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5)
-
陈平这番话道出了“任势”的重要性,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明智的君主掌握大权,但也善于“任势”,从而达到国家大治。韩非的“任势”观点,西晋的刘颂也同样提到。晋武帝时,淮南相刘颂上书皇帝,详陈治国方略:“秦汉以来,分设九卿、典客、宗正、大司农、少府,以丞相统御。如今事无巨细,均由尚书定夺,而诸侯却无所事事,比之古制,尚书无疑事权太重。应分权诸卿,尚书只统领大纲,年终考核诸卿功过,依制给予相应赏罚。至于帝王,道理亦同。如果事无轻重,全由圣上决断,事有差失,也不知道该追究谁的责任了。”
刘颂上书晋武帝表明他也十分明白“善任势则治不足而日有余”的道理,因此才能劝谏晋武帝“执要于己,委务于下”。
“明分”就是明确君主和臣下之间的职责身份,“责成”就是君主要用自己的职权去督责臣下完成各自的本职工作。韩非认为,法治的作用远比德化大,法治才是保证君主权力,维持国家秩序的根本保障。所以君主的要务不在于修身,不在于身体力行,而在于维持自己神圣的地位,依照法律行使自己的神圣职权,督责臣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郑简公对子产说:“郑国很小,又夹在楚晋两个大国之间。现在内城外城都不完整,兵器铠甲都不齐备,不可以用来对付意外的事变。”子产说:“我严密地封锁了郑国的外围边境已经很久了,而郑国内部的防守也已经很巩固了,即使国家很小,但我还是认为它没有危险。您别担忧。”郑简公也就不再过问国家防务的事情,由子产一手管理。子产尽职尽责,巩固郑国边防,避免了祸患的发生。
郑简公还说:“我喝酒都觉得不快乐啊——因为祭品不丰盛而俎豆等祭器不能做得大一些,礼乐不兴使得钟、鼓、竽、瑟等乐器也不能经常弹奏,我的事情忙得不可开交。但是国家不安定,百姓没有管理好,人民与战士的关系不和睦,也就是你的罪过了。你有你的职事,我也有我的职事,我们各人管好自己的职事吧。”于是子产退下来,不再管祭祀等君主管的事而专门掌管政务。过了五年,国内没有小偷强盗,在路上人们都不去捡人家丢失的东西,桃树枣树都遮到了大路上也没人伸手攀摘果实,锥刀遗失在路上就是过了三天也仍然会送回失主那里。这样的情况一连三年没有改变,老百姓不再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