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单霁翔:博物馆应“人”“物”并重

    所属:国学文化 > 国学文化  |  阅读:736次

    20151013_010

      从博物馆功能与职能演变历史来看,博物馆最早的形态只有一个职能,即“收藏”。这一阶段的博物馆文化纯属贵族文化,与社会公众无关。伴随收藏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发展,藏品管理的科学化要求日益迫切,于是出现了博物馆的第二职能,即“研究”,形成了博物馆收藏与研究的双重职能。再后,伴随时代进步,公民意识增强,博物馆也由少数社会精英独享,逐渐走向社会公众共享,变为社会文化教育活动的公共机构。

      国际博物馆协会1974年博物馆定义所表达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方向,将博物馆从自我封闭引向开放。其中明显地体现出博物馆从对“物”的关注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开始重视对“人”的关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预言:博物馆已经进入由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转变时期。“博物馆不仅要关心物,博物馆更要关心人”逐渐成为博物馆界的普遍共识。

      近些年,日益兴起的完全不具备实体特征的网络虚拟博物馆,也对博物馆的“物”的本质引发了争议。博物馆的两大核心可以定位为“人”与“物”。笔者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博物馆的专业化功能和社会化职能如何延伸与拓展,对于博物馆来说,文物藏品的极端重要性必须继续得到认同,文物藏品的征集、保护、研究与利用,作为博物馆的本质特征,必须被坚守。否则,博物馆同展览馆之间将没有区别,博物馆将失去特色与个性,缺少灵魂与底蕴。因此,应该从重“物”,向“人”“物”并重转变。

      (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院长)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