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和美伊战争有众多暗合之处
-
编者按:有着“东方兵学圣典”之称的《孙子兵法》,备受古今中外军事家们的推崇。对当代西方军事理论影响极深的“间接战线战略”,便是源于《孙子兵法》。毛泽东曾盛赞孙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至今仍是科学的真理。今天,从《孙子兵法》看美伊战争,可谓意味深长。
“不战而屈人之兵”与“零伤亡”
《孙子兵法》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脍炙人口的名言。在此次美伊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盟军十分注意以“全胜”取得胜利。战前,美英盟国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12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打击,在政治上,予以大肆谴责,孤立伊拉克;在经济上,对伊长期进行经济封锁,极大地削弱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在军事上,创造了战争史的一个奇特形式——“空中禁飞区”,对禁飞区内的伊军事力量进行狂轰滥炸。等到此次战争爆发时,伊拉克几乎成了没有牙齿的老虎。
美伊战争爆发后,美英军21日在伊拉克实施了代号为“震慑”的大规模空袭行动,日本的《朝日新闻》就有人撰文指出,这是美国军事专家参考了《孙子兵法》后翻新的现代版。“震慑”行动的目标,是利用高精度的精密制导炸弹来一举摧毁伊拉克军队的士气。从而达到小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曾任美国防大学教教官的哈兰·乌尔曼博士说“我一直在思考像孙子所说的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正是在此基础上,他同其他的美军专家提出了“震慑”战略。然而,美军的“震慑”战略并未带来理想的效果,美军在此战中,总的看是较好地贯彻了其“零伤亡”的作战理论,凭借其高技术的武器装备优势,美军在战场上节节推进,迄今为止,其阵亡人数仅一百多人,对于一场大规模的现代战争来说,这无疑仍称得上是“零伤亡”。而“零伤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符合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
兵以诈立
战争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较量,因而,《孙子兵法》有“兵者,诡道也”的传世妙语。如何达成“诡道”的效果?孙武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等十二种方法。美军曾在其陆军作战大纲中作为开篇警句。但在此次美伊战争中,美军未能很好地贯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精髓。在开战初期,美军仗着高技术装备的优势,长驱直入;而伊军则利用美军的心理,“能而示之不能”,“强而避之”,让开大路,进一步使美军产生骄傲麻痹心理,结果在纳西里耶等地给美军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并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袭扰美军后勤补给线。这些行动使美英盟军几天之内结束战争的企图化为泡影。
战争的结局
《孙子兵法》尽管不是分析战争的万能钥匙,但对于我们预测战争的胜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孙武认为制约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五事”、“七计”,根据对它们的分析,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比如,孙武曾提到“天”和“地”的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天时、地利”,应当说自然因素比较有利于伊方。另外,伊军本土作战,以逸待劳,同时利于本土补给。美英联军劳师远征,在长时间的备战中比较疲劳;且后勤补给线较长,给伊方的游击队袭击提供了机会。当然,自然条件的优势并不全在伊方一边,由于美英有着高技术优势便于其克服不利条件,反客为主:伊大片国土为沙漠,但沙漠地带,视野开阔,适合机械化步兵的快速推进;伊方后方腹地较短,缺少战略纵深,难以形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式的后方支援力量;伊国内大城市少,使美英便于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式的战略态势,从而极大地制约其发挥“巷战”作用。
从《孙子兵法》中,不难得出对战争最后结局的判断。从《孙子兵法》看当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美伊战争,我们能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弱者仍有值得借鉴的长处,强者仍有令人深思的弱点,公理如何战胜强权,弱者如何转劣为优?最后,让我们铭记孙武的教诲:“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无恃其不来,恃吾有所不可待也。”居安思危,忘战必殆。(国防大学 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