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15)

    所属:诸子百家 > 法家  |  阅读:1662次
            韩非的经济思想显然受到了管仲的影响。管仲认为人类的自利观念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其著作《管子·禁藏》中记载:
         “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力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意思是说:商人做生意,日夜奔波劳碌,不远千里,目的是为了赚钱。渔人出海,不怕危险,因为海上能获取利益。由此可见,有利益的地方,哪怕山高水深,都有人愿意去冒险。所以只要控制了利益之所在,不禁止人民获取财富,自然可以国泰民安。
           韩非吸收这一理论,在《说林》及《内储说上》中多次用相同的比喻阐述这一观点:“鳝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意思是说:鳝鱼长得像蛇,蚕的外形像大青虫,人们看见蛇会害怕,看见大青虫会汗毛倒竖。渔人却手捉鳝鱼,妇女们用手拿蚕。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人都是孟贲、专诸那样的英雄。
          《管子》还用趋利避害心理为人的本性,来解释经济现象:“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管子·禁藏》)而韩非则在很多地方利用人的自利心来推行政策,控制民众,如“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二柄》),这是管仲与韩非不同之处。
           管仲的经济思想虽然以自利观念为依据,但并不否定仁义。“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管子·牧民》)这是管仲学说中的重要部分,司马迁著《史记》时也特别予以强调。韩非则对礼义廉耻持批判态度,这说明韩非吸收前人的理论是有选择的,必须要符合自己思想体系的才吸收为己所用。
           管仲、晏婴先后相齐,在使齐国富强上起过很大作用。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晏婴比管仲更强调义的作用,晏婴的典型观点是“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即主张利要取决于义,利应由义而来,又被用来使民众生活得好一些。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