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小说会沉寂但绝对不会灭亡
前些年我国武侠小说创作出现了奇幻、穿越、玄幻等新类型,这些新的因子浸润到传统武侠小说中,形成了面目新鲜的武侠作品,我戏称为武侠小说的“转基因”。转基因的武侠小说,其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故事、复杂多变的情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当代青年读者所喜爱,由此得到流行,为武侠小说创作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网络刺激武侠文学创作
数量激增,精品难觅
这个创作的小高潮,与网络的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往武侠小说主要靠纸质传媒传播,或由出版社印成书,或由报社、杂志连载。优点是:经过反复挑选、逐级审稿、严格把关,质量得到了保证。缺点是:出版社少,专业杂志少,写作者众,竞争激烈,一部小说选上不易,再磨上几年,出版速度就更慢,这就制约了武侠小说的传播,压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迅猛发展,原本只有出版机构、杂志社掌控的出版渠道被撕了一个大口子。许多人冲到了网络提供的平台上,施展身手,写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宠。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出生的新作家,几乎大都是通过网络走向文学。现在不仅武侠小说的作家群在网络上产生,相当庞大的武侠小说读者群也在网上游弋。几乎所有的畅销武侠小说都会同时有网络版,而且点击率非常高。
毋庸讳言,网络在发展繁荣武侠小说方面居功至伟。网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武侠小说作家,虽然成熟度不一致,许多尚还生涩,但庞大的作者队伍、发表的低门槛,使得这些写手快速从实践中成长,从网络读者的批评、赞扬声中快速地得到提高。网络产生了数以万计的武侠作品,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丰富。作者人数激增,作品激增,造成了一种繁荣的景象。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网络出版免费,发表空前简单,一个极度自由开放的市场,无论高手低手都可以入场亮相,没有了出版社、杂志社的专业把关,鱼龙混杂,作品质量无法保证。大量低级、庸俗的武侠小说出现了,网络大平台上有鲜花也有杂草。惟一的质检就是读者的眼睛,一切依靠你自己去鉴别,去选择。于是虽然网络武侠小说成千累万,但要找到一篇相当优秀的小说却并不容易,可供万人传诵的武侠文学作品似乎也一直没有出现,所以有人说,网络武侠小说没有像当初想象的那样辉煌,反而使人觉得在倒退。
武侠文学虽一度沉寂
但不会走向灭亡
武侠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一度陷入比较沉寂的境地,那么造成武侠小说不景气的都有些什么原因呢?
我想可能有五条。一是因为网络文学兴起,作者和读者被分流。所以造成纸质传播跌入低谷。二是因为审美疲劳会使人兴趣渐淡。由于流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对新的类型化转基因武侠小说已经渐渐失去了新鲜感,更新的创意还没有出现。三是创作群体疲软、异化,使武侠小说创作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 作者功利心太重,许多作者志在一天“码”多少字,急于发表、急于获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生产精品的意识。而现代的读者素养提高了,对创作的要求变得严苛。四是不成熟、不严肃的写手由于创作思路局限,充满了神怪化的幻想。故而,迷恋“超然神功”,迷恋“仙剑神怪”,有意无意地宣扬无视法律的暴力行为、狭隘的恩仇观念,使得笔下事物离奇、离谱,带来不良后果,做父母的会禁止子女阅读这类图书,舆论则必然加以抨击。五是传播领域的功利主义更为严重,他们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缺乏战略眼光,跟风观望,不愿花力气养鸡下蛋,不愿出力打造精品,所以难有佳作面世,而使市场荒芜。
但是,如果据此说武侠小说正走向灭亡,却是不对的。武侠小说因其通俗性、娱乐性和富含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等特征,必将赢得新的读者群。武侠小说因为扎根于民间,在传播中华文化,维系世界华人同胞的血缘关系方面功不可没。武侠小说能满足大众呼唤正义、维护人伦情义的精神需求,满足他们对见义勇为、救人水火的侠义行为的景仰心理,在武侠小说中能找到社会弱势群体对公理、正义的向往。更重要的是,侠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人们都不可能也不愿意抛弃侠义的精神。
同世上许多事物一样,武侠小说上升的路是曲折的、波浪形前进的,发展的前路有高峰也有低谷,不可能永远高潮,也不可能长久低潮。武侠小说可能短暂萎缩,但不会死亡。网络上还是那么热闹,还是有那么多的写手在耕耘,还是有那么多的作家在寻求突破的路径,还是有那么多的读者在点击。应该看到,网络时代的文学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网络已经成了文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天网上武侠小说的发稿量已经是纸面文学刊物的倍数。网络武侠小说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重要的是网络创造了一片森林,我们需要的是从这片森林中找出秀于林上的佼佼者。
作为中华艺苑的一支,武侠小说曾历尽磨难,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武侠小说家,薪火相传把武侠小说变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利器。爱好武侠小说的读者是不会遗弃武侠小说的,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优秀武侠文学的出现,而武侠文学也在等待读者提出新的需求。
(作者为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