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智慧为何化不掉社会的乖戾
香港《明报》8日刊出署名欧阳五的文章说,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缩影,然则日益突显的春节烦恼已成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缺失的一种典型征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精髓认知的缺失,导致无法以文化智慧化解社会中的乖戾之气。中国在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重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
文章摘编如下:
就在外国人愈来愈多地了解中国春节,甚至开始过春节的同时,中国百姓却对春节有诸多抱怨。火灾,因燃放烟花爆竹致空气污染,加之回乡过年负担沉重和一票难求等问题,令春节备受各种现实因素的非难。
春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缩影,然则,日益突显的春节烦恼也是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缺失的一种典型征状。
中国目前大多现实难题都存在硬问题撞在了软文化上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最重“家国”二字,先齐家,而后国可治,天下能平。然而,中国的现代城市化进程与传统的家族概念渐行渐远,以致家族式迁徙与城市房价形成矛盾,春节运力与返乡人潮互相挤压。
同样,中国社会目前的“炫富”“炫权”与“仇富”“仇官”现象也有着深厚的文化根由。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重道而轻富贵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脊梁。国学大家钱穆上世纪70年代就曾说:“中国传统向不重富强。今则一慕富强,而近百年来之中国社会,乃由此而变质。”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精髓认知的缺失,导致无法以文化智慧化解社会中的乖戾之气。因此,中国在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重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
今年是辛亥百年之期,正是一个重新审视历史、镜鉴现实的好契机。钱穆先生曾说:“中国近百年来所遭遇的环境,受人压迫,任人蹂躏,可谓痛苦已极。假如有一时候,中国人又处在独立自由,国势兴隆,幸福康乐的环境下,再让他舒服痛快地过日子,那么这时候,它又将怎样地打算呢?他会又想做些什么呢?”现在,中国人正是到了可做上述思想的时刻。
近年来,国学热兴起,百家讲坛受追捧,各地私塾林立,幼童重新捧起《弟子规》、《三字经》,甚至有知识分子隐居深山为的只是单纯用国学教育出自己的孩子。
这些对国学的求索与追问,确实是一条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重要路径,然而,现实社会及现代化的潮流也要中国人必须清醒看到,形式上的私塾、国学读本并不能真正解决社会的文化价值缺失困境。工业化、商业化、城市化、全球化都是无可阻挡的现代潮流,中国在这潮流之中,顺流而前是必然的,重建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更需要有识的国学家在文化上有大的创新,真正在继承传统文化精义的基础上,结合现实,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理论上做出贡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