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梗概
-
《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直到今天,《孙子兵法》的许多合理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泽,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其基本内容为:
《计篇》
(按)本篇是《孙子兵法》首篇,在全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它主要论述了战略预测和运筹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以“诡道”制胜的作战指导原则。
(要言)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察和研究。所以,要从政治、天时、地利、将才、法制等五个方面考察比较敌我双方的主客观条件,看一看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贯彻法令,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从而预测战争胜负的情势,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
在此基础上,战争指导者还要积极“造势”,来辅佐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所谓“造势”,就是“因利而制权”。要知道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做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以最终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作战篇》
(按)本篇主要阐述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争准备的事宜,主张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指导方针。
(要言)孙子说,用兵打仗的一般情况是,需要动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 ,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送军粮,“日费千金”,战争负担十分沉重。所以用兵打仗贵在速胜,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力枯竭。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诸侯列国便会乘机前来进攻,我方在战略上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兵闻拙速,末睹巧之久也”。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发生过。可以肯定,“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从速战速决的前提出发,要求军事统帅做到:兵员不一再征集,粮秣不多次运送,“取用于国,因粮于敌”,以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归根结底,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而不宜旷日持久。凡是懂得并运用这一原则的将帅,称得上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谋攻篇》
(按)本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谋略以夺取胜利的“全胜”战略问题,反映了孙子对“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用兵理想境界的孜孜追求。
(要言)孙子说,通常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以“全”为上,以“破”次之。“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上策是挫败敌人的谋略,其次是战胜敌人的外交,再次是打败敌人的军队,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必以全争于天下”,这样“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以谋略取胜的法则。
如不得已付诸战争,也要集中优势兵力破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将帅是国家的辅木,辅助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缺陷,国家就衰弱。因此作为君主不能遥控、干预将帅的机断指挥权,不然就会自乱其军,自取败亡,即所谓“乱军引胜”。
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不同战法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君主不加牵制的,能够胜利。
总之,“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则“每战必殆”。
《形篇》
(按)本篇集中论述了如何依据敌我双方的物质条件、军事实力的强弱,灵活采取攻守不同形式,以达到在战争中“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要言)孙子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先做到不被敌人战胜,然后再捕捉战机战胜敌人。我方不可能战胜敌人时,就应采取防御;而可能战胜敌人时,就应采取进攻。实行防御,是由于兵力不足;实施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样,既能够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被战胜的敌人,所以他们打了胜仗,既不显露智谋的名声,也不表现为勇武的战功。因为他们的作战必胜无疑;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就是他们始终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从不放过任何击攻敌人的机会。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修道而保法”,以牢牢掌握胜败的决定权。
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 ”五是“胜”。其核心就是要创造条件,对敌构成以“镒”称“铢”那样的绝对优势。这样,就能如同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在战斗中所向披靡,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也是实现“自保而全胜”战略意图的物质前提。
《势篇》
(按)本篇与前篇《形篇》为姐妹篇,主要论述在强大军事实力基础上,发挥将帅的杰出指挥才能,积极创造和利用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
(要言)孙子说,治理大部队如同治理小部队一样,这属于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这属于指挥号令的问题;统率全军可以使它在遭受敌人进攻时不至于失败,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一般作战,总是“以正合,以奇胜”,战术不过是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他所造成的战斗态势是险峻的,发起冲锋时的接敌距离是迫近的。险峻的态势如同张满的弯弓,临战的距离就像即将触发的弩机。
示敌混乱,自身要有严格的训练:示敌怯懦,自己要具备勇敢的素质;示敌弱小,本身要拥有强大的兵力。所以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伪装假像迷惑敌人,敌人一定会听从调动:以小利引诱敌人,敌人一定会来争夺。要用小利去调动敌人,用重兵埋伏来伺机破敌。概略地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因而能“择人而在势”。其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滚下来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势”。
《虚实篇》
(按)本篇强调要通过对“虚”“实”关系的认识和把握,来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即“致人而不致于人”,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要言)孙子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调动,做到 “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而其关键,在于“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一旦这样,则实施进攻便能使敌人不知该如何防守:进行防御,更能使敌人不知该怎么进攻,从而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
要设法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从而造成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胜利的天平势必向我方倾斜。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重要的步骤就是隐蔽我军的主攻方向,迫使敌人分散兵力,顾前不能顾后,顾左不能顾后,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地位。
所以,要通过分析判断,来了解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要通过挑动敌军,来认识敌人的活动规律;要通过佯装示形,来掌握制敌于死地的关键所在;要通过战斗侦察,来观察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伪装佯动运用到绝妙的地步,就可不显示出任何形迹,这样,敌人对我们也就束手无策了。
用兵的规律就好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模式,这正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克敌制胜,这就叫做用兵如神。
《军争篇》
(按)本篇主要论述在一般情况下夺取胜利的基本规律,其中心思想就是怎样趋利避害,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场权。
(要言)孙子说,争取作战胜利最困难之处,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化不利为有利。故意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以小利引诱敌人,从而“后人发,先人至”,做到这一点,就算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争取作战胜利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一味去争夺先机之利,否则便会损失辎重,大量减员。要知道“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一层道理。所以用兵打仗要依靠诡诈多变才能成功:根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和集中兵力的原则来变换战术。总之要衡量利害得失,然后相机行动。事先懂得以迂为直方法的就能获胜,这就是“军争 ”的原则。
用兵打仗还要贯彻“四治”的原则。“四治”,就是指治气、治心、治力和治变。所谓“治气”,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所谓“治心”,就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所谓“治力”,就是“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所谓“治变”,就是“无邀正正之旗,则堂堂之阵”。这些都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用兵要领。
《九变篇》
(按)本篇主要论述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集中体现了孙子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
(要言)孙子说,通常用兵的法则,出征时在“圮地”不可宿营:在“衢地 ”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不要停留:处于“围地”时要巧设计谋:陷入“死地 ”时就要坚决奋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的敌军不要打,有的城邑不要攻,有的地方不要争,有的国君命令可不必执行。如果将帅能够通晓九变之利的,那就算是懂得用兵了。因此,“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兼顾到有利的条件,大事才可顺利进行,兼顾到不利的因素,祸患才可预先化解。
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是要依靠自己作好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这就是死拼硬打,贪生怕死,急躁易怒,自矜名节,无原则“仁慈爱民”。这五点,是将帅容易犯的过错,也是用兵打仗的灾难, “覆军杀将,必以五危”!
