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4)
-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机会终于来了,成吉思汗既定燕地,逐渐感到人才的重要。这时他听说耶律楚材是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世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耶律楚材虽然修身养性过着隐居的生活,然而他时刻也没忘掉干戈扰攘、生灵涂炭的神州大地,极想倚傍靠山,伸出双手去拯救水火中的芸芸众生。得知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要召见他,觉得这是一个图谋进取的大好机会。他二话没说,即刻应召前往。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在对宗主国金国实施了一连串痛击之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军事上完全取得了主动,于是除了仅用小股兵勇继续对中原金地蚕食鲸吞外,集中精锐之师开始了著名的西征,以攻打花剌子模国。
在进军花剌子模国过程中,耶律楚材曾力主在塔刺思城(在西辽都城虎思窝鲁朵西)屯田。这个地方是中西交通要道,且土地肥饶,经济繁荣。这一恢复发展后方的社会经济之举,对于只知道打仗掠夺财富的蒙古军事贵族来说,具有从军事活动转变到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重大意义。蒙古军也正是以此为基地继续西进。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的冬天,成吉思汗病逝。依照蒙古国的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其父的直接领地,即斡难河及客鲁连河流域一带蒙古本部地方,并且代理国政,是为元睿宗。
成吉思汗二十四年(1229),睿宗拖雷已监国两年,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太祖的三子窝阔台,蒙古进入了太宗时代。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进入奴隶制社会,窝阔台即位以后,其管理的国域多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北中国,这位少主在治理国家上显得力不从心。此时耶律楚材尽心竭力,定国策,立制度,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当务之急的法令,加速了蒙古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在颁发法令之前,耶律楚材规定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对那些因法律不明而误触禁网,按当时的老规矩必杀无赦的百姓们,不追究颁发政策前的法律责任,或给予从轻发落。这是抑制蒙古一向滥杀,因获某种罪过而死者不计其数的最有效办法。同阁的一些臣僚讥笑他,说此举实过迂阔。耶律楚材不为所动,力排众议,反复而耐心地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讲给太宗听,终得圣准。此项政策的实施,安定了人心。
接着耶律楚材又制定颁发了18项法令,成为官民遵照执行的准绳。这些法令包括官吏设置、军民分治、赋役征收、财政管理、刑法执行等。这些采摭中原先进制度,列为蒙古国策的法令,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决策,对后来正式确立的元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如实行军民分治后,军职不得干预民事,军队由国家直接掌管。这样不仅遏制了军官的骄横不法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分裂割据的势力,保证了国家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此项法令,一直作为元朝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