有骂名。但《史记》將其收录時,司马迁已于文章的结尾用总评的形式告诉世人:“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过人之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历史上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对苏秦的生平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人,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和最高首脑。
读《史记?苏秦列传》可以知道,他最初东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纵观其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未受重用之前,二、富贵显达之时,三、被受谗言之后。因此,要解读苏秦,我们应从他一生所处的三个时期入手。
起初,他散尽钱财,狼狈而归。时“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并对其一反先辈所走的路而以“卖弄口舌”为业进行猛烈抨击。是时,妻不以其为夫,嫂不以其为叔,母不以其为子。面对家人的冷嘲热讽苏秦没有反抗,只是感到惭愧并暗自伤神,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放弃他的游说计划,而是在沉默中发奋图强,积蓄力量,寻找新的契机。
痛定思痛后的苏秦,出于对自己新战略思想的自信,他再次离家到各国游说。说秦惠王失败后,复又游说受强秦威胁的其它六国,最终使六国从合而并力,构成“合纵”之势,患难相恤,共抵秦国。苏秦因之而被六国君王合封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洛阳之行,使其威风至极,时“周显王除道,使人效劳”;其“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这时的苏秦真是荣耀之至。但是,他没有因自己的显贵而不可一世、耀武扬威。他笑谓其嫂:“何前倨而后恭?”并发出“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的感叹。他慷慨地把钱财分散给众亲友,并一一回报曾经有德于他的人。
认识最后阶段的苏秦,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方面,被受谗言后的他,面对燕王的冷遇,他不是据理力争,而是坦诚表白自己。他头脑清醒、审时度势,做出冷静而客观的分析,与那种以礼仪信用来攻击他的论调针锋相对,并用列举事例的方法向燕王证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最终,使燕王收回成意,复就其故官,并益厚遇之。另一方面,与燕太后有染被揭露后,他因惧怕受诛,遂离燕奔齐,最终因遭齐大夫疑忌而被刺杀。为使凶手能被捉拿归案,又在临终之前向齐王建议:在他死之后,以大罪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这样就一定能抓到刺客。齐王依计行事,刺客果被伏法就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