《行军篇》
(按)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如何行军作战、驻扎安营以及怎样根据不同情况观察判断敌情等问题,并提出了“兵非益多”的精兵思想和“ 令文齐武”的治军原则。
(要言)孙子说,凡是在山地处置军队,应当注意,应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不要去仰攻敌人已占的高地;在江河地带处置军队,应远离水边驻扎,居高向阳,不要面迎水流,如敌人渡水来战,则应采取半渡击的战法去对付它。在盐碱沼泽地带上处置军队,应迅速摆脱这类不利地形,不可逗留,万一同敌军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就必须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在平原地带处置军队,则应占领开阔地域,主要冀侧要依托高地,做到前高后低。总括起来说,处军的基本原则是“好高而恶下,贵阳而残阴,养生而处实”。这乃是作战必胜的保证。
在妥善“处军”的同时,也要善于“相敌”。例如,从敌人逼近而保持安静的征兆中,分析判断其依仗着占有险要地形的优势;又如,从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征兆中,判断识破其诱我前进的战略企图……这类“相敌”之法共有三十余种,都是一个将帅所必须通盘掌握和巧妙运用的。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做到不轻敌冒进,并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对待普通官兵,则要用政治道义去教育他们,用军纪军法的手段去管束他们,这样就必定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地形篇》
(按)本篇集中论述了利用地形的重要性以及军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进行作战的基本指导原则,强调了将帅应具备的道德准则:“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
(要言)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这六种地形各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凡是可以前往,却难以返回的地域,就叫做挂形。军事指挥员应该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实施适宜的作战指导。如在通形地域上,就要先抢占居高向阳的地方,保持粮道畅通,争取对敌作战的先机之利。总之应认识到,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主动,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高明的将帅所必须掌握的方法。“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军事上有“走”、“驰”、“陷”、“崩”、“乱”、“北”等中必败的情况,它们都不是天然的灾害,而是由将帅的过错所造成的。作为将帅对此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努力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这样就要求将帅做到“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违命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同时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果真如此,那么行动起来便不会有所迷惑,战术变化也就不会有穷尽。“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九地篇》
(按)本篇从战略地理学的角度,论述了军队在多种不同兵要地理环境下作战的指导原则,阐发了战略突袭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掌握运用军心士气的有效手段。
(要言)孙子说,根据用兵的原则,兵要地理可以区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大类。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指挥者,就应采取不同的作战指导。具体地说,就是在散地上,不宜作战:在轻地上,不宜停留;遇到争地,不可冒然进攻:逢上交地,要部署得宜,不可隔绝;在衢地上,则应结交诸侯: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草;到了圮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设计运谋,突出重围;困于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要善于掌握军队的士气。通常的作战原则是,深入敌方腹地,军心就稳定,反之,军心就容易涣散。因为士卒的普遍心理状态是:身处包围就能竭力抵抗;形势险恶,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将帅应善于利用这种心理,”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即将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以激发士卒的求生欲望,最大限度发挥其战斗潜能,殊死拼杀,死里求生。所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指的就是这层道理。
指导战争的关键,在于审慎地考察敌人的战略意图,“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以神速的机动,“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所以在决定战争行动时,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无通其使”,在庙堂上仔细筹划,作出战略决策。一旦敌方出现间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夺占敌方的战略要害,不要轻易约期决战;要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决定自己的作战行动,“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从而“威加于敌”,拔“其城”,隳“其国”,实现战略突袭的最终目标。
《火攻篇》
(按)本篇是有关先秦火攻作战经验的总结性文字,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实施方法以及火发后的应变措施等问题,同时还包含有孙子的“慎战”思想。
(要言)孙子说,火攻的方式有五种,一是焚烧敌军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粮草,三是焚烧敌军辎重,四是焚烧敌军仓库,五是焚烧敌军粮道。实施火攻必须有一定条件,烟火器材必须常有准备,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准日子。同时还要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不同敌情变化,灵活机动部署兵力进行策应,以发挥火攻的威力。总之,用火来辅助军事进攻,效果是至为显著的。将帅对此应充分了解和掌握。
对待战争要慎重,应做到没有利益不行动,不能取胜不用兵,不是危迫不开战。“主不可以怒而必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所以在战争大事上,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这乃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原则。
《用间篇》
(按)本篇主要论述在战争中使用间谍的重要性,以及间谍的种类、特点、使用方式。
(要言)孙子说,战争耗资巨大,后果严重,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不知敌情而导致失败,那是十足的罪人。明君贤将之所以战无不胜,建功立业,就在于能事先了解敌情。要事先了解敌情,则不可祈求于鬼神,不可用类似的事情去类此推测,也不可据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数进行验证,而一定要取之于人,取之于那些熟悉敌情的人。
运用间谍的方式共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它们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其中尤以反间最为重要。要充分重视间谍在整个军事活动中的地位,视他们为亲信,予以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前商朝的兴起,在于伊挚曾经在夏为间:周朝的兴起,在于姜尚曾经在殷为间。所以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这是用兵上重要的一着,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所提供的情报来决定军事行动。