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2)
-
《韩非子·扬权》篇在论证“君道”时指出:“万物都是道产生的,所以万物不等于道;阴阳是物的特性,体现为德,所以阴阳并不等于德;轻重通过秤锤来表现,所以秤锤本身并不等于轻重;绳是木匠取直用的工具,所以出于绳之外,人于绳之内并不是绳本身;和是气候干燥或潮湿影响乐器音调时调整乐器的手段,所以和本身不等于干燥或潮湿;君是超越于群臣之上控制群臣的,所以君不同于群臣。”以上六种情况都表明“道”的存在,只有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称之为“一”。韩非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明君贵独道之容。”圣明的君主应特别注重这独一无二的“道”的作用,这也是他主张君主绝对权威的理论核心。后面各节综合《韩非子》中所塑造的君主形象也正是这种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从捉摸,超乎群臣及人世间一切之上的最高权威的形象。但君主毕竟不是“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并且“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德经》)的道,而是一个具体的人。因此韩非替明君设想了一整套“自神术”,从而使君主给臣民留下神圣、不可捉摸的印象。后世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用到了“自神”之术。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秦二世征集民众守卫渔阳,陈胜和吴广正好在被征之列。半路遇上了大雨,耽误了行程,按照秦朝律令,延误行程是要被砍头的。陈胜不甘心就这样被杀,决定造反,可他得首先为自己树立威信。于是陈胜先找了个占卜者,让他占卜说起义能成功。接着在帛上书写“陈胜王”,放在别人所卖的鱼肚子里。吃饭的时候炊事员所煮的鱼肚子里发现了这个有字的帛,结果大家都认为陈胜起义是上天的旨意,这样陈胜、吴广起义很快得到大家的拥戴。
韩非还在许多地方强调君主的“独”,《韩非子》中引《申子》的话说“独视谓之明,独听谓之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外储说右上》),认为一切事情,别人看不清,唯有君主能看得清;别人听不懂,唯有君主能听得懂。遇到事情自己能独断,就可以成为天下之主。这一设想与《韩非子》其他篇中认为绝大部分君主都属于中等之才显然有矛盾。这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韩非的主导思想仍然是现实的,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